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已成創業者首選

才智咖 人氣:3.1W

近有媒體發聲指出,眾創空間平均入駐率僅30%!怎麼可能?!

眾創空間已成創業者首選

這個資料讓小編大吃一驚:去年創頭條釋出的《北京市眾創空間地圖》1.0版顯示,北京眾創空間的平均入駐率超過了60%,一些知名度較高、價效比高,以及運營良好的空間,入駐率基本能達到90%以上,一些品牌空間甚至是一票難求。

難道最近幾個月創頭條錯過了什麼嗎?小編連忙對手頭的上百家眾創空間進行回訪,最後發現,所謂的30%入駐率並不屬實。

1、一句採訪引發的“血案”

在名為《眾創空間成“空”間:平均入駐率僅30% 有些已關門倒閉》的稿件中,創頭條小編找到了這30%的出處——“北京一位新設眾創空間負責人說,其創立前的市場調查顯示,空間平均入駐率只有30%左右。”這句話沒有任何佐證,僅僅是一個負責人說,就變成了這30%。

眾創空間入駐率只有30%?對此,北京眾創空間聯盟負責人向創頭條透露:根據他們的統計,北京市備案的國家級眾創空間實際入駐率高達85%。同時,創頭條小編和同事們在本月對北京市未經國家級備案的近百家眾創空間抽樣走訪後,發現其入駐率也已達到了60%左右。

為什麼大家會對眾創空間的入駐率如此敏感?“單個空間入駐率基本達到60%以上,才可以實現盈虧平衡。”業內人士曾對創頭條記者表示。

一般來說,眾創空間在運營之初基本都會考慮幾個因素,一是眾創空間的專案拿地成本是否較低,是否有助於壓低運營方從場地所有人處租賃和購買價格以提高租金回報;二是哪怕在租賃期內眾創空間經營不善倒閉了,這塊區域的場所轉手後還有多大的變現潛力;三是能否在運營後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入駐率。

由此,眾創空間投資人和運營方在入局時,考量的其實並不僅僅是未來的入駐率,而是需要對發展前景有著長遠的判斷和綜合考量。

如果某一眾創空間的入駐率長期低於預期指標,表明它的未來租金收益存在較大變數。歸根結底,這是由眾創空間自身的運營能力和孵化能力決定的。

2、入駐率總會波動,但眾創空間長期看好

在採訪中,確有部分業內人士對於當下草莽發展的部分眾創空間表示擔心,但大多數人總體上認為,眾創空間長期看好。

“中國現在每天新增1.47萬家註冊企業,他們大都是小企業,對眾創空間的.需求是持續的。”企業盒子創始人範宇曾是優客工場的合夥人,現在創業方向也是服務於眾創空間,他對眾創空間非常有洞察。他透露,目前中國大企業的數量在減少,很多開發商也在把寫字樓改造成眾創空間。

眾創空間的持續迅猛增加,以及創業市場的波動,使得不同時點的入駐率會有波動。舉個例子:在旅遊旺季,賓館客房入住率能夠高達100%,而在旅遊淡季時,客房入住率僅為20-30%。是否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家賓館就該落得倒閉的下場?

並不如此。我們認為,只有挨不過淡季的寒冬、又抓不住旺季的機會,這樣的賓館才最有倒閉的可能。

業內人士告訴創頭條記者,每個行業都有淡旺季之分,同樣眾創空間、聯合辦公也不例外,因而入駐率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指數。

範宇認為,眾創空間也是按照市場需求來運作的,當然不是每個企業都好。他的調查顯示,有兩種眾創空間發展最好:一是地處偏遠但價格便宜,比如房山亦莊有很多眾創空間每個工位只要300-500元,這對於當地的中小創業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第二種是位置好,例如在地鐵站旁邊的眾創空間,入駐率都非常好。上述眾創空間的入駐率都在70%-80%以上。

創頭條的調查也表明,在中關村、CBD等地的眾創空間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些區域的一個共同特徵是網際網路產業基礎深厚,巨頭聚集,產業資源、人才、資金相對密集,氛圍濃厚、交通便利。

但是那些“位置不好,價格又不成,想依靠做二房東或者政府補貼做眾創空間的創業者”,最近肯定是遇到寒冬了,不僅入駐率可能不到30%,甚至倒閉也不稀奇。

“專案是眾創空間的立足之本。”創園國際聯合創始人張永惠告訴創頭條記者,眾創空間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優質的創業專案將成為稀缺資源。

因此,對大多數眾創空間而言,引進更多優質的創業專案比單純的提升入駐率更有價值。

3、切勿把個案當整體炒作

創頭條記者從科技部火炬中心獲悉,根據北京眾創空間2016年度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北京全市共有眾創空間200餘家,其中市級備案眾創空間141家,服務面積123萬平米,服務創新創業企業(團隊)3萬家以上,平均入駐率達85%以上,累計吸納社會就業約13萬人,實現了創新、創業、就業的有機結合與良性迴圈。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孫啟新博士在接受創頭條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眾對眾創空間入駐率的問題應該客觀理性看待。

首先,創業者對眾創空間的認識可能還有一個過程。孫啟新博士介紹,眾創空間剛剛發展兩年時間,很多還是2016年剛建立,要求它在這麼短時間高入駐率不太可能,期望值也過高了。

其次,眾創空間在兩年時間的發展中,得到了社會各界和資本的廣泛認可,僅北京幾個知名眾創空間融資就融了五十幾個億。“如果說它沒有這種市場上的可獲利性,資本也不會去支援眾創空間的發展,所以說要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

總而言之,目前的眾創空間還處在一個摸橋過河的階段。一些優秀的眾創空間必將脫穎而出,行業內常規的清洗和倒閉也是正常的,其實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讓市場說了算。

更何況,目前市場對眾創空間的需求遠未飽和。一位眾創空間的創業者告訴創頭條,他認為,未來可能每出一個地鐵站旁邊都有4、5家眾創空間——眾創空間將成為未來創業生態必不可少的一環,而這個過程中,選址對了就等於“成功了70%”。

當然,這個過程中,肯定有一些基礎不過硬、選址和運營不靠譜的眾創空間無法獲得使用者,而倒閉,這也是正常的。

我們將其瓶頸總結為三個方面:乏力的盈利能力、匱乏的資金鍊以及嚴重的同質化。

在一擁而上的眾創空間建設之後,天然的市場淘汰機制已經逐漸形成,時間也證明一些空間簡單的運營方式終將導致空間的滅亡。我們不必因為一個眾創空間的創業者的言論就杯弓蛇影,更不必因為部分眾創空間關門就否定眾創空間的重要價值。

張永惠認為,誰能夠在保證自己的收入的同時,找到正確服務創業者的道路,做好產業服務,誰才是這個行業中能夠留存下來的人。

除此外,創頭條記者還從北京眾創空間聯盟獲悉,在其對北京創業服務機構和創業企業(團隊)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的資料顯示,眾創空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收入構成首次出現結構性變化。

被調查的眾創空間盈利數量佔比較2015年提高3個百分點,達45%;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54.5%,比2015年提高9.4個百分點,首次超過以房租為主的收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其中,技術服務和諮詢服務收入佔比最高,分別佔總收入的10.8%和10.5%。

“入駐率已經不是眾創空間唯一的考核指標,科技服務功能、產業資源整合等才是眾創空間真正價值所在”。北京眾創空間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