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通用7篇)

才智咖 人氣:1.6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通用7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我喜歡買書,喜歡買有眼緣的書,喜歡書名好聽的書。這本《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我一眼相中的,毛姆的大名聽聞已久,卻未曾翻閱過一二,是正好看到了譯文出版社出的一套精裝版,封面相當別緻。但真正買下它,最大的原因卻是這個名字。

月亮與六便士,戲劇般的衝突感,典型的英國式幽默,人們總是在追逐著皓潔的月光,讚美它,熱愛它,卻總是忽略了黯淡的光線下,那一枚六便士。矛盾的對立,孩子般純真的暗喻。

開篇毛姆煞有其事地為主人公查理斯立傳,列舉其各張名畫,極盡稱頌之詞,我不禁覺得好笑,看過了梵高等人的傳記,我倒想看看,這據說以高更的生平為基礎的小說獨樹一幟在何處。

熟料,故事一幕起,百轉千回,唏噓嘆呃。一個典型的英國紳士,做了一件最不英國的事。拋妻棄子,放棄穩定的工作與和睦的家庭,隻身一人來到法國,只為了畫畫。

為此,他在病榻中生死徘徊;為此,他幾乎不能吃上一頓飽飯;為此,從倫敦到巴黎,從巴黎到馬賽,最後自我放逐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太平洋小島上。

正如書中所說,他很像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不知道他尋求的是什麼不可思議的涅槃。如同所有在身前窮困潦倒、身後大紅大紫的藝術家們的經歷似乎如出一轍,又是那樣迥然不同。

他的身邊圍繞著許多矛盾而又典型的人們。巧妙的利用查理斯出走為噱頭,最終名利雙收的妻子;將查理斯奉為天才甚至放棄了對他間接害死妻子的仇恨的好友;有著屬於自己的祕密卻坦然相交的船長。

他本身也是充滿著矛盾卻又是如此的理所當然。

他似乎厭惡愛情,卻最終與一個非洲女子愛塔生死相依;他從不對別人的幫助與讚美感到任何的感激,卻可以將摯愛的畫隨意贈送;他用失明的雙目創造了可能是這世上最偉大的伊甸園,卻總終與重病的他一起付之一炬。

生命的長短與藝術的雋永相比是如此的不值一提,他本就不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但他卻將所有的熱情與專注傾瀉於畫布之上,用最簡單的線條,用原始的筆觸,描摹他夢想中的世界。他從來都不曾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的路,他甚至不願去翻動完成的畫作。對於他而言,這一頁翻過就是翻過了,沒有什麼遺憾,也無需遺憾。

既然是心靈的召喚,那必定是自己的熱愛。

有多少人耽於安逸而扼殺了心靈的萌芽?又有幾人能正視?即使是面對自己羞於啟齒的慾望,他也坦承的果斷灑然。這樣一個不世之天才,在濁世走了一遭,留下的卻是一脈清流。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那一月,轉動所有的轉經筒,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這般的虔誠,倉央嘉措是為了一個只見過一面的女子。

那查理斯呢?浮躁的社交圈中,是怎樣的熱忱,是怎樣的指引,叫他踏上了這條路?自此不曾停止?

也許只是那一日月光正好,口袋中整好有一枚六便士罷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題記

不久前,我在書店裡看完了毛姆的著作《月亮與六便士》。放下書本,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的獨特個性、出眾的才華、悽慘的結局,都印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畫家的命運,或者說是一個天才的一生。故事的主線並不複雜,思特里克蘭德是一位收入可觀的證券經紀人,他過著普通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他選擇追尋藝術,在夜校學習了一年繪畫以後,他離家出走,隻身一人前往巴黎,後來到了南太平洋小島塔希提並在此因病去世。在他生前,沒有多少人欣賞他的作品;在他逝世後,卻成為被大家所稱讚的天才。

書名來自《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上的一篇書評,該文作者評價《人性的枷鎖》的主角菲利普,“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則代表著世俗的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可大多數人追尋夢想,只是為了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僅僅因為愛好畫畫,拋棄了別人為之羨慕的家庭和事業,甚至幾次險些因飢餓而死,他的畫作也從來不被人們所認可。但他卻毫不在意,他不後悔為此所做的一切。在他的生命中,畫畫就是他的全部,甚至在他雙眼失明時,他還在木屋的牆壁上作畫。他的這種選擇,註定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毛姆卻在書中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毛澤東在《滿江紅》裡寫道:“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思特里克蘭德珍惜時光,主宰生命,的確得到了他所追求的東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抬頭看見了月光”。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終究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了月光,低頭卻撿起來六便士。太多的慾望和束縛包裹著我們,我們就這樣蹉跎一生。我們最終都過著被生活選擇的日子,而沒有勇氣去選擇生活。

其實真的羨慕思特里克蘭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他一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當你投身於自己喜歡的事業時,就算不被理解,或者受盡非議,也應該泰然面對。縱然拼命一番後,還是沒能達到最後的終點,那又如何呢?至少可以對自己說:“我擁有自信和勇氣,我在自己喜歡的道路上努力過,即使遍體鱗傷,我也心滿意足了。”

