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從道法自然到敬畏生命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2W

關鍵詞:道家 道法自然 史懷澤 敬畏生命

淺談從道法自然到敬畏生命論文

摘要:本文將道家生態倫理思想與史懷澤敬畏生命倫理思想加以比較,分析研究二者的異同。

在中國傳統生態倫理文明中,道家學派的生態倫理思想十分豐富,自成體系。它以高度的哲學性、深沉的宇宙性、樸實的自然性彰顯出獨特的品性,故有學者稱,“最能夠與當今西方所倡導的生態倫理精神相契合者非道家、道教文化莫屬”。

阿爾貝特·史懷澤(albertschweitzeit,或譯作施韋澤、史懷哲,1875—1965)是現代西方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家。他創立了以“敬畏生命”為核心的生命倫理學,這一思想不僅對人的生命,而且將視野投向人以外的其他生命,將動物和植物均納人倫理範疇。他的思想“與生態學家關於生物共同體的思想不謀而合”,“環境主義運動正開始沿著他指引的航向大刀闊斧地前進”。史懷澤生命倫理的形成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史懷澤研讀《老子》,與東方先哲產生了深深的共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由此可見,道家思想對史懷澤思想影響之深。史懷澤“敬畏生命”思想蘊涵著尊重一切生命的人類普遍本性,道家和史懷澤的生態倫理觀在東西方歷史上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敬畏和重視生命

道家有貴生的主張,認為萬物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生命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WWW。133229。CoM《老子》強調“自愛”“攝生”“貴生”“長生久視”,並用反問的口氣提出“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老子》第科章)的問題。莊子也認為萬物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生命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莊子認為,人類出於自身功利需要而對自然肆意踐踏乃是完全背離“物我同一”的妄為之行,其最終結果是不僅破壞了自然,而且傷害了自身。

史懷澤“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更是對生命的重視。史懷澤認為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他們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存在,並要求儲存和發展自己的生命,然而自然並不懂得敬畏生命,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只對自身的生命意志負責,對其他的生命有著可怕的無知,“它以最有意義的方式產生著無數生命,又以毫無意義的方式毀滅著它們”。人的生命意志的分裂是所有動物中最強烈的。人類不但對其他動物肆意作踐,盡其虐殺之能而毫無同情和憐憫之心,人對其同類也同樣麻木不仁,往往將自己的歡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由於不懂得敬畏生命,人就會受制於盲目的利己主義的世界,所有的生命就必然生存於黑暗之中。正是從生命意志及其分裂的邏輯起點出發,史懷澤看到人的生命意志具有特殊性,其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意志的分裂,而且能意識到其他生命意志的分裂,並能理解敬畏生命。因而人類擔負著擺脫其他生命苦陷於其中的無知的道德責任。史懷澤認為,“倫理的基本原則是敬畏生命”,並對善惡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善的本質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生命達到其最高度的發展。惡的本質是:毀滅生命,損害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規定善惡的本質,敬畏生命的原則才具有最普遍的絕對的合理性。

二、整體主義自然觀

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整體觀之上的',是以道生萬物、人天同源為其基本特徵的。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認為人與自然萬物有著共同的本源和共同的法則。這是道家在生態倫理領域的突出貢獻。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彰在道家看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存在的,人效法大地,大地則依法於天,天則效法道,以道為其執行的依歸,道則以自然為歸。道本身即是自然,自然便是道。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將人視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並認為“人是一個小天地”,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生死與共,脣齒相依的。因此人應當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規律,依憑自然界的天性行動,反對破壞自然的矯飾和人為。人不可能超越自然並使自己遊離於自然界之外,人沒有不遵循自然規律的權利。如果人將自己與自然界對立開來,那麼人就在自己作踐或摧殘自己,並最終會毀滅自己。這是一種將人置於自然界的系統之內,以天地自然的率真淳樸、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作為人類道德生活的底蘊和最高評價標準的生態倫理思想。正如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這樣理解的“並生”關係是保證人類效法自然,順應自然的理論前提。

史懷澤“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是建立在對生命統一性與世界和諧認識的基礎之上的。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賴於其他生命和整個世界的和諧。把倫理的範圍擴充套件到一切動物、植物乃至整個自然界,是史懷澤敬畏生命倫理生命觀的重要特徵,也是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重要思想資源。史懷澤認為,道德的直接目的在於調整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在於重建人類自身以及人類與自然界一切生命之間的新秩序,從而促進和保證人類及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存在與發展。敬畏生命倫理的精神正在於建立一種和諧、互助的新秩序。史懷澤認為,“實際上,倫理與人對所有存在於他的範圍之內的生命的行為有關。只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聖的時候,他才是倫理的。”史懷澤認為,體驗到對一切生命負有無限的責任,只有這種普遍的倫理才有思想根據,我們不能對人與人行為的倫理自滿自足,它只是產生於普遍倫理的特殊倫理。我們不僅與人,而且與存在於我們範圍之內的一切生物存在著聯絡,對一切生命予以尊重,關心它們的命運,這比起只涉及人的倫理學來說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活力。敬畏生命的倫理將道德的範圍延伸到所有生命,是具有獨特內涵的新倫理學。史懷澤還認為,只有人作為最高的生命主體,才能意識到自然界生命之間整體依存的關係,擺脫物種間利己主義的視界,“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慼與共,能夠擺脫其餘生物苦陷其中的無知”。將所有的生命都視為休慼與共的整體,都是道德關懷的物件,它促使所有的人尊重生命,把保護、繁榮和增進生命的價值看作道德的根據,給予所有的人以真正人道的幫助,給予所有生物以道德關心,從而更新了傳統倫理學的內涵。在自然觀上,史懷澤儘管主張人與其他生命休慼與共,但其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在自然整體觀上卻沒有道家的思想深刻、豐富與系統。

