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才智咖 人氣:1.23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1

1、要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

教學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動,離不開具體的物件.這個物件必須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實情境中發生的“原生態”的教學事實,是由特定時空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各種因素構成的教學場景和教學細節。這些場景和細節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來自於實際的課堂觀察或課堂經歷,也可以是通過錄影、錄音等手段所儲存下來的教學記錄,或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學實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應能具體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教學情境。

2、要選好反思的切入點。

教學活動是一種由多個要素在特定條件下整合而成的連續性活動,具有時間性和整體性。面對這樣一個複雜整體,作為一種理性思維的反思,要洞察其全部,只能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選取“切入點”的過程。是對教學事實進行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反思主題的提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反思的著力點,順利開啟思路。從具體的視角審視課堂教學中的深層問題。

3、要依託一定的教學理論。

教學反思需要理論的參與。通過理論的參與,可以使教學反思衝破原有的“認識框架”,超越簡單的“是”與“非”“好”與“不好”的純粹經驗性的判斷和理解,從而探討出隱藏在教師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教學智慧等,有效地對實踐進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評價,乃至進一步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紮根”理論。

4、要進行必要的分析闡釋。

教學反思中的理論不同於一般理論文章中對理論的闡述,它是在吃透理論基礎上的理論運用,有時候表現出來的雖然只是“片言隻語”,但它決不是反思的“點綴”或“標籤”,它必須與教學活動的分析闡釋結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學活動中隱含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智慧,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發揮理論在教學反思中的真正價值。

5、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

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主觀化思考。不同教師由於專業興趣和視野的限制,反思時很可能出現“視域”的分歧,不同教師有不同的“關注點”,立論的依據不同,認識的深淺不同,對同一教學現象有時會發出多種聲音。正是這些不同的聲音,為我們從不同側面進入教學、認識教學活動提供了多維的視角。因此,教學反思不能“執一己之端”,還需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讓不同的教師參與反思.通過不同的聲音,喚起對教學活動不同層次、不同視角的思考,在不同見解的碰撞爭鳴中.對教學活動進行“考問”。從而切近教學的真實,促進參與者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既不簡單認同,又不固執己見,你來我往,如琢如磨,推動反思的深入。

幼兒園教學反思2

當班級裡設定了“摺紙區”這一遊戲場所後,許多孩子都會自覺地利用課餘飯後的時間去折折玩玩。一兩星期後,可能是由於新鮮感過去了又或者是因為老師換上的步驟圖越來越有難度,所以願意自覺進入區域摺紙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不過近些天,發現只要一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就有大批孩子聚在這裡,時不時地還會主動請老師換上新的紙。再一看他們,發現那些孩子中間大部分是動手能力相對較差的較頑皮的孩子,我納悶了:他們怎麼開始喜歡摺紙了?懷著欣喜之情我走近他們,試想著還能為他們解決一些難點。但當我真正走近時,原有的欣喜蕩然無存,原來他們聚在這裡是在折“飛機”(非常粗糙,只需對摺兩次就成功的那種)“你們這樣不等於在浪費紙嗎!”差點就破口而出了,但我忍住了,想著他們會不會已經會折步驟圖上的圖形了,於是問道:“你們會看著貼出來的步驟圖來折‘牛頭’了嗎?”他們的回答非常誠實:“我不會折‘牛頭’。”“那你們為什麼不學呢?老師可以幫你們,那樣你們的小手才會越來越能幹。”我也繼續鼓勵著,希望能將興趣從“飛機”轉移到“牛頭”上來。但他們聽我這麼一說,一個個都不啃聲了,手裡的“活兒”也停下了。

就在我不知該如何引導的時候,一位名叫婷婷的女孩子跑了進來:“王昊,為什麼我的‘飛機’飛不起來呀?”聽了婷婷的話使我突然想到:這些孩子動手能力相對較差,那我為何不降低要求,不要讓他們非按步驟圖折不可,而是讓他們在折自己喜歡的“飛機”的同時要求他們摺紙時要對齊、抹平等基本的摺紙技能呢。於是,我很認真地對比起王昊和婷婷的“飛機”,然後面向所有的這些孩子說:“老師找到了原因,要想讓你們的‘飛機’飛起來,必須仔細地折每一步,把邊對齊、摺痕線抹平,這樣折出來的就能飛得很高很遠了。”聽了我的話,大家果真認真地折了起來,還時不時地問王昊是不是那樣的。

