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才智咖 人氣:1.1W

工作總結的寫作過程,既是對自身社會實踐活動的回顧過程,又是人們思想認識提高的過程。以下本站小編DL為大家整理了經信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

經信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經信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一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著力推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一是加強執行監測。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地區和新增長點、小微企業的監測分析,準確研判工業經濟走勢,提出應對措施和政策建議。二是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生產要素綜合協調。全面開展電力需求管理綜合試點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深入開展銀企對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銀企合作集中籤約專案91個,簽約金額——548億元。三是加強新增長點培育。以全市**個省級新增長點專案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市級專案資料庫,積極協調專案在資金、電力等生產要素方面的需求,力爭早產出、多見效。

(二)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為充分體現轉型升級的質量,側重於體現地效、能效、人效指標,注重考核體系再優化,完善評估機制,分解落實責任,強化督促檢查和組織考核。二是加快結構調整。依託2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大淘汰落後,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優化資源配置,引導企業走差異化、精細化、高階化發展路線。三是推進重點專案建設。落實領導掛鉤聯絡制度,推動投資重點專案早開工早建設。目前,觀致汽車、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點專案進展順利,名碩等一批5億元以上新興產業專案即將開工。四是大力推動企業創新。著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業載體建設。組織實施重點技術創新計劃,確定省重點技術專案251個。啟動省“兩新”產品目錄釋出,全市累計入圍專案84個,全省第一。品牌經濟深入發展,好孩子列為工信部質量標杆企業。

(三)著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一是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專案。採用網上申報新模式,組織申報**年市重點節能和迴圈經濟專案,對技術先進、節能效果明顯的專案進行補貼扶持。制定了《**市半導體照明(LED)推進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我市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二是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管理。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十二五”前兩年累計完成節能量390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國家對萬企“十二五”節能量考核序時進度的目標要求。開展“能效之星”建立活動,篩選並確定96家為今年重點建立“能效之星”企業。實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實節能服務產業“營改增”後的稅收優惠政策。三是抓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認真落實高效節能產品惠民補貼政策,組織開展節能惠民產品推廣資訊核查。組織開展高效照明推廣應用,積極實施綠色照明行動,完成高效照明產品推廣數量67萬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資訊化建設步伐。一是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完成《**市資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20xx—20xx年)》,明確發展思路和重點。啟動規劃新一輪蘇州市區無線區域網的佈局和服務,在主要商業街區、重點園林景點等20個公共場所實現WIFI熱點覆蓋。二是推動企業資訊化建設。組織開展省級示範試點企業兩化融合現狀抽樣調查,完成了省**年第一批兩化融合試點企業的申報,**綢都盛澤電子商務資訊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被評為省兩化融合電子商務類示範企業,省海獅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被評為省兩化融合產品與裝備智慧化類示範企業。啟動了市智慧工業發展相關工作,加強前期調研論證,確定重點示範企業。三是推進社會資訊化建設。研究並報市政府審批下發了蘇州市20xx年度“智慧蘇州”重點推進專案23個。推進市民卡髮卡及拓展應用工作,上半年累計發放市民卡A卡285萬張,改造完成累計*個服務網點、3個便民服務站。擴大**市家庭資訊化雲媒體專案的應用功能,加大網路雙向化改造,進一步完善平臺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五)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一網三庫”建設,初步完成系統平臺數據庫及功能模組的開發,已建成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和政府部門信用資料庫框架開發,前置機子系統、資料管理子系統等五大系統的開發。目前前期已歸集了16個部門*萬多家企業的基礎資料,企業失信記錄萬餘條。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專案資訊和信用資訊公開專欄建設,累計開通各級專欄78個,釋出專案資訊1。7萬條、信用資訊30多萬條。同時,加快推動培育信用市場和第三方信用諮詢機構,舉辦“助理信用管理師國家執業資質培訓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下半年全市經濟和資訊化工作要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既定發展目標,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的要求,緊扣主題主線,狠抓落實,加快推進各項節點任務。

著力推進經濟平穩增長: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能,突出執行監測分析,注重研究資料增減背後蘊含的區域發展、行業景氣、產業結構等深層次原因,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抓好新增長點培育,確保全市817個新增長點專案新增銷售產值超過1600億元。抓要素保障,深入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綜合試點工作,組織煤、氣、運等要素協調,組織全市性銀企合作,努力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加大市場開拓,繼續組織企業參加江蘇產品萬里行等影響力較大的綜合展會和專業展會,舉辦“蘇州名優新產品貴陽展銷會”,組織本地軌道交通產業企業與我市軌道專案對接等。

