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才智咖 人氣:2.6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

去年的樹,是一篇以對話為主的童話,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們都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叫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幾次說到小鳥與大樹是好朋友?那麼請你到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他們的確是好朋友?學生們紛紛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彙報,在體會中,他們的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此外,針對孩子們喜歡展示自我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取了多種朗讀訓練的方法。如:自瀆,分角色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讀,師生合作讀,給動畫配音等方法,開展朗讀訓練。學生積極性高,感情抒發好。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2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學會按箭頭標記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信,大膽推斷圖畫信的內容,能較完整地進行表述。

知道書信(圖畫信)也是一種聯絡方式,能區分收信者和寄信者在信紙信封上的位置。

感受朋友之間溫馨、友好的情誼。

活動準備:

大繪本、書信三封、點點和多咪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主題。

1、出示圖畫書,提問匯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圖畫書,看看封面上有誰?

2、瞭解常用的聯絡方式。

教師:小狗點點和小貓多咪是一對好朋友,點點住在山的這一頭,多咪住在山的那一頭,他們常常一起玩,一起聊天。可是每當回到各自的家,他們總是很想念對方,那可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多聯絡呢?(幼兒自由說說)

3、知道書信(圖畫信)也是聯絡的一種方式。

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讓他們多聯絡,小狗點點和小貓多咪也有好辦法。瞧,這是什麼?哦,原來寫信也是和朋友聯絡的一種好辦法。

(二)引導幼兒根據箭頭標記觀察圖畫信,大膽推斷圖畫信內容,能較完整地進行表述。

1、觀察第一封圖畫信,猜測圖畫信內容。

教師:這是一封什麼樣的信?和你們以前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圖畫信)教師:圖畫信上面畫的是什麼事呢?誰已經看出來了?這封信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事?

2、認識箭頭標記,按箭頭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信內容。

教師:你說得真好,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有沒有小祕密告訴大家!讓我們按著箭頭順序來說一說。

3、瞭解收信人、寄信人。

教師:那你知道上面的小狗和下面的小貓表示什麼意思嗎?

小結:對了,上面是收信人的稱呼:小狗點點,稱呼後面還有兩個點叫冒號,然後在這個稱呼的下面開始畫信,最下面是寄信人小貓多咪,信封上也是這個樣的,收信的人在上面,寄信的人在下面。

4、出示信件二,有順序地猜測講述圖畫信的內容。

教師:點點知道了信的內容後,第二天和多咪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點點回到家後,也給多咪寫了封信,(看看信封上誰在上面,誰在下面,這表示誰寫信給誰呢?)多咪收到了,請我們小朋友來看看信上說了什麼事情呢?

小結:月亮和星星升上天空的時候,在點點家裡,多咪和點點一起吃餅乾、喝飲料,跳舞唱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5、出示信件三,大膽聯想圖畫信。

教師:過了幾天,誰又收到了誰的信?信裡又說了些什麼呢?(幼兒大膽聯想,自由猜測表達信的內容)

(三)欣賞故事大繪本,傾聽故事內容,感受點點和多咪之間相互關心、友好的朋友情誼。

(1)完整欣賞閱讀,師幼一起簡述圖畫信的內容。

教師:其實點點和多咪的故事就在這本大圖書裡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講故事。

(2)感受朋友之間溫馨、友好的情誼。

教師:你覺得點點和多咪是一對怎麼樣的好朋友?你從哪裡看出來他們是非常要好、互相關心呢?

(四)嘗試製作圖畫信,大膽表述圖畫信內容。

1、製作圖畫信教師:他們真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那你們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會想他嗎?那你們也可以給自己的好朋友來畫圖畫信呀,就像點點和多咪一樣,用上箭頭標記、冒號等,這樣讓你的朋友看得更加清楚,還要注意寫信人收信人的位置。

2、分享交流圖畫信。

教學反思:

為了更好的引導幼兒運用繪畫、符號的方式寫信,我運用分段講述故事的方法,邊講述邊請幼兒回答相應問題,並重筆墨的在信的內容的介紹上,希望幼兒能學會這種寫信的方式。但是實踐證明孩子們即失去了完整感受故事的機會,又沒有真正學會運用繪畫、符號寫信的方式。

