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全文及翻譯

才智咖 人氣:3.1W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陋室銘全文翻譯,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陋室銘全文及翻譯

【作品介紹】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說為劉禹錫所著,另一說則為早於劉禹錫的崔沔所著。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於淡泊、不為物役,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貴,不與權貴同流合汙的高潔清峻的品格。

【原文】

陋室銘

作者:[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3],往來無白丁[4]。可以調素琴[5],閱金經[6]。無絲竹之亂耳[7],無案牘之勞形[8]。南陽諸葛廬[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

——選自《全唐文》卷六0八

【註釋】

[1]斯、是:均為指示代詞。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2]惟:同介詞“以”,2起強調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佈到遠方的香氣。[3]鴻儒:這裡泛指博學之士。[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這裡借指不學無術之人。[5]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6]金經:即《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7]絲竹:絃樂、管樂。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8]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檔案。[9]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10]子云:漢代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11]何陋之2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會出名;水不在於深淺,有蛟龍潛藏就會顯得神靈。這雖然是一間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卻到處傳聞。苔痕佈滿階石,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簾帷,滿室蔥青。往來談笑的都是博學之士,淺薄無識之徒不會到此。可以隨心撫弄素琴,可以潛心閱讀佛教。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聽覺,沒有繁忙的公務催勞傷神。這間陋室如同南陽諸葛廬,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說:“有什麼理由認為它是粗陋的呢?”(李祚唐)

【題解】

《陋室銘》一文,劉禹錫諸集均未見收錄,近年有人疑為偽作。但此文前代屢見獻文記載,內容又與作者行事相合,似仍以視為劉作為宜。本文作於和州任上(824—826)。《歷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銘是古代刻於金石上的一種押韻文體,多用於歌頌功德與昭申鑑戒。《陋室銘》以寥寥八十一字,譜出一曲陋室頌歌,流芳千載。開頭以山水起興,仙龍一經點出,陋室主人情趣即顯,讀者則已入佳境。隨之而來,苔綠草青,是淡雅之色,又是生機勃勃之景;弄琴讀經,從容之態可掬,閒逸之致堪羨;諸葛廬、子云亭,含著引古代高士為同調的自豪;以孔子云作結,則表示對最高道德規範著意追求的堅定信念。文中有譬喻,有對比,有白描,有隱寓,有用典,句句如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氣呵成,曲雖終而餘音不絕,意更綿遠。使人感到不只是寫了陋室,連陋室主人遇變不驚,處危不屈,堅持節操的.形象也隱隱現出。

【解析】

作品主題、立意以及主題思想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託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也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我們說這不但不過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這篇銘文運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鬱鬱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於“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後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後又以"諸葛廬","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文章藉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錶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閒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於用典。如借“諸葛廬”、“子云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讚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