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才智咖 人氣:2.04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1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為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兒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一、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為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於20xx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①書寫認真,字型工整,乾淨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並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恆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衝突時,教師放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只有瞭解並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要成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有探究問題的熱情、質疑的精神和教學的主體意識。同時,外界的各種教育支援和幫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師群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一、入職期教師的培養——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瞭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於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於程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例項的支撐;少量的程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繫統。因此,對於新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例項,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絡,同時通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瞭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體方案舉例如下:

一、反思實踐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影,並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講述出來,儘量詳盡、全面。因為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後,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為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複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後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為

兩段歌詞伴奏。”對新教師的講述進行補充,並且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為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麼方法?她 最先提的問題是什麼?(想一想,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麼問題?(現在老師這裡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麼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並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 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影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為進行解釋,並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麼情況下,利用什麼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 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並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釋出。這可以為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為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是合理的,才能為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為的型別、特點、效果。

二、傾聽“支持者”的理論分析,形成書面材

料大學專業教師或專業研究人員從理論角度剖析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新教師將觀察到的教學實踐與原有的知識(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聯絡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使新教師獲得接近實際的經驗。這樣,教師同伴運用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共同幫助新教師分析當時的教學情境,使新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論框架,積累經驗材料。

幼兒園教學反思2

這堂課我覺得幼兒做得很不錯,關鍵成功的地方在於兩點:開始部分以小朋友們自己將接觸的事物引入,幼兒對此興趣很高;對於細節處我作了很好的準備:首先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要點和關鍵的地方我作了強調: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慮到孩子可能會搶,對此也作了說明強調,同時準備工作也比較充分,我事先自己試了試就發現了很多問題,蘸色的顏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紙上流來流去,搞得一塌糊塗,我就比較注意,調色時保持水分較少,顏色較濃,還教給幼兒蘸好後在碗口刮一下,這樣印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成功.我們的紙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這點小小的改變,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髒,孩子沒了興趣就有可能沒心思,弄得一團糟,另外我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蔬菜的橫切面是圓形的,但是都是類似的形狀也不好看,我發現花菜蘸了顏料後印出來的是星星點點的,效果非常好,另外還有紙團,但是發現紙團容易爛掉,不太適合,我就去掉了紙團,由於材料的提供也比較有目的。

因此幼兒的活動非常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跟顏料打交道,但是每組上都乾乾淨淨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較乾淨,作品也完成得不錯,看來同樣是一樣的設計,有的小細節不注意可能也會帶來大問題,有句話說"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看來做人是如此,上課也是如此,記得曾在教研活動中將好課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當中鑲了一到兩粒劣珠,胡亂穿起,那這串項鍊的質地絕對是大打了折,我們上課要對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個數,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著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於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並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於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範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並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雲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麼有趣而又誇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後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

幼兒園教學反思3

小班的孩子依戀情結很重,特別需要安全感。寶寶們希望大人抱抱她親親她,他們需要愛的支援。孩子有了被愛的經歷,才會學會愛別人、愛社會,友好的與人相處。愛是孩子情感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節小班的繪本,很溫馨,很溫情,通過幾個小朋友熟悉的小動物和媽媽之間的母愛的傳遞,讓孩子明白媽媽是最愛我們的人,媽媽愛我們的方式很多很多,而我們也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媽媽的愛,比如對媽媽說一句“媽媽我愛你”,比如給媽媽一個最溫暖的擁抱,比如幫助媽媽做一些小小的事情,讓媽媽感受到我們對她的愛。

在此次活動中,我希望營造的即是一種暖暖的美好而深情的氛圍。我搜索了很多有關該繪本的教案和圖片,完整的故事略複雜,不是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便先將繪本內容進行適當地刪除,還適當增加了一些與幼兒現實生活相關聯的環節,讓故事內容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從而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對繪本故事《媽媽抱抱我》的解讀,從動物媽媽和寶寶之間愛的親密動作,讓孩子感受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從而讓幼兒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情感和擁抱的溫暖。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順暢的,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在講故事的時候,吐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還要把故事中滿滿的愛表達出來。對於問題的設計,我也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氣氛溫馨,互動親切,情感交流真切自然,很好地完成了目標,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引導不夠徹底,操之過急,應變能力不夠,由於緊張弄錯提問順序等等,這都需要我多積累經驗。

