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欣賞

才智咖 人氣:1.27W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是阿比吉特·班納吉 與埃斯特·迪弗洛所著的經濟學著作,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欣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欣賞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欣賞一】

在朋友推薦下,買了《貧窮的本質》一書閱讀,剛開啟看時有點失望,這是一本與我渾身不搭界的一本書。書中描述了全世界至少8.65億貧困人口(日均收入低於0.99美元)的真實生活及其貧窮本質,為從事慈善和扶貧工作的個人、團體及政府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什麼形式的援助最有效?”我既不是窮人,也沒有錢去做慈善。但可能正因為沒有任何功利的閱讀,使我看到一些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東西,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如果上天有意讓我先長見識後發財,一定不會辜負這本好書。

作者是兩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印度)和埃斯特·迪費洛(法國)。他們在2003年共同建立了貧困行動實驗室,並一直為該實驗室提供指導。該實驗室的任務是科學制定扶貧政策,從而減少貧困人口。《貧窮的本質》是兩位學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書中大量引用了非洲及南亞的例子。

我理解的主要內容有:

首先,很多學者認為有一個貧窮陷阱,即愈窮際遇愈差,從而陷於惡性迴圈之中。

其次,從窮人主觀而言,常常存在目光短視的問題,這是由於資訊不暢、缺少教育和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他們不明白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的好處,對疾病防不如治,沒有存錢的堅強意志等等。

再次,從客觀而言,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一些服務於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或是在這些市場中,窮人處於不利的地位。例如,金融業從成本考慮,不太願意為窮人辦理存款業務;從風險考慮,不太願意提供小額貸款。在公共服務上,窮人由於被邊緣化,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責任。例如,他們沒有自動扣除功能的醫療、養老的社會保障;當市政府對水進行改造氯化時,沒有自來水的窮人不能受益。此外,還有一些國家的政治腐朽帶給窮人生存壓力。例如扶貧資金的監管等。

結合上述主客觀因素,我們再來看兩個貧窮陷阱的事例:一些窮人為了生存,努力白手起家,但由於他們的知識、技能和資訊不足,大部分人做著相同的很小的生意,如開小超市,結果卻賺不了。又例如,當今世界,資訊科技發展很快,迅速改變著學習方式和教育方式,富人的孩子和窮人的孩子似乎形成了兩種教育體系。

最後,怎樣解決貧困問題,此書探究性地提出:社會團體、政府、金融業的可行性改革,如政府完善社會保險,金融業對小額存貸款制度的改進等等。

閱讀此書,我還獲得了一些意外的知識資訊,例如,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世界有能力讓每個人都吃飽飯,絕對的食物匱乏並不存在。這要歸功於農業科技的發展以及土豆的推廣等。臺灣地區在1968年就制定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法。世界上有致力於解決貧困問題的學者(如本書作者)、企業家(如比爾·蓋茨)和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如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起一項國際運動,旨在拓寬窮人獲取儲蓄賬戶的渠道。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欣賞二】

買這本書的時候,當時想可能更多的是描寫個體心理及環境對貧窮的影響,沒想到書中的內容是世界性的有關於貧窮的問題,不過這樣也好,讓我對這一問題有個基本和較為全面的瞭解。其中有些內容在《瞬變》中有提及,就是面對時如何改變。

如文中所述,儘管我們沒有根除貧困,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或許可以改善窮人的生活,主要是以下5個方面:

一、窮人通常缺少資訊來源,相信那些錯誤的事情。在健康(接種疫苗、預防疾病)、基礎教育、農藥化肥、心理情緒控制、政治參與方面,都有許多誤區,而任何方面的改善或惡化,都有可能脫離或返回貧困。資訊告知窮人時,要使人們改變:需尚未知曉或聽說但未感知的.、資訊釋出的方式必須是簡單而又吸引力的、資訊的來源是可靠的等。對於免費疫苗,實際上,存在著一種“心理沉沒成本”—人們更有可能會利用他們為之支付很多錢的東西。人們可能根據價格來判斷質量:恰恰由於某物品時廉價的,便有可能認為他缺乏價值。