因此,在環節安排上應該首先讓幼兒跟著圖片完整欣賞故事,然後把三封信提出來,逐一的帶領幼兒分析學習,最後,請幼兒先說說“如果寫一封信給爸爸媽媽你想說些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去寫。”並幫助幼兒明確信箋上的表述要有清晰的時間地點的表達,觀察繪本中信件裡我們是怎樣知道時間、地點的,通過故事的引領,我發現在幼兒接下來的書信互動中他們也積極模仿點點邀請多米遊戲這一故事中的情節,有的幼兒會在信中寫到邀請夥伴放學後到中山門公園去玩,或是週末相約一起下圍棋等事件的描述。

在引導孩子瞭解故事內容中,我對點點和多咪“信”進行了重點講解,引導孩子逐一瞭解“信”上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孩子們逐漸知道了“信”的內容以及點點和多咪為什麼要這樣表示。儘管對這一難點進行了重點突破,但幼兒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只有個別幼兒能模仿點點和多咪的“信”進行繪畫,大多數幼兒不知道從何下筆,或者所表達出來的內容根本不合題意。

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幼兒缺少相關的經驗造成的,在以往的繪畫活動中,幼兒都是臨摹畫作,或者根據主題添畫,在此次的活動中樣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一段話用繪畫符號表現,這樣的形式第一次接觸到,使孩子們無從下筆。因此應該加入教師示範的環節,請幼兒說一說想說的話,教師示範畫一畫。

用圖畫、符號等方式寫信對幼兒思維的要求比較高,因為幼兒首先必須知道自己寫的信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然後要了解每一個內容都應該用什麼符號表示出來,以及內容之間的聯結等等,只有孩子做到了心中有數,才可能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繪畫。

對於剛剛接觸信件來代替口頭語言這種表達方式的幼兒來說,他們缺少這方面的經驗,自然就更有困難了。所以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區域活動中滲透相關內容,幫助孩子豐富這方面的經驗,不斷髮展孩子的思維,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一次讓孩子嘗試用圖畫、符號等方式寫信,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大改觀。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4

《彩虹的盡頭》是一節語言領域的繪本教學,故事講述了獾和狐狸在尋找寶貝的路上遇到了各種小動物,而小動物們都擁有著最珍貴的寶貝,孩子們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感悟了寶貝的真正含義。

在活動的匯入部分用“寶貝”字寶寶來匯入課題,出示字寶寶之後接著進行提問:你認為什麼是寶貝,為什麼?孩子們聯絡日常生活實際表述自己的想法,在這個環節我用:“xx是他的寶貝,她是最珍貴的”來進行總結,使幼兒來初步感知知識目標學說的句型。

在活動的第二部分,通過利用ppt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猜測幫助幼兒理解每個小動物的寶貝是不一樣的。這是造成本次活動超時的主要部分,當然也沒有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對其原因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一、重複性的提問。

在這個環節原本設計的是幼兒說的比較多的環節,但我在進行教學時有些問題都是重複性的,比如在理解小松鼠的寶貝時,我進行提問:什麼小松鼠的寶貝,為什麼?這一個問題請了好幾個孩子來回答,這種重複性的提問讓整節活動拖沓無效。

二、沒有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在提問的時候我總是隻關注於那些舉手的、愛表現的、大膽發言的孩子,而那些不好意思舉手的孩子卻沒有起來回答過問題。我們時常會說:關注每一位幼兒,把愛的陽光灑在每一位幼兒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會注意到這一點,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體現會你對每一位幼兒的態度。

作為一名工作時間不久的新教師,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對教材還是沒有理解透徹,不能及時對幼兒提出的新問題給予反饋,教育機智需要進一步提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繼續積累經驗,進一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反思總結自己。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動手操作,裁剪、繪圖、摺疊等,製作漂亮的花朵。

2.觀察紙花朵在水中盛開的過程。

3.幼兒樂意動手做實驗,親身感受科學的神奇與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彩紙、彩筆、安全剪刀、盆、清水

活動過程:

1.激發好奇心

小朋友,你們見過紙做的花朵在水裡慢慢綻放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做這個好玩的小實驗吧。看看我們需要的材料有彩筆,彩紙,剪刀,一盆清水。

2.製作花朵

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講解,拿一張彩紙,對摺兩次,再對摺成三角形,用安全剪刀剪出花瓣,使用剪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開啟就是一朵四瓣花朵。小朋友還可以和老師一起剪出五瓣的花朵,六瓣的花朵等等複雜的花朵。

3.繪圖添畫

接下來我們給花朵上畫出漂亮的圖案,比如:我畫只七星瓢蟲在花朵上、畫只蜻蜓落在花朵上、畫只毛毛蟲爬在花朵上、花朵上畫出笑臉等等都可以,總之喜歡什麼圖案就畫什麼圖案。

4.摺疊成花苞

把花朵所有花瓣向內摺疊,剛才的圖案就被遮擋起來了,花苞就做好了。

5.靜待花開

把我們摺疊好的花苞放入清水中,觀察發現花兒慢慢綻放,太漂亮了,太神奇了!

