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鎮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9.44K

縣鄉鎮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在鄉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的關鍵也在鄉鎮。因此,鄉鎮的發展問題牽涉著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於是也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推薦的縣鄉鎮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請參考。

縣鄉鎮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鄉鎮經濟是農村經濟主體,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內江市高度重視鄉鎮社會經濟發展,認真貫徹中央和省有關“三農”工作的政策和方針,實施各項惠農政策,堅持市場導向,深化農村制度改革,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鄉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全面發展。

一、鄉鎮經濟發展情況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

內江市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把美麗鄉村建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載體,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作用,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投入力度,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2015年,內江市實現通公共交通的村1372個,增加123個,增長9.8%;通寬頻的村1339,增加300個,增長28.9%;通有線電視的村1880個,增加41個,增長2.2%,通自來水的村747個,增加99個,增長15.3%;垃圾集中處理的村572個,增加182個,增長46.7%;汙水集中處理的村87個,增加22個,增長33.8%。

2、鄉鎮文教事業快速發展,衛生水平不斷提高

內江市不斷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鄉鎮基本配套較為完善的國小、幼兒園、文化站、醫院等福利設施。2015年,內江市有國小396所,國小教師1.33萬人,國小在校學生24.01萬人;幼兒園、託兒所768個,圖書館、文化站161個,劇場、影劇院17個,體育館5個,醫院、衛生院234個,醫生0.76萬人,病床1.92萬張。鄉鎮基礎設定不斷完善,社會事業較快發展,改善居民文教娛樂設施,極大的提高了鄉鎮居民生活水平。

3、鄉鎮經濟快速發展,從業人員結構調整

2015年,內江市鄉村常住住戶數145.94萬戶,鄉村常住人口數412.68萬人,鄉村從業人員242.98萬人,佔鄉村常住人口58.9%。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分別為90.84萬人,66.92萬人和85.23萬人,結構比為37.4:27.5:35.1,與2014年的38.2:27.4:34.4相比,一產業下降0.8個百分點,二產業下降0.1個百分點,三產業上升0.9個百分點。

4.鄉鎮財政收入增長,鎮區規模繼續擴大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鄉鎮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鄉鎮找準自身優勢,著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以市場為導向,強化產業支撐作用,打造特色鮮明的鎮域經濟,鄉鎮財力明顯增強,鎮區面積不斷擴大。2015年,鄉鎮(含街道,下同)財政總收入10.73億元,比上年增加1.69億元,增長18.7%;城鎮建成區面積1.63萬公頃,增長3.3%,城鎮建成區總戶數49.08萬戶,增長0.1%,城鎮建成區綠化面積1038公頃,增長3.6%。

5、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社會福利事業協調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內江市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了社會救助體系框架,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2015年,內江市鄉鎮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77個,床位1.69萬張,收養人數15523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3.7%和2.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306.67萬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33.5萬人,比上年增加6.67萬人,增長5.3%。

二、鄉鎮經濟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看,內江市鄉鎮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更大範圍、更深的層次來研究、比較和分析,內江市各鄉鎮間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鄉鎮經濟差異明顯,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由於地理位置、經濟資源、歷史文化背景、產業結構、創新意識等不同,造成內江市鄉鎮之間發展上的較大差異。主要表現在:一是鄉鎮經濟實力差距明顯,鄉鎮財政收入額排名前十位的鄉鎮是排名後十位鄉鎮的幾十上百倍,二、三產業三上企業個數及產值差距更大。二是地域發展上的差距。經濟發達的鄉鎮大多集中在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資訊、物流較為通暢的地域,而偏遠鄉鎮、資源匱乏鄉鎮明顯落後。

2、城鎮規模普遍偏小,聚集能力不足

內江市鎮區建成區規模普遍偏小。2015年,內江市鄉鎮的城鎮建成區面積為1.63萬公頃,僅佔鄉鎮總面積的3.0%;建成區人口為120.14萬人,僅佔鄉鎮總人口的28.32%。平均每個鄉鎮的建成區面積為134.66公頃,建成區人口9929人。城鎮規模偏小,人口數量偏少,城鎮規模與快速轉移的農村勞動力需求不匹配,吸納人口能力不足,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同時,許多小城鎮的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不高,非農產業基礎薄弱,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就業機會少,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弱,這勢必妨礙小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3、從業結構不夠合理,產業帶動優勢不強

