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農村電商扶貧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5.87K

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事業,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2017農村電商扶貧調研報告,歡迎借鑑!

2017農村電商扶貧調研報告

2017農村電商扶貧調研報告範文一

2017年12月14日-20日,XX市扶貧辦組織由市扶貧辦副主任嶽景巨集隊帶隊,市縣(區)扶貧辦(局)和部分相關鄉鎮等16人組成調研組,赴四川省就金融和電商扶貧進行專題調研,現將本次調研情況及成果報告如下。

一、調研過程

12月14日,調研組抵達四川省成都市,並於15日上午抵達廣元市望蒼縣,專題調研該縣互助資金專案實施情況。調研組在望蒼縣扶貧移民局的協調和陪同下,先後深入到張華鎮大地村和龍鳳鄉錦旗村實地考察學習,並在該縣良宇賓館組織召開了互助資金專案研討會。會上,望蒼縣扶貧移民局局長李偉向調研組介紹了該縣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情況,互助資金管理中心龐菊華主任向調研組詳細介紹了該縣互助資金專案具體實施情況。調研組分別就互助資金採取的主要措施、創新作法及成效等相關問題與望蒼縣扶貧移民局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16日-17日,調研組乘車赴眉山市青神縣,在眉山市和青神縣移民扶貧局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先後考察學習了“老丈母臘肉”、青神易網電子商務基地、德恩機械、吉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電商扶貧基地,當地電商及企業向調研組介紹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產品過程、經驗及成效,調研組與電商及企業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溝通和交流。18日-19日,調研組前往雅安市,與中國扶貧基金會雅安災後重建辦公室有關同志就實施電商扶貧專案進行交流學習。在基金會相關人員的陪同下,調研組深入到雅安市建山鄉見陽村獼猴桃合作社進行實地調研,與該村獼猴桃合作社理事長李世忠進行了現場交流。在成都,中國扶貧基金會雅安災後重建辦公室陳濟滄副主任向調研組介紹了對雅安市基於市場化的產業扶貧(重建)新模式,如何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災區貧困地區特產獼猴桃銷售出去,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典型案例。

二、作法及成效

(一)望蒼縣互助資金扶貧模式。

旺蒼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幅員2987平方公里,轄38個鄉鎮(管理辦),常住人口53萬,其中農業人口34.6萬,2015年精準識別貧困人口53145人、貧困發生率15.36%。旺蒼是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災縣。2006年底,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在該縣啟動實施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專案試點工作,旨在研究解決貧困地區農民發展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探索財政扶貧資金的長效機制。望蒼縣先後公開競選出86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和災後返貧村實施互助資金專案,截至2015年底,互助資金總額達2075.91萬元,其中:中央和省財政共投入1630萬元,農戶繳納互助金339.01萬元,公積金轉入本金106.9萬元;建有互助小組2394個,13995戶農戶加入互助社,農戶入社率88%,其中貧困戶入社率95%,累計發放借款330批12120戶(其中:貧困戶4163戶)10198.69萬元(其中:貧困戶借款3544.14萬元),累計還款328批8785.68萬元,佔用費收入494.99萬元(佔用費率為8%),還款率達123%(含提前還款)。

---主要做法

1、充分準備,打牢基礎。

一是科學確定專案村。專案實施之前,國務院扶貧辦外資專案管理中心專家組在望蒼縣35個鄉鎮352個村中,分三批公開競選出了86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和災後返貧村作為互助資金專案實施村。二是民主建立互助社。各試點村首先成立籌備組,層層召開村社幹部會、村民小組會等,大力宣講互助資金專案的目的、意義和好處,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制定《專案實施初步方案》。農戶自願申請入社,並自願組建聯保小組,簽訂聯保協議,海選產生互助社理事會理事長、執行小組長、監督小組長、會計和出納,成立互助社,並在民政局登記註冊。

2、嚴格規範,責任倒查。

堅持制度先行,制發了《旺蒼縣貧困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互助資金專案監督管理的通知》、《財務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規章制度。縣上成立了由分管縣級領導牽頭的互助資金專案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責任,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並納入鄉鎮年初單專案標承諾,進一步明確了專案鄉鎮的專案主體責任。

