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97W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三個半月過去了,與此同時,我的新課也告一段落了。雖說任務完成了,但仔細想想自己還是有很多方面沒做好。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第一、教學與實踐脫節。“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用的結合”,這是一位非常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告訴我的。在沒聽說這句話之前覺得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沒有什麼事情了,可是聽完這句話才讓我如夢初醒:語文不再是大學裡面的交作業,不是任務,而是責任。自己到底還是沒有好好地對孩子們負責。雖說自己認真地完成了新課的教學,但是並沒有注意到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到底他們是不是真的會用這一個知識了?聽來就有點嚇一跳,似乎自己完全忘了他們還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在認清了學用結合這句話之後,就要注意這一點,要讓孩子們學會運用。

第二、讀與寫脫節。很多老師都很清楚,讀寫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國小生。國小要注重孩子們的形象記憶,他們大多是比較直觀的記憶事物,所以讀寫對於他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他們寫的能力,只讀不寫和只寫不讀都是不行的,必須注意到讀寫的結合。所以,我要改正以前的只注重孩子們讀的能力培養,而忽略了他們寫的能力培養的這一嚴重錯誤。

第三、鞏固複習的忽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老是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們學過課文後,再提到這一篇課文的知識點他們又記不清了。仔細想想,這是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注意到知識點的鞏固。他們這時的記憶正是瞬時記憶,而要把它變成永久記憶就必須得鞏固練習,反覆提及,這樣孩子們才會深刻的記住它。

以上的是我這一段時間裡想到的,也是自己忽略掉的,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謹記這一點,時時以學生為重,替學生們著想。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閱讀教學以學習興趣為先導,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以讀中發展為主線,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中,促進語言與精神、學語文與學做人的同步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創設理想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能使學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進課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證語言實踐的效益性。”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或者在相似的虛擬情境中學習是一種理想的學習境界。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情需要,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把學生引進課文,引發自主,引向成功。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而文字元號本身較為抽象,它不像圖畫、實物可以直接引起視覺快感。這就給六、七歲的孩子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

實驗教材所選的課文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富有現代氣息。體裁多樣,有兒歌、故事、童話、韻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讀書,把讀書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自由寬鬆的空間,他們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是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係相處,積極主動配合,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學生的心情舒暢了,求知慾才能旺盛,思維才會活躍、流暢。這樣,學生的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在操作上,老師力求做到態度親切。學生把教師的親切當做是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她們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她們及時給予鼓勵,因為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做到這樣學生才能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於質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

其次,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的熱情。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對於直觀事物感興趣,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如畫一畫、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動。教學中,老師根據課文體裁的多樣性設計一些遊戲活動,把畫、唱、演、說等活動形式引進課堂,使學生體驗閱讀教學的樂趣。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不妨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以畫促思

形象思維是兒童的主要思維形式,孩子們很喜歡通過繪畫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將語言還原成畫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再創造的過程。 新教材的插圖色彩明麗,孩子們很喜歡,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給有的課文補上故事的結尾,自己編故事用插圖來表現。

根據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好畫面的特點,劉老師在進行《比尾巴》教學時,藉助圖畫的直觀性來代替死板地讀課文的形式來讓學生好說說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孩子們的個性在看圖觀察中得到了充分張揚。

2。創造討論的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依據一定的目的,把握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急於用自己認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而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即使是學生不完整、不周密的發言,教師也不宜匆忙打斷,以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截斷他們的思維。當學生暢所欲言時,就有可能突破思維習慣,有所創見,並進一步使教師得到某些啟發,以便修正事先不確切、不完善的認識,調整預案,使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 落實精讀環節,注重培養語感

於永正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用多種方式聯絡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

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範文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是語感經驗不斷積澱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實驗教材始終把朗讀(背誦)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對課文材料的感悟。要讓學生感悟課文的豐富內涵,培養他們的敏銳語感,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朗讀。在深入讀文過程中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首先,要紮實細緻地落實讀,做到以讀為本。要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讀書的思路,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充分信任學

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朗讀時要體現層次性,每次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讀書形式,如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自由讀、比賽讀等,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自由選擇聽眾,自由選擇朗讀的方式。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使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後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其次,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可通過品味重點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感悟,也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通過眼看、口誦、耳聞、心思多種感官聯合加工,把故事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機結合起來,並使頭腦活動起來,從而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

