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感悟

才智咖 人氣:7K

《貧窮的本質》作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本書曾獲《金融時報》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獎”。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感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感悟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感悟一】

書名:貧窮的本質

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

窮人為什麼這麼窮?

1、窮人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

2、窮人不做遠期規劃。

3、窮人對超出認知的東西充滿執拗和偏見。

關鍵反思:

我和窮人有什麼區別?

在物質上:我比他們好許多,也就是說我在物質上不用太擔心。

在思維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很原始。

改進方式:

1、做遠期規劃。

①、飲食上:該吃的就吃,多吃青菜,吃足夠量的肉。不要在飲食上節儉,腸胃不好,去一次醫院就好幾百,這可夠你花好幾天呢!平均至少兩天吃一次水果,一星期買一次水果,如果怕爛掉,那就買三天的,兩天內吃完。

②、身體上:堅持鍛鍊。一定要堅持。

失敗的原因:

沒有意識到不鍛鍊帶來的危機;

沒有看到鍛鍊帶來的好處,

不鍛鍊你一運動就呼吸急促;不鍛鍊你冬天感覺腳冷,身體冷,當然有可能是真的冷;不鍛鍊娶媳婦都抱不起老婆,當然你要先有。

鍛鍊你感到快感;鍛鍊你身體棒,省下生病的錢買所需的東西;鍛鍊身體讓你好看一點。

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鍛鍊嗎?

③、定期體檢。不太懂怎麼體檢?不過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到醫院體檢,但我還是不知道流程,偶爾抽抽血看正常嗎?早發現早治療。

④、學習上和工作上:保持積極努力、主動克服困難等等。

這些你都懂,你要的是踐行。

2、對超出認知的東西少一點執拗和偏見。

①、感覺學車難,找了一大堆藉口,學起來也還行。

②、感覺程式設計難,靜下心來,找到對的方法也不難。

對未知的東西要有好奇心,而不是恐懼心,不要總認為老的、傳統的是好的。接受新事物而不是按直覺和情緒去理解很多新事物。

當遇到新事物,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本評價較高的書和與這方面厲害的人交流,知道很難,但你需要努力。

對未知的東西少一點執拗和偏見,多一點好奇心。但是食物不可以亂吃。

總結:

窮人的思維誤區、短視,我也沒有能力規避,唯一的不同我出生在一個體系完善自動運轉的社會,而他們的社會是殘缺的。貧窮的本質不是資源匱乏,社會體制落後,而是人性使然,想要避免掉進窮人思維的陷阱那就必須學會用理性的精神,去剋制人性中的短視,避免用直覺思考問題。

值得思考的句子:

放棄短期目標,追求長期目標,需要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自我控制就像一塊肌肉:我們用這塊肌肉時就會感到勞累。所以要記得按摩按摩這塊肌肉。可以像遊戲一樣設定獎勵機制。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感悟二】

買這書的緣由。

買這本書純粹出於偶然。大約是618京東促銷活動時,有滿200減100的優惠,湊了180左右的雪球上幾個大V的股票財經類書籍,就找不到特別想看的書了,找了下商業類圖書,看這本書的評價不錯,而且 寫著高盛2011年度最佳商業圖書,就買了回來。

這書好在哪裡。

買回來才發現這TM是一本學術著作。讀慣了快餐類書籍的我已經不太適應這種就一個小問題反覆探討驗證的敘述方式了,所以最開始讀起來每每只看三兩頁就放到一邊去了。後來有天無事,就跑到學校的自習室去看書,硬著頭皮翻了2小時,哎,還就喜歡上了這種認真學究的寫作方式了,這之後用了幾天空閒時間把它給看完,發現這真是本好書。

原來我上大學時學的是理工科,有一段時間因為在圖書館埋頭看書的緣故,可能受了王小波的影響,覺得理工科這玩易兒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如人文類來的大,便準備學魯迅棄醫從文一般地去考人大的社會學專業。當時還像模像樣地搞到了人大考研的5、6本專業書,每天從早到晚窩在自習室裡看那些專業書,當時看的我頭暈腦脹,體內真氣亂竄,總算勉強看完。最後我得出個結論,學術這個東西還是給那些願意耗費一生研究一個小細節的人來研究吧,我還是看看他們的研究成果更有意思。然後考研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那也是我大學唯一一次動過考研的念頭,當時我還真是個有點理想主義的青年吶。

那時候非常喜歡一些社會學家們的田野調查報告,比如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鄭也夫的一些文章,我當時甚至還讀過一個美國人寫的印度農村狀況調查報告。當時覺得這些調查太有意思啦,不用說什麼結論,你從他們調查的描繪就能發現文化、人性、社會的種種神祕、扭曲而又強大的作用力。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雖然屬於經濟學範疇,使用的卻是和社會學相似的研究方式,只在需要下結論的時候用到一點經濟學的模型。所以這本書是由一個一個的實際調查的故事組成,使得這本書的內容足夠生動,沒有傳統經濟學的那種從頭到尾各種抽象的推理過程。而調查範圍的廣度和深度,下結論時的謹慎,又使這本書具備了相當大的研究價值及應用價值。

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一說到本質,總有種妄人妄論的感覺,任何東西的本質都太難形容了,你可以形容貧窮人的生活,他的想法 、行為,但你卻無法說出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本書的英文名字是《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只是關於擺脫全球貧困的一個重新思考,根本就沒有形而上地去討論本質。所以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超出了作者的討論範圍。

關於貧窮,書中的定義是——以美國物價水平計,每天生活費低於99美分的人。通常就是勉強果腹的水平。

貧窮會造成什麼?

