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8.14K

教學這門藝術,真是學之不盡,更重要的是運用、反思再運用。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的《楊氏之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1】

《楊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的古文,卻是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學生認知的一個全新領域。對 於 老師該怎樣教和學生該如何學,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針對學生初次學習古文,再加上古文的艱澀難懂,我是這樣組織課堂教學的: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為:1、會讀“為設果”、“應聲答曰”等難讀的詞語,會寫“惠”、“禽”等生字。2、讀通句子,理解意思,會有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初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其次,精心組織課堂結構,儘可能地兼顧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課堂結構如下:

1、談話匯入新課。針對孩子愛看書的習慣,設計“談談最近你在看什麼書”的小問題,和學生親切交流後,推薦《世說新語》一書,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告訴孩子什麼是文言文,給予孩子對文言文的初步認識。最後引出本課的學習,揭示課題,讀一讀。說一說課題的意思。特別是強調“子”在古代是指兒女,泛著孩子,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文在詞語精煉程度上的區別。

2、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特別強調“為設果”、“應聲答曰”等詞語的讀音,然後請孩子完整地讀課文,鞏固字音。

3、教師範讀,強調古文在朗讀時的節奏感,通過孩子自己劃一劃停頓的節奏,增強孩子對句子節奏感的認識。然後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課文,讀出句子的味道。

4、學生交流朗讀:先自由練讀,然後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多讀幾遍,並把句子的意思說給同桌聽。交流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詞逐句的進行解釋,並連起來翻譯成現代漢語。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反過頭來朗讀句子,使學生能較好地讀好文中的停頓,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5、通讀全文,讀出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6、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7、小結時,鞏固孩子在學習本篇文言文的方法:看註釋,聯絡上下文等。最後以“下節課再來好好品味文言文的語言魅力”解釋課文的學習。

8、學以致用,完成語文課堂作業本里的2、3兩題。鞏固本節課的一些知識點,保證課堂8分鐘的作業時間,讓孩子們在運用的過程中再次回顧知識。

縱觀一堂課,課堂結構緊湊,教學目標設計合理,帶領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而能達到目標,挺不容易。學生在一節課自始至終熱情很高,氣氛活躍,師生雙邊活動較融洽等,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整節課,學生既有嘗試練習的新奇,又有自主思考的快樂,還有從教師講解中收穫新知的驚訝。他們良好的學習狀態帶給我的是一種叫幸福的體驗。而課堂中有些環節教師抓得過緊,如“句子該如何停頓”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扶的太多,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做,剝奪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權利,則是本節課的失敗之處。選擇每一句話來說說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通句子,教師對重點字詞做適當的點撥,這一環節充分尊重孩子學習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自悟自讀為基礎,使學生增強了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但是每一句子逐一講解,有點“平均主義”,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展開豐富的想象,趣味性不夠。時間安排有點前鬆後緊,作業時間比較緊張,實為遺憾之極。在教導朗讀時,我做的還欠到位。過分重視停頓,而忽視句子本身的連貫性,反而失去韻味。

教學這門藝術,真是學之不盡,更重要的是運用、反思再運用。教學完這篇文章後,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於今後的教學,很有幫助。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2】

《楊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的古文,情節簡單到只三兩句話就能把“故事”講完,是典型的“微型小說”。 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對於老師該怎樣教和學生該如何學,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所以,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會讀“為設果”、“應聲答曰”等難讀的詞語,會寫“惠”、“禽”等生字。2、讀通句子,理解意思,會有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初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上,將“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預設為教學難點。

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所以在正式教學前,我先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學生以前在“日積月累”裡學過的,有的則是課外積累的,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古文與現代文有什麼區別。學生說了難理解,語言比較精煉、簡潔。有了這樣的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其次,我認為應當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把古文讀通、讀順,在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因此,我按照“讀通——讀懂——讀美”三個環節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同桌對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回讀等。還要學生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於是我進行範讀,讓他們仔細聽,引出古文朗讀應注意停頓,這樣節奏感才好。

在理解文章意思時,我先引導學生從學習古詩詞中尋找方法,然後依法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力求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達到目標,放手讓孩子自學,又不懂的地方請教同桌或小組同伴。孩子們大多能借助註釋學習,並運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文章。

緊接著我抓住“聰惠”一詞進行教學,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先問學生“讀了課文之後,楊氏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裡看出來的?”學生回答了“聰明,隨機應變,能言善辯”等,緊接著,我就讓他們到課文中去找能體現楊氏子聰明的關鍵語句。引出這篇古文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就是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楊氏子聰惠在:一是會聽——能聽出孔君平的`“話中話”,孔是拿他的姓開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楊,“楊梅”也“姓”楊,看來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嘍!二是反應快——對方話音未落,他就反應過來,“應聲答曰”,予以“回敬”。三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開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說話練習“如果來的是‘梅先生’‘柳先生’‘黃先生’,楊氏之子又會怎樣回答呢?”將教學推向高潮,使學生對“聰慧”的認識更加深入。

微視訊“選用恰當的句式增強表達效果”的運用,既是對教學難點的進一步說明,又是課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全文只有55個字,卻包含了這麼豐富的內容,因此我要求學生把它背下來。

小練筆“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後,他會想什麼?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還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絡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寫下來。可以用現代文,也可以嘗試著用文言文。”本篇課文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提升。

最後,在學生興趣黯然時,拓展《世說新語》中另兩個聰慧之語《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鼓勵感興趣的孩子去閱讀《世說新語》並且蒐集一些精妙的語言。

教完此文,我發現原來教古文也可以這麼有意思,自己更喜歡讀古文了。課堂時間的把控比以往準確許多,個別學生的精彩發言為課堂增色添彩。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有些細節的教學沒有到位。比如:佈置學生句子意思時,說:“試著用上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讀懂課文。”走下去之後發現學生又在讀文,猛然醒悟,自己的表達不夠準確,應該說:“用上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其次,因為裝置故障,聲音放不出來,微視訊和配樂朗讀沒有出來效果,遙控器不能用,自己總得在電腦旁邊按滑鼠,走近學生的時間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