本次活動我看到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愛”的關注。活動中我能較好地將多種情境和遊戲、提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組織活動,用啟發的語言引導幼兒思考,讓幼兒觀察小動物們和媽媽的動作,以及模仿體驗感受情感。活動最後一個環節幼兒 和老師抱抱,達到了很好的師幼互動。幼兒常規等方面的進步得到園長的誇獎,我會繼續努力的!

幼兒園教學反思4

小班數學活動《上幼兒園》,是一個讓幼兒辨認顏色,並能給相同顏色物品歸類的活動。活動中,我請幼兒給相同顏色物品貼上相同顏色的標記,如:我把小動物們分成紅、黃、藍三組做遊戲,請幼兒給穿紅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紅色的花,給穿黃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黃色的小花,給穿藍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藍色的小花。

又如:活動中的遊戲“小樹葉找家”,請小朋友撿到樹葉後,按顏色找到自己的位置。紅樹葉到紅圈裡,黃樹葉到黃圈裡,藍樹葉到藍圈裡。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排除干擾,幼兒也都能積極參與,特別是玩“小樹葉找家”的遊戲,孩子們興致很高,全班幼兒都會按顏色歸類,達到了預期教育效果。其實,這種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同樣還可以運用到按大小、形狀分類的活動中。為幼兒今後的各種分類活動打下基礎。

我認為,在這節課中,應該重複讓幼兒辨認顏色,應用強化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讓小朋友指認出生活中這三種顏色的存在,比如水果蔬菜等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幼兒園教學反思5

角色遊戲“汽車總動員”是子課題《角色遊戲中幼兒社會性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中的一個區域活動,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第一次遊戲:“老師,他們在打架!” 角色遊戲作為一種通過幼兒模仿、想像、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形式,它的突出特徵是社會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生活質量也不斷攀升,擁有汽車成了家庭較普遍的需求,汽車也成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可以說,孩子們選擇和設定有關汽車的角色遊戲區,滿足了內在的需要和興趣。但是,遊戲開展過程中,一番熱熱鬧鬧的叫賣和相互之間的介紹與詢問之後,孩子們拿著買到的小汽車玩了起來,活動區內的交流漸漸趨於平靜,最後,銷售員也加入行列,與顧客玩起了汽車大戰。有幼兒向老師彙報:“老師,他們在打架!” 原因分析:不可操作的材料、簡單的情節、有趣的玩具汽車等是孩子們注意力轉移、導致角色遊戲不成功、角色意識不明確的原因。 原來,為了佈置遊戲區,幼兒從家中帶來了許多精美的模擬小汽車,有些甚至非常高檔。他們的注意力被這些汽車吸引過去,於是出現了幼兒放棄角色職責玩小汽車的一幕。

改進建議:

1.事先熟悉材料,減少玩具的新鮮感。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幼兒玩一玩小汽車,減少他們對玩具小汽車的新鮮感,同時增加小汽車的數量和種類,以立體紙工汽車、積木汽車、可拆卸的玩具汽車為主。

