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研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1.05W

近年來,全市衛生系統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牧民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高。近年來,全市衛生系統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牧民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醫療機構1657家,其中有醫院(療養院、檢驗所)57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186個、鄉鎮衛生院68個、門診部38個(綜合門診部13個、中醫門診部4個、中西醫結合門診部5個、普通專科門診部4個、專科門診部2個、口腔門診部6個、眼科門診部2個。)、婦幼保健所(院)10家、衛生所(醫務室)42家、個體診所815家。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68個,一體化村衛生室441家。全市有社群衛生服務機構186個,其中:中心47個、站139個。全市衛生機構有工作人員244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450人,佔總人數的79.7%。全市實有床位共13590張,全市平均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8張(全國平均3.8張,全區平均4.08張)。全市有大型醫用裝置CT24臺,核磁10臺,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14臺,電子直線加速器(LA)7臺。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研報告範文

(一)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構築健康屏障,保障群眾能夠“防得了病”。

全面貫徹“預防為主”方針,著力改變“重醫輕防”的局面,突出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努力使群眾“少得病、不得病”。積極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市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人數199萬人,建檔率73%。實施了農村牧區孕產婦住院分娩、“兩癌”檢查、免費服用葉酸專案和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改造農村牧區戶廁5.6萬座。加大傳染病防控力度,完善全市三級傳染病直報網路,強化傳染病預警預測,切實抓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強化衛生監督,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市財政投入800萬元購置水質全分析儀器,使我市水質檢測專案達到國家標準。強化婦幼機構和產科管理,全市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98%,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下降。完善自願無償獻血網路,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自願無償獻血。加強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預案體系、應急隊伍、應急演練等基礎性工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顯著提升。落實創衛長效機制,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今年6月1日自治區人大批准《____x市愛國衛生工作條例》正式頒佈實施,愛國衛生工作邁上法制化軌道。

(二)構建和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路,提高群眾就醫的可及性,確保群眾“看得上病”。

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市醫療衛生的客觀現狀。據統計,我市醫療資源83%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集中在大醫院,造成農村牧區和城市社群醫療資源缺乏,成為“看病難”的原因之一。為此,著力發展農村牧區衛生和城市社群衛生服務。

1. 在農村牧區衛生方面。抓住國家以專案資金的形式對農村牧區衛生基礎設施和裝置配置給予支援的有利時機,近年來,實施了15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3所蘇木鄉鎮衛生院、138所嘎查村衛生室新建改擴建專案。2014年,積極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標準化嘎查村衛生室建設專案,目前104個嘎查村衛生室建設專案中,完工並投入使用13個,主體完工正在裝修中22個,正在進行主體建設40個,未開工29個。三年投入252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蘇木鄉鎮衛生院。農村牧區三級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牧民群眾在鄉村的就診率明顯提高,逐步引導形成“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就醫觀念。

2. 在城市社群衛生方面。社群醫療服務具有方便、價廉等優勢,既有利於分流病人、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又有利於降低衛生服務成本、減輕城市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是緩解城鎮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出路。我市合理調整衛生資源,鼓勵和引導醫院延伸服務開展社群衛生工作,將一級醫院、部分二級企業醫院、區屬醫院、門診部、分院、街道衛生院轉型或改造為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推動、醫院舉辦的發展模式。實現社群衛生服務基本覆蓋全體居民,並形成“十五分鐘服務圈”,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群眾就醫,逐步形成“小病進社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群”的就醫格局。

與此同時,不斷加快大型醫院建設,先後建成市中心醫院、包醫一附院、包醫二附院、包鋼醫院、北重醫院、市腫瘤醫院、包鋼三醫院、市傳染病醫院等醫院新大樓。2013年啟動新都市區醫院籌建工作,開工建設了精神衛生中心病房大樓。

(三)完善機制,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看得起病”。

立足衛生行業實際,多途徑構建醫療保障體系,著力推進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和基本藥物制度,強化醫療機構內部執行管理機制,改進醫療服務,努力緩解群眾就醫負擔。

1. 不斷完善新農合工作機制。2014年全市參合農牧民69.63萬人,參合率99.07%,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425元,基金達到2.96億元。實行重大疾病醫療保險,病種擴大到29種,其中將14種大病以及無責任意外傷害納入大病商業保險範圍。今年住院報銷最高封頂線提高到13萬元。

