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制度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7.17K

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管理者無論是在經營活動還是在投資活動過程中,要使所作出的決策正確無誤,必須獲得充分和準確的資訊,尤其是有關成本與收益方面的資訊,會計作為主要提供經濟資訊的一種系統,理應通過建立恰當的成本會計制度,選擇含理的成本費用分配方法,以提供充分且準確的成本及其他有關會計資訊。

成本會計制度思考論文

(一)

傳統成本會計制度按各部門實際完成工作的情況分配間接費用每月末,將實際耗費的材料和人工成本與已完工產品應耗費的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將製造費用與預算進行比較,通過對差異的反憤和分析來幫助企業對成本進行控制。

企業的各級成本中心的管理者應對歸集於成本中心的成本承擔責任。實際與標準或預算之間的成本差異應通過成本中心按責任而非按產品予以確認和報告。僅用於確定各成本中心層次差異的成本會計制度彌為分步成本會計制度。若當企業要歸集製造某種產品的成本時,可使用分批成本會計制度,將所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差異直接歸集和分配於所生產的產品。無論是分步法還是分批法,間接費用均按標準或預定分配率分配至各步驟的成本中心或產品。傳統成本會計制度僅直接歸集兩種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他成本都間接地分配於產品。

傳統成本會計制度對輔助和間接費用使用間接記入的方法,企業無需計童為成本中心和產品所消耗的毎一間接資源的數量和單位價格。這一簡化大大地降低了計量成本,但它可能導致相當大的曲解。曲解的形成可能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被分配於產品的成本不能與所生產的產品柑關聯。如為未來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成本、退休工人的養老金成本等。通常為製造新產品而發生的成本,與其分配於目前正在生產的產a,還不如分配於為新產品開發而設定的目標成本棖戶。

第二,某些與正在生產的產品或已提供給客戶的勞務柑關的成本被忽略。被經常忽略的成本包括:銷售、總務和管理成本,以及為產品售後膙務的成本預提。成本會計制度忽略這些成本一般是緣於財務報告的目的,因為這些成本不能資本化井分配入存貨。

第三,可能是由於成本核算僅怍為企業產品產出的附屬物所導致。例如,當企業的產出包括有形(如製造)和無形(如服務)兩種產品時,成本會計制度可能僅將間接成本分配於有形產品。如果間接成本很小或作為期間費用處理,不會導致對進入報告的成本的曲解;若間接成本較高,被隨*地分配入有形產品,必將使有形產品的成本過高。

第四,也可能是由於使用不準確的間接分配方式所導致。如當直接人工'」、時被用來分配所有制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時,勞動密集型產品所負擔的成本相對較高。

最後,還可能是由於難以將共同或眹合成本分配進產品。如當某一生產步嫌同時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如提煉石油)時的眹合成本,以及發生在使用同一種資源生產出多種產品時的共同成本。分配此種成本進入產品,都是主觀確定一個比率,容易引起誤導。

曲解形成的五個因素可以通過仔細地設計企業的成本會計制度來設法排除。對企業來說,最適宜的產品成本會計制度不是最準確的一種,而是通過準確計算增加的收益與相應的`費用相匹配的那種。

西方會計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關注焦點就是有關成本會計制度的創新。因為傳統的成本會計制度很難準確地計量那些消耗於多品種產品的資m.,尤其是對製造費用分配的不夠合理,一些企業管理者和會計師們開始試圖創立新的成本會計制度。作業基礎會計制度就逐步被採用。

作業是指企業為提供一定量的產品或勞務而消耗的人力、物力.技術、方法和環塊的集合體。與傳統成本會計制度將生產步級或產品作為成本計算物件不同,作業基礎會計制度將作業作為基本的成本計算物件,並按毎項作業婦集和分配成本費用。管理者需要作業基礎會計制度主要有以下理由:

1.傳統成本會計制度中的某一成本專案可能並非是一項怍業,而是多項作業的結果=例如產品的質量成本可能是採昀部門的檢查成本、生產部門的檢驗成本和銷售部門的售後服務成本三者的總計。

2.為更好地管理作業制定明智的經濟決策,管理者需用更詳細、準確的方法去識別原因(作業)和結果(成本)之間的內在聯絡。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間接費用應能得到充分和準確的分配。

3.管理者希望伴隨著製造流程的改進或重新設計,會計制度的流程也應得到柑應的改進和設計,或者說,管理者希望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在怍業而非產品基礎之上。

4.傳統成本會計制度缺乏一種存在於不同部門或不同職能領域怍業之間的相互溝通,從而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喪失降低成本的機會。

5.隨著資訊採集技術的發展(包括條形碼、數字控制和袖珍計算機技術).使通過怍業來收集和運用更詳細和更準確的資訊成為可能。

減少成本計量的次數,提升競爭面臨的層次,以及能隨產品生產結構的變化而變化,是贊成創新成本會計制度,H更準確地報告產品成本的初衷。因為在傳統成本會計制度下,類似的成本潘多次、用更準確的計量才能完成,所需代價太高;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贊成創新的成本會計制度的要求主要來自於企業上層管理者的決策需要;而產品結構的變化則要求創新的成本會計制度能靈活地與之相適應。

在最近幾年的西方會計界,所有這三方面都有一定進展,引導了企業更熱衷於對創新成本會計制度的開發。資訊工藝適應性的提高,有效地方便了對生產流程的成本計童;外部競爭和某些管制的解除提升了競爭面臨的層次;隨著競爭的加劇,很多企業提高了他們對產品結構變化的要求。

怍業基礎成本(ABC)制度的第一步是分配輔助費用進入各項作業,並以每一作業域的成本動因怍為分配標準;第二步是根據各產品消耗的成本動因淸況,將每一項怍業的資菔耗甩量分配入產品。

從兩個步驟的程式來說,ABC制度與傳統成本制度相仿,但兩者的成本中心性質,以及從成本中心到產品的費用分配方式是完全不同的3傳統的成本會計制度,第一步將間接成本分配至成本中心,第二步則再將累積於成本中心的成本再分配至產品。

當然,成本會計制度的選擇還需要根據各個企業對成本計量準確性的要求而定,因為每一個企業面對的競爭程度和產品的生產結構各不柑同。一般說來,在計量成本低而競爭力強的企業,需要配置能相對正確地報告產品成本的成本會卄制度;而在計量成本高、競爭力低的企業,可能不需要精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管理者需要更充分和準確的成本會計資訊,以便據以在產品結構、產品設計和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工藝流程等方面作出決策。傳統成本會計制度隨著公司生產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的較大改變已顯現其不足,作業成本制度在近年則得到長足進展,為企業管理者獲取有關經營活動的成本資訊提供了較好的成本制度選擇。作業成本制度能較好地反映產品經濟基礎,並由此為進行價格、客戶關係、產品結構、產品設計和工藝流程改進等決策向管理者提供較好的指導。因而,以每一作業域的成本動因來分配成本進入產品,將成為製造業的共識。

事實上,作業基礎成本會計制度與傳統的成本會計制度並無根本的不同。或者說,作業基礎成本會計制度並非是一種與傳統成本會計制度並立的成本會計制度。R是作業基礎成本會卄制度認為:應將作業作為基本的成本計算物件明智的經濟決策、理想的成本分配基礎主要應是成本動因,它是導致成本發生的最直接因素=成本動因有:直接人工小時,直接人工成本,機器+時,貨幣交易量,票據結算程式,結構件數量和調整準備數*等,由此可以認為,作業基礎成本會計制度是一種較傳統成本會計制度在成本計算物件方面更加細化的一種成本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