幼兒園大班科學《漂浮的花朵》活動反思

科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天真活潑,對周圍世界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慾。小實驗《漂浮的花朵》引導小朋友裁剪花朵、自己繪製漂亮的小昆蟲在花瓣上,再把花瓣向內摺疊成花苞,最後將其置於水盆中,通過觀察,孩子們發現水盆中緊包的花苞逐漸張開。通過這個實驗,讓小朋友們明白:當紙張潮溼時,紙張的主要成分—木質纖維,會吸收水分,使得纖維膨脹,紙張延展開來。這次活動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實驗,親身感受科學的神奇,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增長科學知識,同時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實驗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成長起來,踏上成材之路,也希望我們的活動能為孩子的成長助一臂之力。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6

一、設計意圖: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他真正感興趣的活動,會做得最認真,也做得最好。而“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幼兒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為此,本次活動我根據幼兒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試圖通過創設蘊涵問題、疑惑的教學環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先讓幼兒聆聽和分辨各種聲音,以趣生疑,再讓幼兒自選各種材料並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聲音,最後引導幼兒選擇最佳方法隨動畫片的播放進行模擬配音。從而開闊幼兒的思維領域,為幼兒的探索創造最大的空間,使其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鞏固,且能遷移到其他方面,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二、活動反思:

1.選材新穎,貼近幼兒的生活。

活動中,為了給幼兒的探索創造最大的空間,教師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筷子、瓶蓋、盤子、牙刷、茶杯、勺子、玻璃球、礦泉水瓶子、口哨、梳子、報紙、塑料紙、礦泉水瓶、各種樂器等材料,讓幼兒大膽探索。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利用從材料中獲取的各種資訊去分析、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所選取的材料都是幼兒身邊的物品,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這樣可以讓幼兒真切地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

2.體現了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

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教師是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嘗試多種方法。幼兒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直接受到其原有經驗的影響,難免出錯或走彎路,我就鼓勵幼兒變換方式,尋求其他的或更多的解決方法,引發他們更富有創造性的探究活動。同時我鼓勵、引導幼兒間交流、分享自己的新發現,在觀點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並引發深入探究的慾望。

3.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一個教學活動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幼兒在活動中有沒有獲得什麼。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把讓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了幼兒願意學的內容,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實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導航,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獲得了有效發展。

三、存在問題:

1、在幼兒操作,在玩中當物體發生碰撞時發出的聲音很大,課堂秩序有些亂。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在為小馬配音時,應選擇用響筒配音更好。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7

故事是幼兒接觸得最多而且也是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故事《總是遲到的嘟嘟》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嘟嘟的小朋友總是遲到,並且每次遲到總會找到一個理由為自己辯解。但每次他都是從別人身上找理由,從來沒找過自己的原因。這個故事內容比較簡單,幼兒也比較容易理解。

本次活動主要利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測,使幼兒很快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

活動開始,我出示小布偶“嘟嘟”來引出故事。嘟嘟的故事其實是很多幼兒的生活剪影,當聽到故事中的`嘟嘟遲到了怪“媽媽自行車騎得太慢”,怪“爸爸喊他太晚了”,甚至怪“鬧鐘聲音太輕了”,孩子們都笑了起來,這時,我請幼兒學著嘟嘟的語氣說話,孩子們都學得惟妙惟肖,彷彿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嘟嘟。

欣賞完故事的後半段,我給幼兒提出了討論的問題“你們覺得嘟嘟遲到究竟是誰的錯呢?”大家都說“是嘟嘟自己的錯,可他怪別人,真可笑!”我趁機問“孩子們,你們上幼兒園遲到嗎?”有幾個平時經常遲到的孩子聽我這麼問,都紛紛低下頭,不作聲了。我又問“早上起床誰能自己自覺起來呢?”這次有很多孩子不敢舉手了。看來很多孩子也像嘟嘟那樣喜歡賴床,晚上不肯早睡,早上不肯起來,動作又拖拉,因此經常導致自己上學遲到。