通過後來認真地折“飛機”,雖然孩子們仍然沒有掌握看步驟圖來折“牛頭”,但他們摺紙的常規有了鍛鍊與鞏固,因此這樣一個原本被我認為是“浪費紙”的行為對那些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來說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經過這一事件後,我不禁反思:在我們的教育行為中,會有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們都不按照老師的設想來走,在那些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在要求孩子回到你預定“路線”的同時再重新審視那些“出軌”的孩子、重新審視你的“路線”,然後重新設計一條更加適合孩子、受孩子喜愛的“路線”呢?

幼兒園教學反思3

孩子,你別怕――充分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今天,由於大一班兩位老師有事請假,班上只剩李老師一個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師暫時到大一班幫忙。

午飯時,陸少威的飯、菜都快吃完了,卻哭了起來,拉著李老師的手央求著說:“李老師,我不讓你走。”李老師輕聲勸說著他,可是陸少威沒鬆手。為了給李老師解圍,我隨口說:“李老師中午回家給小姐姐做飯,一會兒就回來。”陸少威不理我,還是哭。一會兒,他手裡拿著蒸餅說:“我有病,我頭疼,我爸說我有病就來接我。”我用手摸了摸他的頭,感覺不熱,就說:“行,吃完飯老師給你試試表。如果你發燒,老師就給你爸打電話,好嗎?你先把飯吃了。”他不肯吃飯,一個勁地坐在位子上嘮叨、掉眼淚。李老師告訴我:“別看他平時挺淘氣,但是膽子小,今天看見你們陌生的老師帶班有些害怕。”為了儘快排除他的心理障礙,讓李老師放心地回家,我儘量接近他,增強他的安全感。我蹲在他身邊小聲問:“這塊蒸餅你是不是吃不下了?”他點點頭。我說: “今天你不舒服,這塊蒸餅可以不吃,多喝點湯。”他還是坐在那裡不吃不喝。我又問:“你為什麼不喝湯呢?是不想喝嗎?”他指指頭說:“我頭疼。”我又摸摸他的頭,不發燒。這時,他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中午睡不著覺。”我看著他那緊張的表情,笑著小聲對他說:“沒關係,如果你睡不著覺,老師就坐在你身旁陪著你。”他笑了,又對我說:“老師,我一會兒就會睡著的。”我笑了笑,又摸了摸他的頭。他不再哭了,轉眼間把碗裡的湯全喝完了。放好碗筷,他拿著衛生紙上廁所,看見我進盥洗室,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擦屁股。”我奇怪地問:“平時是誰幫你擦屁股呢?”“是李老師。”我笑著對他說:“沒關係,今天吳老師幫你擦屁股。你拉完就叫我,好嗎?”他笑著點點頭。這時,李老師走過來告訴我:“中班時他就會擦屁股了,但現在因為他長得太胖了,手伸不過去,所以每次都是我幫他擦。”

上完廁所,洗完手,陸少威一點都不緊張了。準備上床睡覺時,他又小聲對我說:“老師,我願意睡在小屋裡,小屋暖和。”(該班使用活動床,分兩間屋午睡)我說:“行,吳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但是你一定得好好睡覺。”他點點頭,我幫他放好床,他上了床蓋好被子,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這件事讓我感到,當班裡突然換了陌生的老師時,幼兒,特別是個別膽小的孩子,總會產生一些不安全感。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和情緒。老師要多觀察、瞭解、關心幼兒,儘可能為幼兒創造寬鬆環境,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讓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排除恐懼感,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保持愉快心情。

評析/劉佔蘭

《孩子,你別怕》這篇文章生動地反映了陸少威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多麼強烈而與眾不同。為了證實吳老師是否和李老師一樣愛和接納自己,陸少威在吃飯、上廁所、睡覺等多種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試探吳老師。當他每次都從吳老師那裡得到了積極的迴應後,緊張的情緒放鬆了,安全感滿足了。

