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成本控制體系與思考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7W

第1篇:成本管理會計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研究

當前,我國經濟正發生著深刻變化,經濟的變化與發展也在促進會計學科的變化與發展。這些年來,會計學成本控制的發展有一個明顯特點:每門課程的“外延”不斷擴張,以至於課程之間“邊界”越來越模糊,各門課程的“內涵”也處於經常變化與調整之中。從會計實踐層面來看,會計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趨同或交叉。我們在感受這種快速變革與整合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應有的專業理念。

會計學成本控制體系與思考的論文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進管理會計知識體系以來,會計理論界對管理會計學科體系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而目前會計學專業的兩門核心課程——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教學內容上存在很多的重複現象,這對學生的學習、理解以及老師的授課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造成這種現象除了因為一些內容確屬具有學科之間的共同性外,還在於一些學者一味強調自身學科的重要性,而對其它學科抱有偏見,致使很多學生大學四年畢業之後仍搞不懂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各學科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關係及淵源。為此,本文旨在對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門課程合併後的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在如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設定課程體系方面做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分析

成本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會計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則,採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是通過一系列的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統計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使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整個企業及其各個責任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與評價,並幫助管理當局做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整套資訊處理系統。在企業愈發重視成本管理的今天,重新審視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定義會發現,二者的重心都是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正因為如此,許多高校採用的教材中,兩門課程相互滲透和重複的內容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使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給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造成了兩種困境:其一,企業怎樣把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區別開來;其二,大專院校怎樣開設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才能為企業培養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方面的人才。為走出困境,一些大專院校嘗試將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合併設定,這樣做有以下優點:一是可以避免兩門課程內容的重複。二是有利於兩門課程內容的融會貫通和知識體系的完整。如在學習管理會計學中的變動成本法時,要與成本會計學的製造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相比較;學習標準成本制度時,可以結合成本性態分析技術,還可結合成本會計中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三是有利於兩門課程知識在實踐中的綜合運用。

二、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合併的框架結構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高校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規劃中,通常作為核心課程來開展。在現行的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教材中,我們很容易發現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內容上存在很多交叉。急需對兩者進行融合,作一體化處理。近年來,針對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內容交叉的現象,我國會計教育界對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為成本管理會計的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大致提出了板塊式結構、融合式結構和應用式結構三種模式。板塊式結構是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作為獨立的部分彙編在一起。應用式結構主要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安排其內容體系。這兩種形成的結構缺乏完整性和有機性。融合式結構則是將構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先進行分析研究,剔除重複的,然後按照它們的內在聯絡,形成新的體系——成本管理會計。

目前我國會計教育界採用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實際上是借鑑西方的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國內的成本管理會計學者也往往致力於介紹和推廣西方成本管理會計最新發展成果,而對我國成本管理會計實踐成果總結不夠,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教材內容偏重技術方法、數學模型,應用價值不足,這就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學校教的是一套,而實際工作中做的是另一套。

三、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合併後的教學內容設計

對於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交叉的現象,有必要將其合二為一,融合為成本管理會計一門學科。這種融合至少有兩個明顯的好處:一是可以消除由於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內容界限不清給人們造成的認識混亂;二是從會計專業教育的角度看,可以避免教學中由於要單獨開設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兩門課程而造成的教學內容重複或取捨困難,從而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通過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從事管理會計工作應具備的專業判斷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造就適應21世紀企業管理工作的“通用型”專業人才,同時為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具體來說,成本管理會計的理論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內容基本屬於成本會計,包括四章內容:總論、成本費用及成本核算程式、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方法;第二部分內容基本屬於管理會計,包括八章內容:變動成本計演算法、成本控制、本量利分析、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管理和責任會計。

