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5.17K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一

《一去二三裡》是首流傳非常廣的古詩。“一去二三裡”使人想到詩人郊遊或因事外出,一走就是兩三里路;“煙村四五家”則是詩人看見沿途炊煙裊裊,幾戶人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彷彿讓人看到數座亭臺聳立,路邊的野花昂首怒放。

根據修訂後的大綱精神和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內容的理解不作要求。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區分兩類字的不同要求,指導同學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有10個。對這些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要求會認的有5個字,只要求讀準字音。同時還要求掌握9種基本筆畫。這9種基本筆畫和10個要求學會的生字,都將為同學今後大量識記和書寫漢字奠定基礎,作用不可忽視,教學中要將識字作為重點,還要注意兩類字的處置方法有所不同。

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同學藉助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並且讓同學用不同符號畫出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字,對這些字要多讀幾遍,然後出示生字卡片,採取多種形式反饋兩類字字音的掌握情況。10個要求學會的字,要在同學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插圖,反覆朗讀進一步意會。而5個要求會認的字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讀完課文後,應集中指導同學認識筆畫、識記字形、書寫漢字,要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九個基本筆畫應引導同學瞭解筆畫名稱、運筆方法。教師應引導同學在認識筆畫的同時練習書寫筆畫,通過實踐加深認識。生字的書寫一定要強調筆畫順序以和如何在田字格內寫得端正、勻稱,同時還應十分重視教給小朋友正確的執筆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加強朗讀、背誦的指導

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琅琅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時要多讀。要力避對古詩的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詩中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不能旁證博引,探幽發微,把同學弄得懵懵懂懂。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讓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牢記心中,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逐漸理解。

古詩反覆吟誦,才幹讀出韻味來。要讓同學通過小聲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使同學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教師可通過範讀,教給同學朗讀古詩的方法。例如:教師可用輕鬆、舒緩的語調朗讀本詩,讓同學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同學,把同學引入詩的意境。同時根據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同學跟著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讀古詩要強調背誦,哪怕同學一時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讀成誦,時間久了,就會逐步理解。因此,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有助於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接受優秀保守文化的薰陶。

三、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詩中情境

詩句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協助同學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本詩,可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將同學帶入情境,這樣整首詩的內容變得形象化了,同學的情感因素也調動起來了。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本詩,還可以讓同學各自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然後動筆畫簡筆畫。同學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所以本課教學如能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師、同學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奏輕快、行雲流水的古箏樂曲來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小朋友們的情感得到昇華。

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二

《一去二三裡》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嫋嫋,住著幾戶人家。山裡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鬆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利用插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說話

《一去二三裡》是一年級國小生學完拼音後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教學上,而在理解詩意和感受詩情上略作點撥就可,不必花這麼多時間。其實我也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在學了古詩後,通過看圖圈生字,讀生字卡片,比較生字識記“八”和“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讀兒歌識字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識字,激發識字興趣。但是如果能把識字教學滲透在古詩教學中,效果肯定會更佳。並且我對學生的學情較瞭解,這首詩比較簡單,一部分孩子早會讀,甚至會背了,所以讀詩時顯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沒去注意文字,從而,錯過了如此好的識字機會。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及時地指正孩子們的錯誤習慣,真是後悔。還有,拼音剛學完,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做些有效的銜 接。

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在此鋪墊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最後學習生字。

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三

今天我們學了《一去二三裡》這首古詩,在這次的古詩教學中我運用多種辦法讓幼兒在誦讀古詩同時,領略詩的意境!在對本班幼兒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讓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感受優美意境。《一去二三裡》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嫋嫋,住著幾戶人家。山裡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上課時還特意配上兩幅插圖。圖一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讓幼兒更好的從視覺上感受古詩的意境。 在幼兒瞭解、感受古詩的意境後,我先念了數遍古詩,讓幼兒初步感受,再讓幼兒輕聲的跟誦,緊接著再讓幼兒跟著老師的後面開始大聲誦讀這首古詩,最後我們為這首古詩配上動作,和幼兒一邊讀古詩一邊做動作,這樣便與幼兒記憶。幼兒念得很起勁也很開心,似乎融入了古詩那優美的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