活動最後,我請幼兒自由討論“怎樣做才能不遲到”,一些每天都能早早來幼兒園的孩子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經驗。而那些經常遲到的孩子,他們也說了自己的決心,並且要請爸爸媽媽一起監督他們養成這個不遲到的好習慣。

大班的孩子處在幼小銜接的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是要為上國小打好基礎的,而幼小銜接的關鍵不在於教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國小學習生活做好準備。《總是遲到的嘟嘟》這個故事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們更能領會到故事的意義,也更能幫助孩子找到並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當然,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本次活動的難點把握不到位,幼兒沒有真正體驗到故事人物前後兩種態度和行為所帶來的不同結果,目標達成度不高。

故事的講述不夠生動、形象,表情動作不夠豐富,感染力不強,講述故事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活動中,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比較少,沒有做好幼幼互動。幼兒是語言學習的真正主人,應該讓孩子充分的活動,充分的交流,充分的辯駁,充分的思考。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能進行30以內的物群計數,說出總數

2、體驗兩個一數計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細緻地用新的辦法計數。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準備

活動道具:黑白棋子各1筐,空筐兩個(自備)多用插板1個,已插好的29個組塊(如圖)

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師“派派麥麥帶來了許多圍棋子,你知道一筐有多少嗎,怎樣才能知道呢?(數一數)“派派和麥麥想請你用一種新的方法數出有多少個棋子,這種方法叫兩個一數,你們知道兩個一數是怎麼數的嗎?大家會數了嗎?”

2、演示規則 教師:“請小朋友每人去找一個好朋友,兩人合作來做數數的遊戲。(請一名幼兒配合,邊說邊演示下面的操作),兩人分工,一個數白棋子,一個數黑棋子,一個數白棋子。數之前先在活動單上的方框先畫出你數的是那種棋子,然後開始兩個兩個數,數完之後在活動單上圈出你的總數,然後兩人交換材料再做一次、最後看看兩人圈出的總數是否一樣。“教師:“這個活動的名字就叫“數的快“。大家會玩了嗎?

3、介紹鞏固活動 出示底紙1(排座號):“今天我們可以接著玩“排座號“的遊戲,還記得是怎麼玩的嗎?“請幼兒複述規則。

4、分組操作

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幫助幼兒理解理解規則,教師重點關注幼兒合作遊戲和兩個一數的表現,並做個別指導。觀察指導教師巡視幼兒的操作,觀察幼兒能否友好合作,能否將兩個數,選擇指導物件,適時提供幫助。

5、提示換組

教師:“做完一個活動的小朋友 請你先把材料還原,然後可以去其他組去玩一玩。

6、交流評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為三點:

1、能進行30以內的物群計數,說出總數。

2、體驗兩個一數計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細緻地用新的辦法計數。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操作,興趣點很高。但是對於兩個一起數的方式,很多幼兒還是在這節活動中很難掌握,我發現大部分幼兒在操作活動環節還是會一個一個的點數。通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減少棋子的數量,比如一開始各投放20個黑白棋子,然後通過幼兒的掌握水平,再逐漸增加棋子的數量。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感知風的存在,探究製造風的方法。

2、瞭解空氣流動形成風。

【活動準備】

風車、氣球、毛巾、帽子、紙、筆記本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丟擲問題,出示氣球、風車,引出風。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們嗎?對,氣球和風車,老師能利用氣球讓風車動起來,你們信嗎?好,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們知道氣球裡面有什麼嗎?(空氣)空氣從氣球裡面流了出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所以呀,是風,讓風車動了起來!你們現在再看,風車動了嗎?(沒有)為什麼?(因為沒有風)

二、利用身體、和提供材料製造風,再次鞏固空氣流動形成風。

1、探索用身體制造風讓風車動起來的方法。師:現在請小朋友拿起面前的風車玩一玩,怎麼樣用你們的身體制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

2、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你是用身體哪個部位製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的?