四、成本管理會計的目標

目標是系統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根據不同的系統所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可以確定不同的目標。成本管理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研究成本管理會計的目標自然要立足於會計學。會計是一個資訊系統。強調“會計資訊對決策的有用性”,是現代會計的一個重要特點。會計作為一種服務性活動,它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協助會計資訊的使用者進行有效決策的手段。成本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提供管理資訊的會計,是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著名管理會計學家卡普蘭教授認為:“成本管理會計資訊系統是為了提供有助於經營管理人員作出計劃與控制決策,它包括:資訊收集、資訊分類、資訊加工、資訊分析以及資訊傳遞等”。全美會計師協會下屬的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認為:“成本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管理責任履行所需財務資訊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常設分會財務和會計委員會認為:“成本管理會計是在一組織內部,對管理當局進行計劃、評價和控制的資訊進行確認、計量、積累、分析、編報、解釋和傳輸的過程。”綜合以上觀點,不難得出成本管理會計的目標是為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提供有助於作出計劃、預測、決策的財務資訊,這些財務資訊往往是根據管理人員的特殊需要而加工整理的。

五、成本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

成本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是成本管理會計理論中與實踐聯絡最為緊密的一個環節,它是以成本管理會計假設為前提,以成本管理會計的原則為指導,以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為基礎,從而實現成本管理會計目標的一整套方法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科學規劃與決策方法

1.基礎性方法:成本性態分析法。2.預測分析法:①定量分析法;②定性分析法。3.決策分析法:①生產決策法;②定價決策法;③存貨決策法;④投資決策法。4.預算編制方法。

(二)有效控制與業績考評的方法

1.成本計算的方法:例如,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2.成本控制的方法:①事前成本控制法;②日常成本控制法;③質量成本控制法。3.合理組織的方法。4.業績考評的方法。

成本管理會計是由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兩門課程合併而成,是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有利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而促進高校會計教育逐步從以往核算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轉向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

第2篇:成本管理會計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是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由於兩門課程存在天然的血緣關係,課程內容上又存在一些交叉重複的地方,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帶來了不便。一些高校開始嘗試將這兩門課程合併,開設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本文擬對成本管理會計教學中面臨的困惑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之策。

一、成本管理會計教學的困惑

1.困惑之一:分設好還是合併好

在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課程設定上,國內學術界存在以下四種觀點:(1)取消成本會計。這種觀點認為應將現有的成本會計中成本核算的內容納入財務會計,其餘納入管理會計;(2)取消管理會計。這種觀點要求將管理會計分解到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3)分別設定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這種觀點傾向於保持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學科的獨立性;(4)合併為成本管理會計。這種觀點從解決課程內容交叉重複的角度提出將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併為成本管理會計。而在西方人的觀念中,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同質。

從教學實踐來看,截至2011年,我國共有526所本科院校開設會計學專業,絕大多數高校都傾向於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課程分別設定。以擁有會計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十所高校為例,分析其會計學專業課程設定情況,筆者發現,除清華大學只設置管理會計課程,西南財經大學將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合併為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外,其餘八所高校均分別設定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課程。可見,這些擁有會計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學校傾向於分別開設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

從教學內容安排來講,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合併為成本管理會計,避免了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交叉重複造成的困擾,有利於提高實際教學效率,也有利於有關知識的融會貫通。而在實踐中,為什麼多數高校仍然傾向於分別開設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分析我國會計教學改革的歷史不難看出,我國高校在將會計學細分為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上已形成共識。一些高校會計學科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擁有會計學界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他們對會計學專業課程設定影響很大。對於這些高校,由於師資力量雄厚,無論分設還是合併,對各課程教學內容取捨都容易把握,但對於絕大多數一般高校而言,並不具備這種實力,難免在教學中產生困惑。

從教學參考借鑑上來講,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分設較好。一些高校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培育了一系列會計學精品課程,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數量不菲,而且通過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很容易獲取,這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援。通過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檢索,發現目前還沒有省級、國家級的成本管理會計精品課程網路資源,成本管理會計校級精品課程網路資源也僅有1個,這很大程度上不利於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

