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彙總」

才智咖 人氣:1.9W

《最大的麥穗》是一篇帶有深刻哲理的文章,老師的說教講解分析,學生定會索然無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思維的火花,與自己的現實相結合,從而理解其中的“真理”,受到啟發,得到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彙總」

篇一:《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到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弟子們挑挑揀揀,結果兩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本文故事情節較為簡單,而蘊含其中的道理卻讓人深思,對於六年級的國小生來說,為何要抓住眼前一穗?什麼是人生的機遇?如何正確處理追求與實際的問題?這些都太深奧,難以真正透徹理解。這些都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需要我想辦法突破的地方。

在強化的預習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我做了一下幾點的嘗試,感覺對本課重難點的處理有些作用:

反覆品讀、以讀促悟

只有給予孩子充足的反覆朗讀課文的時間,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進文字,才能讓我們的孩子開啟心靈的窗戶與文字交流、相融。反覆品讀、以讀促悟,也是新課標倡導的思想。在整節課中,“讀”始終貫穿課堂,上課伊始,初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掃清閱讀障礙,瞭解掌握故事梗概;深入理解,默讀課文,讀中思考、讀中品悟,勾畫、批註、交流;再次品讀、心領神會……設計了很多讀的環節,整個課堂,書聲琅琅。

聯絡生活、內化昇華

“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就課文內容而言,孩子們說的頭頭是道,然而,是否真的就是懂了呢?學習語文也要學以致用,於是我讓孩子們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把握住機遇了麼?”經過一番回顧討論,孩子們說道“上次老師要我們自己推薦當班幹部,我退縮了,沒有把握住機會。”“我的哥哥,找工作時,嫌棄人家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結果畢業兩年了還是沒有正式工作,而他的同學,就在一個地方好好幹,現在都升職了,哥哥後悔的不得了!”……

“同學們,你有什麼收穫呢?你會如何處理遠大理想和眼前機會的關係呢?”

語文教學來源於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應該引領孩子走進生活,由生活中提煉出哲理,相信,此時,這個哲理對孩子們來說已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身臨其境,更加深刻。

篇二:《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

看了同組老師的設計思路,發現文中的教學的主線非常清晰,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費盡心機。可以繼續探討。

課堂是一種情感的課堂,意味著師生情感同時運動,相互碰撞;意味著它是促使學習者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學習中的有效保證。故而在引入課文時,我學習了一些精彩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處情景演繹,期待為重難點的 破做好伏筆。

第一次:出示“黃燦燦的麥田流光溢彩,粒粒飽滿的麥穗沉甸甸的墜在稈上”的圖景,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特定的場景之中,並設身處地地思考:如果我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我會怎麼辦呢?在此思慮的牽引下,進而萌發自主深入地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念頭。第二次:在學生為弟子們錯失良機而惋惜的一刻,讓其進行角色轉換:“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麥,會對他們說什麼呢?”第三次:在學生理解了不可錯失良機,要善於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的走進麥地,當一回現代的“求悟者”——“如果你也是蘇格拉底的弟子,讓你再一次以同樣的要求去摘麥穗,你會怎麼辦呢?”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領悟要領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因此在一番交流中,同學已逐步領悟到了蘇格拉底的這種智者的教育的精髓!

篇三:《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

《最大的麥穗》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感悟人生”。《天遊峰的掃路人》告訴我們豁達的人生,《山谷中的謎底》告訴我們智慧人生,而《最大的麥穗》則告訴我們智慧人生。《最大的麥穗》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到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弟子們挑挑揀揀,結果兩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亮點:

一、不動筆墨不讀書

教學本課時為了突破重難點,讓學生領悟到必須善於抓住眼前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我讓學生自主充分地讀,讓他們在讀中畫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的語句,並體會說說感想。這一環節我認為設計的很好,通過讀課文、畫句子,同學們感悟到了很多。“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體會到了弟子們的猶豫不決,正是在他們猶豫之時,失去了許多機會。“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體會到弟子們的不滿足,很隨便的放棄,不知不覺中一再錯失良機。

二、融入角色深理解

文中寫道:“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再為他們惋惜。”教學時我讓學生當小麥,想想當時會對弟子們說些什麼。這些“麥穗”紛紛動腦,七嘴八舌說開了,都在勸誡弟子們不該錯失良機,不該猶豫不決,痛惜、遺憾之情溢於言表。緊接著我又讓學生們當弟子,“假如你是蘇格拉底的弟子,讓你再一次按同樣的要求去摘麥穗,你會怎麼做?”同學們經過對課文的理解,都懂得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的重要。

三、聯絡實際談感悟

對於文中最後一段揭示的道理,特別是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僅僅靠死記硬背,學生並不能真正理解,於是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聯絡結合身邊的實際事例,來談感悟,加深理解。同學們能聯想到身邊大學生找工作不停跳槽,卻一事無成;身邊的同學做事沒有穩紮穩打,結果錯失良機……大家暢所欲言,熱烈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了做事不能好高騖遠,追求遠大理想應腳踏實地,擁有當下,才擁有未來。

四、蒐集資料重積累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積累,學了這課,我們為世界級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用麥地模擬人生的道路,用麥穗模擬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機遇來深入淺出教導弟子的教育藝術所折服,同時又被蘇格拉底帶給我們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動。於是我藉機讓學生查資料,更好的瞭解蘇格拉底。並讓他們蒐集積累有關“機遇”的名人名言,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和積累。

通過教學本課,我從蘇格拉底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學生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平時的一點一滴也很重要。對於課堂的靈活調控,以及運用評價語言等許多細節方面,我自己做的還很不到位,有待於今後更好的學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