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2.46W

論文關鍵詞:創新 問題意識 途徑

創新教育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論文摘要:創新是進步的強大動力,為創造性而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培養學生的創造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世紀,所謂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為了迎接知識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知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為創造性而教是教育的使命,培養學生的創造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併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
   一、培養問題意識的意義
  (一)培養問題意識,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常常會問自己“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為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會啟動思維,搜尋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對其重新分析、理解,從而對知識的掌握更為深刻。此外,解決問題的慾望還會促使他們去查閱資料,請教別人,這就使他們的知識得以擴充。在積極的思維、探索過程中,零星的知識變得系統有序,原有的知識結構更為完善、合理,這就提高了建構知識的能力,為今後的知識擷取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培養問題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發明創造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一切發明創造都始於問題的產生。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為問題是科學發現的前提,是新思想誕生的曙光,是創新精神的萌芽。強調問題意識不但促使人們不斷髮現問題,還會促使人們去解決問題,直至有新的發現。在此過程中,人們的多種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得以發展。
  (三)培養問題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富有挑戰性的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成為知識的積極探求者。他們由此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的個性品質會得到鍛鍊,主體性逐步形成和發展。
   二、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分析
  (一)無疑可問。傳統的結論性教學,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於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或答案。同時,學生的練習和測試也通常是建立在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原則上,這種封閉式教學的結果必然使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而且面對本來就有多種答案的大多數問題也不可能產生探究多種答案的意識。
  (二)不敢問。從學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於他們存在自卑緊張的心理。許多學生怕提不出“好問題”而被老師看輕或被同學取笑,因此他們寧可把問題放在頭腦裡,也不願將它提出來。
  (三)不知怎樣問。部分學生由於基礎差或缺乏思維能力,碰到問題不知怎樣提出來,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問題。
  (四)沒有機會問。課堂上大多數的教與學行為均有教師或部分優生包辦代替,其他學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
  三、 培養問題意識的途徑
  (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慾往往聯絡在一起,好奇心是指想要了解事物的心理,它通常表現為人們對各種未知事物感到陌生、新鮮、疑惑並渴望瞭解的內心狀態,求知慾是一種渴望認識世界、力求獲得科學知識、不斷追求真理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好奇心是基於本能的認識衝動,求知慾則是由於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慾的源頭;求知慾是主動學習的內在要求,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根本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導致好思好問,能激發起學習的熱情和毅力。沒有強烈的好奇心,就不會有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沒有旺盛的求知慾,就不會自覺地探索事物的奧祕,從而發現問題。人的認識是在不斷的懷疑中走向深化,科學也是在質疑與釋疑的不斷往返中向前發展的。如果囿於成見,就會導致思想僵化和認識上的片面性,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迷信權威、專家、學者、老師,不盲從書本、經典,敢於對現存的理論、觀點提出異議。由於質疑是對現有觀點、流行解釋的否定和突破,更由於思維定勢和惰性的影響,所以要對現存的說法進行質疑,絕不是一件輕鬆愉快、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膽量。這就要求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提問,多給學生以激勵,儘管有些問題看起來幼稚可笑或希奇古怪,但那種敢於質疑的精神值得肯定,同時它也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而仍值得老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