小結:我們身邊存在著我們看不到的空氣,小朋友們把身體動一動就會引起這些空氣的流動,然後就形成了風。

3、探索用提供材料製造風的方法。(教師請幼兒玩毛巾、帽子、紙、筆記本,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手上拿到的材料是什麼,展示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師:老師這裡還有好多好玩的材料,請你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材料,玩一玩讓風車動起來的遊戲。

4、幼兒個別展示

總結:原來,不僅我們的身體,任何物體動一動都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四,感知風有大小。

師:剛才小朋友在玩遊戲的時候,郭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發現了嗎?我發現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快,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1、請兩個小朋友上來展示他是怎麼玩風車的。

師:你的風車轉的很快,你是用什麼辦法讓風車快快的轉?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知。

總結:走著風車轉的慢,跑著風車轉的快。跑著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大風會讓風車轉的快,小風風車就會轉的慢。

五、小結:知道風的利弊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就能形成風,知道了風有大小,那你們見過風嗎?風娃娃就像一位神奇的隱士,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我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聽到它的聲音。我們用什麼辦法能感知到風的存在呢?(用嘴吹,用手扇)風娃娃是神奇的,他可以發電,可以傳播種子,可以把我們的衣服吹乾,可以使帆船行駛。但他又是變化無常的,當他發怒的時候就會推到房屋,樹木,有時還會形成颱風,龍捲風。

風是大自然的現象,他可以給人類造福,也能給人帶來災害,但是,我們是有智慧的人類,為了防止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建起了防護林,把風擋住,還有天氣預報,提前預防,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災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風一定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幸福。

反思:《有趣的風》是一節大班科學活動,本次活動我設定了兩個目標:

1、感知風的存在,探究製造風的方法

2、瞭解空氣流動形成風。

活動開始我利用氣球製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幼兒對此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向幼兒展示了飄動的五星紅旗。飛舞的柳條等,讓幼兒感知風的存在。首先,我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用身體制造風讓風車動起來的方法。、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她是用身體哪個部位製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的?並小結我們身邊存在著我們看不到的空氣,小朋友們把身體動一動就會引起這些空氣的流動,然後就形成了風。

其次,我向幼兒提供了各種材料,毛巾、筆記本、紙、帽子,讓幼兒自主用提供的材料探索製造風的方法。並做以總結:原來,不僅我們的身體,任何物體動一動都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流動,形成風。幼兒積累了怎麼樣產生風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我用發現問題的方式向小朋友提出問題: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快,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讓小朋友一起尋找答案吧。請小朋友再一次自己探索,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知,幼兒通過自己親身體驗感知:走著風車轉的慢,跑著風車轉的快。跑著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大風會讓風車轉的快,小風會讓風車轉的慢。幼兒對怎麼樣產生風,知道了風的大小的基礎上,我做了簡單的總結,並提出問題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風的知識,讓幼兒進一步自主探索鳳的特點,並懂得風是大自然的現象,他可以給人類造福,也能給人帶來災害,但是,我們是有智慧的人類,為了防止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建起了防護林,把風擋住,還有天氣預報,提前預防,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災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風一定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幸福。此次活動幼兒興趣濃厚,探究怎樣產生鳳可以形式多樣,讓幼兒多形式的感知會讓活動課更加豐富。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0

大班幼兒對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充滿了興趣和好奇,並且對它們有了一個認知的印象。但是幾何圖形對幼兒來說又是一個較為抽象、枯燥的內容,於是,我選擇了此教案《三角形碰碰樂》,在活動中我讓幼兒自我操作發現了各種圖形相互之間的聯絡,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物形象聯絡起來,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想象、創造,既可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增加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又能激發想象力、創造力,鍛鍊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培養操作能力。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在我的引導下探索各種形狀的組合。活動第一環節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徵的認識,併為後續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

在第二環節中我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佈遊戲規則,為的是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宣佈遊戲規則後我進行了及時得追問,加深幼兒對遊戲規則的理解。活動中第一次操作是用2個三角形拼搭,第二次操作是用4個三角形拼搭,第三次是小組合作用16個三角形拼搭,拼搭的難度是越來越大,有效地挑戰了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等能力。

本次活動我以數學教育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1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表達的能力是幼兒園體驗表達領域中的重要目標。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及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故事《聰明的烏龜》是一則幽默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烏龜救青蛙為引子,描述了一隻烏龜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對付狐狸,最終戰勝狐狸,獲得自由的故事,使幼兒明白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的道理。而且故事裡的動物對話,會激發起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我跟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布壚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本節活動設計了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豐富詞彙:縮、連蹦帶跳。

2、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引導幼兒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這則故事雖然是童話故事,但是故事中烏龜與狐狸的對白,形象地刻畫出一隻貌似狡猾,實則愚蠢的狐狸形象和表面可憐,實則機智的烏龜形象,烏龜的機智慧夠幫助幼兒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的道理。活動的難點是:能用恰當的語氣表現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在活動中,我以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分析烏龜和狐狸的心理特點,從而為進行角色的人物對話奠定基礎。