2.困惑之二:學時多合理還是少合理

根據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下設的會計學專業與財務管理專業組制定的《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專業育人指南》(簡稱《育人指南》),本科階段管理會計(含成本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成本概念和分類、製造業成本會計一般程式及其成本計算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如標準成本制度、作業成本制度等,戰略成本管理;利潤規劃與決策制定;預算控制,如經營預算控制,資本預算控制;責任會計與績效考評;以及計算機技術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並使學生了解近年來在管理會計領域出現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在前述十所高校中,除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外,其餘七所高校的會計學專業作為二級學科都曾單獨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研究其課時安排更具有代表性。如表1所示,在單獨開設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六所高校中,兩門課程課時合計最少的中國人民大學為5學分,80學時,最多的東北財經大學達8學分,14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6學分,108學時,課內實驗為2學分,36學時),總體分佈為學分在5~8之間,課時在80~144之間。只有西南財經大學合併開設成本管理會計,並且只安排了3學分,48個學時。這表明這些高校在課時安排上存在很大差異,充分反映了這些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中具有各自鮮明的特色。那麼,對於教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普通高校而言,學時安排多少是合理的

3.困惑之三:新設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如何選取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均單獨開設,普通高校如果新設一門成本管理會計也選擇兩本教材來實施教學,無疑,無論教材選擇,還是相應的配套網路教學資源,都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如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列教材、東北財經大學會計系列教材等。但是,如果一門課程使用兩本教材,學生可能覺得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不划算;學校教務部門可能還會質疑一門課程選擇兩本教材的合理性。如果選擇一本教材,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成本管理會計教材不多,精品性質的教材更是少見,一些成本管理會計教材編寫或是出於科研目的,或是為了滿足部分學校整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現實需求,有些教材甚至編寫者所在學校可能都不會使用。這種狀況使得成本管理會計任課教師很難對現有教材的優劣作出客觀的評價,選擇教材的隨意性增加。

二、對成本管理會計教學的反思

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定是關鍵。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分開設定教學,雖有不少教學成果可資借鑑,但對於一些高校卻並不一定適合。而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合併,開設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則可以擱置學術界對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邊界無休止的爭議,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於關注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應該教什麼、應該如何教、學分和課時安排多少合適等實質性的教學環節,在有限的課時使學生既掌握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又具有運用成本管理會計的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下面僅就開設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提出相關建議。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課時

如表1所示,各高校每學分一般安排16~18學時,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教學安排基本在5~8學分。考慮合併為成本管理會計一門課程帶來的整合效應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該課程設定5個學分,約80學時,應該是可以參考的一個教學安排。教學內容至少應涵蓋兩個部分,即成本資訊生成篇(成本會計基礎理論、製造業成本核算、其他行業成本核算等)、成本資訊運用篇(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預測分析、基於成本的短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責任成本、成本控制、作業成本管理、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等),使學生對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和把握。

2.組織成本管理會計規劃教材編寫,進行成本管理會計精品課程建設

當前不少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教材建設求大求全,這是造成教學內容重複的重要原因,進行成本管理會計優秀教材的編寫,可以有效消除這一問題。建議由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牽頭協調,組織會計優勢學科高校的有關專家、教授進行成本管理會計規劃教材、統編教材、精品教材的編寫,這樣編寫出來的教材質量比較有保障,容易得到各高校成本管理會計課程主講教師及學生的認可。實際上,西方教材對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是不作區分的,我國組織編寫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實際上是與國際教學實踐的一種趨同,更有助於與國際接軌。

組織編寫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必須有全域性的視野,從會計學專業系列教材建設的高度,合理安排成本管理會計教材編寫體系,使之既具有特色,又能滿足實際教學的要求。同時,應考慮到各出版社公司化的運營實際,為保證教材的發行量,不少出版社對教材編寫字數、教材的發行價格有比較明確的規定。應根據大多數高校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實際課時安排要求、教學內容確定教材字數。這樣處理好教材字數與課程教學時數的關係,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有效節約了購書成本。

成本管理會計一般在第五學期開設,屬於會計專業高年級的課程,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會計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這時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用英文原版的管理會計(或成本會計)教材,有利於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英語能力,領會西方的會計理念,瞭解西方的會計思維方式,也利於為國家培養國際化的會計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