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賞析方面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6W

電影作為一個集大成的藝術門類,自誕生以來就集各家所長,不僅表現在對繪畫、音樂、攝影等藝術表現形式的汲取,還表現在故事題材的借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電影藝術賞析方面的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藝術賞析方面的論文

電影藝術賞析方面的論文篇1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外語特別是英語的重視,基礎英語教育日漸完善和成熟,學生的英語水平也越來越高,不少學生在大一便已通過四、六級考試,具備了較高水平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根據2007 年9 月教育部頒佈的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而英語綜合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英語語言知識,如語音知識、構詞知識、語法知識等;(2) 語言使用技能,如聽、說、讀、寫、譯等;(3) 相關文化知識,包括本國以及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社會知識等; (4) 相關策略,如學習策略、交際策略等。因此在能力(1)和(2)得到發展後,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所保障,培養學生的文化交流意識,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使學生具有國際交流的視野和能力成了大學英語課程設定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改變傳統大學英語課程設定,對此作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是勢在必行的事。由此各類大學英語拓展課程應時而生,而英語電影賞析便是其中之一。筆者以本校開設的英語電影賞析課為例談談對該拓展課的幾點看法。

1 英語電影賞析課程的設定和教材

英語電影賞析課為本校大二下學期的英語拓展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良好的英語口語和聽力能力。課程以原版英語電影為教學材料,選取不同的電影,進行聽力理解訓練、經典臺詞誦讀、對話模擬、小組討論等教學活動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剖析歐美世界,特別是英國和美國的社會文化特徵,分析中西文化在教育、家庭、職場等方面存在的異同,從而完成從單純的資訊輸入到對影片從語言習得和文化認知角度的深入瞭解,再到課堂上的各抒己見,充分互動的學習過程。本校的英語電影賞析課為每週2學時,共17周。鑑於課程需要,上課要求配備多媒體教室。

因社會需要,目前市場上有關英語電影賞析的教材也應運而生,比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Andrew Lynn的《英語電影賞析》,書中簡單地介紹了電影的分析和閱讀方法,並選取10部電影對各種不同電影型別的典型文字進行個案解讀。筆者選用的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徐志英、鄧杉、趙蓉編著的《英語電影視聽說》。該書以電影題材為導線,以8部影片為材料,從影片簡介、文化折射、語言賞析等方面由淺入深進行編寫。因課時有限本校選取包括“死亡詩社”、“喜福會”、“時尚女魔頭”、“美女與野獸”、“特洛伊”在內的5單元進行學習、討論。

2 英語電影賞析的課堂模式

無可否認,很多學生選擇該課程是因為“電影賞析課上課看電影很輕鬆”,當然同時也是對英語電影感興趣的學生。我們知道“賞析”不僅僅是“賞”,還包括“析”,是對影片從各個角度進行深入、透徹的欣賞、分析,從而使學生對影片從臺詞、背景、文化有徹底的瞭解,提升學生的鑑賞能力和文化修養。所以,電影賞析課不是簡單的“看電影”,還包括聽、說、演、論等互動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先行搜素相關資訊,對影片有大致的瞭解,在欣賞完影片後,就影片中的一些細節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涉及語言理解、細節場景等。

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對影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後,便是對影片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臺詞的學習環節。在此環節中,通過回放典型、經典場景,要求學生對影片人物性格作出分析總結,同時與學生共同學習、提煉影片中的經典臺詞。在此之後,便進入展開深入地“論”的環節。在此環節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比如在“死亡詩社”中就“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Neil’s death,the father or the teacher or…”,之後由各小組選派代表總結陳詞,再將持不同意見的小組分成2大組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深度的討論、辯論,學生不僅對影片,對其中的思想主題、文化背景均有了深入的瞭解,從中也能發現其中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通過以上各環節的知識輸入和輸出,可以說學生對影片已經瞭如指掌,所以我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餘時間編排影片部分場景,進行模擬表演或自由發揮加入新鮮元素,以此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3 反思和總結

可以說,英語電影賞析課絕不的簡單的影片播放,而是包括種種教學活動和互動的常規課堂。然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這就給一些教學活動順利的開展帶來了障礙,比如辯論等,需要學生有較高程度的語言組織能力,這對於那些只是“圖輕鬆,純娛樂、 賺學分”的學生來說無疑也是一種煎熬。所以,在進行公選時,不妨先讓學生對課程有個比較清晰的瞭解,或者設定一些能力要求標準,比如已過CET-4等。

