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課《研究透鏡》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95W

《研究透鏡》一課是蘇教版國小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介面上發生彎折。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3.通過製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與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國小科學課《研究透鏡》的教學反思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課研究主題。複習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會反射回來等知識,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孩子可能會猜到會穿透過去,哪光的行進路線會改變嗎?從而引入今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從形狀到放大、聚光再到成像的性質。在研究聚光性質時,我使用了“光束進行盒”,讓學生的研究有依據。最後,在研究完放大和聚焦的性質後,我提問透鏡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神奇的現象的呢。這是為了和前面呼應,總領全課,也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光行進過程中穿過透明物體後會改變行進路線。

整節課顯得意興盎然,學生十分感興趣,我自己感想也很多。如果一節課沒有好的開頭,必然使學生感到平淡無奇,興趣索然。而學生一旦對開頭髮生興趣後,就會覺得其樂無窮。因此,我認為一節課有個好的'、利於激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本節課的開頭設計了:1、複習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怎樣行進的。(直線傳播)讓學生在頭腦中重新有這個印象;2、複習光行進過程中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會發生什麼現象。3、提出那麼光射到透明的物體上呢,引起學生思考。4、思考後讓學生觀察放入水中的物體,引出折射的概念。5、通過適時提問引入本課的學習活動。這裡的教學設計很顯然有一定的深度。在有趣之後又提出新問題,讓學生帶著興趣思考更深一層次的和本次教學活動相關的內容。在思考後通過演示,再次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一直到整個課堂教學中。這裡通過思考-激趣-再思考-再激趣-再思考,層層深入,把學生很自然的帶進了一個從未知引進新知中。這也是在幾次教學設計變動過程中,我始終使用這樣的開頭的想法。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驗證了這樣的引入方法是實際可行的,效果也是較好的。

而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尋求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過程。通過幾年來不同的方法改進,不同的上法,我深切感受到“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本課中關於凸透鏡和凹透鏡是否聚光的特點,雖然比較容易發現,但其原因是光線的行進路線改變了,卻比較抽象、單調,這樣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設法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單調的材料生動化,不斷激發興趣。所以,在教學新授部分經過幾次改變後,我選擇了“光束進行盒”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要上好科學課,教師就要依據科學,努力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樑,讓學生髮現科學課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並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