2.根據角色遊戲情節發展的需要來調整和增加遊戲材料的操作性。請幼兒想一想汽車買回去後還需要做些什麼。如有幼兒說汽車需要裝潢、需要領證、需要保險……可以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共同決定開一個汽車裝潢公司,在汽車上進行裝飾,這樣可以增加汽車的可操作性,讓遊戲充滿樂趣。第二次遊戲:他等得有點著急 經過一次修改,活動區內增設了規範的收銀區、裝潢店。銷售區與其他兩個區都進行了有意識的劃分,遊戲材料也進行了改進。遊戲中角色之間的語言交流也變得豐富起來,出現了這樣的對話:問:你的車有什麼優點?答:車內空間較大,而且不耗油。問:你們搞不搞活動?答:原價25元,現在活動期間賣給你10元吧……問:我想給我的小汽車裝潢一下。答:你想用什麼材料?選什麼顏色?……就這樣,幼兒選好汽車就去刷卡付款,買好汽車就去裝潢,沒有出現汽車大戰。遊戲情節的豐富和發展促進了角色之間的交流,幫助幼兒明確角色職責,使他們在通過模仿成人行為的過程來了解買賣過程中的規則和秩序。 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樂樂今天做的是顧客,他買好了汽車去裝潢,連續去了三次,每次去,工作人員都說:“等一等,這一輛我還沒有裝潢好呢。”樂樂只能在裝潢店周圍轉來轉去,又不能自己動手裝飾,只能焦急地等待,嘴裡不停地說:“怎麼還沒有裝潢好啊?怎麼還沒有輪到我啊?”其他的顧客因為“買車”早,可以邊看著工人給自己的車裝潢邊提建議,可是樂樂等了好久都沒有排上隊,他等得有點著急,抱著汽車無所事事。 在裝潢店幼兒消極等待的時間太長,無法滿足幼兒合作與交往的需要,會削弱遊戲興趣,影響幼兒遊戲時的愉悅情緒。原因分析: 裝潢店的規模太小,只有兩位工作人員,忙不過來。由於幼兒對裝潢店遊戲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夠熟練,如有的幼兒在即時貼上蘸漿糊往小汽車上貼,所以裝潢速度偏慢。再加上裝潢店沒有專門接待顧客的員工,沒有創設一個交往的環境,延長了等待的時間,冷落了等待的顧客。

改進建議:

1.適量增加遊戲角色,創造交往環境。如可以增加接待人員,有禮貌地接待顧客,安排座位,倒杯開水等。

2.增加遊戲材料的種類,增大幼兒裝飾材料的選擇範圍。這次遊戲裝潢材料有即時貼、彩紙等,下次可以增加印染好的作品,或廢舊圖書等。

3.增加遊戲的區域,豐富遊戲內容。如可以增設試車區。通過與幼兒一起討論、製作畫有交通標誌的試車板的過程,引導幼兒增設遊戲區,豐富遊戲內容。如此,幼兒在裝潢車輛之前可以先試車,一方面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熟悉了交通秩序,同時又可以減少消極等待。 以上是角色遊戲“汽車總動員”目前的遊戲情況,這是我們第一次將角色遊戲和秩序感相聯絡展開研究,正經歷著一個從茫然無措到思路清晰的過程。期望經過改進後,第三次遊戲能日漸完善。

幼兒園教學反思6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發現有幾個孩子會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煩惱的事。此時,教師如果停下教學來進行教育,這不僅僅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並且效果不必須很夢想。但如果教師能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程序的狀況下,用表情、體態語等非言語手段給予用心的提示,則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時的你,該如何選取呢?

在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本來教室裡只聽到我講故事聲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聲噴嚏,這時全班孩子開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於是我拍了幾下手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笑聲的意思,聲音十分得吵,甚至有兩位孩子已經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識地將一隻手蓋在了自我的耳朵上,頓時孩子們也開始模仿起我的動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邊,衝他們眨眨眼。啊呀,教室裡一下子靜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後又拍拍腿,大家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於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最終在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地開展完我的教學活動。

由於每位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對於小班孩子來講,他們處於好奇心萌發階段,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與神態。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一樣現象隨即做出各種反應。

在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語交際手段,調動了孩子們的用心境緒。對於這種方法,我們還能夠將其運用到平時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極個別孩子不認真聽講,能夠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當孩子們在玩玩具時,發生爭執或者亂扔玩具,能夠皺皺眉頭表示不滿或者搖搖手阻止他們;當發現孩子們大吵大鬧時,能夠帶領他們學習小貓等動作,學會輕輕說話。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並能正確地領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整自我的行為。

