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工作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57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拆遷安置工作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拆遷安置工作調研報告

拆遷安置工作調研報告 篇1

拆遷安置工作是轉型增速的基礎、是趕超發展的依託、也是提升錫山城市形象和發展能力的大局所繫。今年9月下旬以來,區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由主要領導及分工領導帶隊,相關工作機構負責人蔘加的調研組,到基層各板塊分別走訪瞭解情況,並組織建設、房管、國土、規劃、民政等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現將調研及思考的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拆遷安置工作成績顯著

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全區各級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圍繞專案抓拆遷,關注民生抓安置,在任務重、壓力大的情況下,表現出在困難面前不迴避、在壓力面前不退縮的精神狀態,以前所未有的強度、速度、力度推進拆遷工作,同時也較好地確保了社會和諧穩定。至10月底,全區累計完成拆遷量444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專案開工45個,總面積達421.6萬平方米,為全區轉型提升、趕超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目標明確,認識統一。大拆遷、大發展,不拆遷、難發展。拆遷與安置相輔相成,解決好安置可以促進和推動拆遷。各板塊思想高度統一,認識高度一致,都把拆遷安置擺上了突出位置,作為當前促進轉型升級、加快趕超發展的首選環節。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區統一確立了以專案定拆遷的基本思路,明確了安置房騰地、重點工程、經營性地塊、產業園區專案、社會事業專案等五大類拆遷專案。以建促拆、安置先行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安置工作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程式規範,舉措有力。拆遷工作措施有力,各板塊突出依法操作,按照依法拆遷、規範拆遷的要求,加大徵地拆遷前期各項手續的辦理力度,做到依法依規拆遷。動遷工作思路嚴密,發揚了釘勁、韌勁、磨勁,不厭其煩、不遺餘力做動員拆遷工作。同時,嚴格執行拆遷政策,通過建立工作制度,規範各項操作程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如安鎮街道明確要求對住宅拆遷建築面積、合法面積、安置面積等資訊進行統一上牆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東亭、東北塘街道對非住宅拆遷建立嚴格的會審制度,通過層層把關,確保非住宅拆遷補償的公平、公正。安置工作措施有力,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各板塊按照商品房的要求建設安置房,部分板塊規劃設計建設了一批品質上乘、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小高層和高層精品安置房小區。

3、千方百計,幫助安置。為妥善處理和解決被拆遷群眾的過渡安置問題,各板塊動足了腦筋,想盡了辦法,通過挖掘整合各方面資源,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解決過渡安置的問題。如東亭街道大力創新安置工作方式,出臺安置房承租辦法,努力緩解安置工作的壓力,並根據實際情況,落實一批臨時安置房,酌情提高了過渡費標準。錫北鎮、安鎮街道等對在外過渡拆遷戶辦理婚喪事,給予特別的經濟補貼,開展暑期走訪慰問,向在外過渡的每戶家庭發放一定數額的高溫慰問金。鵝湖、羊尖、東港、東北塘、雲林、厚橋等地分別通過建設臨時過渡房、租賃輕紡城、印刷包裝城等部分閒置用房和改建老醫院、老中學、廠房等辦法幫助解決老弱病殘等困難家庭的臨時過渡安置。政府的這一系列為民舉措,也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擁護。

二、拆遷安置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調研中,各板塊及有關部門針對當前拆遷安置工作,也集中反映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安置房建設有待加快。當前,安置房短缺是直接導致拆遷工作進展緩慢的最大阻礙。調研中反映,安置優先的理念尚未牢固確立,加之用地指標收緊、前期手續辦理不及時、建設單位施工力量不足以及小高層和高層安置房建設週期長、質量要求高等因素,是導致當前安置房建設遲緩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區累計有過渡戶12680戶(其中全過渡8865戶,半過渡3815戶),全區安置房缺口較大,多數過渡戶需要2年左右時間才能全部安置到位。從調研中也瞭解到,安置過渡費支出數額較大,已成為各板塊的重要負擔。無論是從加快安置拆遷群眾,還是減輕財政壓力方面考慮,都要求各板塊高度重視,加快安置房的建設。

