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影響的研究

才智咖 人氣:1.64W
  

              作者:劉守義 王春祿 劉佳君 韓惠鵬

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影響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以農村家庭為分析單位,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選取河北省尚義縣農戶家庭進行抽樣調查,進一步探討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教育投資過程中,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農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響,但產生的直接影響不顯著,只有當家庭經濟狀況達到相當水平(本研究中的相當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時,家庭才會決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時,一定的經濟狀況並不對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資選擇產生較大的後果。
  【關鍵詞】 農村; 家庭教育; 投資行為; 經濟狀況
  
  
  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現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締造我們未來的歷史,因而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天然的基礎細胞,她是孩子第一教育者和教育空間,孩子的生活習慣、語言、行為等首先是從家庭中習得,孩子一切美好的力量都是從這裡萌芽和滋長。家庭教育的成敗不僅關係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實施,同時也有利於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家庭教育。隨著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消費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對教育投入的重視程度更為明顯。家庭經濟狀況決定了家庭承擔教育投資的能力。
  本研究以農村家庭為分析單位,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選取農戶家庭進行抽樣調查,重點探討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農村家庭教育投入的影響。本文選取河北省尚義縣農戶家庭進行抽樣調查,條件是有子女且子女達到入學年齡的家庭。全縣管轄6個鎮8個鄉、172個行政村,622個自然村,共計農業人口17萬。調查取樣以經濟水平為標準,力爭具有代表性:選取經濟水平較高的鄉鎮2個,中等的2個,低等的2個;每個鄉鎮再按照高、中、低進行抽樣選取行政村;所選取的行政村再按照高、中、低三等選取農戶。發放調查問卷550份,收回530份,有效問卷511份,有效率為96.4%。課題組由農村經濟、教育、統計等專業研究人員組成,統計分析採用SPSS10.0軟體進行。
  
  

        
     一、農村家庭經濟狀況
  
  本研究中,主要採用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這一指標來表示。表1是調查物件2006年人均收入情況統計,由表1可瞭解到農村家庭收入情況。

  二、農村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投入
  
  由表2可知,家庭教育投資各個專案總的百分比分別為:家庭人均收入在50~500元的為154.3%、家庭人均收入在500~1 000元的為135%、家庭人均收入在1 000~2 000元的為130.1%、家庭人均收入在2 000~3 000元的為200%、家庭人均收入在3 000~4 000元的為218.2%、家庭人均收入在4 000~5 000元的為200%、家庭人均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為200%。表2中所列各項投資內容,都是需要經濟力量才能實現的,按理家庭收入狀況直接決定著各項內容的投入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從表2可見,家庭收入在2 000元(包括2 000元)以下的家庭各項投入並沒有隨著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也沒有隨家庭年人均收入的減少而減少。顯然,在農村家庭教育投資過程中,把這部分家庭作為考查物件的話,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直接投資並無多大關係。由表中觀察到,只有家庭人均收入達到2 000元(不包括2 000元)以上水平家庭,才會增加家庭教育投入。據調查,該縣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在2 000元以上的屬中上等收入家庭。所以得出結論:在一般中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與教育直接投資沒有多大關係,只有在中上等以上收入的家庭,才會有直接的關係,家庭才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適當地增加教育的直接投入。
  家庭對子女的學習實行獎勵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質方面的。因此與家庭經濟也是相聯絡的,是不是家庭經濟狀況越好,越會實行獎勵呢?本研究統計顯示並非如此,見表3,家庭年人均收入超過2 000元的分別有88.9%、86.3%、85.7%、82.6%的對子女的學習實行獎勵,而年人均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分別有87.0%、87.5%、85.7%的家庭對子女實行獎勵。資料顯示,家庭收入狀況對家庭獎勵子女學習沒有什麼影響,或影響不大。
  綜合表2、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農村家庭智力投資雖然是一種經濟活動並與經濟密切相關,但在教育投資過程中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對直接投入產生什麼影響,只有當家庭經濟狀況達到相當水平(本研究中的相當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家庭才會決定增加教育投入。
  
  三、農村家庭經濟狀況與家庭教育期望
  
  家庭經濟狀況與家庭教育期望的關係問題是筆者關心和研究的熱點,那麼,家庭經濟狀況是否會影響其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表4顯示了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期望。從表中的`資料來看,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家庭沒有顯示出對男孩有較高的期望值,經濟狀況相對低下的家庭也沒有顯示出對男孩有較低的期望值,且經統計二者相關係數為A=0.0211,呈極不顯著相關。
  表5顯示了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對女孩的教育期望。從表中資料可見,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除了對女孩的教育期望在國中以上外,在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上,並沒有顯示出其高經濟收入所帶來的高教育期望值。
  總之,由表4、表5的資料可見,一定的經濟狀況並不對家庭的教育期望產生一定的後果,比較高的經濟收入並不能促進家庭對子女教育產生較高的期望值,較低的經濟收入也不會導致家庭降低對子女受教育的期望。
  
  四、家庭經濟狀況與家庭教育投資選擇
  
  由表6可知,面對新一輪的教育投資選擇,一部分家庭較現實地選擇讓孩子直接成為家庭勞動力。如家庭經濟狀況為1類的,有28.3%的家庭選擇讓孩子直接務工或務農,而經濟狀況為2類、3類、4類、5類、6類、7類的分別有20.8%、16.4%、12.2%、0、4.8%、8.7%的家庭選擇讓孩子直接回家務農或務工。經濟狀況較好的4類、5類和6類家庭分別以33.3%、54.5%、52.3%的比例對未升上高一級學校的孩子的選擇主要模式是“想辦法找路子,若辦不好只好讓他回家務農”,而不大願意花費巨大的代價為孩子找到高一級或職業學校繼續唸書。與此同時,各類家庭分別有一定量的家庭為實現其理想的目標,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找到高一級的學校繼續讀書”。在各類所選擇的專案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職業技術學校學手藝技術”,7類分別為:32.6%、37.5%、33.8%、30.1%、27.3%、28.6%、39.2%,看來這部分家庭不甘心直接將孩子變為勞動力,而是想讓其經過職業培訓後再謀出路。
  總之,筆者認為,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對家庭教育投資選擇產生重要影響。面對被教育制度淘汰下來的學生,家庭是否繼續對其進行教育投資,並不是經濟所能解決的問題,大多數家庭的首選模式是“送到職業技術學校學手藝、技術”是想讓其經過職業培訓後再謀出路;其次是家庭為實現其理想的目標,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找到高一級的學校繼續讀書”;也有一大部分中、高收入家庭選擇的是“想辦法找路子,若辦不好只好讓他回家務農”,讓子女成為直接的勞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 秦宛順,劉立紅.中國家庭教育支出與家庭收入關係的實證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研究,1992,9(11):3-11.
  [2] 夏翠微.關於黑龍江省農村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21(2):106-107.
  [3] 彭湘華,李香花,楊令芝.成本領先戰略實施淺探[J].會計之友(下),2008,(01):42-43,66.
  [4] 龔繼紅.農村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1999.
  [5] 劉守義,鄭利萍,韓惠鵬.農村家庭教育投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36(26):384-385.
  [6] 劉守義.河北省尚義縣農村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2007.7.
  [7] 袁博,張賀,張豔紅.改進投資組合模型的一種可行性解法[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4(0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