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1W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這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第十四課。本課所在的第九單元主要是以詩歌、童話的形式呈現,課文充滿了童趣。教學本單元有雙重任務:一是寫字識字教學,二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篇課文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在內容上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來母親對孩子的愛,要讓學生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靠自己的父母,學會生活的本領,而這一點,恰恰就是整篇課文的教學難點。依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教育專家的觀點,一年級的課堂識字寫字則是課堂主旋律,因為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所以寫字教學則不會出現在第一課時中。因此,課前備課時我做了如下思考:

 1.如何匯入?

現在的新課堂並不推薦複雜花俏的匯入。通過學習,我知道匯入應具備自然、有趣、簡潔、啟思。而我面對的是一群剛剛進入學習不久的一年級孩子,所以,我的匯入要貼近孩子,簡潔有趣,而兒歌《數鴨子》則是孩子們有興趣同時也“信手拈來”的東西。如何讓這首歌進入的自然?正好現在正值冷冬季,我穿著一件鮮豔的黃襖子,這時我決定以我穿的黃色衣服過渡到同樣也是“穿著黃色衣服”的小鴨子作為切入點,結合《數鴨子》兒歌,以老師是鴨媽媽,學生是鴨寶寶,進入情境。

 2.如何教學“我會認”的生字?

本篇課文中的“自己”這兩個生字既要求會認也要求會寫,並且出現在了課題裡。如何處理?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標題教學的資料,最後,我決定“自”字由我來領著書空,學生則跟著我一起書空,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自的筆畫順序及名稱,也為第二課時教寫打下基礎。而“己”字的筆畫筆順大部分學生已經比較熟悉了,我決定試著讓學生指導我來書空,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信心。孩子心裡會想,我也能指揮老師了,讓孩子心裡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其他生字大部分以單字在句子裡出現,如“您”字。因此,在備課時,我決定學習朱老師的教學生字方法,隨文識字。字隨文學,使字不脫離句,從而更有利於句子的朗讀和理解。新課標指出,在語文的學習中還應該培養孩子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所以在“您”字教學時,我決定做一個文明禮貌的灌輸,對比“您好”“你好”。前段時間聽了李超利、郭美珍、硃紅果等老師的課後,我發現,一堂好的課不應該只停留在本課的教學,而是應該教會孩子們學法,從而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所以,我決定根據本篇課文“您、嗎、吧”三個字的特點,灌輸“熟字+偏旁”這種識字方法。

3.如何讓學生把句子讀起來更美並且突破難點?

首先,我認為小鴨子的話可以抓住“?”,讀出問號的味兒,並引導學生在體會小鴨子當時的心情。其次,在讀鴨媽媽的話時,可以角色轉換,讓學生體會作為一個媽媽的語氣和鴨媽媽當時的所想,最後在反覆讀的過程中,抓住朗讀訓練這一重點,並突破難點。而這是一篇對話式的課文,所以,在鞏固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加上了表演這一環節。既讓學生練習了朗讀,也讓學生融入了情境,並鍛鍊了孩子們“臺上功夫”。

在第一次試教後,通過師父以及聽課老師的幫助總結,這堂課流程比較清晰,但也暴露出了以下問題:

1.生字的出現比較突兀,不自然。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後,直接出示“您”字,聯結不自然。

2.個別問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困難。例如:“你們的媽媽都是用什麼樣的語氣來和你們說話的.?”這個問題有些學生心裡可能明白,可是因為孩子們的詞彙量不多,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從而出現了一個問題丟擲去卻沒有回來的場面。

3.在學生表演的環節,沒有把要求和目的提的非常明確就開始自行排練,導致學生自由排練的時間很多學生僅僅只停留在分配誰讀鴨媽媽,誰讀小鴨子,沒有真正的在練習對話,這樣,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沒有達到。

4.在學完第一自然段後,我提出了要求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自學第二自然段,這種學法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要求過於高,並且整堂課的容量可以不把第二自然段納入本課時學習。這樣可以把時間用在鞏固課文生字和練習朗讀上。

通過第一次試課的總結,我針對以上問題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然後進行了第二次試課。首先,我調整了生字的出示時間,加上了過渡句。然後簡化了個別難度大的問題。接著在表演環節上,我要求學生認真聽我的排練要求。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去掉了“鷹”這一自然段的學習,只用一句話,在課堂末尾時,給第二課時做鋪墊。

在師父和聽課老師的分析下,第二次課已經逐漸成型。但是經過試教發現,一年級的孩子還是需要“範讀”這一環節。所以,在彙報課時,我又加進了“範讀”這一環節,讓學生有一個聽正確發音和整體感知的過程。

彙報課後,宋校對我整堂課進行了細緻的點評,我感受頗多。對於整體環節的設定總結為一句話便是:明確目標,落實目標。在朗讀訓練方面則是:悟—讀—悟。

首先,整堂課我的目的,我心裡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在落實目的這一環節上,做得不夠實在。首先,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沒有在出示整篇課文及圈出的生字凸顯,使得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生字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過程。接著,在生字“您”的教學中可以以字形理解字意。並且,在教學熟字+偏旁這一識字方法時應該讓學生自己指出,老師引導鞏固。讓學生說出“嗎、吧”口字旁是偏旁,馬、巴是熟字,組合起來“熟字+偏旁”。在訓練朗讀以及突破難點上,我整堂課缺少了先悟再讀,所以學生在讀“?”的味兒時,總達不到我要的效果。環節安排上,應該先讓學生想一想小鴨子心裡所想,然後在根據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再來品讀“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在體會自立自強這一難點上,應該從“過了幾天,小鴨子學會了游泳”來突破,這樣的引導更自然,更貼近生活實際。

TAGS:反思 教學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