3、強化指導,提升水平。

一是面上整體提升。盯緊看牢會計核算、專案監管等核心業務,切實加強對一線人員的培訓學習,全面夯實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定期召開全縣互助資金專案工作推進會、分片區業務培訓會,對專案執行情況全面體檢,對症施策,提升水平。二是片上包乾指導。將全縣劃分三個片區,由縣扶貧移民局三個副局長和互助資金專案管理中心人員兩人一組包乾一片進行日常監管指導,採取“一、二座談、三查閱、四走訪”等方式,深入專案村進行督促指導,對問題實行“一對一、手把手”講解,對報表按照“鄉鎮—包片人員—包片領導—互助資金中心主任—局分管領導—局長”的稽核程式嚴格把關。三是點上重點把關。組建了以鄉鎮主要負責人、財政所長、農業服務站長、大學生村官等為骨幹的鄉鎮專案工作站,對專案執行情況嚴密監測,對專案如何發揮最大效益,引領農戶生產增收等方面進行服務指導。

4、收放結合,激發活力。

堅持“民辦、民管、民享”原則,實施寬嚴相濟的監管方式,全面激發專案執行活力。互助社理事會負責資金髮放、回收等日常工作,日常監督權利下放給監督小組,代表全體村民監督理事會履職情況。

5、比學趕超,良性互動。

堅持“抓典型、帶全面,抓後進、促平衡,抓規範、提效益”,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一是每月分析排位。二是交叉檢查學習。三是實行退出機制。

6、創新機制,增強後勁。

依託互助資金平臺,引領金融資金支援“三農”,將農村信貸與互助資金專案相結合,實現發展與惠民雙贏。2009年底,望蒼縣在龍鳳鄉錦旗村啟動了農村金融創新試點,2013年8月,又啟動了五權鎮清水村、中河村和三江鎮三江村3個村進行擴面。2015年11月,互助社以信譽好、有一定經濟實力的10至20戶農戶信用聯保,貴商村鎮銀行和縣信用聯社以人民銀行基準利率授信貸款20萬元給互助社,啟動了五權鎮銅錢村、鼓城鄉關口村、普濟鎮遠景村等3個互助社金融創新擴面工作。

7、保險扶貧,增添保障。

2011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中國保監會、中國人壽總部在張華鎮召開小額扶貧保險專案啟動會議,2013年底已覆蓋全縣352個行政村,2015年參保人數達15.56萬人、投保覆蓋率44.7%,保費收入達777.84萬元。其中,全縣86個互助社參保2.9萬人,互助社社員參保率達80%。由政府對每個貸款的互助社社員每年提供保險金40元,參保社員在遇到傷亡情況時,由人壽保險給予賠償。其賠償金首先償還互助資金借款,其餘部分返還給傷亡家屬。

---主要成效

1、發展能力全面增強。

一是便捷提供發展資金。借、還款均在本村實現,簡便、快捷、高效,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實行借款分期等額償還,減輕了還款壓力,起到了集零成整效應。二是全面提振發展信心。“參與式”扶貧理念,使群眾成為“互助資金”主人,結合各自實際自主選擇專案,致富增收;立等可取的資金注入,互助社成員之間的互幫互促,讓專案區群眾消除了各種顧慮,發展信心十足,發展熱情高漲。三是整合集聚發展專案。結合該專案,整合交通、農業、畜牧、以工代賑等專案資金,放大了單一專案的投資效益,使專案村社發展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2、基層組織活力充分釋放。

一是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在專案實施中,政府做到參與不包辦、指導不指令,農民需要什麼,政府就提供什麼,從指揮者轉變為指導者、協助者和服務者,促進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二是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強。專案村探索出的“支部+互助社+合作社”的模式。三是黨群幹群關係密切。在專案實施中,黨員幹部帶頭入社、帶頭幹事,主動與貧困戶“手拉手”,增強了群眾對基層黨員、幹部的信任感。

3、金融服務得到拓展提升。

農村貧困社群是農村金融服務的盲區,貧困社群互助專案的實施,為我縣貧困社群建立了一種新型有效的金融服務模式。該專案在我縣實施以來,一大批村民在理事會的帶領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了初步的資本積累和產業發展,不僅在農村信用社等各類金融機構貸了款,還建立了良好的信譽,為進一步深化我縣農村金融服務拓展了空間,更為農村產業發展和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實的金融基礎

2017農村電商扶貧調研報告範文二

6月底,借全省電商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召開契機,我們前往隴南市成縣、兩當、徽縣就電商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學習。時間雖短,但感觸頗深、很受啟發。

