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創業風險的來源和分類

才智咖 人氣:1.08W

一、創業風險的來源

淺談創業風險的來源和分類

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創業機會與創業企業的複雜性,創業者、創業團隊與創業投資者的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是創業風險的根本來源。研究表明,由於創業的過程往往是將某一構想或技術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幾個基本的、相互聯絡的缺口,它們是上述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有限性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說,創業風險在給定的巨集觀條件下,往往就直接來源於這些缺口。

1.融資缺口。融資缺口存在於學術支援和商業支援之間,是研究基金和投資基金之間存在的斷層。其中,研究基金通常來自個人、政府機構或公司研究機構,它既支援概念的建立,還支援概念可行性的最初證實;投資基金則將概念轉化為有市場的產品原型(這種產品原型有令人滿意的效能,對其生產成本有足夠的瞭解並且能夠識別其是否有足夠的市場)。創業者可以證明其構想的可行性,但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將其實現商品化,從而給創業帶來一定的風險。通常,只有極少數基金願意鼓勵創業者跨越這個缺口,如富有的個人專門進行早期專案的風險投資,以及政府資助計劃等。

2.研究缺口。研究缺口主要存在於僅憑個人興趣所做的研究判斷和基於市場潛力的商業判斷之間。當一個創業者最初證明一個特定的科學突破或技術突破可能成為商業產品基礎時,他僅僅停留在自己滿意的論證程度上。然而,這種程度的論證後來不可行了,在將預想的產品真正轉化為商業化產品(大量生產的產品)的過程中,即具備有效的效能、低廉的成本和高質量的產品,在能從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複雜而且可能耗資巨大的研究工作(有時需要幾年時間),從而形成創業風險。

3.資訊和信任缺口。資訊和信任缺口存在於技術專家和管理者(投資者)之間。也就是說,在創業中,存在兩種不同型別的人:一是技術專家;二是管理者(投資者)。這兩種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對創業有不同的預期、資訊來源和表達方式。技術專家知道哪些內容在科學上是有趣的,哪些內容在技術層上是可行的,哪些內容根本就是無法實現的。在失敗類案例中,技術專家要承擔的風險一般表現在學術上、聲譽上受到影響,以及沒有金錢上的回報。管理者(投資者)通常比較瞭解將新產品引進市場的程式,但當涉及到具體專案的技術部分時,他們不得不相信技術專家,可以說管理者(投資者)是在拿別人的錢冒險。如果技術專家和管理者(投資者)不能充分信任對方,或者不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那麼這一缺口將會變得更深,帶來更大的風險。

4.資源缺口。資源與創業者之間的關係就如顏料和畫筆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沒有了顏料和畫筆,藝術家即使有了構思也無從實現。創業也是如此。沒有所需的資源,創業者將一籌莫展,創業也就無從談起。在大多數情況下,創業者不一定也不可能擁有所需的全部資源,這就形成了資源缺口。如果創業者沒有能力彌補相應的資源缺口,要麼創業無法起步,要麼在創業中受制於人。

5.管理缺口。管理缺口是指創業者並不一定是出色的企業家,不一定具備出色的管理才能。進行創業活動主要有兩種:一是創業者利用某一新技術進行創業,他可能是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但卻不一定具備專業的管理才能,從而形成管理缺口;二是創業者往往有某種“奇思妙想”,可能是新的商業點子,但在戰略規劃上不具備出色的才能,或不擅長管理具體的事務,從而形成管理缺口。

二、創業風險的分類

1.按風險來源的主客觀性劃分,可分為主觀創業風險和客觀創業風險。主觀創業風險,是指在創業階段,由於創業者的身體與心理素質等主觀方面的因素導致創業失敗的可能性。客觀創業風險,是指在創業階段,由於客觀因素導致創業失敗的可能性,如市場的變動、政策的變化、競爭對手的出現、創業資金缺乏等。