其次,教材在選擇影片上稍顯“過時”。筆者所使用的教材中的影片均拍攝於2010年前,其中某些現象在近幾年也發生了變化,當然我們無可否認“經典是永恆的”的道理,但對於90後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選擇類似更經典更貼近他們生活的影片來表現主題和文化的差異,比如冗長的“喜福會”可以用情節更緊湊的“刮痧”來取代。

第三,課時受限。賞析不是簡單的賞,而是要通過賞來分析影片的各種美,這不是看一遍電影便能達到的。要想通過看英語電影達到學英語的目的,沒有三遍五遍是無法做到的。但課時有限,所以在分析討論時難免無法深入,對於影片中語言等細節的學習更容易被忽略。

社會上相關大學英語課程的研究、討論和交流活動甚多,資源也教豐富,然而包括英語電影賞析課在內的拓展課程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還有待相關的教師在實踐中相互學習和討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電影藝術賞析方面的論文篇2

張藝謀導演總是以文化反思和人文關懷為宗旨,在創作電影中習慣於暗含一些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因此觀眾總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強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導演試圖在申張個人的生命價值,強調對個人價值的理解和尊重,本文就將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使用的藝術技巧逐一揭開這部經典作品中的主題思想意蘊。

一、《大紅燈籠高高掛》故事梗概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根據蘇童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它成功地勾勒出“一夫多妻”的封建家庭制度下,妻妾之間相互勾心鬥角的人生圖景以及男權統治下形成的生存規則。影片裡的核心人物是一個名叫頌蓮的女人,她受過高等教育,可是為了能在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的陳家生存下去,頌蓮的性格在鬥爭過程中被異化、被扭曲。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故事開始在夏末秋初的季節,當時的頌蓮才19歲,她是個年輕有為的女大學生,有著新的思想和執拗不屈服的個性。然而她卻也沒能成功的逃離當時的.封建傳統對女人迫害的悲慘命運。隨著父親去世,她被繼母逼迫輟學最後嫁給了陳佐千做四太太,陳家有祖傳下來的規矩:老爺在誰房中過夜,其院房內外就掛起高高的紅燈籠。為了一盞盞不熄的紅燈籠能夠高高掛起,頌蓮與二太太卓雲、三太太梅珊、甚至還有爭寵的丫鬟雁兒之間展開了女人們可怕的鬥爭,直到次年夏,陳府迎來了第五位姨太太,這樣沒有盡頭的鬥爭故事在封閉的深閨大院中迴圈上演。

影片敘述平淡,但其中包含了眾多具有研究價值的要素,例如,在電影中多次巧妙的通過顏色的變化反映人物當時的心境,導演非常善於運用聲音符號渲染氣氛,借用音樂的變換到達一定的表意效果。除了顏色和音樂,鏡頭的控制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張藝謀導演運用一系列的技巧只是為了表現這個陳舊的大家庭裡生活的最不像女人的女人們,藉此給人們新的思考和反省。

二、 影片藝術特色解析

(一)色彩的巧妙運用

《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色彩的運用是極為講究的。片中不同色彩基調的反覆出現,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忽高忽低。各式各樣色彩鮮豔的服裝,也使這部電影顯得更為精緻。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最常使用的就是紅、白、黑三種顏色。首先不得不說紅色,影片的題目就是紅燈籠,所以紅色無疑成了影片的主色調。紅色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代表著幸福、慾望、希望,電影中的紅燈籠也是陳家院裡女人爭寵的象徵物,在陳家擁有了紅燈籠,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和權利。隨著紅燈籠的點燃、熄滅,女人們命運也在受著紅燈籠的擺佈。紅燈籠點燃,女人們的希望就被點燃;然而當紅燈籠熄滅,陳家院呈現出一片死寂,空空的院落沒有一點人氣,只剩下女人們勾心鬥角的鬧劇。

影片中溫暖的象徵希望的紅色與象徵禁錮死亡壓抑的黑色交錯呈現,冷暖色調的對比強化了電影想要表達的被壓抑的思想內涵。白色也是影片常出現的顏色,頌蓮的大部分鏡頭都是穿著白色旗袍。白色在影片中更多的意味著落寞,暗示著在封建社會下女性早已被設定好了的悲慘命運,白色的幔帳、埋葬罪惡的雪花,大少爺脖子上帶著的白色圍巾。但這一切隨著大少爺的離開,屋子裡又剩下恐怖凝重的黑色,好像預示著女人們永遠逃不出黑白世界的捆綁和束縛。當三太太被發現和高醫生私情之後,三太太被僕人抱著上屋頂處死的時候,一群人也是踏著一地白花花的雪。僕人身上穿著明顯的黑色衣褲,手抱著一身白色睡衣的三太太匆忙的走在白雪覆蓋的屋頂上,這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強烈的黑白對峙,三太太最終也沒能逃脫懲罰,她被永遠地束縛在了黑暗陰冷的樓頂屋子裡。