貧窮意味著每日收入只能勉強餬口,對我們而言稀鬆平常的日常小事,對他們都是重要的大問題,比如吃飽飯,喝乾淨的水。貧窮意味著接資訊和知識的貧窮,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知道疫苗能預防幼兒死亡,不清潔的水會導致種種疾病,諸如此類。貧窮意味著選擇的匱乏,選擇以何謀生、與誰為鄰甚至明天吃什麼都無法自己選擇。書中舉了大量的例項來說明貧窮對人選擇的限制。

什麼會造成貧窮?

造成貧窮的原因有太多。貧瘠的地理條件,動亂衝突不斷的社會環境,因為貧窮無法產生積蓄從而無法改變現狀,把錢花在不合理的地方,虛榮攀比,過多的家庭人口,無法提高的教育水平等等。然後因果不斷迴圈,最終貧窮者大多依舊貧窮。

如何擺脫貧窮?擺脫貧窮容易嗎?

書中舉了很多的例子,來說明貧窮的人像生活富裕的人一樣很努力,很聰明,能吃苦,但又限於種種原因無法脫貧。即便已開發國家有那麼多的慈善機構、扶貧組織,對貧困地區提供了大量援助,能夠脫貧的貧困問題依舊有限。2009年 聯合國統計顯示,全球依然有10億人在捱餓。

擺脫貧窮為何如此難?因為“貧窮陷阱”的存在。以印尼的帕克為例,帕克生了13個孩子,家裡土地少無法靠土地的收入來養活全家,所以帕克從小就去做臨時農工。但化肥染料價格上漲,僱主不得不 減少僱傭的人手,所以大部分時候帕克處於失業狀態。帕克現在40歲,沒法去當幹體力活的建築工人,並且他沒有手藝缺乏經驗,幹不了技術含量高的工作。

帕克的妻子去當傭人,收入不夠養活3個孩子, 這樣他們的長子在12歲就不得不輟學 去工地當學徒。收入不足導致身體虛弱無法勝任重要工作,收入無法提高甚至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少;孩子因營養不良身體智力無法正常發育、受教育程度過低,長大後 重複父輩的貧窮迴圈……

雖然作者在調查中發現,貧窮的人可以通過適當的措施提高農作物產量、食品攝入量並在無外力幫助情況下解決部分問題,但單純靠貧窮者本身解決貧窮問題是困難的。更多的時候,外部的援助是必要的。

這本書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啟示?

1,對自身的觀察和反省。

記得有個名人說過,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的生活水平也許已經擺脫了貧窮,但某些貧窮的習慣是否仍然保留著?這本書給了我一個自省的好參照。比如書中關於疾病預防成本遠低於發現疾病後治療這一結論,關於保險的作用等,對自己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啟發。

2.對生活的環境的感恩。

不是每個國家都和平安寧,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清潔的水源、富饒的土地,不是每個地方的孩子都可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接種疫苗。我們生活中太多被視作理所當然的小事,對那些貧窮地區的人可能就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當我們在抱怨霧霾汙染時,也許也該多一份感恩之情。

3.對問題分析能力的再認識。

比如書中關於窮人為什麼吃這麼少的分析。大部分可能直接得出結論是因為窮人收入低所以吃的少,但是作者卻觀察到幾個不太被關注的因素,如飲食結構習慣、更多收入因好面子浪費在婚禮等方面、花更多錢在娛樂上!

再如關於健康問題,窮人將手中大部分錢花在健康上,但是卻沒有任何效果,因為他們大部分的錢花在了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上,而大多數時候政府也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了用於治療的藥物和醫院上面!而慈善捐贈的免費疫苗,卻常常因為人的“免費意味著無用”的心理偏見不被接受!

如果看錯了問題本身,那麼得出的解決方法可能就是無效的;如果只看到了問題的部分原因,那麼給出的答案可能 是偏頗的。而在如何解決貧窮問題的答案上犯錯,可能意味著大量善良的錢被浪費,又少了一部分窮人被救助。

作者在面對已有問題時不斷追問不斷探索,一步步得出完全不一樣結論的 ,通過書中的描寫,讓我腦洞大開,醍醐灌頂。觀察之敏銳細心,簡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