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才智咖 人氣:2.6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

轉眼間開學也已經將近一個月了,在與家長溝通時經常能聽到家長們在向我們“告狀”孩子們回家總是愛看電視,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是抱著電視機不放,到時間睡覺也不睡,結果第二天總是起不來。為了教育孩子們要勞逸結合,不能看太久的電視,今天(2月27日)上午我結合教材,在班上開展了語言活動《電視迷貓先生》的教學。

本次活動的目標我預設了兩點:1、仔細觀察圖片,講述圖片中的有趣的事情。豐富:一邊……一邊、四腳朝天。2、積極參與講述、討論活動。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活動的兩點目標能很好的達成,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師幼互動良好,活動的氛圍很熱烈,而孩子們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但是在活動中還是出現了一些的亮點與不足:

1、教師在以“小朋友們喜歡看電視嗎?”來引入活動,由於這是跟孩子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問題,因此孩子們都積極的回答,很快就能調動起孩子們的興趣與積極性。

2、在學習成語“四腳朝天”、“一邊…一邊…”時,孩子們也學得比較快記得比較牢,因為在平時的語言活動中,我在這方面經常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們對於常見成語、詞語的跟念,因此在這個環節中用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孩子們都掌握的比較好。

3、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在引導孩子們進行經驗遷移時,結束的比較倉促,沒有很好的從孩子自身來出發,只是草草的結尾,導致孩子們不能很好的理解經常做“電視迷”的壞處。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

一、主題內涵

告狀,從人際關係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發生某種衝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時出現的,藉助第三方力量來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有的人際行為。幼兒的告狀,是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為受到同伴侵犯或發現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起的一種互動行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個體,他們的告狀行為一定有許多不同與成人的地方。那麼,幼兒為什麼要告狀?教師怎樣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區角活動中,我給美工區活動的孩子分好了油畫棒和剪刀,這次美工區的活動內容是製作送給媽媽的賀卡,畔畔的作畫速度比較慢,因為他在畫畫時喜歡講講話,東張西望的,而坐在其前面的明明早早地製作好了,當他離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畔畔的手臂,畔畔馬上質問明明:“你為什麼撞我?”明明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畔畔不聽,噘著嘴跑到前面來告訴我:“老師,明明推我的手,害得我畫錯了。”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分析:首先,應當看到畔畔告狀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課的規則,這說明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師那裡,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案例二:星期一上午孩子們正在閱讀室裡進行閱讀活動,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書,有的自己選了一本書獨自坐在角落裡津津有味地看故事。這時候,燁燁突然很氣憤地過來“告狀”:“老師,《藍貓淘氣三千問》是我先找出來的,新新他不讓我看。”新新也不甘示弱:“書是我先拿到的!”兩個人在老師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我先安定了一下他們的情緒,接著,轉過臉來對新新說:“上次,你看《西遊記》時,寶寶硬是不給你看,你心裡感覺怎麼樣啊?”新新想了想說:“沒得看書覺得很不高興。”老師趁機說:“那你不讓燁燁看書,他也一樣會很難過的呀!你們兩個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開開心心地看書?”燁燁和新新聽了,商量了一下,決定兩個人一起看書,於是他倆就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坐到小椅子上看書去了。

分析:燁燁是為了求得老師的公正解決糾紛,請求保護而產生的告狀行為。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和書籍等糾紛。當這些糾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正裁決或給予保護。在活動中通過引導燁燁反省,並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為什麼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給孩子創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燁燁和新新聽了老師的話後,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書去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

一、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

1、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2、活動環節緊湊,教學層次比較清晰,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活動時間分配合理。

3、創設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並以這一情境貫穿活動始終,能很好地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4、活動氛圍輕鬆、和諧,師幼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互動良好。

二、存在的問題

1、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本次活動中,最直接的數學概念就是雙維排列,教師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活動的價值程度。所謂雙維排列就是指通過一個雙維度的排列表,培養幼兒進行多重分類能力的教學方法。它只是數學類概念教學中的一個方法而不是教學目標,其最終目的還是二維分類。因此,在實施本活動前,必須明晰分類、層級分類、多重分類等相關的概念。

2、活動過程與活動目標相割裂。活動過程中,儘管教師按照匯入複習、幫小綠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式展開活動,孩子的參與度也很高,但是,它與活動目標是割裂的。

3、教師的控制意識強,幼兒主體地位不突出。在數學活動中,幼兒的知識是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建構起來的而不是靠老師的全權傳授。本次活動中的分類教學,教師應重點引導孩子觀察雙維列表的特徵,讓幼兒自主探索操作材料,並能夠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也為幼兒進行多重分類做好知識經驗的準備。也就是說,在本次活動中的操作活動中,應以幼兒的自主性操作為主,教師的指令性操作為輔。