孩子們還很小,為了讓他們愉快地理解教師的教育,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還有許多……

幼兒園教學反思7

 《名族服飾真漂亮》活動反思

《民族服飾真漂亮》。這一活動是在幼兒有了“認識少數民族”的前期經驗上開展起來的。課前審議時,從活動名稱入手,我們認為本教學活動最應該抓住的重點首先是民族服飾,引導孩子感知幾個常見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接著便是設計時如何讓民族服飾更漂亮,來展現出不同於漢族服飾的美。

藝術活動要讓幼兒欣賞美、感受美。那麼在這次活動中提供給幼兒欣賞的民族服飾首先要讓幼兒感受到美,另外還要具有特色。而我為幼兒提供的是幼兒建構式操作材料上的圖片,圖片色彩搭配和諧,但具有特色的圖案極少,而且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出後的效果較為模糊,不清晰。這樣的匯入很難為後面的環節做好前期鋪墊。如果能從網上搜集、下載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服飾供幼兒欣賞,效果就會很不一樣了。

每次繪畫時由於8K的繪畫用紙無法在桌上全部鋪開,影響到幼兒作畫。因此總有幾名幼兒要暫時到後排櫥櫃進行活動,而且幼兒在一節繪畫活動的有限時間內無法既完成構圖,又完成塗色。

幼兒園教學反思8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來到市保,每一天和這群孩子們生活在一齊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多來,從對他們不熟悉,對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的陌生,對保育院的常規的不瞭解。到此刻,一點一點的進入狀態,這其中和領導的關心,班主任林教師的幫忙,保育院周教師的配合,以及家長們的寬容、理解是分不開的。

回顧這半年多來的生活,能夠說一向生活在壓力和努力之中。徐教師的優秀從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壓力。對於我這個轉崗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本來,我想利用我在國小的工作經驗結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做點創新。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我才發現,自我想的太簡單了,畢竟年齡及各方面的發展需要、目標及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簡單的結合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適得其反。慢慢地,孩子們的常規、習慣開始發生變化了,有些孩子被一些好動的孩子帶著變化著。看著眼裡,其實急在心上,我覺得是我沒有及時的鞏固他們的行為習慣,才造成他們的變化。應對家長們的信任的目光,我心裡很虛。

幾次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我的工作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夠細緻,細節問題總是研究的不夠全面。這個幼兒園的工作中是很大的問題。經過和林教師、周教師的討論,也跟徐教師溝通的幾次,加上從家長口中瞭解到的孩子的情景。我開始靜下心來研究細節的問題了。我覺得,幼兒園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細節,大多比較瑣碎的事情,小朋友隨時會製造很多狀況,如果不研究全面一點的話,到時就會措手不及。之後,我也著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從平時的日常工作,到後面的家長開放日及孩子的才藝展示,我都儘量研究到細枝末節的事情,學期末的彙報活動和本學期的“3.8”節半日活動,我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我的挫敗感有了點點小恢復。

這個學期,我覺得還要繼續堅持這種把事做細的做法,無論是對孩子常規的管理,還是自身的教學工作,及孩子們的日常保育工作,本學期幾次活動的組織,都要儘量靜下心來,做細做全。當然,我的工作中仍然還存在浮躁和懶惰,時常會偷偷懶、耍耍小聰明,在今後的生活中要儘量改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心裡。能夠做讓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教師。