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這種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幼兒將來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教師對他的態度,以及教師能否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每一個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願望,但自己能不能做一個好孩子。孩子心裡常常沒底。在為這個願望付出努力之前,孩子可能會先試探老師是不是愛他、接納他。若經過試探證明老師不關注、不接納、不愛他,他會覺得沒有希望做好孩子了,因此也就不會積極去做老師引導下的活動了,甚至可能故意淘氣。由此可見。愛和安全感這個前提非常關鍵,可以說,不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於不給幼兒做好孩子的機會。

對於像陸少威這樣的孩子,教師不應認為孩子事多,而應意識到他是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較強烈,應像吳老師那樣以極大的耐心,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證實自己對他的關注、愛和接納。

幼兒園教學反思4

小班數學活動《上幼兒園》,是一個讓幼兒辨認顏色,並能給相同顏色物品歸類的活動。活動中,我請幼兒給相同顏色物品貼上相同顏色的標記,如:我把小動物們分成紅、黃、藍三組做遊戲,請幼兒給穿紅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紅色的花,給穿黃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黃色的小花,給穿藍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藍色的小花。

又如:活動中的遊戲“小樹葉找家”,請小朋友撿到樹葉後,按顏色找到自己的位置。紅樹葉到紅圈裡,黃樹葉到黃圈裡,藍樹葉到藍圈裡。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排除干擾,幼兒也都能積極參與,特別是玩“小樹葉找家”的遊戲,孩子們興致很高,全班幼兒都會按顏色歸類,達到了預期教育效果。其實,這種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同樣還可以運用到按大小、形狀分類的活動中。為幼兒今後的各種分類活動打下基礎。

我認為,在這節課中,應該重複讓幼兒辨認顏色,應用強化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讓小朋友指認出生活中這三種顏色的存在,比如水果蔬菜等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幼兒園教學反思5

小班的孩子依戀情結很重,特別需要安全感。寶寶們希望大人抱抱她親親她,他們需要愛的支援。孩子有了被愛的經歷,才會學會愛別人、愛社會,友好的與人相處。愛是孩子情感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節小班的繪本,很溫馨,很溫情,通過幾個小朋友熟悉的小動物和媽媽之間的母愛的傳遞,讓孩子明白媽媽是最愛我們的人,媽媽愛我們的方式很多很多,而我們也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媽媽的愛,比如對媽媽說一句“媽媽我愛你”,比如給媽媽一個最溫暖的擁抱,比如幫助媽媽做一些小小的事情,讓媽媽感受到我們對她的愛。

在此次活動中,我希望營造的即是一種暖暖的美好而深情的氛圍。我搜索了很多有關該繪本的教案和圖片,完整的故事略複雜,不是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便先將繪本內容進行適當地刪除,還適當增加了一些與幼兒現實生活相關聯的環節,讓故事內容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從而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對繪本故事《媽媽抱抱我》的解讀,從動物媽媽和寶寶之間愛的親密動作,讓孩子感受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從而讓幼兒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情感和擁抱的溫暖。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順暢的,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在講故事的時候,吐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還要把故事中滿滿的愛表達出來。對於問題的設計,我也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氣氛溫馨,互動親切,情感交流真切自然,很好地完成了目標,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引導不夠徹底,操之過急,應變能力不夠,由於緊張弄錯提問順序等等,這都需要我多積累經驗。

本次活動我看到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愛”的關注。活動中我能較好地將多種情境和遊戲、提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組織活動,用啟發的語言引導幼兒思考,讓幼兒觀察小動物們和媽媽的動作,以及模仿體驗感受情感。活動最後一個環節幼兒 和老師抱抱,達到了很好的師幼互動。幼兒常規等方面的進步得到園長的誇獎,我會繼續努力的!