一、做法與經驗

隴南地處甘、陝、川三省交界處,屬亞熱帶、暖溫半溼潤和高原溼潤等多種氣候過渡地帶,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2013年底以來,隴南市委、市政府將電子商務作為全市“433發展戰略”中“三個集中突破”之首,在全市範圍內大力實施電商扶貧戰略,利用“網際網路+”全面推進精準扶貧,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特色鮮明、成效明顯的“彎道趕超”之路,創造出了貧困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隴南模式”。經過一年多的集中推進,目前全市已開辦網店6169家,培育出蘋果、花椒、油橄欖、土蜂蜜、核桃、中藥材等網銷品牌,農產品網上銷售超過11億元,直接帶動貧困群眾人均增收240多元,促進就業1.9萬多人。今年1月,隴南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2015年全國首個電商扶貧試點市。

1.順勢而為,創新思路。隴南位於秦嶺與岷山、大巴山交匯處,無數大山重重圍之,人均耕地不到1.8畝,全市283萬人中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還有83.9萬人,脫貧任務異常艱鉅,是全省扶貧開發的重點和主戰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隴南沒有廣袤的平原和肥沃的良田,有的只是座座相連的青山和豐富的生物、礦產、水力、旅遊等自然資源,特別是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孕育出數十類優質天然特色農產品和百餘種山珍享譽全國:核桃種植面積360萬畝、產量9.7萬噸,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花椒種植面積208萬畝、產量3.2萬噸,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油橄欖種植面積35萬畝,鮮果產量1.5萬噸,佔全國三分之二;各類中藥材種植面積100萬畝,居全國前列;11個農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36個產品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牌產品稱號……如何發揮“隴上江南”的稟賦優勢,富一方百姓?一直是隴南市委、市政府苦苦尋求的突圍點。受2013年6月成縣“核桃書記”走紅網路的啟發,隴南市委、市政府在廣泛研討的基礎上,於2013年底正式提出“電商扶貧”的概念和思路。隨之,一條條發展決策、扶持政策紛沓出臺,一項項工作舉措、具體行動有條不紊展開,一戶戶電商企業、個人淘寶網店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思路決定出路。當電商“遇上”扶貧後,“讓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成網路裡的近在咫尺”,先是成為全市發展電子商務的號召,既而成為隴南幹部群眾耳熟能詳的口頭禪;“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帶動種植業、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真正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科學推進精準扶貧”的思路和做法,成為全市一區八縣加快扶貧開發程序、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舉措。

2.政府推動,重點突破。隴南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按照“市抓統籌、縣為主體、鄉鎮落實、到村到戶”的原則,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促進電子商務與扶貧開發深度融合。市、縣區及鄉鎮均成立了電商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縣區成立電商發展中心,明確職責,定崗定編,定期研究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推動工作順利開展。市上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電子商務實現集中突破的意見》、《電子商務扶貧獎勵辦法》等9個檔案,明確發展目標,強化保障措施,配套優惠政策,靠實工作責任,掀起發展熱潮;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市財政每年投入300至500萬元、縣區每年投入1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電商發展。強化金融支援,將農村網店發展納入惠農貸款支援範圍,支援引導金融部門開發出“椒紅寶”、“金橄欖”等信貸產品;積極興建電商扶貧產業孵化園(市級)、綜合服務中心(縣區)、服務站(鄉鎮)、服務點(村社),扶持能人開辦示範網店,作為電商扶貧的“碼頭”,形成完備的電商扶貧服務體系,加快電子商務在貧困鄉村的推廣應用;堅持以基層實踐推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的完善,選擇代表性強、社會參與度高的貧困鄉、村開展試點,探索完善電商扶貧措施和路徑,形成可複製的電商扶貧工作模式,在更大範圍內全面推廣。

3.遵循規律,市場“唱戲”。電商也是商,其“主角”終久還是市場。隴南市高度重視招商引資,採取借力淘寶、天貓等國內營銷平臺和自建網路營銷平臺“兩條腿”走路的辦法,積極建設淘寶網“特色中國·隴南館”、阿里巴巴·產業園、電商產業孵化園、農產品交易中心、順通電商物流園等服務平臺,目前全市9個縣區均已建成電商供貨平臺;積極鼓勵大眾創業,引導和扶持大學生村官、農業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農村致富帶頭人、傳統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企業開辦網點,培育發展網店、網商、供應商,695名大學生村官開辦網點755家,扶持貧困戶開辦網店100家,培訓的1000名貧困家庭“兩後生”有609人開辦了網店,部分學員網店銷售額已達10萬元以上;啟用民間資本投資,引導傳統企業積極轉型,加快建設網貨供應平臺、物流中心、產品研發中心和包裝倉儲中心,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農戶從事網貨生產加工,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快遞網點461個。