2.清點工作有待突破。儘管目前全區拆遷的總體進度較快,但部分專案,由於少數居民沒有完成拆遷,未能實現專案的整體拆平,也導致了一些優質的大專案不能快速引進落地,對後續發展造成了影響。一些即將交地的重點出讓地塊,由於拆遷工作不能按時到位,也將面臨違約風險。今年已啟動的121個拆遷專案僅有52個完成清點可交地,佔拆遷專案總量的47%。有15個專案因為存在十戶以下居民沒有完成拆遷而沒有最終拆平,已經嚴重影響並制約了我區專案拆遷工作的整體成效。

3.拆遷工作氛圍有待改善。媒體和社會輿論過度報道時有發生的拆遷事件,引發了部分群眾對拆遷工作的片面理解。拆遷巨集觀政策趨緊,國家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即將出臺,在此大環境下,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區拆遷工作人員的“瞻前顧後”、“縮手縮腳”。部分群眾對拆遷補償的期望值過高,也增添了拆遷工作的難度。為此,改善好、營造好區內的拆遷環境很有必要。

4.騰地利用率有待提高。絕大多數群眾顧全大局,拆遷易家,為地方建設發展騰出了空間,作出了貢獻和犧牲。當前,他們對政府拆遷土地的利用建設充滿了期待。通過近年來對拆遷工作的大力推進,全區為加快轉型趕超提供了土地資源儲備。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由於招商選資、專案引進工作成效還不夠顯著,對這部分已拆出土地的總體利用率還不是很高,符合產業發展的優質專案入駐不多,拆遷帶來的發展優勢還未能完全凸顯。

三、做好拆遷安置工作的幾點建議

城市建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共享城市建設成果,實現城市發展與人民群眾改善居住條件的雙贏。當前,全區各級各部門需要把合理安置拆遷群眾、提升居民居住質量貫穿於城市拆遷建設的全過程,做到將改善城市面貌與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有機結合,讓拆遷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使拆遷工作順民意、達民情、暖民心。

1.立足當前,著眼超前,加快高品質安置房建設。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安置房建設將成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努力把這項民生工程辦實、辦好。一是加快建設。以實現“零過渡”為目標,根據過渡規模和拆遷計劃,在做好需求分析和計劃預測的基礎上,科學放量安置房規模,優先安排計劃,優先保障資金,優先配備人員,加快安置房啟動實施,確保安置房建設逐步還清舊賬,不欠新賬,適度超前。二是提升品質。大力推廣東亭、東北塘、安鎮街道把最好的地段用於建設高品質安置房的好做法,優先選擇地段好、配套齊、環境優的地塊,高標準規劃建設拆遷安置房,積極引入實力強、品牌優、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房地產企業參與建設。通過強化設計,完善社群環境、生活服務、景觀綠化等居住與配套服務功能,實現安置房建設品質的新提升。三是完善手續。各板塊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超前謀劃,主動銜接,加快辦理安置房建設有關手續,務必做到手續齊全後方能動工建設。