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瞄準產業發展高階環節,擴大有效投入。以重大專案為著力點,全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提升,研究出臺我市新一輪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意見,實施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四新”技改專案計劃。突出提升核心競爭力。堅持以創新為主驅動,全面推進企業開展以技術、品牌、管理和商業模式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提升活動,實施千項創新專案、千項“兩新”推廣應用和千家研發機構能力提升的“三千工程”,加快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快國際化企業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國際資源和市場進行生產經營和創新的國際化企業,研究出臺推進企業兼併重組意見,培育一批納入全球製造體系、參與國際分工協作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軟體與資訊服務、現代物流、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服務業主體,加快推進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叢集發展,全面開展中國軟體名城建立工作。

著力發揮資訊化支撐功能:圍繞發展智慧工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互為支撐,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資訊化水平。從企業、行業和區域三個層面,在研發設計、製造過程、智慧管理、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和智慧終端產品等六大環節各選擇10家典型企業開展建立活動,加快發展智慧工業。加快載體建設。在兩化融合、社會資訊化、行業資訊化、公共資訊服務平臺等領域實施示範工程,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評估。組織開展三網融合試點,編制三網融合三年發展規劃,力爭建立省級兩化融合示範試驗區2家、省市兩級示範企業9家。統籌社會資訊化建設。加快推進地理、人口、法人資訊三大資料庫建設,落實資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規劃,建設並開放20個公共區域無線上網WIFI服務,完成建立“**市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統計監測體系”。做好市民卡拓展功能綜合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和雲媒體電視推廣應用,重點建設機頂盒刷卡支付功能。

著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今年我市節能形勢依然嚴峻,節能任務繁重,突出抓好三個重點:加強目標責任考核。組織簽定年度節能目標責任書,實施“雙控”責任目標管理機制,定期釋出節能目標晴雨表,實施領導約談制,以節能目標倒逼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發展迴圈經濟和清潔生產。開展迴圈經濟示範企業(基地)建立認定,新建立迴圈經濟示範企業25家。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推薦3—5家企業申報省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實施我市清潔生產企業稽核驗收工作。開展“能效之星”建立。新增三星級以上“能效之星”企業56家。完成“中國能效之星”建立企業再輔導工作,力爭獲評企業10家以上。

著力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繼續推進完善“一網三庫”建設,建立健全全市信用資訊平臺建設的組織保障機制,研究出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考評辦法,強化對各地各部門信用資料的歸集和應用進行量化考評。突出食品安全等領導重視、人民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領域1—2個,發揮資訊平臺優勢,部門聯動推進信用資訊應用。紮實推進“萬企貫標、百企示範”工程,年內力爭完成貫標企業數640餘家,佔全省五分之一。推動各部門信用制度建設,完成《**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制度彙編》,並按照行業或專題建立跨部門信用聯動機制。

經信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二

一、工業經濟執行情況

20xx年上半年以來,我局認真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全力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全區經濟執行總體平穩正常,主要經濟指標均處於中高速增長合理區間。1—5月份,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72。69億元,同比增長9。7%,增幅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0。52億元,同比增長8%,增幅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性投資15。7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10。9億元,同比增長0。6%),增速23。7%。

二、重點工作

歸納今年上半年工業經濟的發展情況,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抓產業平臺建設。堅持把平臺建設放在工業發展的重要位置,通過新建平臺和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共同推進,全面優化產業佈局。

一是序推進工業企業搬遷改造。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市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實施方案》要求(甌海被列入市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區域範圍涉及景山、新橋、婁橋、郭溪、梧田、三、南白象等7個街道50個行政村和甌海經濟開發區3個工業園區,涉及工業區塊17個,供地工業企業1002家,用地面積約4400餘畝,建築面積487萬平方米),並結合《溫州市工業企業搬遷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的初稿,我區先行制定了《甌海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xx2018年)》,通過結合城中村改造、線性工程建設、重點汙染行業整治、低小散整治、淘汰落後產能和亮點區塊建設等工作,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有序、有力推進工業企業搬遷改造。計劃到20xx年底,完成搬遷工業企業 500家以上,騰空土地面積350畝以上,騰空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以上。計劃到2018年底,完成搬遷改造工業企業1800家,收儲土地和整體“退二進三”700畝以上,啟動13個工業區塊和6個街道片區搬遷改造,其中5個工業區塊完成搬遷,3個工業區塊完成改造建設。

二是全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作為補齊我區傳統塊狀經濟發展短板,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現有在建的省級特色小鎮2個,其中時尚智造小鎮於2015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建立名單,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資20。3億元,各項建設工作進展有序。