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1.《a o e》教學反思

給學生起字母名字,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記住a、o、e這三個字母,而且還得到了一次口語交際訓練。以後每一課的教學都有起字母名字這個環節,所以孩子們都盼著快點學新的字母,好輪到自己起字母名字。這樣每個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們覺得很高興。這個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隨他們。這種並非刻意去記憶但卻很有意思的內容學生反而記得牢,也許有些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自己以及同學的字母名字。

讓每個字母都能派上用場語言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因此將拼音教學生活化,能使學生更熟悉更容易記住拼音這套工具。

2.《i u ü》教學反思

我讓孩子自制拼音字母卡片,在檢查中我發現有幾個小孩做的“i”的四音效卡片上還有“?”,顯然是孩子在做的時候沒有仔細觀察書上的範字,但如何讓孩子記住“i”標上聲調時上面的“?”去掉了,而“ǖ”標上聲調時“?”還在呢? ?

首先,我讓孩子觀察書上的範字,和孩子做的卡片比較,說說哪個字母是對的,並在四人小組裡討論怎樣記住它們。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他們的思維是“全新”的,全班交流時,我不禁為孩子驚人的想象力咋舌,五花八門的回答從孩子的口中蹦出來:

“i是一個大力士,它用勁一拉,把上面的‘? ’拉成了‘ˉ’;再用勁一拉,‘? ’拉成了‘ˊ’??” “i是個綁著圓圓小辮子的小女孩,帽子(四聲標記)一戴就把小辮子遮住了。”

“小魚(ǘ)沒有眼睛(?)就看不見了。?”

“快下雨了,小魚(ǘ)游到水面上來吐泡泡,把帽子頂了起來。”

“ǖ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有著長長的頭髮,紮了兩個小辮子,又喜歡戴帽子。戴上帽子後,她還把辮子露出來。”

“ǖ去掉兩點就和u一模一樣了,會分不清。”

“??”

反思:拼音是一種抽象的符號文字,但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讓孩子自主比較,將拼音與生活聯絡起來,形象記憶,不僅記憶深刻,而且對拼音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學習拼音。

3.《ɡ、k、h》教學反思

對國小生來說,漢語拼音極其枯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拼音興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愛玩是孩子的本性,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匯入環節,我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去秋遊的情境,為整節課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拼音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又運用小鴨子這一情境人物引出音節的拼讀,孩子們在領養小鴨子這一強烈的感官刺激下拼讀得更認真,更開心了。緊接著運用小鴨子引出課間操,避免了課間操的形式化。我還結合"答對有獎"的遊戲情境把學生帶入到看圖拼讀音節詞的環節,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穫。最後,通過此來談收穫,說心情,照鏡子,是對整個情境設定的一個收筆,也是對本課的一個小結。

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著並快樂著”。

4.《j、q、x》教學反思: 〖你正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裡,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新課程也十分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音認形環節先看圖,練習發音,師由熟悉的字音“雞”帶出聲母“j”的發音,形象生動帖近生活,學生易於接受,再半扶半放學習“q、x”。小組合作觀察圖畫,編兒歌,認形,交流,彙報,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的慾望,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生自讀自悟,將學生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拼讀環節中,先讓學生認讀“雞、七、西”三個字,再給“qī、xī、jī”找朋友,學生很感興趣,學習興致高,適時練習拼讀,使拼讀不再枯燥無味。再玩找夥伴拼讀的遊戲,進一步鞏固了“j、q、x”與韻母的拼讀。學生在玩樂中嘗試自己學有所用,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能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積極

主動地發展。

5.《z c s》教學反思

首先,創設情境,充分利用情景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我能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

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我課前發下去的音節卡片,一起學著拼讀第二組音節。雖然,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的合作意識開始了萌芽。

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學生年齡小、自制力查,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6.《ai ei ui》教學反思

對於剛剛入學的兒童來說,雖然這些字母他們從未見過,但用這些字母標識的語音卻是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只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學的字母接通就能化難為易,大大提高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於是,我創設了情境、語境,如:藍貓個子高,淘氣個子矮(ai)。他們倆合好了,緊緊地挨在一起。這樣所學內容寓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教學,寓學於玩,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滲透的品德教育。另外,我想如果將一個個聲母和韻母變成一個可以動來動去的拼音娃娃,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為此,本節課我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製作了許多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並用拼音字母給他們取名字,讓學生幫這些拼音娃娃們打招呼,同學們看到這些有趣的拼音娃娃,都爭先恐後的幫拼音娃娃打招呼,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習,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7.《ie üe er》教學反思:

