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5篇

才智咖 人氣:1.47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5篇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

吹泡泡是孩子經常玩且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而《吹泡泡》這首歌曲的歌詞淺顯易懂、貼近幼兒生活,音樂旋律生動活潑,節奏、強弱變化明顯,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表現空間,是幼兒演唱和表演的好教材。所以,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為孩子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結合有趣的遊戲,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動聽、旋律的優美,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師對音樂的性質、演唱的音準,對音樂的表現,沒有熟練地掌握,每個環節間的連線語,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等很多方面沒有細緻深入地思考和引導,從而在課堂中問題多多。現將活動過程反思如下:

一、模仿泡泡飛飛,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

在"吹泡泡"的音樂聲中師幼輕鬆進入活動場地。

反思:第一環節雖然是活動的開頭孩子還沒有進入狀態,但是既然已經播放了音樂,那麼教師也應提出適當的要求,讓孩子有意地去聽聽音樂,如:小朋友,讓我們變成泡泡,聽著美妙的音樂飄進教室吧!

二、結合遊戲,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1、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玩吹泡泡的遊戲,和你們一樣,老師也很喜歡,我也要來吹幾個泡泡!

⑴教師隨意吹泡泡,幼兒拍手、跺腳。

⑵提高要求:教師吹大泡泡,幼兒用響亮的掌聲模仿打泡泡並跺腳;教師吹小泡泡,幼兒用輕輕的掌聲模仿小泡泡並跺腳。

1、看,張老師吹了幾個泡泡?(出示彩色紙泡泡,請幼兒數一數。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念該樂句。)

反思:教師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遊戲時,孩子們興趣盎然,用掌聲表現出了響響的大泡泡,輕輕的小泡泡,但是在引導幼兒數一數吹了幾個泡泡時,教師讓幼兒模仿唱著數,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了難度,導致此環節沒有達成預設目標,如果此時教師能用直接數的方法示範並以生動形象的語言:你們也來吹一吹,(出示已貼好的彩色泡泡)數一數一共吹了幾個泡泡呢?聽聽張老師是怎麼數的?來跟著張老師這樣數一數?誰學會了來試試?我們再一起來數數。重點讓幼兒學習數泡泡時的附點,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正確的數法。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2

自接教了科學課以來,我就暗下決心要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科學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引導同學真刀實槍地做科學,逐步培養同學的興趣,激發同學的探究慾望,鍛鍊同學的實驗與操作的能力,增強同學的情感體驗,使同學享受合作學習與勝利的樂趣,從而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而這些我以前做得確實不夠,現在我要腳踏實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課前我安排同學準備好實驗用品(從同學準備的實驗用品來看,同學對科學實驗的興致很高),自身也從實驗室借來了天平、量筒等實驗器材,儘管實驗室的器材不夠,同學沒有條件做分組實驗,但足夠可以讓我作演示試驗了。

當我帶著這些實驗器材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同學不謀而合的發出了一聲驚呼,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同學對實驗儀器的強烈好奇和對探求科學知識的迫切慾望,同時也為自身以前沒有認真為同學上科學課而感到深深的自責。

一堂課下來,我感到課堂紀律比以前明顯地好轉了,同學舉手回答問題也比以前積極了,有秩序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亂叫亂嚷,一盤散沙了。儘管沒有完成預計的教學任務,但我覺得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尤其是一些後進生也鼓足勇氣參與探究,這讓我感到欣慰。同時我也感到教學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缺乏之處,比方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合作意識不強烈;有的同學不善於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有的同學彙報聲音太小,表達的意思不明確;實驗結束時有的同學還沉溺其中,沒有傾聽他人的彙報……其實這些都說明同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而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長期的不懈努力。看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註重同學的習慣培養。我希望這節課成為新課改的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後要堅持不懈地搞下去,為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同學,為鍛鍊自身能力和提高業務水平而努力奮鬥。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1、引導幼兒觀察青蛙,初步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2、使幼兒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準備:硬體方面:青蛙玩具或圖片 青蛙的生長過程圖 小蝌蚪

軟體方面:事先飼養小蝌蚪

教學過程

一、(出示幻燈:小蝌蚪)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觀察青蛙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是誰呢?(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青蛙)

二、(出示幻燈:青蛙)讓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徵。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玩具廠的叔叔根據青蛙的樣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問:1、青蛙長得怎麼樣的?