從鄉鎮從業人員結構來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90.84萬人,佔鄉鎮從業人員的比重為37.4%,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結構比重高,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第二產業發展程度不高,無法吸收更多的農村勞動力,本地就業吸收能力差,一定比例的人員外出打工,2015年內江市外出市外從業人員數14.52萬人,佔比6.0%。第一產業內部結構也不合理,大部分鄉鎮缺乏特色優勢產業,並且有些發展優勢產業的規模有限,且品牌重視度不高,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業。

三、加快發展鄉鎮經濟的幾點建議

1、加快小城鎮建設,提高產業聚集帶動能力

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是推動城鎮化建設的有效途經。“三農”的出路,歸根到底還是要加快小城鎮建設,使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更加有效地發揮出來。城鎮化是產業發展的結果,城鎮化只有以產業集聚,才能帶動人口集聚,通過人口集聚帶動商業繁榮。要不斷加快小城鎮的建設程序,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要實施科學定位,合理規劃,加快推進鎮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小城鎮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工業產業,提高產業聚集帶動能力。

2、加快轉型升級,擴大優勢產業的支撐作用

優勢產業對所處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發展變化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對誘導新型產業崛起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鄉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合理化、優質化的產業鏈,鄉鎮的崛起和發展是不可能的。各地鄉鎮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及原有基礎,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佈局合理,鮮明特色產業集聚,使之成為帶動鄉鎮經濟發展的主導行業。同時,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必須瞄準產業鏈條中技術含量高、利潤空間大的高階節點,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打破區域束縛,實現共同發展。

3、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福利事業發展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覆蓋。政府應繼續加大引導作用,多方籌措社會養老基礎建設,統籌推進城鄉福利設施建設,推進敬老院規範化管理和服務,重點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困難家庭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

鄉鎮經濟是農村經濟主體,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內江市高度重視鄉鎮社會經濟發展,認真貫徹中央和省有關“三農”工作的政策和方針,實施各項惠農政策,堅持市場導向,深化農村制度改革,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鄉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全面發展。新型合作醫療全覆蓋。政府應繼續加大引導作用,多方籌措社會養老基礎建設,統籌推進城鄉福利設施建設,推進敬老院規範化管理和服務,重點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困難家庭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

縣鄉鎮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2

1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鄉鎮幹部整體素質不高。部分鄉鎮幹部長期受落後思想的束縛,思想不夠解放,創新發展意識淡薄,守攤思想比較嚴重,熱衷於日常管理事物和一些農田基本建設專案,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一些幹部作風飄浮,紀律渙散,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對新時期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路子不寬和方法不多,對辦規模企業、上工業專案一竅不通。一些幹部嚴重,使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人員更加反感,幹群關係惡化,鄉鎮政府威信力下降。

1.2經濟發展後勁不夠足。鄉鎮經濟主體除農業外,基本是小商業、小餐飲、小加工、小流通,缺乏大型工商企業支撐,形不成集約效益,導致經濟總量低,帶動力弱,發展後勁不足。

1.3小城鎮帶動能力弱。目前廣大農村城鎮規模比較小,對發展空間和輻射帶動能力,對資源利用能力還很小,吸引外來投資的優勢不明顯,再加上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不高,產業支撐薄弱,勢必妨礙小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和二三產業的發展。二三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僅憑農業經濟發展是不足於支撐財政收入的,導致鄉鎮財源稅源缺乏,財政收入十分有限。

1.4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群眾觀念落後,小農意識,資訊閉塞,缺乏市場經濟觀念,對新生事物的認識和接受緩慢,不能放開手腳投身經濟建設大潮。

2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鄉鎮幹部思想定位錯誤。現在幹部不正之風越來越重,大搞形式主義,大建形象工程,忽略了從實際出發和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沒能真正為人民服務。改革開放、勇於探索、大膽創新意識差,工作因循守舊,接受新生事物慢。普遍存在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思想,小農意識強烈,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有待進一步加強。

2.2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落後。由於鄉鎮處於整個社會發展的末端,水、電、路、通訊、教育、科技、文化、資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阻礙了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老舊、殘缺不全,農業發展後勁堪憂。現有大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由於年久失修,管理不順,其作用逐漸萎縮退化,有的甚至改作他用甚至拆除,削弱了農業發展後勁。

2.3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國的鄉鎮那麼多,鄉鎮之間也會發展失衡,大部分地區為促進經濟發展而操之過急,沒充分考慮到其實際情況和基礎實力,特別是基礎設施較差的鄉鎮,這樣帶來了很多麻煩,導致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汙染。

