分析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的關係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2W

影視藝術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創造的結晶。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化大樹的兩大碩果,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對美麗的翅膀。兩者的結合是真和美的融合,是理智的邏輯思維與情感的、形象的審美思維的溝通。它們交相扶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達到理智和情感的美妙結合和昇華。

分析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的關係論文

關於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之間關係的討論從未間斷過,筆者在本文中試圖把二者的關係放在影視語言、歷史和技術的維度之中,考察技術和媒介演進,並在媒介形式基礎上的內同進行了考察,剖析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之間的關係。最後證明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是同一藝術形式在技術和媒介的作用下的不同發展階段。

一、 將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的關係放在影視語言的維度考慮

對語言的理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語言指的是人類自然語言,它是語言學的主要研究物件。廣義語言則指所有具備某種信遞功能的符號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講,動物語言、身勢語言、形式語言、邏輯語言、計算機語言、影視語言等等,均可視為語言,其種類可謂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本文的重要概念——影視語言,既不是廣義語言,也不屬於狹義語言。影視語言是廣義語言與狹義語言合二為一的產物,因此兼備兩者的特點。由此可見,影視語言是一種綜合語言。具體講,影視語言由畫面語言與人物語言兩部分組成。畫面語言是影視作品受眾通過視覺解讀的部分,而人物語言則是通過聽覺理解的部分。因此,影視語言也可以稱為視聽語言。如果將一部影視作品看作一個文字,那麼,影視語言是由畫面文字與言語文字構成的有機整體。畫面文字與言語文字又分別由大量子文字組成。畫面子文字包括鏡頭、場景、段落等。而這些畫面子文字又由利用各種角度拍攝的景別,即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構成。言語子文字則包括與上述畫面子文字緊密相連的人物言語。這些子文字中的最小表意單位屬於影視語言的“詞彙”部分。

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的共同載體視聽語言是沒有本質的分別的。電影與電視劇,無論是畫面語言還是人物語言,他們都是通過記錄與表現人物特徵或者通過記錄故事情節的方式向人們傳播一些思想與情感,通過視聽語言達到和受眾產生共鳴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講,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二、將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的關係放在影視藝術的歷史和技術演進的維度考慮

亨利·佈雷切斯還指出:“從技術上說,大眾傳媒技術越來越靠攏,呈趨同現象。從製作上說,電影、錄影、電腦技術間的差異正在消失,從技術角度來區別電影、電視的不同在如今已失去意義。一部價格最便宜的高清晰度電視攝像機事實上就是一臺電影攝影機。而我們學生們未來製作電影的方法將極大地依賴於錄影和電腦技術。”

《第七藝術宣言》中把電影稱為第七藝術,而自貝爾德發明電視以來,電視已愈發被世人認可為第八藝術,於是電視藝術的概念也隨之產生並被廣泛認可。影視藝術的關係,即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的關係。所謂電影藝術,是以現代科技為手段,從純粹的視覺藝術演變為視聽藝術,以聲音和視覺形象為媒介來表現現實生活的人們情感以及視覺奇觀等各種內容的一種藝術。而電視藝術,則是以電子技術為傳播手段,以聲畫造型為傳播方式,運用藝術的審美思維把握和表現客觀世界,通過塑造鮮明的螢幕形象,達到以情感人為目的的螢幕藝術形態。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定義都是以媒介不同特徵為定義的座標。如果把這個座標放在歷史的維度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差別在消失。

1895年12月28日,法國魯米艾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電影誕生了。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影象。二者之間相差了29年的時間。雖然一直有著電視嚴重衝擊了電影市場的觀念,但是他們現在依然沿著不同的軌跡發展著,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在時間產生的先後順序上,電影技術是先於電視技術的。電視的藝術表現形態是基於電影的藝術表現形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因此說二者是同一門藝術的不同發展階段。從技術誕生的先後順序角度來說,電影是影視藝術的低階階段,電視是影視藝術的高階階段。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二者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電影是在電影院裡投放的。影院以寬大的螢幕,高保真的音響,黑暗的觀影環境的媒介特點營造了一個特殊的環境。觀眾能在眾多觀影者的影響和黑暗中達到一種“沉浸”的狀態。現在藉助於更高科技的3D技術更是將這種媒介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電影藝術的特點總是依託於電影這種媒介形態的特點。電視藝術由於其螢幕小,音響效果不是那麼出色,而且由於觀看環境的限制,觀眾不能達到所謂的“沉浸”狀態。媒介特性似乎在遙控著內容。電視劇中播放的很少有奇觀異景,大多都是以情節和情感取勝。但是以歷史的關照我們也會看到隨著技術的進步,電視機作為一種技術進步的產品,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螢幕越來越大,清晰度越來越高,螢幕正在朝著電影的長寬比例演進。

隨著電視的變化,電視所表現的內容正在發生變化。比如在美國,像《太平洋戰爭》這樣的上億美元的大製作,是作為電視劇形式播放的,它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現在流行於網際網路上的美劇大多都是採用邊播邊拍的製作方式,而且畫面的清晰度與製作手法都是以電影的標準進行的。電視製作人也多是之前從事電影製作的.人,而且投資商不惜花費大量資金拍攝具有電影藝術特點的電視劇以贏得市場利潤。因此,在現在技術發達的美國,電視這種媒介形式正在呈現電影藝術的特點。

美國電影理論家亨利·佈雷切斯教授在《為電視製作電影:影視趨融最佳案例》一文中指出的那樣:“在影視媒體目前演進階段,我們最好不要把兩者看成是相互分離的兩種不同技術,而是看成製作、發行結合的實體,在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很多從電視接收的節目實際上是由電影業製作的。事實上,所有的電影公司和電視節目製作人和發行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可以以技術為基礎,以媒介演進的歷史為核心,假設電視的螢幕大小、清晰度等技術指標能達到電影的水準,那麼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之間的差別將會消失。也就是說技術鍛造的形式基礎上的內容也會趨向統一。

三、電影和電視技術層面的趨同也會帶來電影和電視藝術層面的趨同

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是依託於各自的媒介形式才呈現出自己的特點的。英尼斯在《帝國的偏向》中對不同形態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偏向性,媒介形式所承載的內容形式會影響到一個敵國的興衰。以此思考,電視技術的發展會帶來電影和電視內容的趨向同一。基於電漿或者液晶技術為基礎的平板電視生產成本越來越低,普通老百姓對大螢幕電視的消費能力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3D效果的影片已經可以在電視上進行播放,高清晰度的電影同樣可以在電視上進行播放。

電影的觀賞場景已經脫離了電影院的唯一性。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現代電視製造技術的發展可以滿足人們在家觀賞電影的要求。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平板電視、平板電腦等等的問世也會改變人們的觀影方式。但是這並不代表電影院的消亡,在技術和內容層面或許都被電視趕超的情況下,電影一定會找到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