2、眼睛、嘴巴怎麼樣的?

3、肚皮、背是什麼顏色的?

4、青蛙有幾條腿?

5、青蛙有頸嗎?頭能轉動嗎?

6、青蛙生活在什麼地方?

三、初步引導幼兒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現在,小朋友們都認識我了,但你們知道我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嗎?

1、幼兒先借助已有的經驗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出示幻燈: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媽媽身下寶寶的時候是怎麼樣的?慢慢長大後又變成怎麼樣了?最後又變成怎麼樣了?

3、遊戲《蝌蚪寶寶變青蛙》,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青蛙的生長過程。

① 假如你是一隻蝌蚪寶寶,圓溜溜的,用身體的動作怎麼做?

②變成小蝌蚪了怎麼做呢

③長出後退怎麼做?

④長出後退怎麼做?

⑤脫掉尾巴怎麼做?

最後,教師做青蛙媽媽,幼兒做寶寶一起遊戲,將青蛙的生長過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四、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係。

1、青蛙有什麼本領?

2、青蛙對我們人類有這麼大的用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呢?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4

小班的孩子對洗手、洗頭、洗澡時的泡泡充滿了興趣,他們去公園玩也最喜歡吹泡泡。我們怎樣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為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在“好玩的夏天”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關於水幾個活動,試圖通過幼兒自己的動手嘗試和操作,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科學活動的帶來的樂趣。。

在本學期的科學教學活動中,“來玩泡泡水” 這個活動貼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演示吹泡泡,他們驚奇著、歡呼著。當看到泡泡從吸管口裡一個一個吹出來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的興奮。在活動前我們考慮到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控制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在吹泡泡的過程中可能會將泡泡水吸到嘴巴里,所以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但又能保證讓他們體驗自己吹泡泡的樂趣,於是我們決定在吸管的一頭做上了標記,讓幼兒把有標記的一頭插到泡泡液中。並且先指導孩子們用吸管輕輕吹氣。果然這一準備非常的有必要,後來在活動中孩子們沒有一個吸到泡泡水的。

看著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猜一猜“泡泡水是怎麼來的”。“買來的,我見過!”幾乎是異口同聲。“今天我們不用買,能不能自己做呢?”聽了我說的話,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一一將活動材料介紹給孩子們,現場展示製作泡泡水,然後讓幼兒分組用事先準備的洗滌用品自己調製泡泡水,並嘗試著吹泡泡,孩子們吹著自己調製的泡泡水非常開心,同時我還準備了大吸管和小吸管,一些用廢舊的電線絲做成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示範用它們來吹泡泡,讓幼兒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雖然形狀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操作中獲得經驗。

活動最後,我讓孩子們帶上自己的泡泡水來到操場上玩吹泡泡,啟發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是什麼樣子的。在吹泡泡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吹出來的泡泡立即就破了,這樣不利於他們觀察泡泡裡的美麗世界。於是,我就增加了一個環節,讓幼兒討論“怎樣留住吹出來的泡泡”,這下,孩子們可興奮了,都用自己的辦法去試,有的用手揮,有的用嘴吹,還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臺階上吹……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再次達到高潮。果然,經過他們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孩子們看得可開心了。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慾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玩泡泡水的活動中,孩子們自己動手探索嘗試、觀察、比較,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而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了孩子的相互交流,把問題留給孩子自己解決。以往我們總是認為,小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開展探究活動會比較困難。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物件,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點,同樣能在小班很好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大膽猜想並進行驗證。(重點)

2、能夠讓沉下去的物體通過改變形狀後浮在水面上,學習記錄沉浮實驗結果。(難點)

3、體驗做實驗的樂趣,感受物體的沉浮變化。

活動準備:

ppt、一元硬幣每人一個、記錄表、彩筆、裝有清水的透明盒子、塑料瓶蓋、積木、紙船、泡沫、橡皮泥、抹布、抽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大班孩子會在科學區做很多實驗,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有趣的實驗。

出示硬幣,提問:請你們猜一猜如果硬幣放進水中會沉還是會浮?教師驗證幼兒猜想,硬幣會沉入水中。

二、幼兒觀察並討論記錄表的使用,記錄自己的猜想

1、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

2、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討論,提問:請你們猜一猜它們能不能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

3、出示記錄表,提問:請你們想一想記錄表怎麼使用?