屋子鎖住了三太太的靈魂,實則是象徵著當時的女人根本無法與封建勢力作鬥爭,女性成為依附於男性的物品,失去自身的尊嚴。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影片中唯獨沒有春天,這或許是導演想通過這一個季節的缺漏含蓄的告訴觀眾,當時封建大家庭對女性而言永遠沒有春天。綠色是春天的代表,在影片中是有部分鏡頭的,電影一開始頌蓮朝著迎親隊相反的方向走的時候,兩旁出現了模糊不清的綠色,隨著頌蓮一步步走進陳家,綠色也離她越來越遠。似乎隱喻著充滿美好未來的春天不屬於頌蓮,隱約的暗示頌蓮未來不可逆轉悲慘命運。

(二)音效的有效融入

在電影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音樂的使用,電影中的音樂可以最敏銳地撲捉到人脆弱的感情和情緒變化,從而給觀眾帶去一定的聽覺刺激,依靠音樂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張藝謀導演因為認知到音樂的重要性,所以他在電影中靈活的使用多種變換的音樂從而增加電影震撼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影片的文化魅力。中國傳統音樂與張藝謀的系列影片二者合理融合,不僅使得中國傳統音樂廣泛流傳,而且使觀眾對影片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中國傳統音樂與要表現的故事情節渾然一體,這對增強影片的氛圍和暢快表達人物內心情感都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影片充滿了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崇尚,其中包括京劇、民歌、嗩吶獨奏、民間打擊樂等多種中國傳統音樂元素。電影開篇上來就是京劇中的打擊樂,鑼聲應和著鼓聲緩緩地拉開電影序幕。伴隨著主人公頌蓮的出現,這些音樂戛然而止,這時頌蓮的臉部是凝重而冷漠的,電影開場時的京劇打擊樂彷彿暗示著一場有關於頌蓮的深閨故事即將上演。頌蓮對繼母說的一句話:“女人不就是那麼回事嗎,當小老婆就當小老婆。”

與之前開場熱鬧喜慶的京劇打擊樂形成鮮明的反差,這或許是導演有意而為之,用最熱鬧的歡樂去襯托無法言說的痛苦。這樣的京劇打擊樂並非只出現在開頭,在影片中每次點燈、滅燈的時候也會放這樣的音樂。京劇打擊樂的熱鬧與陰冷空曠冷清的深閨院落又形成了第二重強烈的對比,作為影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京劇貫穿於影片的開頭、中間、結尾,並大致以兩種方式出現。第一種是三太太梅珊自己唱的三次京劇。

第一次唱是在頌蓮新婚夜的第二天,目的是表達心中對於陳老爺娶四太太的不滿;第二次是當著陳老爺面唱的《蘇三起解》,這是中國傳統京劇中的著名選段,在影片中具有強烈的暗示隱喻作用;第三次則是梅珊為自己唱,唱的目的也隨著劇情的不斷髮展而變換著,凸顯了陳家大院裡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長期不被尊重的窘迫現狀。梅珊唱的京劇更像是沒有說出來的旁白,用音樂代替言語在表達自身情感的同時也深化了主題內蘊。第二種是以留聲機的方式放出來。第一次是在三太太和高醫生邀請頌蓮去打牌,隨著京劇鑼聲、鼓聲熱鬧緊張的相互應和演奏,頌蓮也發現了三太太和高醫生不為人知的私情,這時候的京劇不僅迎合了祕密被發現的緊張氣氛,更加重了故事情節的緊張濃度;第二次是在頌蓮知道三太太被迫害致死之後,到三太太房間點燈放音樂來祭奠她。這時候的音樂更是暗示了陳家大院裡女人無法逃脫的悲慘命運。這時候的音樂彷彿變成了院落裡所有女人可悲的吶喊――有聲卻無力。

(三)鏡頭的獨特記錄

影片成功的地方除了顏色、音樂,就是對鏡頭的選擇處理上。整部影片都是平穩的推拉搖鏡頭,有很多的定格、特寫。常常藉助於兩面高牆來造成強烈的壓迫感,這樣的鏡頭處理方式奠定了影片苦悶、壓抑、悲涼的感情基調。影片一開始就給了頌蓮一個特寫,鏡頭穩穩的定格在頌蓮的面部,頌蓮說的雲淡風輕,像在講訴別人的事情。但是話語中透露出的傷心難過更加強了絕望的悲涼感。頌蓮去拜見各位姐姐的鏡頭是典型的長鏡頭,鏡頭跟隨頌蓮將陳家幽深、安靜、空曠表露無遺,通過一系列慢鏡頭的展示表現了無奈的氣息。