本課我從複習引入生字學習,再從拼音引出句子學習,再來學拼音,跳躍比較大,設計面比較廣,也許是因為內容不集中,所以學生比較興奮,課堂紀律有點糟糕。如何教學整合新教材,上課既有序又靈活,讓學生真正做到活而不亂,這是新課堂改革真正落實到課堂的關鍵所在。

8.《ang、eng、ing、ong》教學反思

在後鼻韻母的教學,關鍵在於“ng”的發音,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ng”,教師說清楚發音的方法,然後通過範讀,指名讀,開雙軌火車讀。利用小班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髮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ang、eng、ing、ong、ying”的發音,以點帶面,面向全體。同時,讓學生根據前鼻韻母的發音方法嘗試自己讀出後鼻音,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無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結束時,我通過摘桃子游戲引導學生說說在書本中,在生活中尋找後鼻音的音節,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傢俱、電器、同學的姓名動植物名稱等都藏有後鼻音。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與理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

9.《一去二三裡》教學反思

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我臨時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10.《在家裡》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他們有充分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選擇中主動體驗學習,在生生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同時以識字為基點,引導學生髮現詞與事物之間的聯絡,使學生在感受識字之樂的同時,觀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11.《操場上》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識字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記。指導學生歸類識字,做做“打”“拍”“拔”等動作,讓學生自己發現表示手的動作的字都有提手旁,做做“跳”“跑”“踢”等

動作,學生又發現表示腳的動作的字都有足字旁,還讓學生猜字謎認記生字以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一加、減一減等)認記生字;在教學“身”字時通過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認記。多種識字方法的運用,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12.《畫》教學反思

剛入學的七、八歲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培養,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規範教育。這在小組學習的起始階段裡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髮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小組學習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點撥也尤為重要。它有利於從學生學習習慣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對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實施有效控制,避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放任自流,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

13.《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它主要通過對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

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絡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組討論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習生字詞語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勾畫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再在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詞語的,用什麼方法記住的。然後全班交流。由於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我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全班賽讀、賽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

14.《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們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為學生道德生活。這節課我抓住了能夠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的是應該愛護樹木,保護植物。通過討論、彙報蒐集資訊等形式,學生能夠感受到樹木對人類的用處,及應該保護樹木,引申了對做人的教育,主要是想讓學生能夠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

15.《陽光》教學反思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後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字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願望,生髮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學生每天都在陽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長,但是卻常常忽略了陽光的存在。能留意陽光、感覺到陽光的時候並不多。所以教學本課時,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樂,和諧的音符與優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樂於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裡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慾望,

16.《比尾巴》教學反思

本課是看圖學詞學句,我利用課前收集的教學課件,在教學中有選擇的使用,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讓學生看錄影,觀察比較尾巴的特點。直觀地理解了“長”、“短”兩詞。理解“彎”

一詞時,讓學生看錄影后用手比劃了一下。為理解“扁”一詞,我讓學生比較兩個盒子,再看錄影,觀察鴨子的扁尾巴,進而觀察它的扁嘴巴。

我憑藉錄影,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長”、“短”、“好像一把傘”之後,又讓學生觀察

“牛、羊”的尾巴;觀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觀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還有的??”句式造句。這樣既理解了詞句,又掌握了句式,培養了說話能力。

總之,教學中,只要能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形象直觀,訓練紮實,效裹還是比較顯著的。

17.《自選商場》的教學反思

在上《自選商場》一課之前,我讓學生蒐集食品、鞋子、飲料和各種各樣的商品包裝盒、包裝紙,在班級裡擺一擺,認一認,如果想得到這樣東西,必須認得上面的字,把它讀出來。這樣,把識字教學置於生活的大背景中,課堂上不斷給學生展示在生活中識字的機會,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可以藉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教室裡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課桌、椅子、講臺、黑板、幻燈機、錄音機,我都在上面貼上詞語卡片,讓學生看到什麼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還分類進行識字比賽,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如學習用品類、生活用品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等。

18.《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實踐中,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地位,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自己去評價活動效果。上這一課時,當學生讀通課文後,我便讓學生,自編,自導,來表演課本劇,學生通過富有想象力和生動有趣的表演,進入意境,想他所想,去體驗角色的感覺,通過參與者扮演活動的過程,學生從所承擔的角色角度和立場去理解和表達,真是妙不可言。