小結:第一列是材料,第二列記錄猜想,第三列記錄實驗結果。

討論上下箭頭代表含義,提醒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表示沉和浮。

4、展示記錄表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第一次探索,感受輔助材料可以幫助硬幣浮起來

1、實驗要求:不要灑水弄溼衣服,每種材料都動手試一試,做好記錄。

2、動手操作,驗證結果,並進行記錄。教師觀察幼兒操作,引導幼兒發現沉浮原因。

3、展示記錄表,互相交流發現,問:你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呀?

小結:硬幣藉助積木、大瓶蓋、泡沫會浮起來。有些小瓶蓋儘管自己能浮起來,

但卻不能幫助硬幣浮起來;紙船開始會浮起來,也能幫助硬幣浮起來,但是吸水後就會沉下去。

四、幼兒第二次探索,探索橡皮泥幫助硬幣浮起來

1、出示球狀橡皮泥,提問:你們認為橡皮泥放在水中會沉還是會浮?教師進行實驗,球狀橡皮泥會沉入水中。

2、提問:橡皮泥也想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你們有什麼辦法?

3、幼兒實驗,教師觀察幼兒操作。

4、請實驗成功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驗:

(1)捏的薄薄的

(2)不能進水

(3)輕輕地平平的放到水面上,輕輕地放上硬幣

五、幼兒第三次實驗操作讓橡皮泥幫助硬幣浮起來。

小結:有些物體原來不會浮在水面上,但改變形狀後就會浮起來,如:橡皮泥。六、播放視訊,提升經驗

鐵塊也是通過改變形狀後浮在水面上;生活中還可以藉助木頭、救生圈等讓自己浮在水面上;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潛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到水底?(潛水艇可以自己吸水、排水)

活動延伸:幼兒在科學區嘗試製作潛水艇模型。

大班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課後反思)活動中通過啟發性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讓幼兒大膽積極進行猜想,猜想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引導幼兒積極與操作材料互動驗證猜想結果,並記錄交流。幼兒通過動手嘗試使用多種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輔助材料讓硬幣浮了起來,在多次操作比較中體驗到了各種不同的材料在硬幣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增進了幼兒對硬幣及其他物體屬性的瞭解。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設計的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當幼兒嘗試用常見材料幫助硬幣浮起來後,我又出示會沉到水底的橡皮泥讓幼兒思考如何讓橡皮泥幫助硬幣浮起來,通過操作知道改變某些物體形狀也可以幫助硬幣浮起來。但試驗結束後沒有及時鼓勵未成功的幼兒活動結束後再次進行嘗試。在以後的活動中會認真總結經驗,努力上好每一節教育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6

《顏色變變變》整個活動以魔術師變顏色為主線,通過看、聽、講、操作等多種渠道,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幼兒大膽操作。整個活動過程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喜愛,對於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進和提高。 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藝術活動中,多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從而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那麼在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也幫助他們提高了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7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針對這一特點並結合幼兒年齡段特點,我設計了《無字天書》這一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在趣味十足中探究“無字天書”的祕密,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探索“無字天書”的祕密。

2。瞭解澱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象。

3。在科學小嚐試中激發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發現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探索“無字天書”的祕密。

難點:能在試驗中儘可能的避免實驗誤差,瞭解澱粉遇到碘水會變成藍紫色這一神奇的現象。

活動準備

快遞盒子、無字天書(澱粉水繪畫出的作品)、滴管、碘伏、水、白醋、調查單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景匯入。

師:我們班剛剛收到一個快遞,快遞裡面有什麼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無字天書

開啟快遞,瞭解快遞裡面有什麼(無字天書),瞭解其特點(紙張是白色的,沒有內容)

2。探索“無字天書”的祕密

⑴請幼兒認真觀察無字天書,思考無字天書為什麼沒有內容。

提問:為什麼天書上面一個字,甚至一個標記也沒有?它可能有什麼祕密呢?

⑵觀察快遞盒子,瞭解如何破解“無字天書”

尋找快遞盒子上的提示“無字天書只有經過特殊處理才能顯現出內容”。

⑶探究哪一種材料能讓無字天書顯現內容

出示:水、碘伏、白醋、調查單,請幼兒進行試驗,探究哪種材料能使無字天書顯現內容,並填寫調查單。

⑷分享試驗結果

3。為“無字天書”解密

⑴將碘伏滴在無字天書上面,化解天書的祕密。

⑵分享無字天書裡的內容。

⑶解密“無字天書”。

提問:無字天書是怎麼寫出來的呢?

