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雙十一不剁手黨的興起

才智咖 人氣:1.93W

“雙十一”臨近,消費戰一觸即發。縱觀主流電商,有辦晚會大手筆造節,營銷費用不設限,刺激消費者神經的;也有員工登上廣告牆,一邊提倡理性消費,一邊增加廣告支出,希望通過延長鏖戰時間,讓消費者掏腰包的。面對往年“雙十一”過後高企的退貨率與社會各界對於真假優惠的種種質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理性觀望。下面請看本站小編的詳細介紹。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雙十一不剁手黨的興起

“雙十一”不剁手?

“雙十一”電商營銷不斷自high,但有多少消費者願為“雙十一”不斷膨脹的營銷成本買單?從消費者以及網友的吐槽來看,消費者已經從最初對“雙十一”的新鮮、好奇,轉變為平常心和質疑論。

“雙十一真的'便宜嗎?”不少消費者發出了這樣的質疑,而相比質疑,有些資深網購達人則直接表示不會加入今年“雙十一”搶購。

80後白領楊女士說:“去年雙十一等到半夜,熬了半宿,搶了很多東西,最後卻發現,所謂搶購的很多東西,相比起自己付出的辛勞與時間,優惠幅度並不對等,今年不再‘剁手’了。”

與楊女士有相同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工作多年的85後白領樑先生也表示,“雙十一”廣告多、優惠不多,“不準備買”;陳女士也曾抱怨道:“去年雙十一在網上買的手機,等了一週都沒到貨,今年不湊熱鬧了。”

近幾年,電商造節興起,“雙十一”、“4·18”、“6·18”、“8·18”,炒作紅火、繁榮了廣告業,但實際上能夠真正給到消費者的實惠並不多。尤其是隨著網購負面的爆發,刷單、秒殺、限購、低價無貨、先漲價再降價、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屢屢發生,更多的消費者對網購貓膩有了更深的認識。

消費理性迴歸

今年以來,“新消費”成為熱詞,消費升級成為市場共識。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商品的品質、體驗等元素更加關注。

日前,易觀釋出的《2016中國網路零售購物節消費者行為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不再以價格作為唯一考量因素,已從衝動型消費過渡到理性消費,線上線下聯動將更強,消費者越發注重體驗在消費過程中的作用。

2016年,網上購物節迎來第八個年頭,八年間,電商造節對消費者的影響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報告顯示,消費者網購行為呈現出重價值、重品牌、重服務、重計劃的特徵,而對搶購時段的關注卻在下降,這表明,消費者更注重品質,而非價格。

其他方面也同樣證明了衝動消費已經降溫,讓購物過程更加智慧成為了大勢所趨。

資料顯示,在2013到2015的三年“雙十一”期間,退貨率和客服售後諮詢佔比在逐年遞減,相反,客服售前諮詢則在逐年上升。同時,使用者購物時網頁瀏覽次數明顯增加,說明“貨比三家”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只聽“底價”就衝動消費的人數越來越少。

告別衝動

作為客單價較高的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產品的過程中,理性消費和消費升級趨勢更加顯著。

業內專家認為,近幾年,消費市場已經悄然發生變化,8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的購買力提升,但是隨之而來的並不是衝動消費,而是理性消費,消費決策從價格導向變成了需求導向。零售企業與電商平臺應通過消費大資料進行人群畫像描繪,讀懂消費者,在把握市場消費趨勢後,合理安排營銷活動。

2016年,在實體零售行業的大起大落中,陝西蜂星抓住零售本質,在持續精細深耕供應鏈優勢的背景下,加大了線下門店的體驗式購物場景建設。而改造後的門店將一改傳統通訊賣場的零售佈局,在突出手機產品真機體驗的同時,增加更多娛樂、休閒元素。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歷各種價格戰和購物節洗禮之後,零售企業開始逐漸關注消費者需求,開始迴歸零售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