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5.7K

導語: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第一步,我們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生態環境。義烏市把環境汙染整治作為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以建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市為載體,按照城鄉一體化整治的思路,大力開展空氣、水環境汙染、固體廢物等重點領域的汙染治理,切實加強義烏江流域、城市、農村、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的環境治理,強化電鍍、印染等重點行業的監管,全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20XX年,義烏市地表水4類水佔50.6%,城區空氣環境API指數優良天數318天, 20XX年, 1-5月, AQI指數達到優良以上的天數53.3%。生活垃圾全部進行焚燒發電或填埋處理,處理率100%,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100%。

雖然目前義烏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是距離徹底好轉仍有很大差距。一是義烏江水質不穩定,小溪流汙染嚴重。義烏市現有人口已經超過200萬,汙水排放總量中 73%來自生活汙水,地表水主要超標汙染物為氨氮,其中80%來自生活汙水。義烏江水質受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和農業面源汙染和上游來水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反彈,20XX年,義烏江出境斷面水質3類水質達42%,4類水質24%,20XX年前4個月,交接斷面水質全部為不合格。義烏市19條小溪流 30個斷面中,劣5類水體20XX年佔76.6%,20XX年佔86.6%,20XX年佔73.3%。徹底改善義烏市水環境質量必須要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相結合,上下游共同努力,即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二是大氣汙染治理困難。近年來,義烏市灰霾天氣逐年增加(20XX年為84天,20XX年 124天),首要大氣汙染物為PM2.5,屬於由機動車尾氣、揚塵、煙塵、工業廢氣等因素引起的複合型汙染,主要汙染源為機動車尾氣。目前義烏市汽車總量已經超過30萬輛,並且仍在高速增長,給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解決空氣汙染問題既需要集中力量突擊整治,更需要從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根本問題入手,要想取得長期鞏固的治理成效十分困難。三是基礎設施仍然不足。目前,義烏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200多噸,沒有進行分類回收,以簡單的填埋和焚燒方式處理。全市工業固廢產生量為36.61萬噸,64%為汙泥和爐渣,危險廢物佔1.3%,還未建立工業汙泥和危險固廢處置場所。隨著9個汙水處理廠的的執行,汙泥產生量將進一步增加,解決汙泥無害化處置問題迫在眉睫。

生態經濟。義烏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的 保護優先 理念,寧可經濟發展慢一點,也不上汙染企業,十年來,義烏市未增加一個工業汙染專案。根據義烏的資源、環境狀況,摒棄 先汙染後治理 的傳統模式,而是以市場為核心,大力發展小商品製造業,推動塊狀產業向現代產業叢集轉變,推動由規模擴張向研發、設計、營銷要效益轉變,鼓勵物流、金融、電子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20XX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3億元,三次產業比例優化為2.6:41.6:55.8。同時,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倒逼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連續開展電鍍、印染等重點行業的整治提升工作,對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實行生態化改造,對重點排汙企業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稽核, 對畜牧養殖業實行生態化改造和萎縮化管理,不斷優化產業質量和產業結構。

儘管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仍占主導地位,但就義烏的經濟發展來說,二產的地位也不容忽視。然而在義烏的三萬多家工業企業中,絕大多數為低、小、散企業,另外還有眾多未經審批、技術含量底、汙染大的花片、塑料粒子、亞克力等家庭作坊式企業隱藏在城鄉,對環境造成巨大汙染。義烏的經濟發展仍屬以量擴張為主的傳統發展模式,還沒有走上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落後生產力也在不斷擴張;迴圈經濟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產業間關聯性差,未形成良好的產業鏈條。調高、調優、調輕、調新、調綠產業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體制機制。生態文明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工作量大,必須由全社會共同參與,義烏市正在積極探索共建共享的生態文明建設社會行動體系。在組織領導上,成立了以市書記為組長、各部門各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生態辦)設在環保部門,承擔制定計劃、分解任務、考核落實等日常事務,賦予了環保部門指導、協調和督促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在考核體系上,對生態環保工作實行專案化管理,優先列入政府重點工程,把生態市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納入年度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實績和領導幹部任用與獎懲的重要依據。在載體設計上,開展了綠色系列建立活動,從生態市建立、環保模範城市建立和綠色細胞建立等3個層面加以深入推進,促進生態環保各專案標任務分解落實,同時讓廣大公眾得以參與、獲得實惠。

