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卷報告模板

才智咖 人氣:2.24W

做好調查問卷以後就需要寫出問卷調查報告了,那麼調查問卷報告怎麼寫呢,具體應該寫哪些方面的內容,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調查問卷報告模板

本次問卷調查設計選擇題23題,自主性回答1題,採用無記名問卷方法。參與調查人數289人,收回問卷289份,有效問卷289份。問卷調查的內容和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和目的、閱讀、寫作、課堂教學行為與心態四個方面,重點調查的是閱讀情況、寫作情況兩個方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目的的調查與分析

1.語文學習的興趣。回答“一般”“偶爾”“沒有”的213人,佔73.7%,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起語文來將不夠主動。反映在問卷“你會主動(不是迫於家長或老師要求)找書看嗎”上,雖然58%的學生選擇了“總是,常常”,卻另有約42%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偶爾,沒有”,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是基於教師或家長的強制要求而閱讀的,因而閱讀的主動性比較差,缺乏閱讀的興趣,這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成效。

2.語文學習的目的。從學生的選擇看,至少佔50.2%的學生選擇的是為了“使自己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具備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拓展知識面”,說明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比較端正,也比較明確。但也有約54%的學生選擇“提升語文考試能力”,這表明學生一方面想擺脫功利學習的泥淖,另一方面卻又不得不為功利而學習——這樣的心態很正常,也符合當下普通人的一般想法,畢竟,大學聯考是他們要過得最近的一道關,也是最重要的挑戰之一,畢竟考上(好)大學才是硬道理。

(二)對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 閱讀方式和種類。調查結論比較令人滿意。其閱讀的方式仍然以紙質閱讀為主,選擇“總是”“經常”的為136人,佔47.1%,但也有64人佔22.1%的學生選擇“偶爾”“沒有”,說明佔五分之一強的學生更傾向於電子閱讀。而在種類的選擇上,所列的十一種型別的課外書籍,學生們均有涉獵,這有利於開闊他們的視野,提升思辨能力,積累寫作素材。當然,令人欣喜的是有高達73%的學生喜歡閱讀小說和散文,這類書籍有著較高的人文性、藝術性,無疑有益於學生感悟生活,感受真情,提升智慧,培養良好的“三觀”。

2.朗讀習慣與速讀能力。調查顯示,23.5%的學生在朗讀上有良好的習慣,這是可喜的一面,但選擇“偶爾”“沒有”的學生也有53人,佔18.3%,如果加上選擇“一般”的學生,則高達76.5%,這表明大多數學生並沒有朗讀的習慣,尤其是大聲、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而速度能力上,超過600字/分鐘的學生為71人,佔24.6%,說明約佔四分之一的學生的速讀能力比較強,但選擇600字/分鐘以內的為115人,約佔40%,這種閱讀速度和能力離高中生最低要求的速讀600字/分鐘還有一定的距離,在資訊時代這樣的閱讀速度是會被時代直接淘汰的。

3.閱讀量。上述的速讀能力等要素,反映在課外閱讀量上,表現為“過去一年閱讀課外書籍(含網路作品)”低於10本的學生有200人,佔72%,能夠閱讀10本以上的有77人,佔28%,說明絕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量每月還不足一本,三年下來,雖然能達到《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的要求”,也基本符合2016年“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提到的“0—17週歲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為8.34本”結論,但是比起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來,還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4.課外閱讀時間。以周為計算單位,每週花在課外閱讀上的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有25人,約佔9% ,“1.5小時-2.5小時左右”的有212人,佔76% ,“3小時以上”的有41人,約佔15% ,也就是說,平均每天閱讀時間低於20分鐘的同學佔抽樣人數的85%左右,只有約15%的學生能夠達到平均每天閱讀20分鐘的目標。由此可見,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短斤缺兩。

5.讀書筆記的習慣。調查統計顯示,關於“閱讀的同時是否有習慣做讀書筆記”,256名學生選擇了“一般”“偶爾”“沒有”,約佔91.8%,僅有23名學生選擇“總是”“經常”,約佔8.2%。而與“讀書筆記”性關聯的“有沒有對閱讀的作品(文字)進行書面欣賞和評價”的回答,88%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偶爾”“沒有”,12%的學生選擇了“總是”“經常”。因而在關於“你能通過閱讀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以讀促寫嗎”的回答上,近80%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偶”“沒有”,這個結論表明學生的閱讀大多屬於淺閱讀,缺乏鑑賞思考,缺乏讀書後的總結,這樣的閱讀狀態容易導致他們看過即忘,事倍功半,更不用說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以讀促寫”了。