三、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多媒體的運用,選用了課件的方式把故事的內容呈現給孩子看,引導幼兒感知圖片之間的相應關係,理解圖片的內容,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從而使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一定的瞭解。

2、啟發提問法:幼兒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的啟用,因此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啟發性,引起幼兒的思考,培養其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

此外,我還採用了賞識激勵法對本次活動加以整合,力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以聽說能力貫穿始終,以次解決幼兒在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對話時,能舉一反三,具有擴充套件語言的能力。

五、說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分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教師通過出示圖片,提出懸念,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環節,教師運用課件演示法,引導幼兒逐幅觀察課件,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並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第三環節,教師運用課件完整地講述故事,同時穿插直觀性提問和探索性提問,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記憶。這樣幼兒能克服不良的只求聽不求甚解的習慣。

本次活動後,我還準備進行以下延伸活動:

將故事錄音帶,頭飾放入語言區供幼兒講述和表演。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中,我通過讓孩子觀察烏龜、傾聽故事、啟發提問等形式,幫孩子理解了故事內容,感受了烏龜的聰明,懂得在遇到危險時,有時可以用善意的謊言來保護自己。

大班的孩子大多能夠對一些簡單的故事進行復述,特別是故事中的語言,更能惟妙惟肖地進行模仿,但是對於一些比較長的故事,幼兒的複述能力相對小了很多。所以,針對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個課時,我讓孩子們來表演這個故事,通過對故事的表演,加深印象,從而能更好的記住故事內容和其中的語言。對孩子來說,表演故事是他們感興趣的,但單調的模仿對話也會降低孩子的積極性。在活動前,我便準備了相應角色的胸飾,並設計了場景。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我首先讓孩子來練習角色對話;再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在集體前表演,從我說旁邊變為其他看的孩子說旁邊;最後到小組分角色表演。這樣一層一層環環相扣,孩子更加直觀地理解了故事內容,感受了故事中角色的情緒變化。從而複述故事也就變得更加容易了。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2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幼兒的繪畫都是在紙上平面作畫,有部分孩子就不是很感興趣,如何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和激情呢?為此,我嘗試以遊戲為載體,激發他們探索發現的激情,孩子們不再是單純的繪畫,而是利用小道具,使自己的作品可以變換,讓幼兒在視覺上產生好奇,達到小魔術的效果,這樣會增加了美術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們參與的熱情。所以,結合孩子們的興趣特點,我設計了這次神奇的,有趣的美術活動《神奇的魔術畫框》。

活動目標:

1.瞭解魔術畫框變化的原理,感受色彩和形象的變化。

2.借形想象,嘗試用間隔繪畫的方法創作會,變的話。

3.能積極參與並大膽創作,體驗遊戲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物體的遮擋關係。

2.物質準備:自制畫框、白色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重點

樂意參與美術活動,體驗魔術畫的無窮樂趣。

難點

1.遇到黑框遮擋時如何繼續作畫(畫筆碰到黑框跳過去接著畫)

2.畫第二幅畫之前如何將第一幅畫藏起來(抽拉畫紙,直到第一幅畫被完全遮擋住)

活動過程

一、魔術匯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我是來幹什麼的?…

教師:今天我是來給大家變魔術的,小朋友不要眨眼哦,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二、認識魔框,破解難點。

(一)出示第一幅畫,感受色彩的變化。

教師:這是一個魔術畫框,裡面是蘋果。我的蘋果會變喔,不要眨眼,變變變,變的怎麼樣了?(青蘋果變成紅蘋果)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老師是怎麼變的?

小結: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發現抽拉這張畫之後,圖畫就變了,老師還有魔術呢,請你再仔細一點,看看還可以發現什麼。

(二)出示第二幅畫,體驗形象的變化。

教師:老師又要變魔術了,春天到了,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裡游來游去,慢慢的就變了,變變變,變成了什麼?(蝌蚪變成了青蛙)。

小結: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發現老師抽拉這張畫,圖畫就變了。

(三)第三幅畫,體驗形象的變化。

教師:老師還要變魔術了,喵~小貓咪來了,我們看看這條魚,變成了什麼(魚被貓吃掉變成了魚骨頭)