但是,目前的體制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首先,生態文明建設沒有長遠規劃,現階段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次在工作格局上,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參與的大工作格局尚未形成,部門之間缺少聯動,未能形成合力。部分企業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淡薄,違法排汙現象仍時有發生。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不高。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沒有從部門走向社會、從政府走向民間。其次,在制度框架建設上,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獎懲機制力度不夠,生態考核所佔比重太低,生態功能區劃執行不到位、違法成本低等情況現實存在。

義烏市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思路與主要措施

下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思路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的方針,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的建立,加大探索力度,抓緊制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方案,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高良好的生態產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極大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美麗義烏。到2017年,建立政府、企業、公眾三大責任主體共同參與的工作大格局,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初步形成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環境約束得到緩解,美麗義烏的架構初步形成。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

生態文化不斷繁榮。生態文化研究和生態文明教育不斷加強,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態文明試點和綠色系列建立活動全面開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保基礎設施完善,主要汙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減排任務。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農村面源汙染等突出問題得到綜合整治,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空氣優良率達到90%以上。城鄉環境不斷優化,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達到20平方米。

生態經濟加快發展。加快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產業結構,全面完成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指標。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迴圈經濟初具規模,生態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1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5%,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2%。

體制機制加快完善。完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建立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綜合決策執行機制、環境保護監管機制、生態補償機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下一步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內容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內容上具有全面性,時間上具有長期性,過程上具有漸進性和階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樣性。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積極推進,不搞指標攤派;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要試點引路,不一哄而上。

高起點規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快國際性商貿城市建設,有效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嚴格環境准入制度,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按照保護優先的原則,劃定並堅守生態紅線,嚴格實施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按照義烏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嚴格環境准入,實施區域環境分割槽管理。建立重要生態功能區管理制度,推動建立地區生態安全格局。全面落實規劃環評和專案環評制度,按照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嚴格重點產業和重大專案佈局的環境監管。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深化節能減排,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優化產業結構,既要注重末端治理,又要強調源頭預防,既不欠新帳,又要多還老賬,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一是健全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體系。強化結構減排促進產業佈局優化和生產效率有效提升,細化工程減排促進主要汙染物有效削減,實化管理減排促進環境改善效果得到保障。二是加強產業引導力度。堅持 興商建市 的總基調不變,做強做大商貿業、服務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等產業,鼓勵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援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加大重點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把落後產能淘汰作為新建專案審批的前提條件。三是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迴圈經濟。針對重點行業制定更嚴格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稽核。四是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和生態旅遊業。建設一批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大生態旅遊建設,引導旅遊資源合理開發。

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一是實施大氣汙染綜合整治。全面開展清潔空氣行動,重點從能源使用結構調整、工業企業廢氣治理、城市揚塵治理、機動車尾氣汙染治理等方面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並向社會發布PM2.5監測資料,切實維護公眾環境質量知情權。二是深化水環境整治。加快汙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截汙納管、雨汙分流工程。開展小溪流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汙水處理廠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的監管,確保發揮效用

全面排查整治區域內汙染嚴重的低、小、散等環境違法企業,開展印染、電鍍行業整治提升,建設印染、電鍍專業園區,淘汰落後產能,實行集中監管,汙染集中治理。三加強固體廢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垃圾分類回收、工業汙泥處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防止二次汙染。四是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 四邊三化 行動作為改善民生、建設 美麗義烏 的重要抓手, 以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生態村、綠色村莊等為載體,切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