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憤怒

才智咖 人氣:6.2K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憤怒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憤怒,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憤怒

  

一、“憤怒”是一個不好的情緒嗎?

我們把“憤怒”定義為一種“負面情緒”,“負面”,即是不好的意思。可是憤怒真的“負面”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名叫安迪。

安迪是小鎮上著名的好好先生。他是一個猶太人,在二戰的時候隨家人逃到了美國,之後一家人在美國開始了艱辛的生活。作為一個外來人,安迪的母親從小教導安迪要對每個人都友善,不能發火。安迪國小的時候和同學打架,被父母狠狠教訓了一頓,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和同學發生過任何爭執。他大多數時間默默無聞,安靜溫和,這樣的性格一直延續到他成年。

安迪的一生經歷了很多不幸,經濟蕭條的時候他一定是第一批被裁員的人,因為老闆知道“反正裁掉他也不會有什麼麻煩”;他的第一任妻子出軌和他離婚,並且霸佔了他的房產,他沒有抱怨;因為一次醫療事故他失去了一隻眼睛,也沒有去找醫院麻煩。安迪65歲的時候住進養老院,67歲的時候被查出患上肺癌,大概只能活半年。拿到診斷書那天,安迪沉默的離去。安迪的子女希望他可以回到家裡,但他拒絕了,仍然回到養老院,並且獨自關到房間裡沉默了好幾天。

幾天後的安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開始抱怨養老院對老人的護理不周到,指責護工們工作掉以輕心,甚至鼓動老人們絕食抗議養老院的伙食。他開始每天寫信去政府辦公廳投訴,並且打電話去電視臺說養老院虐待老人。這位好好先生很快變成了養老院裡“最可怕、脾氣最大”的老人。但是安迪的舉動也很快獲得了一些列回報,在媒體大力報道下,政府撥款修繕養老院,養老院也將老人的衣食住行標準提高了不少,那些涉嫌毆打老人的護工被解僱,一位富豪還出資幫老人建了一個圖書館,裡面有先進的視聽裝置。很多愛心人士籌款幫老人改善生活,那些常年不看望父母的子女也在感召下來探望父母。

安迪被診斷只能活六個月,可是他多活了三年。臨終前他說了一句話:“我發現,憤怒才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這麼多年我都在壓制它,疏遠它。還好最後我們和解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生病前的安迪一樣,一直在和自己的憤怒做鬥爭,卻從來沒有認識過這位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它。

二、憤怒究竟是什麼?

憤怒是痛苦的一種自然反應,痛苦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疼痛,還包括心理上的疼痛。當一個人感覺不舒服、被拒絕、被威脅或者失望時候,憤怒就會出現。

但是疼痛本身一般不會導致憤怒,憤怒的出現是因為痛苦或疼痛還伴隨著某種“想法”。

能夠引發憤怒的“想法”往往隱含著個人的評估、假設或對情景的解釋,即“憤怒的當事人”認為有人正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傷害自己。憤怒通常指向某個目標——另一個人、一群人、一種規則、甚至自己。

三、憤怒有什麼作用

通常情況下,憤怒只是一種“替代情緒”,它為人們掩蓋著其他那些真正讓自己痛苦的情緒,比如恐懼、膽怯、被傷害或者失望。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可能只會思索痛苦,但是憤怒的人會思考如何應對那些給他們造成痛苦的人,這種痛苦轉移也就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從自己這裡,轉到別人那裡。所以憤怒其實是對“自我感覺”的一種保護,使人對自己感覺“不那麼糟糕”。

除了可以改善對自己的感覺,憤怒中還包含了力量和尊嚴,將軟弱和無助的感覺暫時掩藏起來,給人一種控制感。

一個小員工,處處小心謹慎害怕得罪各種領導,但默默無聞辛勤工作卻成了領導的替罪羊,他可能因為憤怒離職,走出自己曾經不敢走的一步;一個總受同學欺負的孩子,可能因為憤怒,和挑釁他的人打了一架,從此再沒人敢輕易欺負他......