三是配合做好大學科技園平臺建設。大學科技園是創新的重要源頭,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平臺。在配合開發區管委會、科技局等部門共同打造好大學科技園外,重點服務好孵化器企業,積極解決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載體問題,將其列入特色小鎮的產業准入名單。此外,充分借力在甌高校資源,完成有形和無形平臺的有效對接,實現共贏發展。

(二)抓產業結構優化。堅持把調結構放在工業發展的.關鍵位置,通過做大做強優質企業,“騰籠”與“換鳥”並舉,大力推進“低小散”產業結構向高度合理化方向升級。

一是強化龍頭企業培育。深入實施領軍企業、高成長型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甌海區領軍工業企業和高成長型工業企業培育實施方案》,確定了區級領軍工業企業30家和高成長型工業企業78家,通過落實資源要素保障、拓寬融資渠道、強化人才支撐等多項培育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其在工業強區建設中的引領和標杆示範作用,使之成為甌海經濟穩增長的基本力量。力爭年內新增銷售產值超百億1家、超5億元企業1家、超億元企業8家;培育省級“三名”試點企業達到2家、市級4家。建議市政府儘快出臺工業企業搬遷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區裡將對照市裡檔案作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二是加快“低小散”問題企業淘汰。針對我區“低小散”企業量大面廣的現狀,不僅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也已成為制約甌海經濟協調健康發展的主要短板。對此,我區重點部署開展了“低小散”問題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查處取締全區範圍內無證照、無安全、無環保的“低小散”問題企業(作坊),特別是在民房、違法建築內生產的企業、家庭作坊及個體工商戶。同時,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把低小散企業騰出的空間用於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用地集約節約、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高科技企業和總部經濟、科技研發、工業設計、資訊服務、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徹底破解甌海“低小散”產業困局。今年計劃淘汰重汙染企業24家,原址規範提升44家,關閉“低小散”問題企業4000家,明年計劃再關閉4000家。截至目前,已取締關閉重汙染企業11家、“低小散”企業692家。

三是抓好“小升規”培育。今年市裡下達“小升規”任務數為30家,任務又居“四個區”首列,今年我們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抓小升規的質量上。

(三)抓智慧品牌打造。堅持把企業技術創新、自主創新放在核心位置。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走智慧製造之路,打造區域時尚品牌,不斷提升區域品牌競爭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鼓勵企業技術改造。通過實施《機器換人三年行動計劃》,採取低端換高階、機械換數碼、人工換智慧等手段,大規模推進“機器換人”,特別是加大傳統行業的裝置改良、產品開發力度,有效實現從製造向“智造”轉變,促進時尚元素的有機結合,確保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3%,新增省級新產品計劃專案10個。

二是加快傳統產業品牌運作。加大我區傳統輕工產品的個性化定製和柔性生產,加快推進輕工行業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再造。強化品牌運作、時尚設計、展示展覽,促進流行時尚元素與傳統行業融合,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我們正著手進行區域眼鏡品牌的打造,研究草擬《關於加快甌海眼鏡行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力爭將甌海打造成全球知名的高階眼鏡研發製造基地。

三是加大“兩化”深度融合力度。重視資訊經濟發展,以現有產業為基礎,充分利用“兩化”深度融合、“網際網路+”、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再造,強化網路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將電商發展和產業鏈配套發展有機結合,集線上線下各類模式於一體,提高產業產品競爭力和企業生命力。力爭新增2家市級以上資訊化示範試點企業和3個區級資訊化示範專案,爭取培育1名以上市級優秀企業資訊長,確保新增小微園全部實現“千兆光纖到園”及4G和WIFI網路全覆蓋,並建成公益性場所免費wifi網路服務點80個。截至5月份,我區已完成基站改造66個,新建64個,完成全年任務數的47%。排摸梳理區內資訊化重點平臺3個,重點企業12家。Wifi專案建設與甌海電信分局、甌海移動分公司實地對接考察,已完成初步方案和資金概算。

(四)抓助企強工服務。堅持把助企服務放在工業發展的基礎位置,通過跟蹤服務、精準施策,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提振發展信心。

一是紮實開展“五幫五助”行動。通過建立區四套領導班子掛鉤聯絡、科級幹部駐企服務領軍和高成長型企業的“一對一”聯絡服務制度,強化分類指導、重點幫扶,著力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目前,已幫助解決遠華企業的供地問題以及萬超電器的“挖潛節地”專案等。積極鼓勵和指導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技術改造,截至目前,甌海已實施“機器換人”技術改造專案164項,其中投資額超500萬的專案佔半數以上,切實幫助企業減員增效,增強發展動力。全力兌現工業企業各項優惠扶持政策,2015年共兌換“小升規”“工業技改”“零地”等補助資金3813。66萬元。