4、操作材料單一,層次性、目的性和干擾性不強。本次活動中,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種類和顏色兩個特徵,對中班孩子來說層次性不強、干擾性不夠,同時,因為本次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二維分類的多重分類,孩子還有對同一批物體如長短、款式等不同特徵的上衣、褲子進行分類的過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慮材料的目的性和層次性。

5、活動評價沒有針對性,評價的作用不明顯。活動中,教師適時、正確的評價能起到鼓勵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經驗的作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以蓋印章的方式對幼兒的“作品”予以評價,這樣的評價針對性不強,評價在活動中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4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資料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必須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恆,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應當經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帶小朋友戶外活動回來,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話音剛落就傳來七嘴八舌的聲音,每次都是這樣。我老遠看見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你插隊!要排隊的!”我連忙趕過去,只見史皓銘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齊亂成一團。我把史皓銘拉開,他卻僵在那裡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著性子對他說:“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先告訴我是怎樣一回事。”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史皓銘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史皓銘則一臉不屑的表情。於是我問史皓銘:“真是這樣嗎?教師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史皓銘委屈的跟我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樣辦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樣才能把隊排好。

經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5

10月份是幼兒步入中班,建構結構遊戲的第二個階段。本階段預設了大型建構——十字路口,本階段的遊戲目的:1、學習看平面圖進行建構活動,嘗試合理佈局十字路口。2、學會分工合作,懂得愛護建構材料和建構成果。3、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感受建構的喜悅。上階段主要桌面建構了各種車輛、樓房、滑滑梯、蹺蹺板等立體物,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技能,才開展大型的建構遊戲。

第一次建構十字路口,提供的材料有平面圖、雪花插塑、花片,主要讓孩子學看十字路口的平面圖,啟發幼兒怎樣來分工合作。但老師參與的部分較多,孩子們的合作意識較差,大多數都是自己拼自己的。

第二次建構十字路口,與幼兒協商分組後,我重點指導部分幼兒利用雪花插塑建構出地面的十字路口,小組合作有的搭建樓房、有的拼插遊樂場、有的拼插車輛,再將作品擺放到相應的位置,組織幼兒進行評價欣賞。

第三次的建構活動,孩子們都較熟悉後,就提供了些輔助材料,讓孩子懂得正確地使用輔助材料進行合理的佈局。

經過本階段的結構遊戲,孩子們認識了平面圖的構造,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但在合作過程中爭吵的情況還是較多,分組拼插,幼兒能力參差不齊,有些作品較不牢固,在下階段將繼續提高幼兒拼插立體物的技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6

一、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差,所以,安全問題是時時存在,危險處處可能發生,這足以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教師的重視。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時時防護幼兒的安全顧然重要,而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長的暑假馬上就要開始了,許多家長無暇照管幼兒,會讓幼兒單獨在家,不安全因素時時存在,教給幼兒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是幼兒園教師勢在必行、責無旁代的任務。於是,在本學期我就設計了安全教育活動《遇到危險怎麼辦》,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掌握必要的、正確的自護常識,有效的進行自我保護,讓每個幼兒都能平安、健步康、快樂的成長。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

2、教會幼兒一些必要的自護方法,並能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活動難點:使幼兒掌握一些自護方法進行自我保護。

四、活動準備: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圖片、影碟片等相關資料;2、影碟機;3、獎品;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生活中的危險真不少”引入課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現小偷進屋偷東西;

2、小孩獨自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

3、小孩獨自在家時,家裡突然著火了;

4、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生了食物中毒、受傷、生病的事件;

(三)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遇到上述的四種危險時,怎麼辦?

(四)師生談話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正確有效的辦法。

(五)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後半段:

1、發現有小偷時,可悄悄的溜出門去報警或找鄰居幫忙等;

2、有陌生人敲門時,不可隨便開啟門,可打電話告訴大人等;

3、家裡著火了,先開啟門逃生再求助,無法逃生時要先打電話告訴大人、打電話報警等;

4、發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時趕緊打電話告訴大人等;

(六)師生共同小結影蝶片中傳授的辦法和小朋友及教師想到的辦法,教師要一邊小結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資料強化幼兒的記憶。

(七)活動小結:

1、教師再列舉一些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介紹其應變與防護的辦法;

2、教育幼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能發生危險,只有不去做危險的事,並在面對危險時能夠保護自己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7