(二)對學生寫作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寫作字數。調查發現,在寫作字數方面,有約32%的學生在國中時代寫作最長篇幅的文章字數不足800字;在寫作總量方面,同樣有32%的學生一學期寫不到6000字的字數。由此可見,相當一部分學生國中時期作文訓練量少,寫作興趣不高;也表明教學基本停留在考什麼練什麼上,與社會上流傳的“國中老師教學作文往往是讓學生背誦若干篇優秀範文,然後要求學生按範文作文”相吻合。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一般不太善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自評自改與互評互改的習慣。在“你是否有自評、自改、自賞作文的習慣”的問題上,89%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偶爾”“沒有”;而在“你是否有互評、互改、分享自己的作文的習慣”的問題上,這一比例高達91%。這兩個資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習慣於被動地等待教師的批改,而不善於主動自糾,缺乏思考,更缺乏互相交流和共享的意識和習慣。

3.寫作的心態。對於寫作的懼怕,已經成為學生們不喜歡語文的第一大理由(另一大理由是古詩文,佔比39.4%),在樣本資料中,因為要寫作文而不喜歡語文的比例高達44%,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們的信心不足,作文水平和能力確實比較薄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作文教學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作文程式化(為了考試而作文),而且寫作訓練量不足。對於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寫作教學中堅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創設讓學生能夠自由自主表達的寫作氛圍,激發學生作文的信心和熱情,讓他們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就和進步,增強他們作文的成就感。

(三)對學生課堂學習心態和行為的調查分析

1.課堂學習心態。由問卷結果可知,96%的學生對於語文學習具有較大的學習興趣。然而對於是否敢在課堂上提出自己未知或探究性的問題,87%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偶爾”“沒有”這三個消極的選項,學生們自信心不足,羞於表達,難怪有80%的學生以及87%的學生對於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滿,並期待有所提高,這也啟示我們老師應該善於營造活潑積極的課堂氛圍,鼓勵發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啟迪學生的思維。

2.課堂學習行為。在選擇閱讀教學方式的行為上,學生們更喜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師生交流”“教師精講,學生自學”等教學方式,尤其是前兩者最少都有135位學生,佔46.7%,但同時仍然有36.3%的學生選擇“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教學方式,這一矛盾的心態,一方面反映了國中語文教學可能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要教學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欠缺,過於依賴教師的講解。

三、教學建議

(一)讓學生獲得並不斷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和寫作的趣、味和效用,是本課題研究要達成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方式上,不僅要求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演講場、表現場、展示場、學習場,而且,應當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寫作活動,展示學生的讀寫成果等;在對學生的認知上,必須將學生看成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高中階段是學生從孩子的角色逐漸到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成人(男子、女子)角色轉變的過程,因此更提倡寬容學生,寬容學生的不足和缺陷,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正因為不懂、不知道,才需要學習、實踐的道理;在教學行為上,要善於發現、挖掘和展示學生閱讀和作品中出現的亮點,使學生及時、充分感知到學習的滿滿成就,並通過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學上,提倡“一課一得”,一節課能夠解決一個問題可以說是很有成效的了——40分鐘的課堂很短,課時也有限,因此,思考“講什麼”(重點思考學生的困惑點、疑難點、未知點,文字或單元的重點、難點)就顯得比“怎樣講”(教學方法方式)更重要了。

(二)亟需指導學生培養如下五種語文學習習慣

1.朗讀、速讀的習慣。要求朗讀能做到大聲、有節奏、有感情,通過大聲朗讀,感知、感悟文字尤其是詩歌和散文表達的情感和美;速讀更是現代社會人們必備的閱讀必殺技,必須千方百計地提升閱讀的速度,才能比別人更早、更快、更多、更全面獲取有用的資訊。這裡特別強調必須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尤其是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方法和步驟必須讓學生做到了然於胸,努力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2.讀書筆記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必須努力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根據本實驗的要求,讀書筆記必須是五個方面的——記憶積累、理解分析、探究、鑑賞評價、應用。開學初,教師需要下達讀書筆記的要求,指導學生掌握具體的做法,開初幾周,教師應當加強檢查,並通過提供學生讀書筆記的範例,摘錄評講、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逐漸感受到做讀書筆記的好處,讓學生能夠主動去做讀書筆記。