2.4招商引資力度不夠。由於受社會環境、基礎設施、科技資訊等因素影響,鄉鎮招商引資非常困難,一個兩個專案過來,難於形成群體效應,即使有好專案,但沒有配套的優惠政策,客商也不願意過來,使招商引資成為紙上談兵。

3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

鄉鎮經濟的發展,基本任務是加快“三農”問題的解決,基本保障是穩定農業的基礎地位,突破口是加快工業化程序和推動三產服務業發展,基本方法是把握政策支援和大力招商引資,因此,要普及文化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觀念,適應現代化發展,努力提高城鎮化程度,實現城鄉一體化。

3.1推動鄉鎮幹部解放思想。要以學習實踐“中國夢”為契機,發動幹部群眾開展“解放思想、實幹築夢”的大討論。領導幹部帶頭解放思想,發揮率先垂範作用,使之貫穿於實際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體現在服務群眾的各個方面。著力抓好迴歸工程,積極鼓勵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促成“人回鄉、企回遷、錢迴流”,帶動農民致富,幫助村集體增收,以便支援基層組織建設。加強鄉鎮領導班子、機關幹部和村組幹部等人員的培訓管理,嚴格執行幹部績效考核獎懲制度,堅決打破吃“大鍋飯”的現象,充分調動鎮村幹部的創業幹事的積極性,在黨員幹部中形成“實績論英雄、有為才有位”的共識。

3.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政府扶持、群眾參與的原則,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維護完善老的水利設施,科學興建新的水利設施,因地制宜開展土地平整,推動農業路渠網路建設,逐步推行節水農業,增強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加快培育特色農業塊狀經濟;引導和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提升農產品加工精深化、流通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擴大農戶經營規模,促進土地、資本等要素集聚;注重培植特色農業專業戶、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產品的種養加工生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帶動農民致富,讓農業成為鄉鎮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3.3注重經濟結構優化調整。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鄉鎮要努力提高自身經濟的形式,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技術型、精細化轉變,進一步提高鄉鎮企業在本地區的競爭能力,同時要以市場為發展方向,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形式,真正抓好鄉鎮企業產業層次低下、產業結構形式諸多因素不合理的現象,使鄉鎮企業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民營經濟是鄉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廣泛吸引民間資本參與農業、工業、交通運輸、餐飲娛樂、文化旅遊、公共服務等各個行業的開發建設。要強化企業質量意識,下大力氣培養高科技含量的人才隊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努力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加強研發投入,使企業成為競爭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名牌企業。

3.4突破性發展二、三產業。發展工業要有選擇,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工業,要與當地的資源優勢、特色產業相結合,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更能保持工業發展的後勁。發展三產服務業要與工業化水平和城鎮化程度相適應,重點發展交通物流、餐飲娛樂、文化旅遊等。同時,可適度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讓農業與旅遊結合起來,一產與三產結合起來,促進農業效益的提高。二、三產業的發展,可充分擴大就業,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鄉鎮經濟發展水平,讓二、三產業成為鄉鎮經濟發展的支柱。

3.5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樹立經營城鎮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引導農民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盤活城鎮基礎設施和閒置資產,對城鎮無形、有形資產進行轉讓、拍賣、租賃、參股等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逐步建立“投資———回收———積累———再投資”的良性運作機制。堅持大力培育支柱產業,引導民營企業向城鎮靠攏,加快發展鄉鎮工業、旅遊業、商貿業、服務業,加強各類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不斷繁榮城鎮經濟。

3.6加強鄉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藉助國家城鎮化建設之機,高階規劃鄉鎮交通、電力、供排水、通訊、物流、數字網路等,全面改善鄉鎮公共基礎設施,配套發展餐飲服務、文化娛樂業,提升鄉鎮嶄新形象,提高鄉鎮城鎮化水平,為鄉鎮經濟發展搭建平臺。同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革除小農意識等傳統思想,接受改革開放形勢下的現代新思想,全身心投入經濟建設大潮中。

3.7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俗話說: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不管發展二產、三產,都要有資金支援,都要有專案支援。招商引資要開拓視野,放開手腳,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不管是知名企業還是新興企業,不管是國有資本還是民間資本,不管是大資本還是小資本,只要有可能,有意願,我們都往鄉鎮引,讓資金帶著專案來,企業帶著品牌來,共同攪活鄉鎮經濟這盤大棋。當然,招商引資要結合當地資源,結合鄉鎮實際,要做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能讓招商引資成為空中樓閣,不接地氣。招商引資抓好了,鄉鎮經濟就會發展得更好、更快,鄉鎮經濟結構不斷得到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