吹泡泡是孩子經常玩且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而《吹泡泡》這首歌曲的歌詞淺顯易懂、貼近幼兒生活,音樂旋律生動活潑,節奏、強弱變化明顯,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表現空間,是幼兒演唱和表演的好教材。所以,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為孩子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結合有趣的遊戲,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動聽、旋律的優美,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師對音樂的性質、演唱的音準,對音樂的表現,沒有熟練地掌握,每個環節間的連線語,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等很多方面沒有細緻深入地思考和引導,從而在課堂中問題多多。現將活動過程反思如下:

一、模仿泡泡飛飛,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

在"吹泡泡"的音樂聲中師幼輕鬆進入活動場地。

反思:第一環節雖然是活動的開頭孩子還沒有進入狀態,但是既然已經播放了音樂,那麼教師也應提出適當的要求,讓孩子有意地去聽聽音樂,如:小朋友,讓我們變成泡泡,聽著美妙的音樂飄進教室吧!

二、結合遊戲,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1、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玩吹泡泡的遊戲,和你們一樣,老師也很喜歡,我也要來吹幾個泡泡!

⑴教師隨意吹泡泡,幼兒拍手、跺腳。

⑵提高要求:教師吹大泡泡,幼兒用響亮的掌聲模仿打泡泡並跺腳;教師吹小泡泡,幼兒用輕輕的掌聲模仿小泡泡並跺腳。

1、看,張老師吹了幾個泡泡?(出示彩色紙泡泡,請幼兒數一數。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念該樂句。)

反思:教師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遊戲時,孩子們興趣盎然,用掌聲表現出了響響的大泡泡,輕輕的小泡泡,但是在引導幼兒數一數吹了幾個泡泡時,教師讓幼兒模仿唱著數,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了難度,導致此環節沒有達成預設目標,如果此時教師能用直接數的方法示範並以生動形象的語言:你們也來吹一吹,(出示已貼好的彩色泡泡)數一數一共吹了幾個泡泡呢?聽聽張老師是怎麼數的?來跟著張老師這樣數一數?誰學會了來試試?我們再一起來數數。重點讓幼兒學習數泡泡時的附點,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正確的數法。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8

本次數學活動《變成一樣多》。我以各種顏色為活動線索,增加計算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在輕鬆、有趣的氛圍裡學習計算《變成一樣多》。並運用各種有顏色的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始終帶動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

我首先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進行遊戲活動,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一步步對數量進行感知。接下來就是介紹操作規則、討論操作法。教師出示紅色圓形和黃色圓形,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重點介紹了“新增”的方法,請幾個幼兒示範,並集體驗證。有部分幼兒接受能力不強,所以並沒有說明“去一”的方法來變成一樣多,等以後課餘活動中再傳輸。目標達成度來看,最後大部分幼兒都能按老師先前講解示範過的“添一”法來解決問題的。但是由於我講解不全面的關係。活動過程中一些細節的東西都體現了出來。數學常規的規範,如操作完後教師對其小結“什麼顏色的蘋果和什麼顏色的蔬菜”。常規的強調,如將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

整個活動給了幼兒一定的主動探究空間。孩子對數數—比較、—添或減,這樣一個過程清晰明瞭,使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化,教學效果較好。但在小組操作中幼兒獨立性還不夠,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9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

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為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並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為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願出發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後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為活動材料,有利於幼兒與遊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

考慮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定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現並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

作為有目的的教學遊戲活動,我主要採用了創設遊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為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瞭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0

我這次執教的內容是:中班生活與健康活動《夏日飲食衛生》。在此,我搖身一變出魔術棒和百寶箱,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使活動更加神奇,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根據《綱要》要求,結合孩子的特點,我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和諧傾聽的氣氛;二是師幼、幼幼有效的探索和互動;三是幼兒與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首先,魔術棒的眾多變化,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而且快速拉近了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緊接著,課件的出示,進一步點燃了幼兒積極觀察探索的強烈慾望,增進了觀察比較的能力,讓幼兒瞭解環境衛生的重要性。緊接著,漂亮櫃檯的出現,更是吸引了幼兒的目光,讓幼兒去主動探索,特別是幼兒自由購買食物這一環節,更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創造、互動與人交往的機會,看似一個小小的紙質購物袋,卻在潛移默化中提醒幼兒要注意環保。

自始至終我利用魔術棒的“神奇變化”參與活動 ,因此能充分以啟發式的提問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與探討,從而師幼,幼幼交流平等、積極,幼兒也表現情緒飽滿,活動積極。同是我還根據幼兒的問題、根據反饋資訊對難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靈活處置計劃。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1

中班的孩子喜歡觀察,但沒有堅持性。因此,連續性觀察往往半途而廢,沒有結果。如何引導孩子們做連續性觀察並獲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們一起做觀察記錄的方法試一試,因為孩子們在和老師一起做事情的時候興趣是最高的。