“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你,也在為某個夢想,很拼命地努力著。”願你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願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白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兩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後面一半卻在兩個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羅嗦了小半本書,前面還寫得跟論文似的,當你快沒有興趣的時候,突然來了個轉變,發生了大事,於是你一路飛快地看了下去,還激動得不行。

讀完全書,我也沒發現哪裡提到月亮,哪裡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為什麼起這麼個名,也許只是個名吧。實際上我對毛姆基本是隻知道名字,剛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說法說這本小說是以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基礎的,於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雖然高更確實落魄過,確實跑到過塔希提島,也確實畫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畫。但小說本身確實和高更關係不是很大,沒有高更這個人也完全沒有關係,倒是毛姆在那裡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講了番某畫家如何如何優秀,他的畫如何熱賣,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後就講“我”在倫敦,混一些文學類的日子過,認識一些人,其中一位是個證券經紀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寫,但熱愛文學及文學男女青年,於是經常請他們吃飯。偶爾遇到她的丈夫,發現就是個標準的老實的職員型別的中年人,也不說話。然後他們去度假。這已經是小半本書了。

當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時候,突然間,這位老實的事業小成的職業中年突然跑掉了,拋棄了家庭,金錢,職業,什麼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後這位妻子就講作家幫忙去巴黎找他。這位中年男子已經變了個人,完全不講情理,對家庭社會這一套完全失去了興趣,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麼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畫畫上,自稱感受到了召喚,整個人受到某種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雖然“我”不認為他畫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不世之作,於是老是借他錢,幫助他,他快病死了還請他到家裡去養病。此人養病期間勾搭上人家二流畫家的老婆,二流畫家自己只好離家出走。三個月過去,突然間,二流畫家的老婆自殺了,而他仍然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這位可憐的女子為模特的畫,二流畫家深為拜服。他還明說,這位女子他根本不愛,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後來他請“我”去看了三十來張畫,“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掙扎。然後數年間沒有訊息。後來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島上了。於是“我”就到這個地方,採訪了一些人,瞭解到他在這個島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結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叢林裡,一直畫畫,後來生了病,於是死掉了。

從這位畫家,書裡叫斯德里克蘭德的,出走巴黎並以一幅毫無人性的態度出現開始,毛姆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傳說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經歷過這個心靈歷程,我想毛姆是經歷過的,他把這些想法全寫了出來。

一開始的思路是人生沒有意義,你必須儘可能活得有意義些。為此故,你可以犧牲你自己,這許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犧牲其他人,這隻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書中畫家表現得對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概念,他已經根本不想這個問題,他自己的身體沒有關係,別人的身體也一樣沒有關係,一切只為了他的畫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是否有勇氣抬頭望向月亮?

——題記

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裡說:“金子,貴重的,閃光的,黃澄澄金子,不,是神喲,我不是徒然向他祈禱,它足以使黑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邪惡變成善良,衰老變成年少,怯懦變成英勇,卑賤變成崇高。”但是滿地六便士時,多少人願抬頭仰望月亮?

查爾斯是一位成功的證券商人,結婚八年後,他突然選擇拋棄家庭來巴黎學習繪畫,只為追慕心中的夢想。當查爾斯數十年回到家後,面對生活的瑣碎,心中是否有那麼多時刻想要逃離?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點滴是真正屬於自己?他在做的是那個想要的自我,還是別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著該活著的樣子,還是他自己認為的樣子?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斯特里克蘭一般的選擇時刻,都會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裡感到惶惑。是否應該放棄眼前的苟且,去尋找詩與遠方?安穩是平庸的最大誘惑,是讓我們縮手縮腳的關鍵點。我們害怕贏家通吃,自己落的一無所有。我們願意屈從眼前的苟且,放棄詩與遠方的田野。不是我們不想,只是我們不敢。有多少人擁有非凡的品質,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賭一把?斯特里克蘭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心中追尋藝術之夢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自認為自己對於他人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其實更多時候不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斯特里克蘭離開後,他的妻子經歷了短暫的痛苦,確認他不會再回來時,便理所當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責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從未存在過。最初的感覺沒有錯,她只是需要一個角色,以至於他是誰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即可。甚至即使沒有也不重要,她還可能收穫同情,生活安然無恙。

我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認清生活同時還能熱愛英雄主義算不算平凡?放棄一切,選擇浪漫主義的方式,卻終無所獲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樣致死尋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蘭想逃離的並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邊人企圖的控制、擺佈和要求,以及對世俗的標準和界限的擺脫。它需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須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說,你不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你不得不成為的人。我們很多時候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後,如果還有某個時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尋自我,那麼,當你想要撿起六便士時,也順便抬起頭看看月亮吧。

也許看著看著,它就在你心裡。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這是我第一次很自覺地想寫一些關於我讀過的書的感覺。我想寫下來這份感覺,主要是因為這本書給我太多的震撼了,壓的我踹不過氣來,我迫切的需要通過寫作這一方式來緩解心中的那份沉重。