2.按創業風險的`內容劃分,可分為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管理風險、生產風險和經濟風險。技術風險,是指由於技術方面的因素及其變化的不確定性而導致創業失敗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情況的不確定性導致創業者或創業企業損失的可能性。政治風險,是指由於戰爭、國際關係變化或有關國家政權更迭、政策改變而導致創業者或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管理風險,是指因創業企業管理不善產生的風險。生產風險,是指創業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從小批試製到大批生產的風險。經濟風險,是指由於巨集觀經濟環境發生大幅度波動或調整而使創業者或創業投資者蒙受損失的風險。

3.按風險對所投入資金即創業投資的影響程度劃分,可分為安全性風險、收益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創業投資的投資方包括專業投資者與投入自身財產的創業者。安全性風險,是指從創業投資的安全性角度來看,不僅預期實際收益有損失的可能,而且專業投資者與創業者自身投入的其他財產也可能蒙受損失,即投資方財產的安全存在危險。收益性風險,是指創業投資的投資方的資本和其他財產不會蒙受損失,但預期實際收益有損失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是指投資方的資本、其他財產以及預期實際收益不會蒙受損失,但資金有可能不能按期轉移或支付,造成資金運營的停滯,使投資方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4.按創業過程劃分,可分為機會的識別與評估風險、準備與撰寫創業計劃風險、確定並獲取創業資源風險和新創企業管理風險。創業活動須經歷一定的過程,一般而言,可將創業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識別與評估機會;準備與撰寫創業計劃;確定並獲取創業資源;新創企業管理。

機會的識別與評估風險,指在機會的識別與評估過程中,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如資訊獲取量不足,把握不準確或推理偏誤等使創業一開始就面臨方向錯誤的風險。另外,機會風險的存在,即由於創業而放棄了原有的職業所面臨的機會成本風險,也是該階段存在的風險之一。準備與撰寫創業計劃風險,指創業計劃的準備與撰寫過程帶來的風險。創業計劃往往是創業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的依據,因此創業計劃是否合適將對具體的創業產生影響。創業計劃制定過程中各種不確定性因素與制定者自身能力的限制,也會給創業活動帶來風險。確定並獲取資源風險,指由於存在資源缺口,無法獲得所需的關鍵資源,或即使可獲得,但獲得的成本較高,從而給創業活動帶來一定風險。新創企業管理風險,主要包括管理方式,企業文化的選取與建立,發展戰略的制定、組織、技術、營銷等各方面的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5.按創業與市場和技術的關係劃分,可分為改良型風險、槓桿型風險、跨越型風險和激進型風險。改良型風險,是指利用現有的市場、現有的技術進行創業所存在的風險。這種創業風險最低,經濟回報有限,即風險雖低,但要想生存和發展,獲取較高的經濟回報也比較困難,一方面會遭遇已有市場競爭者的排斥或進入壁壘的限制,另一方面即便進入,想要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非常困難。槓桿型風險,是指利用新的市場、現有的技術進行創業存在的風險。該風險稍高,對一個全球性公司來說,這種風險往往是地理上的,常見於挖掘未開闢的市場,如彩電行業,利用原有技術進入農村市場。跨越型風險,是指利用現有市場、新的技術進行創業存在的風險。該風險稍高,主要體現在創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往往反映了技術的替代,是一種較常見的情況,常見於企業的二次創業,領先者可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模仿者很快就會跟上。激進型風險,是指利用新的市場、新的技術進行創業存在的風險。該風險最大,如果市場很大,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機會,對於第一個行動者而言,其優勢在於競爭風險較低,但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很弱,市場需求不確定,確定產品效能有很大的風險。

6.按創業中技術因素、市場因素與管理因素的關係劃分,可分為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代理風險。其中,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在前面已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代理風險,是指高階經營管理人才、組織結構以及生產管理等能否適應創業的快速增長或戰勝創業企業危機階段的動態不確定性因素的風險。這三類風險之間相互作用,使得創業企業運作的各個層面上的諸多因素的不確定性更加複雜,並且在創業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因素的風險性質也將產生一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