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9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

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話形式來說明科學常識的講讀課文。課文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一些動物的活動特點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聯絡,教給學生通過動物行為的變化來觀測天氣的方法。這既是一篇學習語文訓練語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在教學的一開始,我就採用兒歌的形式呈現,選取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於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絡,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中,我參與到孩子們的表演朗讀中,向學生滲透了合作學習、協作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結尾處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了知識,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通過觀察圖畫理解“低”的意思;通過活動教具的演示理解“直”與“彎”的相反意義;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體會“悶”的感覺,理解詞義;通過動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將識字教學融於閱讀教學之中,使發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注意聯絡,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聯絡。如:燕子為什麼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溼→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機滲透

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五、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國小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覆朗讀,讓畫面呈現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2

今天學習的課文是《要下雨了》,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上“下雨了”,再用紅筆加上一個“要”字,學生很聰明,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經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還沒有下,馬上要下了。經過這麼一比較,課題《要下雨了》用詞的準確性就體現出來了。

在讓學生理解“小魚游到水面上來,因為水裡悶得很”一句中的“悶得很”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你有過‘悶’的感覺嗎?”,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回憶中,體會到被子捂住透不過氣,感冒鼻塞喘不過氣的悶與小魚的“悶”意思相同。然後讓學生進行一次情境體驗:假如自己是一條小魚,潛在水下,有什麼感覺?游到水面上,又有什麼感覺?學生紛紛說先是悶、難受,後來舒服多了。有趣的體驗使學生輕鬆愉悅地與小魚感同身受。隨即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領悟可謂水到渠成。

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3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有許多困惑,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就是:識字量太大。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我常常在想、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主課堂,切實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學生才能夠認識教材中的認讀字,才能較好的完成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略性目標——大量識字。

於是,在教學《要下雨了》時,我不斷地嘗試與總結,初步設計了一個“五步識字教學法”。只有當學生幹自己喜歡乾的事就不會厭倦,而會覺得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式識字。現在,我的學生能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常見的識字方法識字,還能用猜一猜、編一編、聯想等自創的方法識字。在課堂上,我就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發現、去交流,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小的“識字方法交流會”。在交流會上,他們一個個像小記者詢問著別人,也闡述著自己的發現。

1、雙軌小火車,記憶字形,在交流過識字方法之後,學生基本記住了生字的音與形。這時候,就讓他們給生字找好朋友,即生字組詞。老師怎麼來檢查,學生怎麼來交流,於是我就設計了“雙軌小火車”這種形式。這種活動調動的學生人數多,兩列同學,一列讀字音、一列組詞,學生又一次複習了字的讀音,又在其他小夥伴的幫助下豐富了詞彙量。

2、你說我猜,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來鞏固生字。“你”指的是學生,“我”指的是教師。這一環節,師生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學生說來考老師。他們可以用不同的識字方法來解釋某個生字讓老師猜,也可以不出聲的讀生字讓老師根據嘴形來猜字,這樣一來,整個課堂活躍了起來,學生在活動中和遊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整個一節課,教師創設了不同情境,讓生字復現——復現——再復現,使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反覆和生字見面。整個識字過程,教師是在有意地組織,學生是在無意地學習,學生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識字。

但這種教學方法與課文的融合程度還不夠緊密,包含的內容不夠全面,我會繼續實驗與探討下去。

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4

《要下雨了》是一篇親切的科學童話。課文通過小白兔與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對話,介紹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自然現象。第一課時時我在生字詞教學方面下足功夫,主要是讓孩子們運用多種方法,學習生字詞:

1、預習生字

預習是一個很重要的預習生學習環節,它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所學的知識。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讓他們在讀課文的基礎上圈出生字,在認真地拼讀兩次,在自己讀不準或容易讀錯的字上做上記號。到老師教時著重學學這些字。這樣,學生首先自己熟悉了一下生字,再在課堂上集中學習。就對生字掌握更牢固了。

2、做動作識字。

漢字是表義文字,形義聯絡緊密。有些字通過其外形就能看出它的內在含義如:“割草”讓學生做做動作,“割”需要什麼工具——鐮刀,故是“立刀旁”;“伸伸腰”也讓學生做做動作,根據字義識記生字“伸”,這樣輕鬆牢固地掌握這類漢字。

3、聯絡生活識字。

如教“潮溼”一詞時,我說:“前段時間,一直下雨,你見過什麼很潮溼?”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潮溼”一詞。

4、換字識記。

如:給“喊”換個意思相近的字。學生說“叫”。再通過朗讀理解,誰願意大聲來喊一喊。理解到位了,朗讀起來就有味了。

5、形象記憶法識字。

國小生善於聯想,如記“悶”字時,我邊寫邊說:把心關在門裡面,當然感覺很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