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工業園區關於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3.17W

市工商局工業園區關於工業園區調研報告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市工商局工業園區關於工業園區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市工商局工業園區關於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一、甘肅武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一)甘肅武威工業園區概況

甘肅武威工業園區是20**年3月經國家發改委核定、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第一批省級工業園區。20**年4月,園區被省工信委(原省經貿委)確定為全省第一批迴圈經濟建設試點園區。園區位於武威市區東郊、是武威市相對集中獨立的工業開發區,是聯絡武威城區與武南鎮的紐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園區核心區距城區5公里,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現已建成5.5平方公里,目前園區入駐企業81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戶,就業人數達7600多人。 20**年成立園區管委會以來,各項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福建達利、杭州匯能、新疆天康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園區,逐步奠定和壯大了園區產業發展的主框架,現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生物技術、農副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三大產業體系。截止20**年底,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 66.46億元,上繳稅金3.3億元;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4.26億元,建成 “經緯交錯、四縱三橫”道路交通網路64.7公里,供水管網61.5公里,排水管網42.3公里。核心區已基本形成 “六通一平”( 路、上水、下水、電、訊、燃氣、土地平整)的建設條件,天然氣管道已鋪設至園區主幹道(已有一戶企業實現入戶),熱電聯產專案正在建設當中。

2xxx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3.18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1億元,佔目標任務數12.34億元的 100.6%,增長45.5%;實現工業增加值14.36億元,增長77.5%;完成稅收4800萬元,增長51%;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1億元,佔任務數1.1億元的110%;完成土地儲備3703畝,佔任務數2500畝的148.1%;爭取到位各類資金3806萬元,佔任務數2000萬元的 190.3%。當年新入駐並開工建設企業24戶,現企業總數達到81戶;新增就業1300人,各類就業人數達7600人。

(二)甘肅武威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

依據《武威市城市總體規劃》(2xxx-2020)、《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迴圈經濟規劃》和園區的發展戰略目標,其功能定位為:成為集產品研發、加工製造和產品流通為一體的新技術產業園區;向內與當地農副產品加工業分工協作,向外與西部地區產業分工協作的兩個扇面服務的現代化生態工業園區。

武威工業園區在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域中承擔產業集聚功能,是構建涼州城“兩湖三片、一園一環”空間結構的“一園”,承擔著整個武威城鄉融合發展工業集聚區的重要職能,依託武威區域經濟優勢,通過確立新座標,找準新位置,謀求新發展,力爭成為全市加快工業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發揮工業強市平臺功能,使組團發展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到“十二五”末,將武威工業園區建成迴圈模式下的生態工業園區、建成西北地區知名的休閒功能食品加工基地、建成西部重要的生物醫藥產品生產基地、建成甘肅省最大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

(三)甘肅武威工業園區的發展方向

在現有主導產業基礎上,結合規劃,積極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促進產業叢集。重點發展以下工業產業專案:以當地豐富的特色農副產品為原料,以達利公司、海林食品公司、為依託,做大做強食品加工產業;以新野、順發麥芽公司及榮盛蔬菜公司為依託,做大做強綠色果蔬加工產業;以當地啤酒麥芽為原料,以長城、新野、順發等麥芽公司為依託,拓展啤酒麥芽生產及副產物加工產業;以當地便利的鐵路、公路運輸優勢為基礎,以信合物流中心、巨龍農資市場、工業園區孵化園為依託,加快發展倉儲物流產業;以當地豐富的生物質原料為基礎,以赫原生物公司、匯能生物公司為依託,進一步發展高新生物技術產業;以國藥控股武威有限公司、泰康製藥、天利醫藥、綠洲藥業為依託,加快發展隴藥產業;以富安變壓器、泰華機械、順達實業公司為依託,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以八冶鋼構、中大鋁型材公司為依託,以當地廢棄粉煤灰、石灰石、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為原料發展新型建材產業;以宥辰彩印、福利包裝公司為依託發展綠色包裝產業;以發展迴圈經濟為契機,延伸產業鏈,在企業之間、部門之間、產業之間建立起縱向延伸主導產業,橫向耦合相關產業的迴圈經濟產業共生體。大力推行清潔生產,認真實施節能減排,實現園區的集約發展、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四)甘肅武威工業園區的產業佈局

1、園區功能分割槽

園區分為八大功能區,分別是:生物化工區、食品加工區(i)、食品加工區(ii)、綜合加工區、商貿服務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倉儲物流區和生態綠化區。