小結:無字天書這樣神奇是因為寫書的人用了澱粉水在寫字,寫完字後澱粉水蒸發後就看不見了,這時滴上碘伏就能顯現出內容,因為碘伏遇到澱粉會變成藍紫色。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寫一張“無字天書”。

分發白紙、毛筆和澱粉水,請幼兒自由書寫內容。

活動總結

我以快遞的形式匯入活動,既貼近生活又充分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探究趣味十足。幼兒發揮奇思妙想能說出各種探究“無字天書”的方法,緊接著開始了“無字天書”的探索之旅,實驗的過程中幼兒表現的很積極,但難以避免的實驗誤差也出現了,個別幼兒將溶液混在了一起,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中獲得了實驗結果。整個活動可以看到幼兒的探究意願濃厚,過程中幼兒除了操作還有和同伴之間的討論,相信幼兒通過這次活動更進一步的提升了對科學活動的探究熱情。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探索顏料和牛奶之間發生的變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調和之美。

2、願意根據色彩的形態變化進行大膽想象,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體會到自己牛奶的神祕之處,自己動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食物顏料(色素),牛奶,洗潔精,抹布,每人一個操作盆。

2、音樂《牛奶歌》。

3、繪本《彩色牛奶》。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奶牛場阿姨,隨音樂《牛奶歌》和幼兒進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嚐甜美的牛奶。

2、欣賞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賞繪本彬色牛奶》。

(2)幼兒按故事內容遐想各種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將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導幼兒感受顏色變化。運用photoshop中的塗抹工具,將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導幼兒感受白色與彩色融合的動態美。

3、表演魔術《彩色牛奶》,遐想動態形象。

(1)將食物顏料疊加倒入裝滿牛奶的盆子中間,注意不要晃動。

(2)在顏料中間滴人洗潔精(濃縮),引導幼兒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滾運動的變化,觀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構成的形態。 (如各種動物或者花草)

活動結束

以牛奶歌進行幼兒的小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舞蹈中結束本次的活動。

活動延伸

坐上老師的小火車到科學區裡探索更多的關於牛奶的祕密。

活動反思

神奇牛奶畫的原理:食物顏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們就懸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潔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們在牛奶表面擴散。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使牛奶動了起來,帶著顏料到處跑。對於本階段的幼兒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神祕的色彩變化過程,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操作盤,這樣效果才會好。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9

《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功能;要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本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幼兒在玩玩具時,經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為什麼會開?車燈為什麼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瞭解電池的外形特徵;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瞭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並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援、引發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係,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祕。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

2.通過試驗、觀察瞭解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關係,能夠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3.喜歡使用打氣筒等充氣小工具,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嘗試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瞭解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關係,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活動準備:

1.各式氣球若干、氣球託若干。

2.多種樣式的氣球打氣筒若干。

3.插氣球的花瓶 4 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兩個色彩不同、形狀大小相同的氣球,一個充滿氣是鼓的,一個沒有氣是癟的,引發幼兒給氣球充氣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兩個氣球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小結:氣球紅紅肚子裡充滿了氣,是個圓鼓鼓的胖氣球。藍藍肚子裡沒有氣,是個乾癟癟的瘦氣球。

氣球藍藍也想變的跟氣球紅紅一樣圓鼓鼓的,小朋友能幫助他嗎? 2.幼兒自由探索、想辦法給氣球充氣,讓氣球鼓起來。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讓氣球鼓起來的?能不能給大家演示一下?(用嘴吹氣的方法和用打氣筒充氣的方法)

請幼兒介紹自己給氣球充氣的方法,交流自己的經驗。

小結:用嘴吹氣時,嘴巴不能撒氣,要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後捏緊氣球嘴,不要讓氣漏出來。用打氣筒充氣時,將氣球嘴對準充氣嘴,捏緊後一下一下地打氣,不要讓氣漏出來。

小朋友已經學會了自己給氣球充氣的方法,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能不能行?(激發幼兒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的興趣)

3.幼兒合作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探索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試驗要求:兩人合作給氣球打氣時,要仔細觀察充氣過程中氣球的變化。

(1)提問:誰成功了?誰沒有成功?什麼原因沒有成功?