4.社會參與,大眾創業。扶貧,物件是千家萬戶;電商,涉及的是供貨、網路、物流等系列環節。兩者融合,離不開社會的廣泛參與。隴南市在推進電商扶貧中,注重通過廣泛宣傳和開展培訓,著力轉變廣大幹部群眾和企業的思想觀念,動員和組織各行各業、不同群體積極參與電商發展,形成了男女老少齊上陣、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電商創業熱潮。通過電商創業,“倒逼”廣大農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市場認可度高的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茶葉、蘋果、櫻桃、柿餅、野生菌、土蜂蜜、土雞蛋等傳統優勢產業,支援企業、網商積極開發網上銷路好的相關特色產品,積極探索把農戶變網商、農村變貨倉的路子。堅持把“新媒體營銷”作為宣傳推介貧困鄉村特色資源的“助推器”,充分發揮全市已開通的2900多個政務微博、377個政務微信公眾平臺、385家政務網站和眾多個人微博微信組成的微媒體矩陣作用,同時組織在外讀書、工作、入伍、經商、務工的“隴南人”參與“吆喝”,大力宣傳隴南良好生態、挖掘產品文化內涵、叫賣優質特色產品,全方位、多層次構建外界認識隴南、品味隴南、宣傳隴南的便捷通道。

5.強化服務,聯動推進。“隴南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協會運作、微媒助力“五位一體”,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政府的有效、有力服務。隴南無論是研究出臺推進電商發展的行政舉措、扶持政策,還是大力建設電子商務必需的移動通訊、網際網路寬頻、物流企業、快遞網點等基礎設施和廣泛開展各類電商人才培訓,各級政府都拿出了含金量頗高的“硬貨”,投入了數目可觀的“真金白銀”。僅僅一年多時間,全市行政村網路覆蓋率就由2013年的47%提高到66%,先後成立各類電商協會327個,在隴南師專設立電子商務職業學院、增設電商專業,累計培訓各類電商從業人員5.2萬多人次。堅持把網貨質量作為電商發展的生命線,充分發揮政府監管職能,落實監管措施,建立質量追溯和監管體系,引導抱團發展,規避惡性競爭,規範網上交易行為,指導建立行業自律規則和退出機制,確保網銷農產品質量,全力打響、護好“隴南”網貨招牌。全力推進電商資源整合,力促生產商、網商、服務商“三商”聯動,著力在“貨好、賣好、送好”上下功夫,搭建區域行業共享平臺,對接市場需求研發網貨。

二、啟示與收穫

在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崛起的大背景下,隴南電商目前的業績雖然還很難稱得上規模,但就融合於精準扶貧而言,數字雖不大,但卻是一條實實在在見效益、具有很強探索性和試驗性的路子,其思路、做法和經驗,都值得我們思考、學習和借鑑。

1.破除思想藩籬是永恆的話題。在很多人心目中,電子商務是精英階層和高階知識分子的“專利”,離普通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很遠。但事實上我們無法忽視的是,現在人類已經進入大資料時代,網際網路成為世界潮流,正在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前沿高地”,“網際網路+”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幾乎可以與任何產業相結合,衍生出大量新的業態,催生出無數新的產業和服務模式。農業,儘管相對傳統,但也無法迴避,必然要迎合和適應這個“時尚”,而事實也是這樣,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國內中東部地區,網上農業早已成為熱潮且日趨成熟。隴南發展條件尤其是農業生產條件且不說在全國,就是在甘肅也談不上優勢,但卻能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將時代最前沿的電商和最傳統的扶貧脫貧科學結合、深度融合,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創造出“隴南模式”,實現華麗“逆襲”。其實踐證明,在網際網路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先後之分、沒有窮富之別。誰能順應發展趨勢,誰就能搶得先機,走在時代前列。總書記曾說,“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我們也常說,“沒有辦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破除思想藩籬,對新生事物敢於接受、大膽創新,並充分利用實現後發趕超,隴南電商扶貧的探索和實踐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