我找來綠豆和芸豆來做“比一比誰先發芽”的試驗。在把綠豆、芸豆分別泡在小盤子裡的同時,我和孩子們一起設計了一張記錄表:用小綠點表示綠豆,用棕色的橢圓形表示芸豆,在綠豆和芸豆的下邊分別畫出一週五天的記錄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勵孩子們看看它們有沒有變化,怎樣變化,誰先發現它們的變化,誰就來做觀察記錄。

第一天一早,鬆鬆來到幼兒園就直奔自然角,拉過泡豆豆的小盤子仔細地看起來。不一會兒,鬆鬆興奮地告訴我:“老師,小豆豆變了!快看小綠豆的綠皮破了,上邊還有個小白點。”聽他這麼一說,我和其他小朋友趕緊圍過來仔細地觀察,還真的有三四個小綠豆破了皮兒,上邊的小白點是綠豆發的芽兒。但是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而想聽一聽他們的說法,瞭解一下他們有沒有關於種子發芽的經驗。這時,樂樂問:“那個小白點是什麼呀,是小芽芽嗎?”明明說:“不像,媽媽買來的綠豆芽可比它長。”“那是什麼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麼起了好多皺紋呀,真難看。”“是水泡的吧,像個老頭,嘻嘻……”孩子們捂著嘴笑了起來。為了鼓勵孩子們的發現,特別是第一位發現者——鬆鬆,我讓他把小綠豆的變化畫在記錄表中,讓明明把芸豆的變化也記錄在表中,用他們明白的符號做記錄,然後,請他們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為了直接肯定他們的行為,鼓勵其堅持連續性觀察並激起大家的觀察興趣,我則把他們的話記錄在與之相對應的符號下面,幫助其表達得更清楚。從此,每天都會有四五位小朋友熱心地關注著綠豆、芸豆的變化過程,爭著做記錄,結果原定五天的觀察記錄表格已遠遠不夠使用。幹是,我們又增加了一張表格,讓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連續性觀察活動當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養孩子某種興趣並能夠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老師的積極參與對孩子們來說是最佳的鼓勵方式;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表現與展示的機會,是孩子們擁有成功感受、增強自信的最佳途徑;同時成功與自信又會促進孩子自主發展並保持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性,使之不斷探索再獲成功,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2

1 在教學活動的時候幼兒的常規不是很好,開始幼兒比較感興趣,到後來學習時興趣就很淡,常規也不是很好。

2在以後教師會重視幼兒在學習新知識下工夫,多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多讓幼兒參加活動。

3加強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有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有合理的節奏,有利於養成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今後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以後要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要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髮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3

買菜對與中班幼兒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離園後大人去菜場買菜都會帶著孩子,孩子們對買菜這種活動已經耳熟能詳了,平時在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也會扮演成人進行買菜活動。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我覺得應該會非常吸引幼兒的。

果然,從活動開始到活動結束,我們的孩子學習興趣一直很足,一直跟著我設計的思路在走,這首歌詞是比較簡單,但是中間有一部分是說的,所以唱和說結合在一起,對幼兒來說有一點難度了,所以我選擇了用拍手的方法,一邊拍手一邊說菜名,這樣幼兒可能會記的更牢一些,經過幾次嘗試之後,孩子們真的能一邊拍一邊說,掌握的比較好,所以這首歌,幼兒很快就掌握了,這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原來結合圖譜,一邊拍手,這些方法對學唱歌還是比較有較的。

但是最讓我擔心的是幼兒創編歌詞部分,因為它又在形容一個菜還要唱出這個調我覺得很難,甚至讓一個大人來想都還是比較難的,但是小朋友每一個說的是:“螃蟹爬呀爬呀”我想了一下,還數著節奏是否正確,其實那個孩子說的是正確的,之後又有孩子說:“豆腐滑溜溜呀”“龍蝦跳呀跳呀”“雞腿香又香呀”這些回答連我都沒有想到,孩子們卻一個接著一個說了出來,說明孩子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真的非常的好。這也離不開平日裡家長們對孩子的引導,因為跟生活經驗是離不開的,還有就是對於孩子的回答老師進行及時的迴應及鼓勵也是非常有用的。其次不要否定孩子的每一個想法,這正是它們迴應你一節課最好的成果。

要上好一節音樂活動,我覺得,完美的教具,幼兒的生活經驗,適合孩子的活動,及孩子想象回答問題的時間,老師鼓勵引導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4