請沒有成功的小組交流失敗的原因,請成功的小組分享合作成功的經驗。

小結: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時要相互配合,一人打氣,氣要一下一下的打;另一個人要將氣球對準氣嘴,而且要捏緊,不能讓氣漏出來,這樣氣球就鼓起來了。

(2)提問:你們發現在打氣的過程中,氣球有什麼變化嗎?

小結:原來,氣球的大小與充氣的多少有關係!充氣多,氣球就大,充氣少,氣球就小。

(3)請幼兒想辦法讓氣球不撒氣,學習使用氣球託。

提問:為什麼小朋友剛剛充完氣鼓起來的大氣球,一會兒就變小了?有什麼辦法能讓氣球不撒氣?

幼兒交流讓氣球不撒氣的辦法,嘗試使用氣球託。

小結:原來充完氣鼓起來的氣球如果捏不緊氣球嘴,裡面的起就會漏出來,氣球就會變小了。讓氣球不撒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線綁緊氣球嘴、擰緊氣球嘴、給氣球嘴打結,還可以用氣球託。

4.遊戲“打氣比賽”,幼兒合作給不同大小、形狀的氣球打氣,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比賽要求:在一定時間內,給氣球成功充氣數量多的小組即可獲勝。

小結:其實,在合作給氣球充氣時,只要兩人配合好,就會很快給氣球充滿氣,讓氣球鼓起來,再用球託將氣球固定住就可以了。

5.觀察圖片,瞭解生活中充氣後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物品。提問:生活中的這些物品充氣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小結:生活中充氣後鼓起來的物品與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可以

幫我們做很多事情,節省很多力氣呢。

反思:

《指南》中指出支援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為此我的活動中組織幼兒大膽試驗,並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實驗操作經驗,讓孩子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辦法,通過兩人合作給氣球打氣,鼓勵幼兒嘗試合作完成充氣實驗,並交流兩人合作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

中班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本節活動注重幼兒的探索求知,在引發幼兒操作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操作實驗,最後教師提升總結,併為幼兒創設寬鬆自主的交流氛圍,大膽說出自己在實驗中的探索發現,使幼兒層層遞進、由易到難體驗個人、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

本活動通過自己給氣球充氣、兩人合作給氣球充氣、充氣比賽三個環節,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給氣球充氣的方法,尋找不讓氣球撒氣的方法,並知道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能夠根據氣球的大小確定充氣的多少,防止氣球爆掉。活動中,通過猜想—試驗—分享交流經驗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現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關係。

在活動中出現的氣球因充氣過多而爆掉的突發事件,也成為了幼兒交流討論的科學現象,很快幼兒就瞭解了氣球充氣過多就會爆掉,大小不同的氣球充氣也不一樣。活動中還出現了氣球撒氣的現象,幼兒也想了許多的方法,學會了使用氣球託固定氣球,防止氣球撒氣。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1

說教材:

大班科學內容《神奇的陀螺》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我為幼兒提供了陀螺和小夾子,在玩陀螺的過各中我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操作探究過程,體驗動手動腦,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應用於新的學習活動,使幼兒形成受益終身學習態度和能力。

活動目標

1、對陀螺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運用、操作、觀察、比較、記錄、體驗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祕密,懂得對稱和平衡。

重點

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因素,嘗試夾子的夾法,多與少的變化。

難點

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陀螺轉動中的快慢、長短,對夾子的多少夾的不同位置的區別與平衡起很大的關係。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陀螺的經驗,引起幼兒對轉動平衡這一現象的探究。

材料準備:

木質小陀螺12個,小夾子50個

教學方法:

活動操作法、發現學習法、探究研討發、暗示學習法。

活動過程:

1、師幼互打招呼並向來聽課的老師問好。

2、匯入課題:師你們玩過陀螺嗎?說出怎麼玩及陀螺的種類,激起孩子們的興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問。有一個夾子夾在陀螺的上面會怎麼樣呢?(引出提問,讓幼兒預測,說出會怎麼樣)用兩個夾子會怎麼樣。

4、操作用兩個或三個夾子去試一試。

師:試的時候要多試幾次,操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在不斷的實驗,觀察、比較發現問題。