2. 積極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市69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自治區增補藥物,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基層全覆蓋的目標,有效降低群眾用藥負擔。

3. 加快醫療機構執行管理機制改革。

一是推動公立醫院改革。九原區醫院、達茂旗醫院、固陽縣醫院和土右旗醫院分別列為自治區和國家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醫院,重點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績效考核、優質護理、醫藥價格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二是強化醫療服務管理。同時全市二級以上醫院不斷改善診療環境和服務流程,積極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預約診療服務。強化醫療機構對口幫扶,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啟動市中心醫院與土右旗醫院協作辦醫。積極推動包鋼三醫院股份制改革。與市公安部門聯合開展醫院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啟動市綜治委、衛生、公安、司法等部門聯合建立的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積極推行醫師多點執業工作。大力發展醫療服務,鼓勵不同形式的社會辦醫,形成多元化的辦醫格局。

三是積極開展醫療機構公益性建設。推行濟困門診、濟困病房建設和對口支援農村牧區工作,大力推行單病種最高限價。深入推進“健康____x行動”。

四是加強行風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醫療服務環境。大力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和醫德醫風教育活動,在12家三級醫院安裝了反統方軟體。積極推行醫療服務資訊公示制度和診療費用一日清單“五統一”制度,實現診療收費電子監督,努力提升衛生行業形象和醫院公信力。

(四)加強裝置配置和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群眾“看得好病”。

提高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和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技術水平,是保障人民群眾就醫效果的根本所在。在抓好各大醫院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高、精、專醫療技術隊伍,更新陳舊醫療裝置的同時,著力抓好農村牧區和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裝置配置、衛生隊伍建設,促進全市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

加強醫療裝置裝備。為406個嘎查村衛生室、40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價值317萬元和260萬元的基本醫療裝置。投入276萬元為35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雙向轉診車。投入253萬元實施農村牧區基本衛生服務全覆蓋工程,配備了17臺流動衛生服務車及車載裝置,發放3314個家庭健康保障小藥箱,為全市173個沒有衛生室的行政嘎查村農牧民提供基本衛生服務。

加快基層衛生資訊化建設。投入750萬元在固陽縣醫院、達茂旗醫院、土右旗醫院實施旗縣醫院能力建設,配備PACS系統,用於日常監測資訊採集和遠端會診。投入700萬元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訊管理系統建設,完成全市一體化嘎查村衛生室和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資訊管理系統。

加強第三方醫療服務。2013年,我市首次引進醫療服務第三方評價組織機構,對我市12家醫院進行了全面的醫院服務管理暗訪調查,對每個被調查醫院形成完整的調查報告。並就存在的問題與醫院領導班子面對面、一對一、全方位、逐條逐項進行反饋,對改進醫院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健全和完善培訓制度和規劃,加強培訓基地建設,確定包鋼醫院、市中心醫院、包醫一附院為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

加強名醫培養和學科建設。全市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5個,自治區級領先、重點學科14個,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臨床醫學研究所5個,____x市領先、重點學科71個。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引進和培養醫學博士、碩士210名。2013年啟動實施名醫人才培養工程,五年投入1000萬元。首批5名名醫培養物件、10名名醫後備培養物件陸續赴國內外進修深造。對未進入名醫培養工程的蒙中醫、兒外、傳染病、精神科等學科進行專項資助培養。今年確定培養物件22名,其中名醫培養物件5名,名醫後備人才培養物件10名,名醫後備中蒙醫7名。

雖然我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滯後於經濟的快速增長,醫療衛生保障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以及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醫改面臨不少困難,一些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一)全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還不健全,公共衛生財政投入不足,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任務仍十分艱鉅。疾控、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機構基礎設施等比較陳舊、滯後,婦幼保健機構作為差額撥款單位,財政投入總量仍然不足,執行存在一定壓力。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經費不足。慢性病防控一是經費投入不足,部門間協調溝通、各負其責、有效監督的工作機制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院、專病防治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負責和分級管理機制尚未建立。縣級以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傳染病監測和報告能力低下,全市90%以上傳染病是由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現並報告。地方病防治專業隊伍建設滯後,目前全市地方病防治專業人員40餘人,工作任務繁重,人員年齡普遍較大,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全市9家縣級婦幼保健機構中,目前仍有3家婦幼保健機構(東河區、石柺區、昆區)還未納入政府全額事業撥款單位,與《全國縣級婦幼衛生工作績效考核標準(試行)》中要求的“明確婦幼保健

