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簽訂特許經營合同

才智咖 人氣:2.78W

近年來,特許經營在我國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火熱,業內人士迫切希望瞭解特許經營合同的有關內容,以便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時知道應當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由於特許經營合同是由一名特許人分別與多名受許人訂立的合同,而特許人為了統一運作的需要,又希望與不同的受許人訂立的合同能夠在形式上保持一致,因而一般來說,特許人與受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時均採用特許人提供的格式條款。

怎樣簽訂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是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法律協議,是雙方之間權利與義務的約定。與一般合同有所區別的是特許人會在合同中規定一些強制性條款,對這些條款,受許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加盟者不能因此就放鬆對特許經營合同的審查,因為有許多特許人利用合同設定陷阱,加盟者應小心。

首先,從立法思路上,我們對商業特許經營立法的著眼點仍沿襲了一貫的管理思路。相比而言,特許經營發展較快的日本,立法思路則更側重於對經營模式的鼓勵和對企業的扶持。日本1973年出臺的《中小零售業振興法》並不事先對特許人設定資格,也不強制要求特許經營合同採取固定的格式,而是對特許人應公開的資訊提出了一系列的強制要求,為加盟者進行判斷提供必要的依據。如果出現資訊不實等問題,政府採取的行政措施相對也比較溫和,主要以行政指導為主,對曝光提供不實資訊企業則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由此可見,商業特許經營合同的格式並不是最重要的,其包含的內容才是加盟者和特許人應該共同關心的主要問題。相比之下,剛剛頒佈實施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在特許經營合同和資訊披露兩方面的規定仍顯單薄(具體內容在下文進一步論述)。

其次,從商業角度上,商業特許經營合同是被特許人和特許人分別作為獨立的法人,承擔各自責任所簽訂的合同。被特許人應明確其自身的獨立法人地位,自行投資,自主經營,避免對特許人產生過度依賴的心理。同時,被特許人還應認清,即使成為加盟店,也不一定馬上就能盈利,運營步入正軌需要時間,而且經營中仍存在商業風險。因此,被特許人應在對特許經營合同對其約束的條件、責任有充分的瞭解和認識的前提下,再簽訂合同。

在簽訂特許經營合同前應該予以確認的事項商業特許經營合同往往是由特許人按照規定擬定的統一格式合同,而且一般不少於3年,因此,作為加盟者的被特許人,應在充分了解合同的確切內容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簽約。對此,日本《中小零售業振興法》做出瞭如下規定:“本法的物件———特定連鎖加盟事業中,連鎖店總部必須以書面形式向加盟者明示連鎖店總部的業務概況、合同的主要內容等資訊,並有義務加以說明。”隨著實踐中特許經營合同的日益完善化和複雜化,以及合同糾紛事件的增多,此類強制公開資訊的要求已經由過去的7條逐步追加到了22條。同時,日本還基於《禁止壟斷法》,由公平交易委員會公佈了《禁止壟斷法在加盟連鎖事業方面的規定》(2002年4月24日修訂),建議在簽約時明示加盟連鎖指導方針中包括的事項。此規定不僅適用於商業零售企業,也適用於零售業、飲食業以外的其他領域。此外,日本連鎖經營協會規定:根據“自願原則”,加盟時各連鎖店總部也可以有一段時期的考慮時間(7天以上),已經登記註冊的資訊可以有償查閱。

顯然,日本在立法層面上,不僅在行業法規上,而且在市場競爭法規上都對特許經營合同做出了具體的規定,而且民間行業協會也參與並提出了積極的意見。而我國一方面目前剛剛出臺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對資訊披露的要求仍需進一步細化,另一方面《反壟斷法》的遲遲不能出臺,也使強制資訊披露等要求缺乏更高層次的上位法依據而顯底氣不足。此外,相關行業協會也應該在商業特許經營活動的.監管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被特許人與特許人在交易中應注意的問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開展特許經營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特許人不得假借特許經營的名義,非法從事傳銷活動。特許人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不得導致市場壟斷、妨礙公平競爭。之所以做出這幾點原則規定,主要是因為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中比較容易出現“欺騙客戶”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應由《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所限制的不公平交易行為。

(一)為了防止特許經營合同有“欺騙客戶”之嫌,應該綜合考察以下內容:1.明示預測銷售額、預測收益時,其計算根據、計算方式是否合理。目前我們的管理辦法中對此內容未作限制,因此更容易在實際操作中發生預測銷售額、預測經費與實際費用不一致的情況,進而產生糾紛。

2.由於說明資訊的不充分,是否會導致明示的特許權使用費低於實際繳付的費用。

3.在沒有進行客觀比較的情況下,明示的特許經營合同是否看上去比其他公司的連鎖加盟系統更加完善,更有優勢。

4.是否充分說明了中途解除合同的條件及違約金。(二)為了防止特許人在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中超越其應有的許可權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防止特許經營合同出現個別條款強化特許人的優勢地位,如:沒有正當理由的被特許人數量限制;供貨數量的強制要求;沒有正當理由的降價促銷的限制;簽約後變更特許經營合同的內容;合同到期後,超越合理範圍的限制競爭義務等。這些不合理條款會使特許人獲得不當得利。

2.防止特許經營合同整體上使特許人處於優勢地位,如:對所經營商品的限制及對經營方式的限制;對銷售額的特別規定;是否有權解約以及違約金的數額;合同期限等條款。

3.關於銷售價格,由於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經營的商品面向相同的消費群,實施相同的營銷戰略,因此特許人可以根據具體經營情況向被特許人提出建議銷售價格。但是,如果特許人對被特許人有不合理的價格限制條件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限制銷售價格等不公平競爭現象的發生。在《反壟斷法》未及時出臺的背景下,這一問題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特別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從已開發國家的法律實踐來看,在商業特許經營合同中特別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預測銷售收入、預測費用與實際發生額出現較大差異問題;是否返還特許經營費問題;特許經營費的計算方法問題;被特許人與特許人之間的債權債務清算問題;特許經營網點區域限制問題;解除特許經營合同違約金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