幼兒園教學反思6

臉譜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為世界各民族所公認。今天我們給小朋友們設計的課題是《臉譜裝飾》。

對於臉譜,孩子們並不覺得陌生,前段時間的音樂活動他們就已經首次接觸了《說唱臉譜》,通過解說歌詞瞭解了一些顏色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及特點。我也是想通過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風格來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達到欣賞美、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中華藝術寶庫的奇葩——京劇,激發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情感。

當我在黑板上繪畫出各種抽象造型的臉譜時,下面觀看的寶貝們譁然一片,有的寶貝認為很有意思,說自己要將喜歡的臉譜繪畫成藍色的,有的說要繪畫出黑臉的張飛,還有的女孩子膽小些的一邊輕捂雙眼直叫嚇人,一邊卻又偷偷從指縫中向黑板瞄過去。

當老師講解完後,輪到孩子自己發揮的時間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異常活躍,大部分孩子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作畫,用多種線條裝飾臉譜,並將之塗上各種色彩鮮明的顏色。但也有部分幼兒不能很好地觀察並把握臉譜對稱的特點,所以裝飾繪畫中出現了臉譜不對稱的現象。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瞭解到了在以後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應加強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多進行個別引導,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平時注重對幼兒線條練習及色彩搭配的指導。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感受力和表現力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

幼兒園教學反思7

如今,新課程已全面實施,加速教師成長的專業化程序,提升教師的思維品質,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隨著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現代教育理念的確立,與之相對應的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已全面推廣。教師如何面對這次脫胎換骨的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教育專家認為首當其衝是寫好教學反思。反思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是教師對以往的言論和行為做出重新價值判斷和選擇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理智的進行的自我關照,是教師自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一個具有責任感的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下面就寫教學反思的有關問題談一些看法: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二、為何要寫教學反思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意義。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緻、形象的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緻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詳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助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8

關於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已經成為當今教育工作中的一項根本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也早已成為國家對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職責要求,在構成教師素質諸要素中,師德處於首要地位,這已被全社會所公認。目前,幼兒園教師的師德之所以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原因之一除了獨生子女政策導致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與關愛超過了任何國家與我國曆朝歷代以外,其次就是幼兒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在經濟浪潮的大環境中出現了師德素質下滑的問題。因此師德建設也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管理工作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園所園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對發展學前教育,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管理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在師德建設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當前,探索與構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富有時代特色的幼師師德建設實踐模式,已成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課題。在師德建設中的一些做法和成績,也有相應的反思與解決不了的難題,在這裡和大家共同探討。

所謂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表現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價值取向下的工作作風和教師思想素質,具體表現包括對國內外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從事的幼教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對本班組教師與同事的團結和協作、對幼兒及家長的尊重和家庭教育指導、對幼教學術的嚴謹和進取、對自己的終身學習的職業追求和自律以及對國內外幼教理論的吸納與借鑑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狀況,它是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的關鍵所在。以下就是我園在師德建設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國家的教育法規與方針政策作為指導師德建設實踐的理論基礎,輔以我園有針對性的各種手段提升教師的職業形象和服務意識。

1、近年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把師德建設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並在依法治校、依法辦教育的思想指導下開展了教師學法懂法的工作安排,不僅要求教師學法,更重要的開展了校長(園長)的法律培訓,通過培訓增強了校長的法律意識和政策理論水平,更重要的是運用到了教師培訓和常規工作中。在每學期的培訓中分別組織教師們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勞動法》(新)、《幼兒園工作規程》以及"十七大報告"中黨和國家有關教育方面的方針政策,使全園教師更清醒的認識到國家對教育特別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提高了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自信心,並理解《教師法》提出的教師應承擔的六條義務的內涵和意義。

通過園本培訓制定了我園教師的行為規範,從樹立教師的職業形象入手,細化了從教師語言、著裝、儀容到教師行為的行為規範,通過每學期有>計劃的培訓學習提高了教師們履行師德的自覺性。

2、改善傳統行政管理的人文環境,通過學習瞭解幼教發展資訊、教育新觀念,把每學期的師資培訓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傳統的行政管理多是停留在檢查監督、批評教育的層面,而幼兒園的教師每天必須用一個孩子的心態和視覺和學齡前兒童相處,如果教師每天處在單調和嚴管的氛圍裡勢必沒有"陽光心情"來照顧孩子或者只在領導面前充樣子,因此我們首先從尊重教師入手,無論是檢查工作還是聽評教育活動及各種例會全部改變了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堅持把"微笑"送給每一個教職員工,挖掘教師的閃光點,以表揚鼓勵在先,當出現做的不到位的問題時,用婉轉的方式告訴老師,並幫助其找到恰當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在例會中,堅持正面表揚和鼓勵,把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來舉例,不點名批評某個同志。其次,利用幼教專業刊物和教育專家講座把國家幼教改革資訊和國內外的教育觀念通過園本培訓的方式及時傳達給教師們,使教師儘快從中吸取好的方法和經驗用於教育活動中。另外及時發現教師的情緒變化,在生活、工作中關注教師的實際困難,盡其所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同時教育教師不要把個人、家庭中的煩惱帶到工作中來,更不能把怨氣傳達給幼兒。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教師們每天的心情是開心愉快的,和孩子及家長的相處和工作配合也就得心應手了,使教師們整體的師德狀況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兒園教學反思9