2.突出重點,依法操作,確保拆遷安置工作的順利推進。做好拆遷安置工作,要突出實施清點、“淨地”出讓、政策完善、安置房辦證、拆遷企業職工和被徵地農民就業這些重點,堅持依法操作,有序推進。一是抓好實施清點。繼續發揚“5+2”、“白加黑”的工作幹勁,勇於攻堅克難,突破工作難點,組織實施好清點工作,力求實現整體拆平,確保一批重大專案的入駐。認真分析研究“釘子戶”形成的原因,依法合理利用行政裁決和行政強拆手段,採取一些有效的對策,特別要注重防止一些“釘子戶”抱團的情況。二是堅持“淨地”出讓。“毛地”出讓一方面不利於拆遷的進行,易引發社會矛盾;另一方面逾期不能完成拆平交地,政府還將面臨地塊出讓違約的風險。從加快專案建設和保障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倡導國有土地掛牌要堅持“淨地”出讓。三是完善拆遷政策。在深入調研,充分了解基層實際和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對當前我區現有的拆遷政策進行梳理和完善,從有利於民生的角度出發,儘可能的做到統一,逐步提高補償標準,使制定的政策更趨於科學、合理,易於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同時,保持政策的平衡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強對拆遷政策實施操作的統一管理,把拆遷工作的各個環節都置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提高拆遷工作的公信力,避免因拆遷不公而引發矛盾。對於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家庭,應充分體現政府關懷,做到依法拆遷、友情操作,全力幫助解決他們的合理要求和困難。四是加快安置房辦證。辦理安置房“兩證”,既是維護被拆遷人合法權益的現實需要,也是政府關注民生、服務民生的重要舉措。當前,要努力通過各項工作的完善,為申請安置房“兩證”辦理創造條件。繼續以深入開展安置房建設清理規範工作為契機,及時完善建設專案土地、規劃、建設、安置等手續,做到在竣工驗收前完成所有手續,確保能夠儘快進入辦證程式。針對安置房大修理基金的歸集問題,應儘快列出明確計劃逐步加以推進。五是高度關注拆遷企業職工和被徵地農民就業問題。近年來,東亭、東北塘、安鎮街道等地非住宅拆遷超過了拆遷總量的一半以上。由於不少本地搬遷企業達不到入園標準,選擇關閉停產或遷至異地發展,不少職工不願隨企業搬遷,面臨失業或者再就業。據區人保局近期在東亭、安鎮街道開展的一項調查資料反映,20xx年1月份以來,因拆遷企業關閉停產和不願隨企業搬遷而解除勞動關係的本地職工有266人。這些職工的就業問題需要引起廣泛關注。同時,拆遷專案的快速推進,導致不少農民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高度關注被徵地農民就業工作。區各有關部門應通過加大轉崗培訓、組織專場招聘、扶持創業和開發公益性崗位等途徑,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努力實現拆遷企業失業職工和被徵地農民的就業工作。

3.強化宣傳,注重引導,營造錫山拆遷的良好氛圍。良好的宣傳氛圍是拆遷工作有效推進的重要保證。當前,要高度重視和營造好我區的拆遷環境,繼續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和途徑,突出深化正面宣傳,多宣傳錫山建設的巨集偉藍圖、拆遷安置的重大意義,以及實施城市現代化發展戰略給城市面貌和群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讓“拆遷是為了改善百姓生活、拆遷是為了加快錫山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調動全區上下廣泛支援、主動參與、齊心協力做好這項工作。

4.高階合作,強化招商,努力實現騰地發展的最大效益。堅持“三高”原則,加強高階合作和重大專案的招商引進工作,積極引進符合地區產業發展的“高、大、新”專案,努力實現趕超發展的新突破。通過前期的努力,各板塊的專業園區建設已經初現雛形。改變當前專案落地少,尤其是高階集聚效應的產業專案仍較少的局面,需要長遠規劃、合力推動,重點是加強同京、滬、深城市和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之間的高階合作,使得每個產業園區儘快完成具有技術含量、產業特色、品牌特徵的1-2家龍頭企業落地,通過這些龍頭企業進一步帶動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實現騰地發展的最大效益。繼續發揮好重點企業重點專案建設發展聯席會議等制度的作用,紮實做好專案的各項服務工作,確保專案早建設、早投產、早收益。

5.及早謀劃,加強調研,加速安置小區管理的保障跟進。隨著拆遷工作的快速推進,我區的安置小區呈現出逐年增多的趨勢。從調研中瞭解到,當前拆遷安置過程中,原一個村的村民被分別安置於多個小區、一個小區安置多個村村民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還存在著跨鎮、跨街道安置的情況。安置小區普遍存在著房屋出租率高,人戶分離現象嚴重的實際問題,由於居管分離和社群管理機構缺失,導致了安置小區管不了、原村(社群)管不著的局面,形成了社會管理的盲點和死角,也給群眾辦事造成極大不便。目前,全區各級的工作重心相對都集中在拆遷和安置階段,但對安置以後的管理問題重視程度不夠。各有關部門和地區要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對於一些符合建居條件的安置小區,通過整合,理順各類關係,合理制訂安置小區的建居計劃並加緊實施,儘快建立管理機構,打破目前管理真空的局面。同時,兼顧考慮好安置小區的黨建、群團等工作。此外,因大面積拆遷,部分行政村已“名存實亡”,被形象的稱為“空殼村”。如何處置這部分村的股份制資產、村民變居民、撤村建居、行政村轉化為城市社群等問題,有關部門應儘快列入議事日程,抓緊研究,妥善處理。