由於憤怒總伴隨一種想法,所以一個人憤怒的時候,他的內心往往有一種聲音——“這不公平”,“不應該這樣”,“太過分了”,“他們在佔我便宜”。正是因為有了憤怒提供的力量,一個人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有勇氣去面對高於他的力量。

憤怒也幫助一個人向別人傳達一個資訊——我是認真的。這種資訊讓其他人看清你不懼面對衝突,在某種程度上震懾那些“威脅”你的人。

所以憤怒本身並沒有錯,它只是一種情緒。有人將憤怒比喻成一個信使,它僅僅只是在向我們傳遞資訊並且鼓勵我們採取行動。憤怒中蘊含著力量,悲劇和災禍不是因為憤怒而生,是因為對憤怒中的力量使用不當而生。

四、壓抑憤怒的後果

憤怒當然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人們往往會想辦法克服它。世界上有很多方法克服憤怒,其中一種就是懲罰。對於那些無法控制憤怒的人,人們總是有懲罰手段,比如孤立他,制裁他,揍他,或者乾脆給他貼個標籤說這個人是“弱者”,Low逼,賤人。還有一些比較積極的手段管理憤怒,壓抑它,或者進行某些修行。

父母、老師在孩子小時候就反覆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生氣是不好的,你不能生氣。“發脾氣”的孩子會被家長揍,或者被老師懲罰。

當一個人壓抑憤怒的時候,這種情緒並沒有走開,它擁有的力量也沒有消散,相反,它沉入內心更深的地方。有人可能會找一些薄弱的環節發洩出來,比如對更弱的人發洩,或者任由這種情緒在身體裡日漸積累,造成內在在的混亂。

如果一個孩子在經歷“憤怒”這種情緒的時候,總不能順利表達,可能會造成兩種後果,有人會將自己所有的挫折、痛苦、自卑等感覺用憤怒去表達,濫用憤怒的力量,不去觸碰自己真實的內在,失去了思考的機會,漸漸成為“垃圾人”;另一些人則用生命力去壓制它——用身體去承載憤怒的力量,等待某一次極端的爆發,或者轉向自我攻擊。總之他們不會去了解自己憤怒背後的含義。

一個在童年時期壓制了太多憤怒的孩子,可能進入青春期以後會特別叛逆,尤其反叛曾經壓制過自己的父母、學校制度等等。

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將曾經壓抑的憤怒在某一個階段表現出來,還有一些人會用一些方式關閉自己的感覺系統,他們可能會將自己看成一個“思考型的人”,這種人給人的.感覺往往比較理性、淡定,人們會對他的從容和善表示讚賞。但是因為這種人自己不會去處理情緒,他們其實很難與別人在情感上連線。那些不願意表露憤怒的人往往會在婚姻關係上遇到阻礙,而且很難成為一個好的伴侶。在婚姻中,夫妻雙方都能夠表達憤怒,比一方表達憤怒、一方無所迴應的關係健康得多。當伴侶表達憤怒或者不滿的時候,這種“思考型的人”要麼迴避,要麼強調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完全看不到對方的感受。更加恐怖的是,情感豐富的人與情感“剋制”的人會相互吸引,所以這類“思考型的人”和他們吸引來的伴侶在婚姻中的幸福感往往較低。

五、讓憤怒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怎樣讓孩子學會表達憤怒,而又不至於讓他“憤怒的力量”失控呢?

父母要記住,憤怒往往是一種替代情緒,憤怒之下可能還有其他的情緒。此外,憤怒總是伴隨某一種“想法”。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去思考憤怒真實的意義是什麼,而不是禁止他們表達憤怒。父母只需要說一句話:“我知道你在生氣,你也可以生氣。但是生氣在告訴你什麼?”或者“我知道你生氣了,你可以生氣。你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或者,“我知道你在生氣,你可以先生一會兒氣,除了生氣你還有別的什麼感覺嗎?”

當一個人的感受被別人看到時,他的感覺會好很多。同時,當孩子去思考自己生氣的原因,或者描述自己感受的時候,大腦額葉皮質會被啟用,他的憤怒就會很快過去。更好的是,他會學會思考憤怒到底在告訴他什麼,這才是憤怒真正的意義。

父母也應該在事後和孩子談論那些讓他生氣的場景,這樣孩子會更明白生氣的真實原因。當孩子習慣這樣對待自己的憤怒時,他就離高情商的人更進了一步。

TAGS: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