三太太被處死的時候,通過頌蓮的“眼睛”真實呈現了屋頂角樓上的凶殺案,遠近景的來回切換將頌蓮恐懼、不安的心情充分傳達了出來。當影片快結束的時候,鏡頭逐漸拉出,從近景到中遠景,高高的院牆和紅彤彤的燈籠圈住了來回走動的頌蓮,壓抑和封閉發揮到了極致,象徵著頌蓮根本逃不出的牢籠。

三、《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主題窺探

(一)大紅燈籠的符號與隱喻

影片中的大紅燈籠,代表著一種影像符號,影像符號的隱喻是一個具體到抽象的表意過程。影片中的主要語言符號就是“大紅燈籠”,象徵新的希望,又因為形狀是橢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團圓”,但是影片卻賦予了她相反的全新涵義。影片中的紅燈籠有三個隱喻,分別是時間、空間、顏色隱喻,因為之前說過顏色隱喻,所以這著重說時間和空間隱喻。

“大紅燈籠”出現的順序和時間變化是一種同構關係,即:夏、秋、冬、夏。夏天頌蓮來到陳府,也是紅燈籠首次出現。接著秋天成了故事敘事的轉折點,“大紅燈籠”開始在二院亮起,隨之而來的矛盾是非也沒有間斷過。冬天的到來更是激化了矛盾:二太太揭發頌蓮假懷孕,三太太被頌蓮酒後口誤而死於非命,雁兒私掛燈籠被揭發。到了次年的夏天正是頌蓮出家的時間,唯獨沒有了春天。這也暗示了陳家的女人始終等不來希望,留給他們的將是無盡的絕望。

影片中點燈形成的空間構圖間接地表現了“大紅燈籠”所關涉的人物之間複雜的矛盾關係。四個太太的院落成一個“口”字分佈,而4個太太又住在其中,意為“囚”字,這正應驗了頌蓮的話:“院裡的人像任何東西,就是不像人。”影片中主要的矛盾來自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他們的位置是一個三角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架勢。但是他們的關係開始是互補的,頌蓮與菩薩臉蠍子心的二太太成為知己,一起對付三太太。隨後發現刁蠻的三太太其實並沒有太多壞心眼而且與自己有很多相似的性格特質,這時候矛盾成了二太太與頌蓮和三太太兩人之間的矛盾。她們三個關係既對立又互補。然而陳老爺居於院落最高位置,他決定著燈籠的亮、滅,體現了至高無上的“男權文化”。

(二)女性背後的男性虛影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性一直按照社會定義好了的性別角色生活和思考,體現在電影作品裡更是如此。父權宗法制對歷史發展具有的長期影響,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會次序,女性的依附心理也隨之根深蒂固。對女人來說放棄傳統談何容易,包括影片中具有新思想的頌蓮也不例外,讀書之前是依附自己的父親,父親去世後開始選擇依附陳佐千,彷彿頌蓮的一身都只有依附男性才能生存下去。不僅僅是頌蓮,陳家剩下的三個姨太太更是活在男人的權威之下,女人們每天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爭奪紅燈籠,紅燈籠又是由男性代表――陳老爺決定的,這其實就是象徵著男性主導控制下的大家庭。女性背後的潛在的男性虛影,首先就體現在男性對女性的控制和女性對男性的不自覺的依附上。

除此之外男性的權威還體現在對女性性格的改造上,一開始的頌蓮是接受新知識的大學生,是一個人提著行李拒絕迎新車的叛逆少女,可是逐漸的為了高高掛起的紅燈籠,也開始淪陷墮落,其實換句話就是逐漸開始接受和效仿陳老爺制定的男權規則。頌蓮開始謊稱自己懷孕、用太太身份揭露雁兒直到迫害雁兒至死、與其他太太爭風吃醋……這一切的改變已經把一個全新的知識女性變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囚徒。

儘管陳老爺至始至終都沒有給過正面的特寫鏡頭,似乎在有意迴避,但是這都無法改變他是大家庭中主宰所有人命運的事實。電影很大程度上對女性的生存困境給予了高度關注,女性或許只有徹底的擺脫男性陰影,才能真正的獲得自身的尊嚴和價值。

結語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一部意蘊非常豐富、主題深刻的優秀鉅作,其中很多嫻熟的電影技巧令人折服。本文通過藝術特色切入,細緻通過分析三個方面的藝術成就,從而正確的把握影片的主題。在對影片深入思考之後,我們重新審視考量電影的文化價值,這或許是未來文化電影需要學習和借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