拆遷安置工作調研報告 篇2

隨著城市的規劃發展,拆遷安置工作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拆遷安置社群文化建設和發展,既是落實以人為本、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具體體現。然而,當前拆遷安置社群文化活動建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在工作中出現在問題

(一)領導重視不夠,活動開展不經常。當前領導幹部大多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利用社群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投入精力比較少。甚至有的社群領導片面認為:上面沒有具體的要求,社群文化活動搞不搞無所謂,即使上級有要求了,也只是湊幾個文藝節目應付了事;有的社群領導缺乏組織文化活動的能力,亂抓文化活動的現象普遍存在,認為社群文化活動就是找幾個會吹、拉、彈、唱的人登臺表演一下,把開展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精神生活當成一種負擔來看待。

(二)文化人才匱乏,技能培訓不經常。據瞭解,現在社群文化工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90%以上不是專門的文化科班出身,對文化活動的開展還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滿足於傳統文化活動的比較多,針對新形勢下居民對物質文化的實際需求,創新開展文化活動的人才十分匱乏。有的街道依賴思想嚴重,認為上級相關部門會安排培訓,街道辦班培訓怕麻煩,致使社群文化工作者、文化骨幹技能培訓不能經常化,社群文化工作者、文化骨幹素質提高不快,創新開展文化活動能力水平比較低。

(三)缺少活動資金,制約文化活動開展。由於社群的一切財政開支全靠政府的財政撥款,有的拆遷安置社群轄區內沒有企業,也就不存在有外來收入,加之社群經費本身就匱乏,專門用於開展文化活動的經費更是少而又少。拆遷安置社群大多成立晚,基礎弱,家底薄,沒有專項經費,這也是制約社群文化活動開展的主要“瓶頸”,是拆遷安置社群文化活動質量不高、不經常的癥結所在。

(四)居民素質偏低,文化團隊組建困難拆遷安置社群的居民前身大多是農民,成為新市民後,雖然環境變了,生活節奏快了,對生活質量抱有較高的期望值,但因自身能力素質偏低,自卑感強,觀念和思維模式還沒有真正與城裡的居民同步,再加上新市民來自不同的村落,受以往散居文化影響,對參與集體文化活動積極性不高,有的即便有文藝特長也不願主動獻計獻策,使文化骨幹選拔、文化團隊組建十分困難。

二、解決措施

(一)深抓宣傳教育,把轉變觀念放在首位。針對拆遷安置社群裡的新市民、新環境,要在社群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教育,及時引導新市民自覺追求先進的文化需求和高品味的文化生活。一是通過會議,做好宣傳發動,提高居民對開展社群文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端正對開展文化活動的看法,變被動開展為主動開展,變個人蔘與為人人蔘與。二是通過文化骨幹,營造典型引路,對已發展起來的社群文化骨幹,要高度重視,重點培養,在抓好他們培訓幫帶的同時,積極為他們搭建發揮特長的舞臺。三是通過請進來的方式,引導居民轉變觀念。新的拆遷安置社群,各項基礎十分薄弱,文化活動在短期內很難形成氣候。從基礎厚實的城市社群請來文化團隊,為新市民“示範表演”,現身說法,多管齊下,引導新市民改掉畏難情緒,要像城市老居民那樣活出興趣、活出自信、活出自豪感、活出新形象來。

(二)整合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優勢互補。整合文化資源就是針對拆遷安置社群特殊的群體、特殊的地理環境,把社群內部和周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場所適時利用起來,化零為整、化分為合,形成抓文化建設“一盤棋”。一是多結共建對子,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二是積極籌措資金,聯合打造文化“餐飲”。針對拆遷安置社群資金少這個“短板”,在社群舉辦文化活動時,主動向駐地有經濟實力的共建單位尋求資金和物質上援助與支援,妥善解決資金短缺等問題,既讓共建單位飽享文化大餐帶來的快樂,又使自身的活動得到有效開展。三是搭建文化平臺,合理使用文化人才。拆遷安置社群居民多、成分雜、集中難,社群作為政府的基層職能部門,更要努力搭建平臺,發揮和調動每個文化骨幹的能動性。可利用節假日、重大紀念日開展專項主題文化活動,多方面搭建平臺,讓文藝骨幹有施展才華的“舞臺”,