5、提問幼兒玩陀螺羅的夾子是怎樣夾的,並請幼兒試工一下,得出兩個“對稱”,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對稱了才可以使陀螺轉的穩和長,三個夾子可以夾成三角形,師:證實可以轉起來,那四個夾子可以嗎?給幼兒發記錄表,讓幼兒記錄自己玩陀螺夾夾子的位置,然後彙報。

6、在不斷的試著怎樣夾,才可以使陀螺轉的時間長,並作出記錄,然後說出來彙報。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兩個對稱或稍微分開一點,也有超出四個的。

7、玩陀螺比賽並總結:夾夾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轉的時間和平衡也不同。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孩子們對科學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興趣,我以孩子們的遊戲興趣激發了學習的探究,使幼兒行成收益終生的學習態度。不足之處,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的引導語再明確一些,孩子們在記錄的過程中應引導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夾夾子的位置,會說方位詞,下次活動繼續改進!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2

最近在一段時間科學課進行完了,進入了複習階段。今年我對於科學的複習,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複習,老師作為複習方法指導者。在學生進行復習的時候,我將複習方法教授給學生,然後學生就按照複習方法進行復習。當然學生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復習。

首先我將每個單元的複習提綱和每個單元的檢測題,總結和印出來分發給學生進行復習。這樣學生根據複習提綱和檢測題,結合著課本,然後利用回放電影的方式進行復習。

現在複習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複習存在以下的幾個問題。

1.複習結合課本的問題。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沒有結合課本按照提綱進行復習。

2.還是有學生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復習。

3.少數的學生不認真。

我想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採取一些措施

1.強調課本的重要性,一定結合課本進行復習。

2.繼續對於個別同學進行復習方法進行指導。

3.對於個別的不認真的學生,進行教育。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

2、願意為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按規則要求操作。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從中體驗與同伴共同操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的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2、貼有圓形、三角形、方形標記的房子三間。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圖形王國玩一玩,開心嗎?那我們現在就出發了。

二、對圓形、三角形、方形的.認識

三、(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1、師:哇,圖形王國裡有這麼多圖形寶寶,大家想認識他們嗎?那我們一起來互相打個招呼吧。教師分別出示三個形狀卡片,以形狀寶寶的口吻來自我介紹

(1)圓形。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稜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方形。師: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3)三角形。師: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願意和我做朋友嗎?2、師:剛才三個形狀寶寶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麼樣嗎?(請幼兒分別講述三種形狀的特徵。如講述有困難,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講述)。

師:我們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寶寶,好嗎?(師生共同小結)

(二)遊戲:找朋友

(1)先說說自己拿的是什麼圖形寶寶。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圖形寶寶,它們藏在了你們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們請出來吧!你取的什麼圖形寶寶,自己說說。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取得什麼圖形寶寶。跟你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幼找朋友。A:圓形寶寶找朋友 師:我這兒也有一些圖形寶寶,它們想找朋友。(出示圓形)我是圓形寶寶,誰和我長的一樣我就和他做朋友。請圓形寶寶站起來。好師朋友揮揮手。B:方形寶寶找朋友師:我是方形寶寶,是方形的寶寶快過來,親親。C:三角形找朋友 師:我是三角形寶寶,是三角形的寶寶快過來和我抱一抱。

(3)同伴間找朋友。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聽到音樂就去找跟自己圖形寶寶一樣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嗎?我來瞧一瞧。(4)和朋友跳個舞。師:我們都找到了好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跳個舞吧!

(三)圖形寶寶找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要回家睡覺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2、出示貼有圖形標記的房子,介紹:這是圖形寶寶的家,看看圖形寶寶的家裡有幾間房間?每間房間各住著什麼圖形?師:這是誰的家(圓形的家)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圓形寶寶送到他家裡,送的時候要對他說:"我把圓形寶寶送到圓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3、分組操作練習。請幼兒把一樣的圖形送到有相應圖形標記的"家"中。鼓勵幼兒為圖形寶寶都找到家。

4、驗證: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集體驗證:我們一起來看看圓形媽媽的家是不是都住著圓形寶寶?如發現有不同的形狀讓幼兒一起觀察並糾正

(2)小組驗證:三角形媽媽的家請男孩子去檢查;方形媽媽的家請女孩子去檢查。(四)結束

師: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棒,圖形媽媽說,請小五班的小朋友也來做它們的孩子。那你們喜歡做什麼形狀的孩子呢?黑板上有各種形狀的貼紙,請小朋友自己來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形狀貼紙貼在胸前。