《月亮姐姐快下來》是四年級新教材的歌曲,三四拍,雖然歌曲只有'sol,do,re,sol四個音,但旋律朗朗上口,二聲部又好聽又好記,是一首非常便於識譜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合唱對於我們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從三年級起,我就發現新教材中的二聲部相對於以往舊教材的合唱歌曲好上手教,雖然有難度,但還是硬著頭皮教了下來,總的感覺,輪唱與伴唱好教一些,像《綠葉》這種純二聲部音程旋律就難了(因為學生不喜歡識譜,且學得不繫統,音程很難掌握)。而這首歌識譜相對簡單點,而且二聲部與一聲部形成了輪唱的感覺,只有最後一句稍有不同,學生通過練習還是可以學會的。

第一節課我只是從旋律上讓學生分析樂譜,瞭解一二聲部的不同,從而學習並掌握二聲部合唱,但中間費了不少口舌,因為學生對於樂句間細微的變化還是會混淆。第二節課我就改變了策略,從識譜學期,先認識這四個音,然後再讓學生去識譜,雖然學生使得也挺費勁的,但後面就越學越輕鬆了,二聲部合唱也較第一節課學得順當一點,因為學生更瞭解旋律的細微變化了,但我一直困惑的就是什麼時候學生識譜就像做數學題一樣就好了。這是一個夢想嗎?但有總比沒有好!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我們學校是以小班化為特色,首先就是比其他一些學校人數少,這個確實比較有優勢,九年級實際的教學中更為明顯:

一、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每一個孩子都是教師不可缺少的關注物件。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都注重尊重理解學生,善於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予以肯定和讚揚。儘量的留意每一個孩子,希望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學生積極向上的個性會得到發展。課堂中,我會盡量站低一些與學生交流,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會更加細緻、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喜歡被關注,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能得到老師一樣的關愛。

二、讓師生獲得更多的交流。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以前自己教過的學生中,和自己親切交流的大多數往往是自己經常往辦公室“請”的同學, 小班化教學體現的是對全體學生的關注、是對學生生命的呵護,我想之中間也應該有更多的學生之間交流,因為他們相處的時間會更久一些。小班為我們提供了師生、生生親密接觸的機會,無論是課堂上的關注、課後的交流都體現著一種濃濃的情意,在這樣關愛下,學生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在提高。

三、讓學生有更多合作機會。任務要想完成的更好、更快、更有效就需要教師有很好的組織能力,如果教師組織的好,學生練習就可能更充分,有許多教師一個人做不了的就能讓能力較強的同學去做,這樣不僅帶動了後面的學生也鍛鍊了水平高的同學更強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更好的發展。

總之,小班化教學應該有更多更新更有效的內涵,我希望我以後能慢慢摸索出一些更好點路子來。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這是一首歌詞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詞表現的內容非常符合幼兒的心理,是幼兒生活的一種體現,歌詞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歌曲中生氣吵架、拉勾、講和的情節。用音樂和自己的表情來表現。通過演唱歌曲,激發幼兒與同伴交往、和解的積極心態。關於本次活動的反思:

活動開始,我一邊彈鋼琴一邊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讓幼兒欣賞,目的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彈奏歌曲,幼兒小聲隨琴唱。在教唱兩遍之後,播放幼兒舞蹈伴唱錄影帶,同時我也來到孩子們中間,引導幼兒邊跟隨舞蹈做動作邊隨伴唱學習歌曲,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得很積極,同時我也對錶現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孩子們學習歌曲的勁頭更足了。在孩子會唱的基礎上,最後是歌舞表演,從集體到小組再到個人,變換著表演方式讓幼兒體驗了各種表演形式的樂趣,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整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我也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歡樂。

