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2則

才智咖 人氣:1.71W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於《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2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一

《畫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以感情朗讀、以讀促悟為主線,突出了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學生較好的體會到了大畫家戴嵩的虛心精神:

1、從課題入手,瞭解畫家。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關注學生,教學才能有所收穫。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看似簡單的課題,卻有他們還未知曉的內容。因此,我在揭題、讀題後,問學生:畫家是怎麼樣的人?學生說:畫家是會畫畫的人。我追問:會畫畫的人都能叫畫家嗎?學生笑著舉起了手:畫畫很本領的人才能叫畫家;畫畫很出名的人才能叫畫家。我又問:寫字很厲害的人叫——學生馬上說:書法家。接著學生說出了:科學家、發明家等。短短的談話,為畫家在學生心目中豎起了不平常的地位,為下文的學習,為感受畫家的謙虛,打下了基礎。

2、從“著名”入手,走進畫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學中,我從“著名”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用“一……就……”說話,進行了語言的訓練,邊練邊讀,讀好文中這句話。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並做上記號,作為朗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感受“戴嵩”的“著名”。“著名”含義的理解,為感受畫家的優秀品質,再一次埋下了伏筆。

3、從對話入手,讚揚畫家。

正當學生入情入境,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教師及時引導:當畫家沉浸在大家的稱讚聲中時,人群裡出現了刺耳的喊聲,讓學生像小牧童一樣讀一讀小牧童的話,然後問:假如你是戴鬆,你會如何處理這突如其來的,出自這不起眼的小牧童口中的批評?交流後再回到課文,看看戴鬆是怎麼做的?品讀對話,有感情的讀好對話,讓學生深刻感受戴鬆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優秀品質,並對戴鬆說出發自內心的稱讚:戴鬆,你真了不起;戴鬆,我為你驕傲!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二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地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抓住重點句“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展開學習,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一、瞭解古今畫家,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瞭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學生只有瞭解了戴嵩是一個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才可以進一步感受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卻能虛心聽取一個小小牧童的意見,虛心之美德讓人感動,同時牧童敢於挑戰權威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

三、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正當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及課文插圖:戴嵩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對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再次走近戴嵩,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質。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通過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