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總結範文

才智咖 人氣:1.26W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總結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總結範文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的重要戰略部署和省委“五個湖北”建設的具體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它不僅關係到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福祉。鄂州作為全省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綜改示範區,如何落實市委六屆七次全會要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程序中,充分發揮良好的區位、資源優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載體,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努力走出一條獨具鄂州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是當前亟需研究的課題。市政協高度關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立專題調研組進行調研。幾個月來,調研組深入三區實地調研,召開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座談研討,到省直相關部門徵詢專家意見,並赴廣東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形成調研報告。6月26日,召開市政協七屆十次常委會議,專題議政協商,市政府汪繼明副市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聽取意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轉方式、調結構、重保護、強監管,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產業結構有所優化。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等有關政策措施,生態產業得到一定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迴圈經濟專案建設,關停高能耗、高汙染“五小”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使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佔比持續下降。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產業,20xx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75。5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1。18個百分點。通過建設一批大型商貿專案,第三產業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極。以休閒觀光為突破口的都市農業發展初見成效,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成為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方式。

(二)自然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全市森林面積達到38萬畝,森林覆蓋率16。1%。全市共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17。4萬畝,佔森林總面積的45%。建成沿路(公路、鐵路)、沿江(港)綠化帶500多公里;建立溼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8個,面積1。6萬公頃;全面推進國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實現了國土整治全覆蓋;全市有2300多畝因採礦造成破壞的土地已列入恢復治理;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實施洋瀾湖生態修復工程、開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復與保護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態環境。

(三)人居環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力度,排水管道長度達到 600多公里;加強了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實施“清潔鄉村、美化家園”,推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有序開展,全市已獲得命名的有4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村,xx個社群被評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莊”。

(四)生態安全保障工作紮實開展。有效開展專案建設環評工作,“十一五”以來,嚴格執行了專案環評制度,對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專案實行了“一票否決”;進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庫保安工程、洪水預警系統以及氣象、地震、地質災害預報和緊急救援體系等,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管護,森林防火撲救體系基本健全;動植物疫病蟲害預警和應急機制初步建成,農林水產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儘管我市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採取了一些具體舉措,取得一定成效,但與建設生態文明市的目標要求差距較大。通過調查瞭解,有三個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汙染問題較為突出。一是主城區空氣汙染問題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20xx年,我市單位GDP能耗為1。24噸標煤/萬元,是生態市考核標準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區空氣中SO2、NO2、PM10含量與全國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於平均值25%;工業廢氣、粉塵排放存在隨意性,鄂鋼、球團礦等部分企業排放不達標,偷排現象時有發生。建築揚塵管理欠缺,汽車尾氣汙染治理尚未起步,嚴重影響甚至威脅市民健康。二是固廢物及垃圾處理不到位。尾礦、廢石等固體廢棄物年排放量75。2萬噸,年綜合利用xx。9萬噸,累計存量641。2萬噸;農村垃圾處理嚴重滯後,三區都沒有垃圾處理站,不僅造成再生資源的浪費,而且採取簡單的填埋式處理,導致汙染物深處理不到位,造成水體、土壤二次汙染現象比較嚴重。三是農業面源汙染趨重。由於傳統的耕作方式及農業比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農民種“懶”莊稼現象突出,過份依賴化肥、農藥及除草劑等,導致農業面源汙染嚴重,土壤結構破壞,地力下降。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總量達到xx0318噸(純量,下同),耕地畝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長了 4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9%;水產養殖投肥水平高於種植業水平,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使用各種農藥及除草劑共計1052。4噸,平均每畝0。58公斤,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使用農膜689噸,其中地膜約470噸,有15%的農膜殘存於農田土壤中。

(二)生態資源保護不夠。一是湖泊銳減,溼地功能退化。鄂州素稱“百湖之市”,但資料顯示,湖泊數量減少、面積縮小、水質惡化。我市湖泊面積由 1950年的59萬畝縮減到現在的31。5萬畝,減少了46%。由於人工圍墾,以及溼地改作它用,導致原來連湖通江三大湖泊體系分割成一個個相對封閉的子系統,加之水體汙染,溼地環境受影響的程度加重,自然溼地面積萎縮,導致溼地生物多樣性銳減,溼地調節生態的功能退化。調查表明,梁子湖溼地由於水利工程建設和引排水帶來的負面影響面積達1。37萬公頃,佔溼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二是山體植被破壞較為嚴重。主城區南部山體平推開發較為普遍,新城區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獨特風貌;一些地方礦產資源無序開發,造成區域性地區山體破壞、植被損毀、水土流失。全市因採礦造成破壞的面積中,復墾還綠面積不到生態破壞面積的 5%。三是林業資源不豐富。生態公益林以中幼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遠低於建立生態市40%的指標要求。森林保護力度不夠,林分質量退化。

(三)建設機制尚未形成。社會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在指導思想、實際工作和業績考評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輕生態建設,企業重經濟效益,輕環保社會責任意識,個人重環保利益,輕生態公益的傾向;少數地方和部門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標不明,工作缺乏針對性;沒有設定科學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指標體系、考核評價方法;沒有形成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財政、稅收、價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機制,政策導向不明確;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銜接不夠緊密,尤其在鄉鎮和農村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