幼兒園教學反思9

開學第一週的情況是新來是幾個妹妹早晨離開家人後哭鬧得厲害,這是意料中的事。第一天上午我帶了兩個,是孫夢雨和沈可心,這兩個可愛的寶寶由於年齡小,依賴性特別強,所以一開始她們對並不感,而是哭著要我抱一抱,可是不管我抱了誰另外的一個就哭得更響了,第一天就在他們的哭聲裡過去了。兩三天後,夢雨喜歡上了玩具,所以情緒穩定得比較快,而可心卻開始象個小尾巴一樣跟著我,我上哪兒她就上哪兒,不見我就大哭,為了讓這個小妹妹適應園的,感覺到我們這個大集體的溫暖,開始幾天我也是對她百依百順的,但她嘴裡還時不時的喊奶奶、念媽媽,效果不好,於是我就嘗試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告訴其他這個哭鼻子的孩子是他們的小妹妹,要友好,給她玩具玩,還讓大孩子上去抱一抱她,其他孩子在這個小妹妹面前就顯得長大了,懂事了,特別是女孩子,很願意拉著可心的手玩玩具,一開始可心有些害怕,我在一邊看著她陪她一起玩以後,她就跟著玩了。情況好轉了,我也鬆了一口氣。

新生入園的哭鬧情況是免不了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小不點,但要哄好他們也不難,通過上個學期的帶班經驗,再看這個學期第一週的情況,我總結出一些制止孩子哭鬧,穩定新生情緒的方法。首先:的態度要親切、自然,不強求幼兒。例如:寶寶剛入園時,一般抱著幼兒入園,教師要自然的與幼兒打招呼,如果寶寶不願意叫、打招呼,就順其自然,彆強求,可讓媽媽與寶寶一起在幼兒園玩一玩,教師可經常抱抱幼兒,親親他們,這是與幼兒貼近的最好辦法,同時也可消除幼兒的緊張心理。

其次是提供的玩具很重要,一定要大,顏色鮮豔,帶聲音。託班幼兒對小的、零碎地、無聲響的插塑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引起注意的聲音很感興趣。例如:玩積木,教師可幫助幼兒把積木插成各種大的形狀,幼兒比較喜歡。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本活動是小班上學期第一次音樂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為主,幼兒通過動作的參與(表現快樂)和樂器的演奏(感受和表現均勻節奏),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活動中幼兒的動作表現和演奏技巧沒有提出一定的要求,目的是幼兒寬鬆的集體生活的氛圍,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幼兒接納新生活。這裡也體現和滲透了社會適應性的話題。

環節1中,讓幼兒第一次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讓幼兒跟著老師有節奏的拍手。

環節2中,教師讓幼兒邊看放大的《我愛我的幼兒園》畫面,一邊傾聽教師示範演唱的歌曲。教師再次示範演唱唱歌歌曲時,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抱抱、親親、拉拉手等表現“大家一起真快樂”,讓幼兒學習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與同伴交往的方式,並且通過身體的接觸,感受到同伴共同活動的快樂,這樣有助於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培養同伴見、師幼間的親近感。

環節3中,教師提示幼兒聽好前奏後再跟著學唱歌曲。

環節4中,設計了兩次鼓掌:教師為幼兒鼓掌,幼兒為自己鼓掌。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感受得到老師的接納、同伴的接納、自我的接納的愉快,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體驗到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增強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部分孩子還不肯跟著老師拍手和唱歌曲,孩子們的積極性還不夠高。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和練習,孩子們的膽子會越來越大,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隨之也會提高!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空氣是遊戲的好夥伴。它會輕輕托起一切,它會癢絲絲地親親臉龐,它會住在氣球裡、皮球裡、空盒子裡……在它的懷抱裡,風車、風箏、肥皂泡盡情嬉戲;和它在一起,風鈴叮噹叮噹,悄聲細語;一眼看見它,“大嘴怪”大口大口吞噬,鼓得肚皮圓圓……

空氣是如此有趣、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其他的事物呢?在這個主題的學習過程中,或許不僅有幼兒的成長,也有教師可以獲得的啟迪。可以由此而瞭解如何選取適合幼兒的,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自主生成更適合的活動設計。