這次我的藝術組的跟進式研討活動,得到組內的老師熱心的幫助,前一週五的教研組活動上組內老師就將我設計的教案展開討論,聽取了我的說課,老師們對這堂課的活動環節和材料準備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比如原先設計的是用4種材料:棉球印畫、手指印畫、用彩泥捏出大青蟲、用瓶蓋畫圓片剪下拼貼等,路過、小小心願、木歌林語提出瓶蓋印圓再剪下拼貼時間過長,最好選擇其它的材料。最後討論用三種材料:手指印畫、棉球印畫和手工紙中的大青蟲。結束環節艇艇遠航提出了配上音樂(毛毛蟲音樂)讓孩子們根據音樂學一學大青蟲扭動身體的動作,那些花兒建議活動過程要設計情境,讓孩子們學得跟有趣。接下來幾天我又對教案進行修改,還得到了家長遊於斯的熱心幫忙,看了我的教案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孩子們對大青蟲不同形態的掌握可能有困難,可以用磁鐵或實物投影擺出大青蟲的造型,豐富學生對大青蟲動態的把握與瞭解。

在試教時沒有給孩子們觀察大青蟲不同動態的圖片,所以孩子們印畫出的大青蟲形態單一,基本上都是身體直直的。七尾魚提出了畫範例,上面畫上大青蟲的幾種動態,不需要畫出大青蟲的頭部,就用簡單的幾個圓組合體現大青蟲的幾種動態。還有一個就是材料的選擇上選用的手工製作大青蟲這一方式時間還是很長。所以婉心明月、魚兒提出手工製作效果很好,但是時間長,可以事先將大青蟲一個個圓片剪下,在活動中就提供剪下的圖形,只要進行拼貼。拼貼的背景紙選用黃色卡紙,也符合冬天的特點,黃色的草地,更突出大青蟲。

週四第三節課是我的美術活動展示,效果較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中午的說課評課中,組內老師和西瓜豆豆給我的課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也將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出和不足進行了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

1、在本次美術活動中,孩子的探索慾望很強,操作積極性很高,每種方法他們都很想試試,活動中,情緒非常好,臉上始終都洋溢著快樂的微笑。從孩子的表情和話語中我知道:他們已經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根據幼兒講述的大青蟲的動作用磁鐵在黑板上擺出大青蟲的動態這個方法比較好,讓孩子們有直觀的方式掌握大青蟲的各種動態。

二、不足的方面:

1、操作時使用的圓片是用的手工材料大青蟲,色彩比較好看,效果可能會較好。但是第一次試教時是讓孩子們自己剪下再貼,時間很長,所以這次我就把手工材料上的圓片剪下讓孩子們只要貼出大青蟲的動態,選擇圓片貼上的孩子操作方法不明確,頭和觸角貼上在哪個位置不知道,還有身體圓片怎麼連不清楚。所以這個效果不好。我想還是自己用綠色紙剪出圓片再讓孩子們進行拼貼並用油畫棒添畫上眼睛觸角要簡單一些,效果也會出得來。

2、第二環節試教的時候我先是自己講解,示範的是棉球印畫,示範完了提示幼兒說還可以請小手食指來幫忙,請了一個孩子上來示範手指印畫,再讓孩子們討論畫得怎樣,哪裡不好,引導他們說出一節一節的身體要連起來。試教完重新修改教案的時候是想著先讓孩子討論用手指怎麼幫忙,並請個別幼兒上來進行手指印畫,引導孩子們通過看、說逐步掌握圓形連線的方法,再由教師講評一下,哪裡不夠好的教師再親自示範一次再強調一下印象會更深一些。但是今天上課時也並沒有這麼做,就直接自己開始講解示範,所以雖然我今天操作前有提醒過孩子們身體一節一節要緊緊地連在一起,但是效果比不上叫個孩子上來示範要好。所以出現了有的幼兒沒有把兩個圓點結合在一起,畫得比較凌亂,雖然在操作指導中也有個別提醒過,不過還有的沒有改過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5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講述活動"我不挑食”,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引導幼兒瞭解常見的食物,明白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幫忙幼兒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講述。

3、進取參與遊戲活動。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生活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完成的目標,孩子為什麼要挑食,怎樣能夠把這個壞習慣改掉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招待客人,瞭解客人想吃什麼飯等。

然後就是經過遊戲活動來加深孩子對常見食物的名稱和營養價值的瞭解。由於時間的問題,教師不能讓每位幼兒都講述,所以我設計了自由講述這一環節。讓幼兒自由的跟夥伴們交流,自我喜歡吃的食物。最終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觀廚房,孩子參與活動的進取性十分好。

不足之處:

在這節活動中我有很多個不足之處,在教學活動中我沒能關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下次我會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