19.《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

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便於教師創設情境,感受小燕子善於學習,勤於學習,樂於學習。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燕子,在反覆的朗讀體驗中體會小燕子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脫離學生感情基礎的空泛說教。通過情境的營造,視聽感官的感受,將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相溝通。 教學中,我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如:師生對讀、生生對讀、分角色朗讀、指讀評議、齊讀??),在反覆的美讀中,讓學生有所感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別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媽媽,演一演,把學生引領到一個童話的世界中,豐富其心靈的體驗。

20.《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本課可以立足課文,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欣賞。在教學中,學生通過感悟書中的精美語言,被偉大與神氣的自然所吸引。在充分感知課文後,我引導學生課後找一找,在冬天,還發現了哪些“小祕密”,親身體驗,尋找冬天的小祕密,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學習的快樂。由此教師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鼓勵並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學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後用語言表達出來,儘管學生的語言有些稚嫩,但那是學生真實的感受,自由的表達,心靈的花朵在盡情綻放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慧更好理解文字。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本班一共有30個人,平均年齡比較小,有一個才5歲,所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比較弱。一年級第一個學期主要是漢語拼音和短篇課文的教學,這也是我第一次教學漢語拼音,剛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沒什麼難度,後來實際教學後才發現困難重重。學生的遺忘率高,而且年齡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生常用字詞掌握不準確。對於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有部分學生總是不能及時完成,平時上課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對這些問題我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在教學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錯誤。

一、學無遺力,淺嘗輒止。

實際上,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一遍讀過之後,其內容就已知其八九,如果我們依然停留在學生一樣或低於學生的水平上與學生交流,學生就會情緒低落甚至厭倦。而我對課文的解讀往往還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面上,而無力在“為什麼”和“怎麼樣”上給學生更多的引導和解答。無疑於浪費學生的時間,重複學生的思維,看起來表面熱鬧,實質裡一無所獲。

二:照本宣科,缺乏創見。

註釋怎麼講,我就怎麼講。教參怎麼講,我就怎麼講。只願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結構上動腦筋,卻不願在解讀文字上細琢磨,深鑽研。所以,往往是有接觸,沒感觸;有廣度,沒深度;有他見,沒己見。

三:我行我素,強加於人。

許多時候我只能按預案上課,而不能按實際情況和課堂氛圍來調控教學內容,處理偶發事件,所以經常出現生拉硬扯,強加於人的場面。

四、畫蛇添足,無端延伸。

要把一篇好文章讀深讀透,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識做支撐,需要深厚的教師功底做後盾。所以,現在大多提倡增大課堂容量,加強課內外銜接 ,但是我瞭解不透徹,結果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在課堂上游離課文主旨,肆意發揮,無端延伸,沖淡了文字解讀,分散了教學重點。

五、良莠不分,一味肯定。

平時上課我對學生不但“慈眉善眼”,而且“海納百川”,學生說什麼都是“好”,答什麼都是“對”,更有時候,動不動就鼓掌喝采。把求知的學堂變成了作秀的舞臺。實際上,這種毫無原則,缺乏理性的肯定,往往只能讓學生思想更懶惰,情緒更低落。

六、生硬模仿,貽誤課堂。

從上課文的時候開始,課本劇表演已成為一種教學習慣,即使不能搞整場表演,也要來一點細節模仿。可想而知,學生本來就膽小如鼠,加之又沒有受過什麼專業訓練,自然是群魔亂舞,一笑了之。對於分析人物,理解課文根本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增一分則太朱,減一分則太白,以後還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好。

七、語言乾癟,資訊量少。

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每節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理所當然應該以自己流利準確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儒雅文明的風度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穫。而自己由於缺乏應有的自我修養,上課語言乾癟,資訊量小,使學生長期處於一種荒蕪的語言環境之中,當聽說的沒有聽說,當掌握的沒有掌握,從而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知識及適當的社會知識,人生哲理,語言表達習慣等方面處於一種非常幼稚的狀態。理想的課堂語言應該是:講述時行雲流水,提問時準確到位,啟發時生動形象,過渡時圓潤自如,總結時簡潔凝練。這不應該被當作一種過分的要求,而應該被當作一種基本的素養。

在課後輔導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平時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學前教育的狀態,思想以玩為主。