機構為全額預算事業單位”的目標還存在差距。全市9家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均為單獨建制,名稱規範,科室功能設定基本能與其開展業務相匹配。現達茂旗婦幼保健所、青山區婦幼保健院開展產科、住院臨床業務,其他機構受條件限制僅能開展門診診療和婦女、兒童保健服務。除昆區、達茂旗、固陽縣婦幼保健所以外,其餘機構業務用房均未達到《考核標準》的要求,其中白雲區、東河區、石柺區婦幼保健所等機構甚至未達到要求的50%。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備中,專業人員所佔比例平均佔75%以上,本科學歷所佔比例達50%以上,按照《考核標準》中保健人員與當地人口比例1:10000的最低編制要求,昆區、青山區、東河區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置均不達標,白雲區、石柺礦區由於服務人口較少,存在開展業務工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現狀,而其他達標旗縣也存在人員老化,專業人員斷檔的問題。

(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醫療衛生資源差距較大,一些地區醫療衛生機構重複設定,佈局不合理。優勢醫療資源多集中在市三區,特別是青山、昆區,三級醫療機構重複設定,職能交叉,資源“過剩”,新都市區、九原區和其他旗縣區醫療資源匱乏,難以形成區域內資源的合力優勢。特別是農村牧區衛生工作基礎薄弱,發展水平總體不高,衛生資源總量、質量、衛生基礎設施、服務條件及人口健康狀況等方面都落後於市區,絕大多數大型先進醫療裝置都集中在了城區大型醫院,農牧區醫療裝置短缺、落後,且旗縣區之間、鄉鎮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三)衛生專業人才總量不足,供需矛盾仍然突出。8家直屬醫療單位1997年核定編制人數3970人,床位數2590張,已不適應各單位目前業務增加、服務需求增多的實際需要。目前8家醫院實際開放床位4341張,按照床位和專業人員1:1.5的比例,應核定人數為6652人,總體人員短缺。同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專業人員不足,疾控機構具備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的人員比例不足30%~40%;衛生監督員總體數量不足,平均監管數量大,監督頻次低。基於此種情況,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編制,暢通進人渠道,有效緩解部分單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立足目前我市醫療單位發展實際規模,在充分調研和測算的基礎上,分批分步有序增加部分醫療單位編制,從長遠角度解決人員不足問題,以形成專業人員梯隊建設。

(四)“無主病人”救治機制亟待完善。我市幾乎所有醫院都存在“無主病人”欠費情況,2009至2013年各醫院累計接診無主病人1995人次,累計投入救治費用515.3萬元。鉅額的醫療欠費,醫護人員長時間辛苦付出得不到回報,影響醫療機構正常運轉秩序和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國家衛計委要求地方設立大病救助基金,我市目前還沒有開展此項工作。

(五)公立醫院改革滯後,有待於加快探索推進的步伐。目前,我市公立醫院改革仍然停留在表層的服務管理方式的改進,深層次的“四個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仍然沒有推開。

(六)村醫的養老問題亟待解決。我市共有鄉村醫生921人,50歲以上佔40%。鄉村醫生面臨人口老化,而絕大多數又沒有養老保險的現狀。為保障村醫老有所養,調動和發揮村醫積極性,需要積極探索實行村醫養老保險機制(鄂爾多斯市制定養老補助待遇:在崗工作滿10年,女滿55歲,男滿60歲的村醫,每月發放養老金1200元)。

(七)健康服務業發展滯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突出,健康服務中所需供應出現短板,導致現行健康消費保障機制不完善。服務鏈上的關鍵環節缺損,使得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無法與消費需求和新興業態發展趨勢相匹配。第三方醫療服務需求逐年增加,現有的第三方醫療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群眾需求。

