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28W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中的一篇童話,通俗易懂但又含義深刻。 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三袋麥子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一

《三袋麥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後,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後,土地爺爺故地重訪,並對於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教給學生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共思想,共行動,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學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抓住 “黃燦燦”“開心”“迫不及待” “飽滿”“看了又看”“多好”“儲存”“上等的麥種”“全種下” 等關鍵詞語理解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的不同處理方式,體會它們得到麥子後的心情、想法和做法。

2、 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分別說一說: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裡會想什麼?小牛看了飽滿的麥粒,會說什麼?小猴看了上等的麥種,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3、為幫助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續編故事,進行拓展延伸:土地爺爺把一袋麥子又送給了誰?他是怎麼想的,說的,做的?一年後,他會對土地爺爺說些什麼?土地爺爺會有什麼反應?作出什麼評價?

從學生們收回的'寫話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在課文的基礎上表達出一定的內容,但創新還是不夠,思維有些侷限。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二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中的一篇童話,通俗易懂但又含義深刻。 主要講了土地爺爺分別送給小豬、小牛、小猴一袋麥子。小豬收到麥子迫不及待地幾天就吃完了;小牛留著慢慢吃,第二年還剩半袋;小猴把麥子全種下地,第二年收穫了好多麥子。在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1、指導學生精讀,讓學生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種的人物,把文章讀得有滋有味。如學生在閱讀小豬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歡吃白麵饅頭和烙餅啦!”這句話時,我說,想著你們平時開心的樣子,來讀讀這句話,把小豬開心的樣子讀出來!學生讀得非常投入,開心!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訓練學生的默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注重啟發式教學,提出問題與學生交流。如讓學生說說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反應與評價有什麼不同?說說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應該是不難的。小猴、小牛、小豬三種不同的處理辦法,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或人生態度),顯得都有些不近情理。學生在回答如果自己對麥子的處理方式時,有的說:“我想麥子可以吃一半,種一半,這樣既可以先吃到,還可以收穫許多麥子!”有的說:“我想邀請小豬和小牛一起種,讓他們也有吃不完的麥子!”有的說:“我想收穫很多麥子以後,我會把麥子作為禮物送給其他的人,讓別人也有機會去享受播種和收穫的喜悅!”……多麼善良的孩子!多麼精彩的發言!學生能主動對三種小動物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整合,取長補短,互相滲透,補充創新,相得益彰。

當然,在堂上也有很多不足,注重學法指導的我卻沒有讓學生抓住小豬的說話和動作來品讀。帶學生分析時,因為設計內容多,覺得學生會自己讀懂,所以就沒有太多的用時。還有就是設計好的複述故事沒有能夠圓滿完成。原因就是簡單的問題浪費了時間,我們總希望能夠盡善盡美地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呈現給學生,結果卻顯得有些重複囉嗦。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設計要簡約有效,真正做到不搞花架子,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