(三)加強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社群開展活動的能力。一是切實重視文化隊伍自身建設。對社群文化工作者要提出高標準嚴要求,要對文化工作者和社群文娛骨幹,採取送校學習、辦班培訓等辦法,提高他們開展文化活動的能力。各級要主動為他們開展工作建立條件,解決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增強和培養他們開展文化工作的信心。二是加強教育,形成抓文化工作“一盤棋”思想。對那些不重視社群文化、不會抓、亂抓文化工作的社群領導,區、街道要加以教育監督,結合年度考核,對社群一把手從事文化工作的能力進行測評,促進對開展文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抓好文化工作的緊迫感。三是建立必要的獎懲機制。要拿出專門的經費用於獎勵那些在文化戰線上成績突出的文化工作者或骨幹。對那些在職不盡責、敷衍應付的要予以通報批評或調離崗位,使激勵機制與工作能力掛起鉤來,形成人人過問文化工作、人人重視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讓社群文化充滿旺盛的生命力並長期健康地發展下去,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

拓展閱讀:徵地拆遷工作的調研報告

要發展就要建設,要建設就免不了要拆遷。而徵地拆遷工作,一頭要保證各項重點工程及時用地,推動經濟發展;一頭又要依法保護被徵地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徵地拆遷工作牽涉到政府、投資業主、拆遷實施單位和被拆遷群眾等多方的利益,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被目前許多基層幹部稱之為“天下第一難事”。“城中鄉”因為徵拆任務十分繁重,尤顯突出。碧江區燈塔工業園區就是一個典型的“城中鄉”,徵地拆遷也是近年來的一項主要工作。根據我處近年來開展徵地拆遷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對此進行了一些調查與思考。

一、徵地拆遷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徵地難,難在哪從調查以及瞭解到的情況來看,主要癥結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利益體在爭奪土地這一重要資源的問題上高度集結以及相關制度上的缺失。其主要表現在:

(一)無法可依,農民有疑惑

1.國家對農村徵地拆遷的法律存在空檔。2001年出臺的《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在《物權法》實施後已停止執行。而作為農村集體土地,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和頒佈徵用集體土地和農民房屋的專門法律法規。因此,在解決農村土地的徵用和農民房屋拆遷的問題上,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法律規範。

2.徵地拆遷的政策法規缺乏動態管理。目前,徵用農村集體土地和地上附著物,均依據的是地方性規章。隨著經濟建設的加快、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社會情況的不斷髮展,特別是在近年來土地、房價均有較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地方性行政拆遷規章制定幾年不變,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對徵拆政策的落實與工作的推進帶來困難。

(二)土地價差大,導致徵拆難

近年來,因為物價上漲、土地緊缺等緣故,導致了土地徵收價格的調差頻率也極為快速。以我處土地為例,2012年期間,我處土地徵收價格在3萬元左右一畝,而到了2013年土地的徵收價格又上漲到了37000元左右一畝地,再過渡到現在的4萬餘元一畝地的價格。短短3年時間中,土地的價格卻跳了幾個坎,這就導致了部分民眾同一區域的`徵地價格不一致,許多配合工作的群眾先行丈量土地後得到的土地補償款反而比部分拖到最後時刻的“釘子戶”還低,這一情形的出現更加惡化了徵地工作的開展難度。直到現在,我處仍然存在少許往年遺留下來的土地差價糾紛問題。