分別請三種形狀的孩子排隊:我們一起開著小火車去郊遊吧。

活動反思: 3—4歲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要求幼兒能夠辨認平面幾何圖形,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鞏固認識圖形,感知相同圖形和不同圖形之間的關係。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4

小班幼兒科學活動《隱身水果》,應該是一個能讓幼兒很感興趣的教學活動,我把這個活動的目標定為:

1、能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辨別多種果味的飲料;

2、能初步瞭解由水果變成水果汁的過程。

活動的第一個過程是讓幼兒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尋找“隱身水果”,我發現有的幼兒真的很聰明,一會兒就找到了。但是我又發現,大多數的幼兒還是不明白“隱身水果”是什麼意思。之前,我也一直在考慮,怎樣才能讓幼兒清楚地明白“隱身水果”就是由水果寶寶變成了水果汁。我想,只有讓幼兒親自去觀察這個變化的過程,幼兒才能真正的理解“隱身水果”的含義。於是,我想到了榨汁機,當我把榨汁機展示給幼兒看時,他們各個小眼睛都瞪得圓溜溜的,並很好奇,我一手拿一個蘋果,另外一隻手拿一瓶蘋果汁,並神祕地告訴幼兒“這臺機器很厲害的哦,能讓謝老師手中的蘋果變成蘋果汁”,這時,孩子們更好奇了,光盯著那榨汁機看。於是,我插上電源,開啟開關,榨汁機就開始工作了,我把事先切好的蘋果塊放進榨汁機裡,瞬間,蘋果塊就變成了蘋果汁。孩子們看著,開心地笑了,我想,她們是明白了只是不會表達,其實,他們也在為自己又學到了新知識而高興。接下來就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辨別多種果味的飲料,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他們只通過看一看就能辨別普通的果味飲料了,除了個別的像椰子汁需要老師告訴幼兒,還有蘋果汁和水蜜桃汁需要幼兒通過聞一聞和嘗一嘗才能很明確的分別。最後一個過程,讓幼兒品嚐各種口味的果汁並一起說一說自己嚐到過什麼口味的果汁,哪種口味的果汁自己最喜歡,幼兒都品嚐得很開心。

我覺得本次活動最好的地方就是讓幼兒親自觀察水果變成水果汁的過程,我想,我對這個教學活動中的環節印象很深刻,孩子們也應該印象很深刻。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5

本月我們開展《有趣的線》主題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神奇的“線條”無所不在!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線,縫衣服的線、織毛衣的線,電話線、電燈線,門簾上的線……我們注重捕捉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從帶領孩子去尋找什麼是“線”,到觀察千變萬化的神奇線條,從而探索線的用途,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讓幼兒探索線的特性,幼兒興趣頗高。

如在《電線變變變》活動中,我們收集廢舊電線顏色多樣,易彎曲、易伸直,變化萬千,在幼兒操作活動時,提供這一素材,不僅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還能為幼兒豐富想象力構建舞臺。 本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藉助電線色彩鮮豔,可隨意造型這一特點,以觀察性、開放性提問為中介,以誘發積極思維,大膽操作,自主表達為核心,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讓幼兒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

如:在變化電線造型時,幼兒能說出很多種與之相象的造型(娃娃的臉、花朵、水果)等。這些幼兒想象出的都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很自然地與電視、現實生活中的所見聯絡起來。於是我找到了現場扎辮子的幼兒與幼兒的創作作了比較,一方面肯定了幼兒的想象,另一方面讓未想到的幼兒很直觀的感受。並及時地加以表揚,增加幼兒創作的慾望。

第一次操作活動時,教師只是為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大膽操作,隨意造型。由於中班幼兒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且模仿性強,故在這個環節中只出現幾種簡單的創意,但也有幼兒對同一造型出現了不同的想象結果。

第二次操作,教師讓幼兒把自己創意的造型立體化,但我卻忽視了,有些是不適合站立的。幼兒在操作時,在將物體加以穩定的同時,還利用彩的積木造型進行裝飾,這是我沒想到的,說明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能突破老師的要求,他們渴望更多、更美的效果出現,及時的鼓勵、表揚會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因此,我並不埋怨幼兒,而是拿出幼兒作品加以肯定。 在整個過程中,活動過程層次清晰,過渡自然,教師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說一說,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教師只是作為一個支持者、引導者、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