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54W

一、吃透教材,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

國小五年級《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並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瞭解了整除、倍數、因數以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本節課的意圖是通過寫出幾個數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數,再從公有的倍數中找出最小的一個,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接著用集合圖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數,以及這兩個數公有的倍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後的通分、約分學習打下的基礎,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性。但是,教材中鋪磚對於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比較抽象,不利於建立對概念的理解。本節課把原來鋪牆磚的題目改為找兩人的共同休息日來建立概念。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效的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充分利用課堂中最有效的時間是前15鍾,做好這段時間的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吃透教材,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主要圍繞,讓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應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把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對數的概念的認識上,體現了新課標中46年級的學生能找出10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要求。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普遍較低,把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定為本節課的難點。體現新課標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技能的要求。

三、吃透教材,設計流暢的教學環節

國小生的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資訊。通過動手,讓學生在月曆紙的上動手找一找,圈一圈;通過動口,在概念揭示前,學生動口說一說。給學生機會說動手之後的感悟,還可以在個人表達的同時傾聽他人的說法。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課,通過月曆探索新知。學生在月曆上找出4和6的倍數的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2、順其自然地滲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學生探索後,引導學生觀察所找出的日期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現日曆上的有特徵的數,用自己的語言梳理新知,使學生在環環相扣的教學程序中順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把生活問題提煉為數學問題,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絡。

3、創設問題情境,嘗試應用,方法提煉。結合教學內容特徵,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鼓勵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啟用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題技能。

4、鞏固練習、不斷刺激,不斷鞏固提升。先讓學會用最基本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用這樣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排隊問題,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再次打通生活與數學的屏障。接著是找生日,鋪牆磚,讓用數學方法來解釋生活現象,感受到求公因數與求公倍數的聯絡。

4、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