可見人與自然萬物都是自然系統中的一個成員,彼此之間是互為依存,共生、共榮的關係。除了人之外,地球上的各種有生命、無生命的物質,不僅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而且對人類都有積極的意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這也是史懷澤“敬畏生命”與道家“道法自然”的理論基礎。

三、萬物平等論

人與天是相互統一,相互融合的,作為萬物一員的人類本身並沒有高於或優於其他物類的特殊價值特性或存在身份,兩者在價值上是完全平等的,這樣,莊子從“人與天一”自然推出“物無貴賤”的萬物平等論。

道家認為生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貴賤之分。道家提出了“物無貴賤,萬物平等”的生態倫理自然價值觀點。“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莊子·秋水》)這種價值論認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獨立的、不可替代的內在價值,它們都在按照道的執行法則去實現它,從萬物自身所依據的價值本源的絕對意義上看,任何事物的價值都是平等的,而沒有大小貴賤之分別。從萬物之間各自的性質、形態、功能的有無的相對意義上看,其差別也是相對的,這些差異不能說明事物貴賤的大小,也不能成為否定一物獨特價值的理由。所以,從生態系統整體論上來說,人與天地萬物是平等的,人對天地萬物也應當一視同仁。

莊子“物無貴賤”或“物我平等”的思想具有超前性,兩千多年後,史懷澤指出,生命都有平等的權利,人類應當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樣敬畏萬物的生命。“敬畏生命的倫理否認高階和低階的、富有價值和缺少價值的生命之間的區分。即生物沒有等級之分。因為在生物之間進行價值的區分,其據以判斷的尺度是人的感受性,人們會不由自主地依據與人的關係確定不同生命的價值,這是一個完全主觀的尺度。依據這一思路,我們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自然中存在著無價值或低階的生命,壓迫以至完全毀滅它是可以的。但“真正倫理的人認為,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包括那些從人的立場來看顯得低階的生命也是如此。可以這麼說,“我們當中沒有誰知道,其他生物本身究竟是什麼,它在世界整體中有什麼意義?正是由於“動物和我們一樣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懼死亡”,所以,善待生物與善待人類是絕對相同的倫理要求。史懷澤由此認識到,不迫害生物生命不是目的本身,它必須從屬於更高的目標,這就是“人道”“愛”和“同情”,與萬物為友,平等對待他們。“敬畏生命本身就包括所有這些能想象的德行:愛、奉獻、同情、同樂和同追求。對生命尊重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的道德本性,這才是人類完善的出發點。“出於倫理本性,我們始終試圖儘可能地擺脫這種必然性。我們渴望能堅持人道並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人的目標應當是追求價值的完美。否則,人一旦認為自己有權利限制和毀滅別的生命,他總有一天會走到毀滅與自己類似的生命或自我毀滅的地步。

史懷澤敬畏生命的倫理原則將倫理的範圍擴大到所有的生命,並否認高階和低階的、富有價值的和缺少價值的生命之間的區分,要求愛和尊敬一切生命、儲存生命、促進生命,使生命達到最高度的發展。史懷澤的生命平等觀與道家的觀點是十分相近的。

值得一提的是,與道家的生態整體觀與萬物平等觀相比,道家強調遵循自然之道而行,在對自然的無為之中彰顯自然萬物的整體性與平等性;史懷澤則更加註重充分發揮人在儲存、促進、愛和尊敬生命中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道家的生態整體觀具有自然中心主義的傾向,而史懷澤則具有人類中心主義的傾向。

儘管史懷澤與道家的生態倫理觀在語言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其思想核心卻有不少相似之處,從中不難發現史懷澤對道家生態倫理思想的吸收與發展。史懷澤不僅吸收了道家生態整體觀與萬物平等論,把自然萬物看成是休慼與共的整體,而且還把道家思想中老子消極被動的循道而行的自然觀,發展為積極地修為,對自然萬物的愛、責任與幫助。當然,史懷澤對道家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解也存在失之偏頗的地方。由於史懷澤對道家和中國哲學的話語表達方式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必然導致他對道家哲學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缺乏整體的瞭解與把握,這些都使得史懷澤對道家生態倫理思想的系統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