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關心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才智咖 人氣:2.71W

中國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經常會給孩子制定很多規則,為的是讓孩子能聽自己的話,而這種過分關心往往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過分關心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1、讓孩子自我滿足

專注去完成一件事並得到結果,才能培養專注力。體會滿足是做下去的動力,如果在恐懼中做事就感受不到滿足。

當兩三歲的孩子專注玩耍時,我們如何迴應他在遊戲中的滿足體驗?是否真正用同理心去感受他的喜悅和快樂?對於父母來說,去體會孩子做事的滿足和自我實現,認同他,這種感覺會促使他專注的動力。如果孩子玩泥巴回來被責備,他自然會認為投入去做這件事是錯誤的,對有快樂體驗的東西開始產生懷疑,自我滿足就消失了。

第二是陪伴,對0-6歲的孩子,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陪是待在孩子的身邊,而伴有參與性和合作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三歲半的小女孩May,看見一隻漂亮的蝴蝶說,“媽媽,蝴蝶好漂亮。”媽媽說:“這隻蝴蝶非常漂亮,你很喜歡,你看到了這隻蝴蝶很開心。”(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May把蝴蝶抓住了,媽媽說,“我也很喜歡這隻蝴蝶,你一定非常努力才抓到了這隻蝴蝶。(看見孩子做事的過程)蝴蝶被抓回來,可能會死掉,你看應該怎麼辦呢?”May說,“那我們把它放掉。”媽媽說:“好的,你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孩子。”當may把蝴蝶放掉以後,她體驗到自我滿足的感覺,這個過程媽媽陪伴在身邊,這就是伴。

2、學會分享孩子的快樂

我們如果能讓孩子體驗到很好滿足的感覺的話,孩子就會非常快樂,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就如我前面講到的may的故事一樣,當她看到一個蝴蝶的時候或者怎麼樣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先去要想到這個孩子動機是什麼,它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一個後果,現在就去虐待這個蝴蝶,會不會以後就去虐待什麼別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也許用這種價值判斷或者說一種判斷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是無法跟你分享的。

就象我的大兒子,他考試失誤了,結果非常糟糕,當他告訴我時,有一些緊張。我沒有指責他,而是告訴他,“你考這樣一個成績,我想你也很不滿意,你一定也很難受,沒關係,我們來看看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些什麼。”然後他告訴我,“這段時間對學習不是很重視,我認為自己可以,誰知道失誤了;另一方面,有一些題我不太會做,但沒有及時和老師或者同學溝通,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個結果。”當他說了以後,也非常清楚接下來會怎麼做。

我們之間的交流非常好,成績不會就此成為他的障礙或壓力。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如果說我們專注於做一件事,得到的不是滿足,而是挫折、阻礙或被侵入的感覺,我們無法專注。這時候,你更多是專注別人怎麼看我。

3、讓孩子在做事中體驗到安全感

我們所說的安全體驗是什麼?安全感是專注力很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安全感,我們沒法專注。就像很多的女孩子常說,我要找一個能夠給安全感的人,所以她專注的是別人能給她什麼,不會去看自己的安全感缺失到底源自哪裡,如何提升安全感的體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退行的狀態。

我有個朋友叫武志紅,他說,在戀愛的過程中,人找的是什麼?第一就是找媽媽。不是現實中的媽媽,而是一個理想的媽媽。第二就是找聯接的感覺,你懂我我懂你,我們之間好象是有聯接的。

孩子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東西,是一個有自覺、自省能力的媽媽才能給予的。一個焦慮的媽媽會忽視孩子的需要,給孩子自認為重要的東西,而這正是在剝奪孩子安全感的體驗。當一個孩子不安全,是無法專注做一件事情。

專注和自信,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比如很多孩子的學習很糟,其實不是智商的問題,更多的是情商決定。情商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把不可控制的東西變成可控制的;情商也是對一件事特別感興趣,可以持續去做的動力;在人際關係中,你能夠很好的去感受對方,同時也能感受自己。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習得性無助”,意思是覺得自己無法做好,當機會出現時,會特別抗拒,然後重複體驗挫敗的感覺,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沒有自信去嘗試新的東西。學習和人際關係也一樣,能夠體會到滿足的感覺,就會把它當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去做。很多教育學家說,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建立在對學習的興趣和方法上。學習的興趣是什麼?學習的興趣就是做完以後會有很好的體驗,才會讓這個興趣持續下去。

所以,專注是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願意為之投入時間和精力,自我負責。通過我自己孩子的成長和工作中的案例證實,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父母相伴一起成長,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也為孩子一生的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