我們的班級工作是以家長工作作為基礎的,我們覺得家長的理解、支援、配合是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除了與家長交流教養經驗以外,更重要的是宣傳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週的主題活動都應該有家長的參與,如在這一週中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給氣球充氣,直接瞭解充氣的步驟、方法、注意要點,並在幼兒園有關活動時帶上氣球。家長和孩子共同裝飾兩個氣球,使孩子每天觀察氣球的變化,如氣球變瘦了嗎,為什麼。

這樣的活動是家園合作下才能夠得以更好的開展,此項活動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了樂趣。增長了知識。萌發了對空氣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對我們來說,愛孩子不是說在嘴上,要掛在心裡,愛孩子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愛孩子就是關懷孩子,就是尊重孩子, 愛孩子就是責任,因為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才會做的更好。在每個主題的課堂時間與課的生成中,我們還要有細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這顆愛心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這顆愛心撒向每一個角落的都是一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們的心,贏得家長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們能夠有心在生活中隨處撲捉到一些與課題相關連的生成內容,那麼在我們身邊的孩子一定能夠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受到啟發,不斷的受到激發,相信我們這些愛孩子的人能夠染讓他們更健康,更茁壯地成長,明天我們將創造更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迴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裡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注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只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新的學期,迎來了中三班所有新的小朋友,雖然已經開學有一週多的時間了,但有的孩子在來園和離園時,還是不免哭鬧,除此之外,部分幼兒在老師組織活動時,坐在那裡,目光呆滯。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完全有必要組織一次活動,和孩子們共同討論:我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我們來幼兒園做什麼呢?

語言活動“我愛上幼兒園”,就是通過對兒歌的學習,能講述上幼兒園的愉快經歷,喜歡上幼兒園,並且能說出老師如何關心和照顧幼兒及願意與同伴分享上學的經驗。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直接進行了提問:小朋友,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們送到幼兒園呀?孩子們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就逐一的舉手來回答:馬立新說:因為我們長大了,王浩楠說:我們上幼兒園學習本領來了。順著孩子的回答,我很自然地將活動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畫畫、唱歌、遊戲、講故事、學數學等。激發幼兒來幼兒園的願望,引出兒歌《我愛上幼兒園》,整個活動,孩子們參與的都很積極,並能和老師一起帶動作,說兒歌。

整個活動,不僅調動了幼兒來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積極性,還改變了幼兒對幼兒園的看法,使孩子們明確了上幼兒園的目的,能帶著愉快的情緒來幼兒園。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通過觀察探索時鐘、認識時鐘的結構、組成部分後,在數學區裡,慧瑩和小夥伴拿起時鐘,一邊旋轉著,一邊研究時針、分針的關係。“我發現長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 慧瑩開心的告訴小夥伴,“我知道怎麼看一點、兩點、三點??”其他小朋友也說:“我也會看!”“我還會畫呢!”“那我們把會看的時間畫出來,看誰畫得對!” 慧瑩提議道。“好啊!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時鐘畫出來。”孩子們直接用手畫出圓形的時鐘,但又畫不圓,顯得整個鐘面變形。“怎麼辦?我的鐘畫歪了!”嘉銘說道。“我的也不圓啊!”又一個小朋友抱怨的說。“我們還是找個東西描一下”慧瑩建議道:“該找什麼呢?”這時,他們都找到了不同的圓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狀後開始畫時鐘。起初,個別幼兒把鐘上的數字擠在一起,而整個圓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畫的鐘和真的鐘有沒有一樣?鐘面上的數字應該怎麼排列?什麼方法能更快的對齊數字” 慧瑩邊看著鍾邊想:“12和6的相對的,可以先豎著畫,3和9是橫著畫。”其他幼兒好像受到了啟發,紛紛都在圓形的鐘上先畫個十字形,再按數字順序依次寫下來,但最後畫時針、分針時,由於有十字線的干擾,幼兒的指標長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導幼兒找尋其他辦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對摺的方式繼續畫時鐘。