課後,我將這次教學活動做了如下反思:

1、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支援。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比較注重利用有效的提問來激發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如:“假如你真的生氣了,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麼樣?”“你和好朋友和好了,這時你們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會怎麼做呢?”幼兒在比較和判斷的過程中,通過動作、表情的變化,較好地把握了本次活動的音樂意境。

2、活動中我要放下師者之威嚴深入到孩子們中去,很好的達成了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朋友關係,營造了溫馨和諧的活動氛圍,使幼兒能更好地體驗到音樂和舞蹈帶來的歡樂。

3、活動中我恰當的表揚有助於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使孩子感受到關懷和鼓舞,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城裡老鼠和鄉下老鼠》教學活動反思

《城裡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裡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裡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裡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裡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

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一次美術活動課上,我準備帶孩子學習手指點面――梅花。之所以選擇梅花為活動主題,是因為孩子們平時通過教材及一些文學作品對梅花有了很多瞭解,而且梅花所蘊含的堅強、不畏嚴寒的品格也值得孩子們學習。

在出示範畫時,我啟發孩子們說出梅花花瓣兒的幾種形狀,例如,有完全綻開的,花瓣兒較大;有半開半合的,花瓣兒有些細長;也有剛發苞的,花瓣兒星星點點。在親自點畫時,我讓孩子們瞭解到梅花那些大小各異的花瓣兒,是用不同的手指及手指的不同部位點畫而成的。

輪到孩子們畫了,他們神情專注、小心翼翼,很快就完成了作品。瞧,個個舉著自己的得意之作在端詳著,好像在驚歎自己的“妙手生花”。我請每個孩子上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孩子們的作品幾乎大同小異,錯綜複雜的枝丫上生出朵朵梅花。

輪到王佳小朋友上臺展示時,我注意到他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除枝丫上有梅花外,在離花枝有些距離的兩側及底部,也點畫著類似花瓣兒的東西。我試探的詢問:“佳佳,這也是花瓣嗎?”“老師,以前我們學過的一首詩裡不是講過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嗎,美化冬天開放,冬天北風一刮,當然要吹落許多花瓣兒啦!因為這些花瓣兒是謝了的,所以我都用指肚畫的。對了,底下的花瓣是北風吹落地面的,兩邊的是風剛剛吹下,在空中飛舞的。”當王佳說完這番話,我情不自禁的為他鼓起掌來,心中暗暗為他的“畫”與“話”叫絕。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幼兒園小班安全用電器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的:

1、通過閱讀幼兒用書,知道家用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能根據教師的提問從安全形度思考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各種常用的家用電器圖片。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電器的圖片引出活動。

2、幼兒觀看掛圖嘗試自己講述圖中的內容,瞭解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觀察第一幅圖,知道工作中的電風扇很危險,不能隨便觸碰。

教師:①請小朋友看第一幅圖,圖中的人在幹什麼?

②電風扇工作時會有危險嗎?為什麼?

③電風扇的插頭拔下來,電風扇就怎麼樣了?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小朋友,工作中的電風扇很危險,不能碰她們。

2)觀察第二幅圖,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機邊上,否則會發生危險。

教師:①洗衣機在幹什麼?這位小朋友想幹什麼?

②這是媽媽會對小朋友說些什麼?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小朋友洗衣機工作的時候,不能趴在洗衣機邊上,因為這樣容易發生危險。媽媽為什麼這麼說?趴在洗衣機邊上,會發生什麼危險?

3)觀察第三幅圖,知道工作彙總的電熨斗很燙,不能隨便碰觸。

教師:①媽媽在幹什麼?

②媽媽用電熨斗熨衣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我們,工作中的電熨斗很燙,不能用手碰。

3、幼兒閱讀家用電器圖,瞭解其他家用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教師:(1)塗上還有那些家用電器?他們有什麼用?

(2)這些電器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3)小朋友家裡還有那些電器?說一說他們的安全注意事項。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注其下面的用心好處。但在幼兒園中什麼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麼樣的常規真正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兒園的人必須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遊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遊戲玩法。老師總是誇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鬱、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潛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透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用心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構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於是她們將超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應對全體兒童花超多的時間指錯,並強調常規,最後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制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於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聖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難道我們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就應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能夠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主角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構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