看過《月亮和六便士》後,我一直篤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裡學家。儘管在此之前,同時在此之後,我並沒有看過有關毛姆的簡介,我的這份篤信我是很堅定的。這本書對人的心裡的細節描寫及為何會產生這種心裡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於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為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說了。儘管這本書給我帶來這麼強大的震撼,以至於我都不能好好的說話,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認為查爾斯。思裡特克蘭德尋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對這句話,感觸頗深。一直以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以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才華,我便可以一鳴驚人,成為萬眾矚目、名留史冊的人物。可是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我”親身經歷與感受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事蹟與存在,“我”看著他拋棄妻子,看著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為何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也就通過作者不斷的記述並且引起潛意識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人,他在成長中必須要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他們拋棄以前的生活基礎,被人們認為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及社會道德敗壞的人。但是他們在做這些時候,早就已經忘卻了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審判,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一個新的靈魂。但是這個新的靈魂在他們剛拋棄以前生活基礎的時候,還沒有成行,還不足以讓這個新的靈魂發揮到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地步。於是他們需要繼續磨練,需要在社會裡面輾轉,尋找一處真正適合他們新靈魂居住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創作出不朽的價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讀這本書是因一位繪畫老師的介紹,也是因這本書的名字看起來很有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喜愛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太過平淡。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出去去了巴黎,拋棄了令外人羨慕的事業和生活。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原因時,人們發現的事實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這時的恩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也沒有任何人教過他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學習什麼。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開始變得生活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拒絕了愛情和家庭,拒絕物質和慾望,一心追求個人精神的自由和藝術上的美,孤獨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裡,艱難地跋涉著。他不需要錢,但有時金錢會束縛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上與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作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裡作畫。在他因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但卻在他的住所的地方畫的壁畫前整整面壁坐了一年,直到死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這一切,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這本書看著可能會讓人覺得糾結,與以前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習慣於用自己是常人的標準去衡量那些有個性的人,覺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自身夢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質來衡量。我們並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為了夢想而放棄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必竟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力。

作者始終對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人事抱有了解的慾望,並千方百計地接近他們,研究他們,最終有所體悟。

主人公在已不年輕的時候,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踏上艱辛的學畫作畫之路。

從此衣冠楚楚的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離自己的理想就越近,靈感也不斷湧現,當他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的時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於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現出來。主人公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耐。主人公的行為真的是讓人不知道該怎樣評價,從來沒想到有人會為了自己的理想進而做到這種程度,不管對誰來說應該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很神奇。

藝術家貧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這本書的作都通過主人公的悲劇探討了該如何對待天才、個性這個嚴肅的話題,在常人眼中,天才,藝術家總是特立獨行、行為怪異,讓人們覺得不管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無法達成共識,進而難以讓人接近。但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會如此多彩有趣。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將你困在生活這個大牢籠裡,掙脫不得。思特里克蘭德卻在做減法。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裡去了。

總有這樣一個朋友: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說話,但如果開口說話,也多半無趣無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裡不大起眼的人。事實上你肯定有不止一個這樣的朋友,事實上你自己沒準就是這樣的人。

你能想象這個近似於一杯白開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了嗎?然後等你再聽說他的訊息時,據說他已經到了巴黎,正從頭開始學畫畫。我覺得這件事情要是放到現實生活裡,他沒準兒就會被冠以瘋子的稱呼,但確實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瘋了,瘋的不輕啊。但是我覺得是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們視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蘭德對話中說,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這樣做的話,地球就不要轉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蘭德說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就算敢想,卻是不敢做的。因為愧疚,內心的愧疚,對於家庭的愧疚、社會責任的愧疚;因為害怕,害怕別人的閒言碎語,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會以怎樣的言語傳到陌生人的耳朵裡、害怕自己會變得窮困潦倒,成為眾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現在已經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卻寫了這樣一個人。在留下一張內容為“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之後,他拋開自己已經擁有的身份、地位,離開了自己結婚20xx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歲,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身上只有100塊錢。如果到這裡,你以為作者是要說一個追尋夢想,經歷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的勵志故事的話,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齡了,他不是20出頭的小夥子,是40歲!環顧四周,40歲的人們在做些什麼呢?我不瞭解。中年的人們要麼依舊碌碌無為,但是誰也說不準之後會變成怎麼樣;要麼已經攀上事業的高峰,誰又肯放下塞到嘴邊的肉呢?說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讓人們畏懼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經得到的名利。

文中寫中年追夢的不只思特里克蘭德一人,還有那位老醫生,在快要進入事業的高峰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去到小島上當個小醫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說他的了精神病。他沒瘋,他只是跟著心走,追逐夢想。這裡的夢想不是別人說的夢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是可惡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但他們又很無辜,因為他們的眼裡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們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思特里克蘭德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們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後悔,要是自己也邁出了當時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後的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果說他們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們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誘惑,多麼妖豔,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處在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大眾。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了崇高。兩者都是圓形,都閃閃發亮,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徵著理想與現實。滿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蘭德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不敢說我看懂了這本書,但是誰都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權利,不論是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都沒有什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