綏化市幼兒園 趙溪巍

該活動在認識時鐘以它的構造、整點、半點為主,在區域裡幼兒通過操作,生成新的活動內容:畫時鐘。隨著難度增加,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優點:1、幼兒能通過同伴間的交流,自發生成有關時鐘的相關內容。

2、能通過自己的操作,摸索出多種畫鐘面的方法,並邊探索邊從中尋找出最合適的描鐘面替代物。

3、在引導啟發幼兒觀察鐘面數字後,幼兒懂得運用已學的知識:等分進行操作活動。

不足:1、圓形的鐘面侷限幼兒的創造與想象,在活動後期可提供其他較規則的圖形當鐘面,讓幼兒進行探索活動,尋找其他圖形等分、合理安排鐘面數字的方法。

2、應讓幼兒畫完時針、分針後,把時間用數字寫下來,如:8:00,並互相檢查是否正確。

3、個別幼兒不是以畫時鐘基本構造為主,而是重在裝飾鐘面的圖案。

調整:下次活動可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時鐘的基本特點,能較瞭解時針與分針、整點與半點的關係後,結合其他已學過的知識,如:等分、對稱、順數、排序裝飾等,再進行製作活動。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班裡孩子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孩子有19個,女孩子卻只有5個。男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導致整個活動室經常是亂烘烘的。而且,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總喜歡扯著嗓子大聲說話,使得一次好好的交談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對於孩子自己,說話音量過大,一是會損壞喉嚨,影響聲帶的發育,二則是會給人留下不禮貌、沒教養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簡單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語氣,都將產生不同的效果。誰又願意聽到那刺耳的問候呢?

對於整個集體,若是天天生活在這一嘈雜的環境中,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聽覺,更加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以及注意力。研究表明,一個人若是經常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易形成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尤其對孩子,原本是無憂無慮、輕鬆自由的他們,卻過早地感嘆染焦慮,那是地孩子多大的摧殘啊!

那麼,孩子為何會這麼大嗓門地說話呢?天生這樣嗎?遺傳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有時,幾個孩子在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大家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而這時候,有的孩子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會採用大聲嚷嚷的方法,以為只要自己大聲地喊,就能超過別人的聲音,就能被大家所聽到。你的聲音這麼大,我的聲音比你還要大。這樣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現象。

仔細反思,孩子中間產生這種現象,作為老師的我們,其實也有著不可推卸是責任。活動中,我們往往會忽視很多個體的存在,無視他們的反應,無視他們的心理,更無視他們的語言。其實,就在某個角落裡,有一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正在看著你。就因為老師的忽視,而使他們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剝奪了他們表達的權利。這個時候,那些表現欲強烈的孩子往往會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來。因為,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才會讓大家聽到自己的聲音。而我們的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主導”地位,為了維持“你是學生,我是老師”的師幼關係,則會用更高分貝的音量來壓倒孩子,穩定局面,覺得只有這樣做才不失老師的尊嚴。殊不知,下面有著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注視著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他們效仿的物件。

久而久之,這一切都將成為一個惡性迴圈。孩子的聲音越大,老師也就越想壓過他們。而老師的聲音越大,孩子也會試圖用更大的音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

曾經也看國一些有關國外蒙臺梭利教學的紀錄片。蒙臺梭利教學法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這種教學法之所以走過那麼多年 ,還能有如此眾多的追隨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就針對以上所提到的現象,我覺得“蒙氏”教育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一“靜”字。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樂,他們自由,但又不會影響同伴,他們活動,但又如此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絲毫沒有喧譁的場面。特別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當然,我們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營造的這樣一種氛圍,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的孩子為什麼就能做到這樣?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樣。那麼,既然孩子的差別不是主要問題,那老師的方法就值得探討了。“蒙氏”認為,教師的職責並不在於教導孩子,而是為孩子準備一個豐裕而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假若教師身體力行,師師、師幼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那麼,我們的孩子還能大聲喊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