二是提升服務能力。認真落實降成本減負擔政策,組織開展以減輕企業負擔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服務工作,及時清理涉企亂收費等問題。重點抓好甌海區企業資訊平臺建設和甌海企業大學堂企業創新成長線上培訓平臺的搭建等工作,進一步加大高階人才的培訓力度,為我區實現轉型升級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三是強化執行監測。以工業穩增長為目標,定期召開工業經濟聯席會議,加強工業經濟執行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政策引導和專案服務,及時掌握重點企業生產運營情況,關注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切實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

三、困難問題

1。工業性投資後勁不足。一是受市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佈局影響,我區近3000餘畝工業用地調整為非工業用地,近2000畝工業用地在市區工業企業搬遷範圍內為限制發展區,近千畝工業用地受區域重點工程建設影響需拆遷,致使我區工業用地空間有限。二是工業性投資總量不足,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工業性投資指標任務又在逐年增加。三是今年工業性投資統計總投資5千萬以上專案首次實行國家聯網直報,稽核比往年更加嚴格。

2。資訊經濟較為滯後。一是電子資訊產業基礎較為薄弱。2015年度,全區製造業中資訊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產值49。08億,在工業總產值中的佔比約10%;同時全區服務業中資訊經濟核心產業總量不足億元,佔比僅2%左右。二是缺乏產業集聚發展平臺。目前,全區沒有一個建成或在建的電子資訊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引入困難,產業發展受限。三是資訊經濟缺乏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的支撐。同樣全區沒有一家規上的軟體及系統整合類服務企業,全區資訊化支撐能力極弱。

3。“兩鏈”風險仍在持續發酵。企業誠信體系仍未恢復,銀企對接成效有待提高,廣大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成本增加短期內難以改變。國內外市場疲軟狀況仍將持續,企業盈利空間日益減少,經營和發展步履維艱。2015年共使用應急轉貸資金215筆,幫扶企業達32家,涉及資金34。57億元。今年1—5月份,共幫扶企業32家,使用應急轉貸資金64筆,共7。71億元,“兩鏈”風險仍較為嚴峻。

四、下一步對策措施

緊緊圍繞“補短板、樹標杆、促發展”與“兩學一做”相結合,與經信各專案標任務相結合,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目標促發展,確保實現“半年紅”和“全年紅”。一方面及時細化任務目標。制定出臺《20xx年度甌海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任務目標和考核辦法》,細化各鎮街、開發區目標,落實責任,挖掘潛力,找準支撐點、著力點和發展方向,全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確保各專案標任務按進度完成,實現“半年紅”及“全年紅”。另一方面,加強部門聯動資訊共享。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統籌各項考核指標工作,統計、國稅、地稅、供電等涉及企業經營資料的部門,進一步強化精細化管理,分行業進行“電產比”、“電稅比”、“地產比”等綜合經濟效益排序應用,要及時做好基礎資料的分析,切實推進全區畝產效益挖潛提升,引導和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是優環境強服務,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一方面強化服務意識,繼續紮實開展“五幫五助”活動。貫徹落實扶持企業健康發展的新政策,幫助企業爭取省、市級轉型升級扶持資金,爭取鼓勵小微企業上規模和“零地”補助優惠措施,使政策效應最大化。對涉及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專案建設中的難題,及時做好溝通和協調,必要時實行“一事一議”,提振企業主發展信心。另一方面,強化應急風險處置,穩定發展秩序。針對風險企業增多,加強處置辦成員單位的聯動,確保企業渡過困難期,切實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同時嚴厲打擊惡意騙取銀行貸款、惡意逃避債務、惡意欠薪及其它暴力討債等違法違規行為,共同維護我區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穩定。

三是重引導抓創新,增強工業發展後勁。一方面加大企業創新專案支援力度,切實做好企業技改專案的指導服務和監管,組織實施一批重點技改專案,引導企業進行“機器換人”現代技術改造,通過實施低端換高階、機械換數碼、人工換智慧等手段,切實提高裝備水平、核心競爭力和擴大工業有效投資。全年全區計劃組織10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工作,全區技術改造投資佔工業性投資比重達70%以上。另一方面進一步重視資訊經濟發展,補短板、促發展,推進工業化與資訊化“兩化”融合,實現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佔比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附加值雙提升。與此同時,加強我區網路和資訊保安管理,開展重點領域的網路和資訊保安檢查、政府資訊系統網際網路接入口管理,組織開展資訊保安業務培訓和資訊保安演練等工作,為G20峰會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