總結:原來這些魔術是用一個神奇的畫框和一張可以抽拉的畫紙組成的,一手拿著畫框,另一隻手向外慢慢抽拉畫紙,畫面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幅圖畫,從而完成魔術。

三、講解示範,學習繪畫。

教師:這個魔術畫框真神奇,老師也想請你們來做一副魔術畫框,要怎麼畫呢?首先要想好把什麼變成什麼?誰來說說,你想把什麼變成什麼呢(請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我也想好了,我要把毛毛蟲變蝴蝶,先要畫什麼呢?(對,毛毛蟲)

教師:魔術畫框拿出來之後,毛毛蟲畫在哪裡?(白色的地方)毛毛蟲就劃在白色畫紙上,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身體…碰到黑框怎麼辦,跳過黑框接著畫。畫到最後一條黑框,有一個小標記,小標記會提醒你就不能再畫了。

教師:畫好毛毛蟲之後怎麼把毛毛蟲藏起來?對,抽拉這張畫紙,直到把毛毛蟲完全遮擋住。然後再開始畫蝴蝶,橢圓形的身體,一對彎彎的觸角,蝴蝶有一對漂亮的大大的翅膀,注意蝴蝶的翅膀是對稱的,畫到黑框的時候,我們也要跳過去接著畫。

教師:老師的魔術畫框做好了,誰來試試看?有沒有成功,(毛毛蟲變蝴蝶),塗上顏色後就更加漂亮了。

四、活動延伸,經驗提升。

教師:這個魔術畫框不僅能畫出會變的畫,還能畫出會動的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蝴蝶飛起來啦,很久以前的動畫片也是這麼來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創作吧!

大班創意美術活動《神奇的魔術畫框》微反思

大班創意美術活動《神奇的魔術畫框》來源於生活,這是一次創新的嘗試,是一次神奇的、有趣的美術活動,通過畫紙簡單的變化,使繪畫作品產生魔術效果,增加了美術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們參與的熱情。但本次活動在細節處理上還是不夠,比如:畫框的製作方法,沒有明確指出。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因此,塗色方面沒有加以引導。在今後的美術活動中,可根據幼兒實際水平加以引導。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體驗樂曲詼諧的特點。

2、創編歌詞內容,增強學習興趣。

3、瞭解換牙的常識,消除換牙帶來的恐懼心理。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難點:

熟悉歌曲旋律,瞭解歌詞。

學習唱歌曲中的節奏型XXX|XX0。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瞭解本班幼兒換牙的情況

2、PPT課件音樂

3、圖譜節奏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以談話方式引出歌曲中的節奏型讓幼兒練習,為下面的學唱歌曲做準備。

2、逐一播放課件PPT圖片,通過師幼多種形式的互動,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歌詞內容,初步感受歌詞的詼諧有趣。

3、在幼兒表達換牙情緒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換牙的常識,知道換牙是一種長大的表現,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

4、對照圖譜,完整的欣賞歌曲,知道:

(1)歌曲的名字?

(2)歌曲中的間奏部分?

5、對照圖譜,跟隨音樂學唱歌曲。

(1)集體輕聲跟唱。

(2)引導幼兒將“牛牛”改為正在換牙的幼兒乳名,激發幼兒複習演唱歌曲的興趣。

(3)鼓勵幼兒在演唱時,用自己誇張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出來,充分體驗歌曲的詼諧有趣。

6、創編歌曲。

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言:牙掉了,哪些東西吃不動?替換掉歌曲中的“排骨”和“蘋果”進行演唱,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7、結束部分。

小朋友的牙齒會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小的時候會掉牙嗎?他們掉牙時會是怎樣的想法呢?還有,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小動物它們也會掉牙嗎?請小朋友們回到家裡找一找答案,下一次我們一起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在教學支援策略上有幾個亮點。1、故事《牛牛的牙齒》貼近幼兒的生活,與他們的經歷相同,為幼兒較快的掌握歌詞提供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圖譜。圖譜中“牛牛”詼諧可愛的表情讓幼兒很快的掌握歌詞,快樂的學唱歌。2、這首歌曲特別適合幼兒進行創編,創編的難度也可以逐漸提高。一開始由於幼兒歌曲少熟悉,所以創編的難度是把“牛牛”換成幼兒的名字,並根據幼兒的性別分別替換“老公公”或者“老婆婆”。歌唱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4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啟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15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通過為小紅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意義,並通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小紅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小紅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積極、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小紅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小紅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達到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通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