(三)土地補差款及時足額到位難

土地差價是事實存在,雖然影響到徵地拆遷工作的開展,但不可否認它也是必然的社會趨勢。而拋開這條不可避免的因素來看,土地補差款難以及時足額的到位反而是導致土地徵拆糾紛問題的重要因素。就如我處當前遺留下的少許土地差價糾紛問題,經過我處政府與投資業主方、群眾方多方協調成功後,投資業主方的土地補差款卻難以及時的、足額的落實到老百姓手中。首先,來我處的投資業主方極大多數都為中小型私人企業,本身資金就還存在空缺,除去前期支付的土地徵收款、土地使用保證金、建設費用等,可用資金便已所剩無幾了,投資業主方即使願意補差價也會感到無能為力;其次,也存在部分投資業主方鑽國家徵地補償標準的牛角尖,而把激化後的民眾糾紛矛盾臵之不理,而讓政府部門來作善後工作,無形中給我政府部門在往後的徵地拆遷工作中增添了難度。

(四)違章建築加劇了徵拆難

城鄉結合部的違章建築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更增加了徵地拆遷難度,造成資源的浪費。由於諸如我國目前有關征拆的法律體系不完善,監管失控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城中鄉”的違章建築嚴重,而我轄區違章建築也達到合法建築的三分之一,這不僅造成我轄區的大量經濟損失,更加給徵地拆遷工作增加了難度。

(五)徵地補償費分配難

目前農村徵地補償分配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和政策依據,徵地補償分配存在兩難:一是確定分配物件難。“城中鄉”的情況複雜,有的是純土地承包經營戶;有的是戶口在本地,人在外地分了地,有工作單位;有的是外來落戶人員。二是確定分配方案難。作為“城中鄉”,由於土地徵用時,對一個行政村或一個

村民小組往往只是區域性的徵用,前後徵用又有價格和人口變動的差異,在分配時存在著是以人口平均分,還是徵誰給誰等等矛盾和問題。因此,一次徵地,補償分配工作往往要拉鋸數月,甚至數年之久。時常會因為矛盾糾紛未得到解決,徵地補償費的存摺鎖進了村保險櫃,鄉村幹部也常常為徵地補償費的分配頭疼犯難。

(六)徵地拆遷群眾安臵和發展難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一是安臵房的建設速度慢。由於業主資金等原因,房子拆了,安臵房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仍未建成。即使建成了,有的群眾因為習慣問題和房子質量不滿意等原因也遲遲不搬家。我處到目前已有2個安臵區的房子雖建好了,但很少有人搬進去住。二是失地農民對今後的生活感到憂慮和擔心。由於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他們失去了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加上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專業技能,就業困難,擔心生活水平比原來會降低。三是“城中鄉”的農民原來靠著種菜、水稻、養殖業等相對還比較富裕。群眾擔憂:“地被徵了,地沒種了,養殖業不能辦了,失地也失業了”。我轄區中還有部分幹部反映:“我們也有實力發展,也有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專案,可我們自己要徵用自己的地搞專案,卻非常難。”

二、以人為本、深化改革,實現和諧徵拆

徵地拆遷問題是當前社會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依法徵地、深化改革,城鄉統籌,調整好國家、集體和被徵拆群眾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努力實現和諧拆遷。

(一)完善政策法規,為實現和諧徵拆提供法律保障徵地拆遷必須堅持以確保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原則,對農村集體土地以及房屋的拆遷補償應儘快在法律的層面上予以規範,使補償標準更加明確、公開和統一,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農民在土地被徵用、房屋被拆遷的情況下,生產有妥善安臵,生活有切實保障。現代文明政治,凡“徵”必須依法,依法才能開“徵”,徵稅是這樣,徵兵是這樣。要按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以及《物權法》的規定,儘快制定城鄉統一的《城鄉徵拆條例》,將徵拆過程中各個利益體之間的關係用法律予以理順、調整和規範。建立和完善各拆遷主體平等、城鄉統籌發展的法律體系,使徵地拆遷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公平公正,合理補償,實現和諧徵拆

1、擴大群眾對專案建設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拆遷前,對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拆遷政策進行全面深入的宣傳,並廣泛徵求群眾意見,進行認真梳理,使拆遷方案能夠充分反映民情、體現民意,各方利益兼顧,多方利益均衡分享。

2、切實落實“三公開”。做到徵拆數量公開、補償標準和安臵政策公開,補償金額公開,並接受審計監督與被拆遷群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