生產加工區:生產加工區是為工業企業提供生產加工的空間場所。根據產業分工和產業結構的分類,以迴圈經濟為指導思想,將生產加工區分為四個片區:生物化工區、食品加工區(一)、食品加工區(二)、綜合加工區,總用地面積為753公頃。

生物化工區:生物化工區位於雜木河路以西、緯三路以北的用地,總用地面積為148.8公頃。是食品加工區向縱深方向發展的產業鏈體系,主要為以精深加工為主的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產品科技含量高,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生產企業。

食品加工區(一):位於雜木河路以東、緯三路以北的用地,總用地面積為272.9公頃。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業資源,積極發展以玉米、馬鈴薯和小麥等為原料的澱粉產業,以澱粉產業為核心,形成食品加工區的龍頭產業,同時發展高質量調味品產業,帶動武威市食品加工產業向更深的產業鏈和更高的技術含量方向發展。在產業佈局上,分為南部的澱粉產業區和北部的調味品產業區。

食品加工區(二):位於雜木河路以西、緯七路以南、緯九路以北的用地,總用地面積為118.9公頃。利用全市畜牧業和果蔬種植業的優勢地位,成為以畜禽和果蔬加工為主體的畜禽和果蔬加工品的生產基地。積極發展畜禽的初加工、分割分級加工和深加工等具有產業鏈接關係的產業體系,發展果蔬的保鮮、脫水和深加工等體系。在產業佈局上,可分為東部的食品加工區和西部的畜禽果蔬產品加工區。

綜合加工區:包括雜木河路以東、緯三路以南、武威至武南主幹路以北的部分用地,及雜木河路以西、緯三路以南、緯五路以北的部分用地,總用地面積為212.4公頃。武威市的產業體系不僅要立足於本地區的優勢資源,要積極創造新的優勢產業。在產業佈局上,分為南部的熱電聯產區、中部的建材、輕工產業區和北部的環保產業區。

商貿服務區:位於武威至武南主幹路的北側、經二路以西、緯三路以南的用地,以及雜木河路以東、經四路以西、緯五路以南的用地,總用地面積為99.1公頃,具有全區的行政管理、商業金融、資訊服務、文化娛樂和生活配套等功能。該區沿武威至武南主幹路展開,緯五路及其向西延伸支路的南側規劃為商業、商貿辦公、文化娛樂、體育活動、教育培訓等公共設施;緯五路向西延伸支路北側是為全區配套的生活用地。

高新技術產業區:在規劃區的東南部較獨立的用地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區,總用地面積為38.7公頃。該區可結合其南部的生態林地,形成產業與研發結合的綠色高新園區,同時,為高新區未來發展提供空間上拓展的可能。本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產業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本工業園區內部產業為了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需擴大產業用地的企業;另一方面是隨著武威市產業的升級,需要吸引新的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成為本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倉儲物流區:在規劃區的南部,雜木河路兩側、武威至武南一級公路以南、緯七路以北的`用地中設定為全區服務的倉儲物流用地,倉儲物流區總用地面積為85.5公頃。該區有二種主要功能:一是貨物的儲存功能,為本區的企業提供原材料和成品貨物流轉的儲存空間。二是物流功能,藉助武南鐵路編組站和312國道的集輸運優勢,發展為河西走廊地區以及壟海—蘭新經濟帶服務的物流基地。

2、用地分割槽

生活配套用地:規劃在商貿服務區內,經一路、緯三路、緯四路、沿現狀工業西側支路圍合的用地作為園區的生活配套用地,用途是滿足一部分單身職工就地解決生活配套問題。生活配套用地為 21.9公頃,佔工業園區用地的2.3%,可居住單身職工為1.7萬人,總建築面積為26.3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2。

公共設施用地:規劃在商貿服務區內,經一路以東、經三路以西、緯五路及其向西延伸支路以南、武威至武南主幹路以北的用地作為園區的公共設施用地,用地面積為 28.5公頃,包括行政辦公用地1.6公頃,商業金融業用地20.9公頃,文化娛樂用地1.3公頃、體育用地1.3公頃、成人與業餘學校用地3.4公頃等,佔工業園區用地的2.9%。

工業用地:工業用地佈局在四大生產加工區中,工業用地面積為534.9公頃,佔工業園區用地的 54.8%。其中,一類工業用地為71.3公頃,位於生物化工區中經二路以西的用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區用地;二類工業用地為343.5公頃,位於生物化工區經二路以東用地,食品加工區(一)經四路以西用地、綜合加工區經四路以西用地及食品加工區(二)用地;三類工業用地為120.1公頃,位於食品加工區(一)經四路以東的用地和綜合加工區經四路以東的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