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市場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09W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學歷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各種培訓機構應運而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培訓市場調研報告,歡迎來參考!

教育培訓市場調研報告

在全球的經濟危機的影響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也沒能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於中國教育培訓行業來說,它們同樣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它們也迎來了投資的高峰期。教育培訓行業至今仍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專案,是“朝陽產業”,“最具錢景”的市場之一。據調查顯示,約1/3的家長願意拿出上萬元為孩子進行課外輔導,可見教育培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本文擬打算研究通過調動人的積極主動性,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調研、問卷、訪談等來分析當前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現狀,力圖發現教育培訓市場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探討行之有效的對策和解決辦法,推動教育培訓市場儘快踏上正確的發展軌道,從而促進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培訓市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教育培訓市場的界定

培訓是指社會上人員以一定方式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有培訓活動就有教育培訓市場。從本質上講,教育培訓活動是一個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活動,它提供的是主要包括四種服務,其中包括培訓機構的組織服務、優秀師資的教學服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服務和勤雜人員的後勤服務等。因此,我們一般又稱為培訓服務。現在這種培訓服務存在與多種交換關係中,一般包括國家與學校、學校與社會、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交換關係等。其中國家、社會和個人即是教育服務的供給者又是教育服務資源的需求者;同時培訓機構既是教育資源的供給者,又是教育服務的生產者。

教育培訓主要是根據市場需要和個體的發展基礎,制定個體的學習計劃,側重於滿足個體的素質、技能、提升能力的需求或學習的樂趣,其更關注於近期的能力的提高。由於個體的需求及能力的不同,因此針對他們的教育培訓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教育培訓市場便是根據個體的需求,及時調整培訓的`方向及內容,迅速的做出反應。

二、目前培訓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市場需求容量巨大、發展勢頭迅速。

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離不開政府對教育的資金及其物質投入;知識經濟和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對個人素質的要求永無上限,學習永無止境;越是有知識的人就越明白“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的道理,他們就會越愛好學習,越愛好增長知識、技能;現如今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就業競爭不斷加劇等迫使家庭及個人對個體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都願意花費大批資金進行教育投資,據有關報道,國內居民把家庭開支的三分之一用在了教育投入上。

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培訓市場發展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指出,當前英語培訓市場的市場總值(約150億元)就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年產值。人們對“教育培訓服務是21世紀最朝陽產業之一”觀點的認識越來越加深。教育培訓市場的辦學主體也由最初的學校和政府組織行業企業辦班等,逐步擴大到社會力量、私人企業培訓公司或個體辦學等。

(二)教育培訓市場競爭激烈且競爭秩序混亂

教育培訓行業因其市場規模巨集大、利潤率高、反週期性等特殊原因致使教育培訓市場成為一個非常誘人的行業,因此各類培訓機構群雄爭霸,爭搶教育培訓市場這塊“巨大蛋糕”。據《我國培訓市場現狀調查》一文中的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培訓市場份額佔有率最高的是民辦培訓機構,其次是高校,位於第三位的是政府、行業背景的機構。雖然目前國外培訓機構數額還不多,但是他們的技術先進、富有特色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其市場佔有率也是相當的高。

由於各大教育培訓機構公平競爭機制還沒有形成,容易為私利佔有進行非良性操作,長期霸佔公共培訓市場,打擊詆譭其他培訓機構,且通過收費高保證百分百過關等誆騙學員致使學員無討價還價的餘地。如:①亂辦班。據調查顯示,目前社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培訓機構都屬於非法辦學,甚至採取掛靠其他正規教育培訓機構的名稱或字樣,進行開門辦學,這些培訓機構基本沒有優秀的辦學師資,教師一般都是大學生充當,且無過硬的硬體設施。上課只是忽悠學生。②亂收費。目前,私人團體的辦學收費基本是依靠市場調節的,基本是那種學員多那種培訓費用高。同時還有部分機構在利益驅動下,在教育培訓的需求高峰期間大幅度的提價,或通過大幅度的降低價格拉攏生源,或在生源不夠的情況下,拖延開班或不開班,但是拒絕全額退還學費。部分教育機構還存在著嚴重的變相收費現象。③亂宣傳。以虛假的宣傳、虛假的過關率為代表的欺騙行為嚴重,如故意的誇大教育培訓效果:百分百過關率,十天提高英語100分等;過分包裝授課教師:考研命題組組長、面試官中的主任等。

(三)教育培訓機構服務能力低

目前很多培訓機構不是以學員為中心,而是以利潤為中心,部分教育培訓機構收了錢就不管學生死活,沒有針對教育培訓過程進行長期的監管和約束,沒有及時的對培訓效果進行預測、評價及其結果反饋處理,從學員進入培訓課堂開始到整個培訓過程的結束,都沒針對每一位學員提供差異化及其個性化的服務,有些培訓機構更加沒有注重教育培訓服務過程中的服務細節的優化,更不用談教育服務的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