(八)120急救能力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對於維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損傷、減輕患者痛苦,為進一步診治創造條件,提高搶救成功率,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市政府投入不足、急救資源不足,急救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導致我市院前急救一直處於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下。政府投入不足,各急救分站業務收入只能維護一般運轉,基本建設、更新車輛、增添裝置困難重重,120急救車輛配備嚴重不足,且車輛更新不及時,車輛狀況差,存在“帶病”出車現象。按每5萬人配置一輛救護車,我市至少應配60輛救護車用於院前急救,現有的`27輛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各急救分站實行24小時兩班倒,有4個分站由於人員不足,實行每班24小時制,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國家對急救服務輻射半徑規定為3-5公里,而我市由於急救網路醫院不足,服務半徑遠遠超過五公里,服務距離大,急救時間也在延長。在我市的報警求救電話中有30%的是騷擾電話。

(一)以將改革開放和創新作為核心驅動,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和管理能力。

1. 應進一步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儘快拿出區域性衛生資訊化建設規劃,以衛生業務為主線,以實用共享為目標,參照____x市衛生資訊化“12446”工程,加大政府衛生資訊化建設投入,建立全市統一的衛生資訊化平臺。

2. 加強機制體制創新,強化衛生人才科技支撐。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建立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將人才戰略與體制創新相結合,深化“將才、團隊、平臺”的科研人才發展模式,以人才培養帶動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和執行機制進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基層醫療服務監管制度,推動基層醫療服務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建議市政府保障名醫人才培養工程持續推進,加大名醫人才培養工程影響力,更好建設與管理重點學科,完成科研成果、適宜技術推廣、應用。

3. 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健康服務中所需產品供應短板,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評價等服務,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議市政府整合全市醫療衛生資源,支援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等健康服務產業叢集,建立我市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

4. 院前醫療急救帶有社會公益性和政府行為的特徵,是社會抵禦重大災難、集體突發事故不可缺乏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完善的院前急救體系和快速的現場急救能力,是社會安全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市院前急救與經濟社會發展,建議市政府加大投入,整合120急救指揮中心和各醫院急救分站醫療急救資源,參照北京模式建立符合實際的綜合型120急救體系(既指揮各家醫院的急救分站做好院前急救,同時也有自己獨立的一支急救隊伍,指揮中心的急救隊伍平時也參與院前急救,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可以迅速到位,及時開展應急救援)。

(二)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

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有所提升。新農合成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居民健康檔案真實性和規範性核查進一步加強,《____x市愛國衛生管理條例》基本落實,並實行城市衛生長效管理。在實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專案的基礎上,以城帶鄉,積極探索推廣上下聯動的醫療聯合體機制,促使大醫院的人才向基層流動,並積極探索村醫養老保險機制。建議市政府出臺有關政策制度以便加快支付制度改革深化程序,並通過提高籌資標準、增加財政補助等方式,增強制度保障能力,提高參合患者醫藥費用補償比例,並進一步規範城市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加強管理標準化,實現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一體化管理。

(三)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好提升醫療衛生安全保障能力。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指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制作用。近幾年,我市在衛生公共服務體系和醫療衛生安全保障方面有了全面發展,下一步建議市政府通過進一步完善政策,將健康管理融入社會管理的各個環節,呼籲並引導城鄉居民提高健康意識、改善健康行為,實施健康自我管理,全面提高群眾健康素質。

(四)調整和優化衛生髮展布局,促進城鄉衛生統籌協調發展。

應本著“科學佈局、優化結構、適度規模、多元辦醫”的原則,對部分綜合醫院和當前短缺的專科醫院進行規模和結構調整,統一規劃佈局,合理定位各醫療機構的性質與管理歸屬。加強專科體系建設,以現有的重點專科為基礎,有

計劃地加強蒙中醫、骨科、康復、老年病以及婦女、兒童醫療服務等專科醫院建設,形成基本覆蓋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的專科體系,並確定各家醫院的重點學科和發展方向,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要加大市級醫院對口支援旗縣醫院的力度,提升縣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控制醫療資源總量,逐步建立公立醫院與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與任務,按社會需求控制和調整機構規模,規定服務內容。放寬市場準入,建立公開、透明、平等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鼓勵民營資本進行醫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