二、對作業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作業量比較少,以至於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已學的字詞。

三、對於差生也沒有進行鍼對性輔導,所以導致成績普遍低下。

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區別優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於教育者是否犯錯誤,而在於他如何對待已經犯了的錯誤。善於通過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秋季統考之後,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斷拷問自己的心靈:我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這樣的錯誤是出於一時的感情衝動,還是有著必然的思想根源?這樣的錯誤事先能不能夠避免?這樣的錯誤是否受到了我期望達到的“教育效果”?如果達到了某種“教育效果”,那麼我付出的代價是麼?如果沒有達到,那麼這次錯誤所造成的表面的後果和潛在的危機有哪些?這樣的錯誤蘊含著怎樣的教育遺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劇?這樣的錯誤可能會在我的學生心靈中造成怎樣的傷害?我從這次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今後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自己的授課能力,讓學生真正投入去學,學而不忘。

二、要求學生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並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及時輔導差生。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學風。

四、對於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將及時向家長彙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每一次錯誤,對所有具備真誠反思精神的教育者來說,都是一個進步的臺階,我們沿著錯誤的臺階一步一步走向事業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並且被某些狹隘的功利思想束縛頭腦的人,往往會拼命地掩飾錯誤,會給自己找許多“藉口”和“理由”來原諒自己。對這樣的人來說,每一次自我原諒都是新的錯誤,這個錯誤同時也是一個陷阱――他們即使可能從這次錯誤的陷阱中艱難地爬上來,但隨時都可能掉進另一個錯誤的陷阱,而永遠不能夠走向教育的成功。

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繼續迎來一批又一批新的學生,將繼續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課,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教育難題……但只要我保持著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會繼續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本學期,我又擔任了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工作。一年級共有50名學生,普遍好動、學習習慣差,學習不夠專注,加上這學期時間緊,教學任務重,這些都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為了搞好教學工作,我作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主要抓住了以下幾點: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我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反覆訓練、反覆訓練。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大部分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就經常與有經驗的老師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因為寫一首漂亮的字非常重要。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上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

我感到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為“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開啟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三、課前認真備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為了讓學生樂學、學好,我在課前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具備學生,又備教材,並利用遠端教育資源,紮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有時還根據實際情況,對課件資源進行了修改、整合,爭取讓學生學好、記牢。另外,我在課餘時間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課學藝術,向40分鐘要質量。

經過我的不斷努力,學生的學習習慣變好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下學期,我將加倍努力,爭取更好的工作業績。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裡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裡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裡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著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後寫。閱讀是說話的基礎,而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閱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閱讀中孩子可以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著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閱讀及寫話能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為教師必須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能力。國小語文書圖文並茂,特別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符合這個年紀段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可以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必須進行一定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通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後就可以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國小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一定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說話交際能力,但也是在為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說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可以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作為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持續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透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光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透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個性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好處識字的關鍵期,不僅僅要求對課文資料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透過一段時光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到達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他的語文水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個性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能夠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臺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課前我要求每一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

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潛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啟下幫忙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忙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我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我。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一次在作業中我發現有孩子已經在寫日記了,由開始的一兩句變成了一版、兩版,於是我適時的對這個孩子進行表揚,並要她自我讀出來,之後誰寫了日記都進行點名表揚,鼓勵。慢慢地寫日記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寫的越來越好。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光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資料沒有完成。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裡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裡》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著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裡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裡的彩園,為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搞笑的環節,引導著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先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為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為。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是關於春天的,識字一有八個四字成語:春回大地、萬物複數……一開始我覺得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的觀察春天,這些詞語是很難理解的。當我從百度上開啟一個課件,課堂思路一下子明朗了。課件中有一幅春姑娘的畫面,我由她匯入了本課的教學。

春姑娘沉睡了一個冬天,她帶著禮物來和我們玩耍了。誰知道她都帶來了些什麼呢?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起來了。有的說是溫暖的陽光,有的說是漂亮的花兒,有的說是春雨……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精彩極了。同時,我們又回顧了上冊的《陽光》《雨點兒》,既與前面的內容相聯絡,又學習到新的詞語,在相機出示精美的畫面,這樣一來對這八個詞語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且興致勃勃。

不過,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讓同學們提到春天開的花,居然說出有菊花,這是孩子們經常犯的常識性錯誤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實際,因此我們應多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