3.勇於提問,敢於發言的習慣。要讓學生“敢問”“敢言”,首先課堂教學必須著力營造平等、民主氛圍。而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夥伴性的師生關係是關鍵,所謂教學相長,其前提條件就是這個;此外,要使問題“無錯化”,使學生提問和發言“自由化”,即使不著邊際的問題也應鼓勵、引導,從而使學生得以矯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給他們創設安全的學習環境;課堂教學提倡師生都說真話、實話,努力營造開放、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自由、自主地展示他們的智慧和才華。

4.主動、自主學習的習慣。要達到自由、自主地感受語文之趣、之美、之用,就必須主動、自主去感知、感悟和探究。“生本教育”的創導者和踐行者郭思樂教授認為,教學應“儘可能少干預,即教少學多。即通過減少規定性(當然堅持必要的規定性)和增大選擇性來給學生以獨立有效思維的時間”,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等的設計,必須圍繞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一句話,就是要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努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和自主學習習慣。

5. 自評、互評作文的習慣。這個習慣強調分享和互助。北大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先生曾說,教師要“互相取暖,互相借鑑”,才能更快提升教學能力,其實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提高,更需要有同齡人的互相“取暖”和“借鑑”。我向來認為,互助的前提是合作,合作的結果是分享。分享和互助,首先強調學生要愛惜自己的作文,不可輕易、隨意丟棄。要求學生樹立兩種意識:要像愛護你的孩子一樣愛你寫出來的文章;把你寫的文章看成是自己創造的偉大作品。其次,對同學作品要帶著一種欣賞(多肯定、多發現作品亮點)的心態而不是判官的角色去閱讀、去評改。

(三)確保課內自主閱讀和課外閱讀時間

在學生越來越重的學業負擔下,要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實屬一廂情願,因此,必須保證一定量的課內自主閱讀代替無任何保證的課外閱讀,語文老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年級的要求和安排,充分利用午讀、自習課等“法定”時間每天安排學生20分鐘及以上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閱讀“一本書”。當然,前提條件是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知識和能力,使閱讀一本書成為學生的閱讀乃至生活的習慣。

(四)著力建構讀書小組

要讓學生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標,在閱讀教學上,必須著力組織學生建構讀書小組。在高中語文學習中,讀書小組的作用更應該體現在研究性學習中,每一次專題讀寫活動,有一個常規任務是必須完成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前者我們鼓勵學生合作完成(後者則鼓勵單獨完成),這樣就要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任務,讀書小組中可以有各種角色,如主管(負責統籌、組織、協調、執行工作)、策劃(負責制訂研究計劃)、機要(負責文稿提綱和內容)、資源(負責資源收集、整理)、推介(負責宣傳設計、推介)等。強調每個角色必須通力協作,互相支援,使團隊利益和影響力最大化(而不是突出個人貢獻)。

(五)重視對學生的網路閱讀的引導

根據調查資料,對紙質書的閱讀選擇“一般”及“偶爾”“沒有”的竟然高達143人,佔49.5%!這個數字一方面為我們課題順利開展打下了群眾基礎(因為網路閱讀是時代發展和時代需要的產物,新一代學生已經開始重視利用網路進行閱讀了),另一方面,卻也給我們這樣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健康文明上網、健康閱讀?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讓網路閱讀為我所用。

同時,因為我們的課題前提之一就是“以自媒體為媒介”,所以,要盡力爭取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援,允許學生進行網上閱讀,以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空間,從而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

(六)樹立作文評改“三要”“三轉變”“一突出”的理念

“三要”即要重旁批;要及時;要強調鼓勵性。評改學生作品,無論你工作再忙、再多,都不要只打一個分數或只寫一個字“閱”,那樣的做法是學生最反感的。

“三轉變”即變教師單一苦評為學生自評、互評(要有計劃地培養他們的自評、互評意識和能力);變統一評改為分層面評改結合;變一次評改為多次評改。

“一突出”,即在作文評改和講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作品體現出的美——對書寫就要嚴格要求,做不到行雲流水,也得工整清楚;注意文章的結構層次,講求思維清晰美;用心呵護文字,力求文采,追求語言美;發自己真實的思考與情感而不矯揉造作,追求文章的內在美;時不時拿出自己的“作品”,努力推敲,力求彌補缺失,追求推敲美。……

最後強調一點:語文教師必須做閱讀和寫作的先行者、實驗者,當我們走在學生前面時,我們才有引領學生的資本和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