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7.94K

校園,是學生們的家,它非常的美麗。無論春夏秋冬,它還是一樣,那麼美麗。下面我們來看看《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

《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

《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1

在極其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完成了《美麗的校園》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感受最深的體會──就是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採用研究型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求知過程的探究者、主動的學習者,老師則只是比學生多些經驗的求知者,師生關係更為民主、平等;教學已不拘泥於課堂40分鐘,而是需要教師有“課堂教學+課外資訊”的意識,重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課前,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學生自由組合成了三個學習小組,並從“不同地區的學校、不同時期的學校、不同型別的學校”三個課題中,自己選擇出本組的研究課題。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方面。於是,我主要作了以下幾方面指導。

1、就每一個課題,我給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蒐集資訊的要求。如:

不同地區的學校──要求學生蒐集我國農村、城市的國小的圖片、文字資料,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圖片、文字資料。

不同時期的學校──蒐集我國從古到今各種形式學校的圖片、文字資料。

不同型別的學校──蒐集各種培養物件不同或培養人才的從業方向不同的學校圖片、文字資料。這樣,就使學生的資訊蒐集更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操作性。

2、考慮到當前獲取資訊的渠道眾多,可學生已有的蒐集資訊的範圍還不夠廣闊。我就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思考:“你們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蒐集資料?”

3、我強調孩子們分小組蒐集資訊,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苦與樂,還要體會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

有了課前教師有目的的指導,和學生主動探究、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組進行彙報交流,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共同學習、互動作用也就變得十分自然。教學中,我積極地與學生的想法相互動,就學生沒有談到的問題,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給他們進行補充介紹,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裡悟得知識;對學生彙報的時間及時進行調控等,也都是教師主導作用潛移默化的體現。我儘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和交往者,讓學生有話敢說,消除師生間的心理緊張氣氛,讓學生好學、喜探究的天性發揮出來,從而樂於學習。

總之,通過對本課的研究,我認識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的素質需不斷提高,我們教學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只有把課前的研究、課內的教學、課後的延伸有機融合,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既直接感受知識,又體會到運用知識的樂趣。

《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2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為配合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在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

校本教材或者說是原始教材的二次開發,對於教材處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基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才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生活的、學校的、學生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把這些教學資源為我所用,才能夠真正使得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真正產生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任務。我選擇學校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個建築:體育館。通過對體育館外形的精簡,可以看到既有曲線,又有填充工具的使用。這樣,就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了有機的結合。所以,我決定就把體育館作為任務驅動的主線。

在本課的匯入上還可以嘗試其他的方法,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綜合練習階段,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用自制的簡單遊戲來做任務的銜接,既能做到有機聯絡,又能調動學生的情緒。

《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3

記得這篇作文在兩年前的一次考試會考過,自己也輔導過,加上孩子們每天在學校生活近九個小時,對學校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所以感覺這篇作文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很簡單的,也因此我在進行習作指導時我講得很簡單,只強調了寫景的作文要按一定的順序,要對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詳細地描述。

兩節課,留給學生動筆的時間很多。不到四十分鐘,第一篇習作送到我的眼前。這篇習作像一根針,刺破了我幻想的氣球,讓它一下跌落在地上——習作介紹了學校的方位,緊接著就是“走進校門就能看到漂亮、氣派的操場”,於是“春天到來時,操場四圍的花草……;夏天來臨……金秋時……;冬天……”結尾“我的校園可真美呀!”語言很是優美,也按了一定的順序,結尾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都是按照我的要求來寫的。可是它讓我如此沮喪!習作題目為“美麗的校園”,可是如果把開頭換掉,它可以是“美麗的小區”、“美麗的田野”、“美麗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兩節課之間的空隙,我迅速反思。反思的結論是指導太粗糙:我僅僅只是提示了寫景作文的要點,卻沒有具體到“校園”,沒有明確在寫校園時要扣住“校園”這個要點,於是不少孩子把寫景文章中的句子拿來堆砌一番了事!明白了問題所在,我在第二節課,馬上進行了補充指導,即“寫景還要抓住景物特點”。

就像工廠做產品一樣,一次成型的產品才能成為優等品,經過二次加工的,或多或少總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成為次品。這次習作,雖然經過了後來的加工,但是很多孩子的習作仍然保留著第一次作文時的痕跡。我的忽略,讓我如此遺憾!

《美麗的校園》國小教學反思4

生活是習作源遠流長的一汪水。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經過細心地觀察,獨特的思考,才能寫出像樣的作文。

本學期我們習作的第一篇作文是描寫春天裡的美景,由於在上一學期我們曾經寫過一篇作文《美麗的校園》,效果並不是多好。這次,我想借生活化作文的東風,更深層次地挖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上這一節作文課時,學生們興奮地排好隊,走在了校園裡。我們首先來到了大門口。我首先提示學生觀察學校大門的樣子,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想這種設計所蘊含的深意。大概初次在教室外上課吧,學生們都很興奮。有的說:“它象徵著我們學校在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有的說:“我們學校就像這展翅高飛的小鳥,會越飛越高!”……同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好多同學還隨手記錄下了同學們說的精彩的句子。然後我們又來到了大槐樹下,大槐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學生。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就像剛學會飛的小鳥,對著這新奇的一切唧唧喳喳的叫著。在玩的同時,他們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不時為了怎麼能把自己喜歡的景點描寫得更好而爭吵著。

遺憾的是,當天沒有風,槐樹的葉子沒能在風中翩翩起舞,在後來的作文批閱中,我明顯的感受到了學生對這一景點的描寫是相當的蒼白的。一節課的時間太快了,我告訴大家要回教室了。有的學生連忙說:“老師,稍等一下,我馬上就完成。”我走近一看,本子上已是滿滿的兩張了。經過批閱,我看得出來這次學生作文的質量明顯比上一次強多了。

也許,我們會認為學生天天生活在校園裡,那麼熟悉的東西還用得著費這麼大的力氣去觀察嗎?其實不然。事實證明,經過認真觀察的學生寫的作文要比那些憑著記憶寫的學生寫的作文要好多了,因為有時靈感就在你的仔細觀察中悄然萌發,所以,我們要給學生一個產生靈感的舞臺。

因此,在以後的作文教學中,我也要儘可能地在生活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創新,爭取寫出更多帶有生活氣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