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簡歷寫作的格式結構—頁首部分

才智咖 人氣:9.61K

  英文簡歷的格式結構包括頁首部分、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和個人資料四部分。
  如果已經有全職工作了,一定把工作經歷放在第二;如果您目前還是在校學生,應該把教育背景放在第二。舉個例子,一個美國商學院的學生,在一個很大的公司裡工作了三年,不斷得到提升,從未換過工作。由於新換了老闆,他想換個工作,獵頭讓他把簡歷傳過去,傳過去後幾天遲遲沒有訊息,他問為什麼,獵頭左找右找,終於在學生類的簡歷裡找到了他的簡歷。原來,他用的是學生簡歷的格式,被當作了在校生。所以,作為在職人員,若把教育背景放在前面,人家會對你很不重視。

英文簡歷寫作的格式結構—頁首部分

       頁首部分

1.名字。有7種寫法,我們認為都有可接受的原因,或適合用的地方,比如說第四種--Yang Li (李陽),很方便招聘人員,尤其是人事部經理為中國人,聲調弄錯了或者名和姓搞不清楚,會很尷尬;但標準的、外資公司流行的、大家約定俗成的簡歷中的名字寫法,則是第二種,YANG LI。

我們在審閱了大量的中國人的簡歷之後,發現一個非常值得糾正的地方,就是有人用粵語拼寫自己的姓氏。比如,王寫成Wong,李寫成Lee。這裡要告訴大家兩點:一個是這只是香港人的拼法,並不是國際的拼法;第二是將來您辦護照準備出國時,公安局是不會批准您用粵語拼音的。但是,我們也見到一些出過國的中國人,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姓和漢語拼音並不一樣,那是各有各的原因,我們建議不用漢語拼音以外的寫法。

另外,也發現有少量一部分人用外國人的姓,如Mary Smith,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如果你用外國人的姓,別人會認為你是外國人,或者你父親是外國人,或者你嫁給了外國人。名字用英文是很常見的,也是很方便的,尤其是名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是q、x或z,老外們很難發出正確讀音的字母。有個叫王強的`先生,名片上印著John Wang,這樣,中外人士叫起來都很方便。

名和姓之間,如果有英文名,中文名可以加,也可以不加,或者用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簡稱。

雙字名,也有四種寫法,我們建議用第三種,Xiaofeng,最簡單方便。大家一看就知是名而不是姓,要不然,大家有可能會誤認為你是姓肖的。

2.地址。

北京以後要寫中國。很多人說:“誰不知道北京呀!”但一個完整的地址、全球暢通的郵址應該是加國名的,但不必用PRC等,因為用China簡單清楚。郵編的標準寫法是放在省市名與國名之間,起碼放在China之前,因為是中國境內的郵編。

3.電話。

寫法很有講究,中國人名片中的電話經常寫得不清楚、不專業,有幾點提醒大家注意。

1)前面一定加地區號,如(86-10)。因為您是在向外國公司求職,您的簡歷很可能被傳真到倫敦、紐約,大家不知道您的地區號,也沒有時間去查,如果另一位求職者的電話有地區號,招聘者很可能先和這個人溝通。另外,國外很流行“user friendly”,即想盡辦法給對方創造便利,尤其是在找工作時,更要加深這一意識。用中國人的思維邏輯來解釋,"是你求他,而不是他求你"。

2)8個號碼之間加一個“-”,如6505-2266。這樣,認讀撥打起來比較容易,否則,第一次打可能會看錯位。

3)區號後的括號和號碼間加空格,如(86-10) 6505-2266。這是英文寫作格式的規定,很多人忽略了,甚至不知道。

4)寫手機或者向別人通報手機時,也有一定的規範,要用“3-3-4原則”,如“138-135-1234”。也有人5個5個的念,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字數越多越不容易記全,甚至出錯,降低效率,有的人還念得特快;二是有人總結說,這是臺灣人的念法,帶有很濃的地方色彩。我們追求的是國際規範。

5)傳真號千萬不要留辦公室的,免得辦公室的同事都知道你想跳槽。如果家裡有傳真號,最好告訴對方,萬一他找不到你,可以發幾個字,比較快;將來對方發聘書或材料時,比較方便。不要等到將來再給,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就培養“user friendly”的意識,處處方便對方。

6)國外很流行留言電話,有人為找工作,專門去買留言電話。這裡順帶講一下留言文化,中國人甚至包括很多亞洲人,都不習慣使用留言電話,但隨著國際間商業文化交往的增多,願意在電話中留言的人越來越多了,留言技巧也越來越高了。

7)家中老人試寫留言條。經常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您出門了,朋友打來電話,回來時,媽媽告訴你:“今天有人來電話找你。”你會問:“誰來的?”一般她只會告訴你:“是個男的”或“是個女的”,當你問到:“您怎麼不問一問他的電話呀?”,媽媽往往會回答:“我還沒問呢,他就掛了。”這裡我們要說兩點:一是要跟家長交流一下寫留言條的方式,就是怎麼接聽電話及寫留言條;第二,這裡有一箇中國的傳統觀念。以前,只有辦公室才有電話,打電話來的人一般都是找你辦事的,接聽電話的人總覺得高高在上,並且形成了習慣。這種習慣帶到家裡,甚至在年輕一代中也很流行。很多人接聽電話時,若沒能及時識別出對方身份,起初語氣往往非常冷漠。在這裡,我們向全社會建議:任何給您打電話的人,都有可能是您的朋友、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即便目前不是,將來大部分都有可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所以,務必熱情對待每一個電話。另外,換個角度想:如果您打電話給別人,別人是這樣的態度,您又會作何感想呢?我們要在全社會提倡一種禮貌熱情的電話語言,在我們以後的專題講座中會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