二、窮人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責任。小孩很多的大家庭,資源分配時,最吃虧的是“母親”。窮人脫離貧困後,許多較難突破瓶頸往更高走,如走出S型中的第一個高點。制約因素和貧困時差不多,只不過難度更大和更高。

三、一些服務於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或是在這些市場中,窮人處於不利地位。這個窮人的融資和信貸方面尤其明顯。

四、貧窮的國家不會因為貧窮或其不堪回首的歷史而註定失敗。許多時候,主要是由於制定政策時出現的錯誤造成的,包括無知、意識形態和慣性。腐朽的制度往往會滋生更加腐朽的制度,形成惡性迴圈,這就是所謂的“寡頭政治鐵律”。當政的領導者傾向於制定能夠為他們謀取財富的經濟政策,而他們一旦變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財富,提前阻止可能對他們的權力構成威脅的人。

五、對於人們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最終常變為自我實現的預言。通常,成功能帶來更大的成功,當一種情況得到改善時,這種改善本身就會影響人們的信念和行為。因此,在啟東一個良性迴圈時,人們不必害怕必要的付出。一份穩定的工作會通過決定性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因為它能夠賦予人們足夠的心理空間,對未來產生一種控制感,從而會進行長期規劃和準備。

【貧窮的本質讀書筆記欣賞三】

我覺得自己變急躁了,因為看到研究性的文章或書籍,都會先去看看它的結論是怎樣的。如果和自己的預想一致,就直接扔了;如果和自己的預想大相徑庭,甚至違背自身的立場,那也扔了;如果有新穎的說法或思路,再回頭去看它的論證。但對於這本書,我忍住了,是從頭看到尾的。

簡單地評價就是,事例的分析還比較有意思,但是解決問題的政策的參考價值較低。

分析的一大堆,雖有極少部分涉及中國,絕大多數物件都在南亞和非洲。如果這本書在上世紀50年代初被我國引入,那倒是很有些價值的。因為書中大量提到的通過瘋狂生育來防老,嬰兒注射疫苗,幼兒打蛔蟲,兒童義務教育等問題,在現階段的中國,這些都不再是需要討論或會在國家和公民間引起存廢博弈的問題。很多事情都是國家或公民必須做的,法定的,沒什麼可討論的。而書中提到的那些國家中,當道還在為“法律父愛主義”的困境而躑躅。甚至一些公益組織還通過給父母獎勵的方式,讓他們允許孩子參加免費教育。這樣的父母在中國少之又少。

政策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給水質超級差(傳播瘧疾)的地區發放消毒粉等在我國幾乎沒什麼可應用的(不知道印度會怎麼看“村村通”工程),唯獨一個是在書中被反覆討論,而在我國有可能應用的——小額貸款。

本書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貧困人口的企業家才能。但無可否認地是,貧困人口中的一部分人,的確具有極高的企業家才能。小額貸款可以向他們提供流動性,把事情運轉起來,使他們脫離“貧窮陷阱”。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小額貸款。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必須考慮本書前半部分所分析的那些貧困人口的特點,比如缺乏資訊,比如風險巨大。怎麼可能又是缺乏資訊,又是難以承擔風險的群體,有了小額貸款,就可以大概率地發揮自身的企業家才能呢?這個事情的成功率值得懷疑。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路徑。而且我覺得由公益團體或私營組織來運作小額貸款,比政府直接指揮銀行(甚至政府自己)來操作,要好得多。

閱讀本書後,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實踐,對於扶貧,我有兩點想法:

一、扶貧方式有三步,挑出能扶的人,找出能扶的領域,選出扶的方式。必須是自己有脫貧意願的人,才能接受幫助,否則,又是在浪費資源;不能從幫助者的角度出發,而只能從受助者的角度出發,尋找幫助的領域;幫助的方式,用慣用語說,就是得是“造血式”的,而不僅僅是“輸血式”的。如果在任何一個環節不能達成合意,就只好無可奈何地放棄這種幫助的嘗試,否則其後果不會令人愉快。

二、移風易俗也能幫助人。移風易俗很難,傳統風俗很強悍很頑固。就像書中說的,可有可無的人情往來耗費了大量資源。或許要讓願意接受幫助的人知道,如果想要改變,就要先放棄過去的一些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