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

才智咖 人氣:2.78W

廣闊的農村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作文題材庫,是一個展示真情實感的大舞臺。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

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篇【一】

對於農村國小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習作使學生望而生畏。在多年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我重視作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指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給學生講名人故事,培養學生濃厚的作文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強調一個樂字,有趣才會樂,無趣生憂,生憂則必厭。心境愉悅反應則靈敏,心情抑鬱反應則遲鈍。韓寒現象是最好的詮釋。韓寒在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後來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引發社會關於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他最終在高一休學,從事寫作,陸續發表了小說《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毒》、散文集《零下一度》等眾多優秀作品,成為一位優秀的作家。但作為一名學生,誰能說他合格呢?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韓寒對創作有著極大的熱情,才給我們帶來如此優秀的作品。

二、利用好教材,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學習優秀寫作方法

關於作文教學,葉聖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經說過: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為,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做到這一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這就是說,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以期學生具有自己會寫的本領。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的道理。

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博採眾長,積累好詞好句好段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有很深刻的道理,很值得借鑑。廣泛閱讀可以彌補體驗生活的不足,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也可以博採眾長,多方面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能。

四、走出課堂,挖掘好的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衝擊著我,我有說話的願望,便想傾吐,於是文章就誕生了。創作的衝動來源於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在作文時,要鼓勵學生說真話,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說真話,說實話,說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親身經歷的事寫出來。國小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國小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戶外活動,如郊遊、參觀、文藝表演、讀書活動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作文教學靠什麼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特級教師王崧舟做出了響亮的回答用情感來支撐作文教學。讓學生能夠對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生活有獨特的體察和深刻的感受,讓他們先情動而後辭發。

由此可見,情感是作文達成的重要變數,也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

語文老師,千萬不要忽視了作文教學中的.情感浸潤作用。

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篇【二】

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仍佔56%的大國。長久以來,農村孩子們的作文脫離農村、脫離農民、空話假話聯翩、虛情假意滿紙的情況可謂是司空見慣,一些孩子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文任務,農村是想象中的農村,筆下的家鄉是別人的家鄉,老農是作文選上抄來的……這些現象不知道讓多少教師頭疼,無可奈何。通過分析發現,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們手頭題材匱乏,沒有“真事”也缺乏“發現”,就很難抒發真情,進而厭惡作文,害怕作文,這樣的作文質量每況愈下,無疑也影響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實,農村孩子的作文題材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培養孩子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首先就要引導他們選擇、捕捉熟悉的生活材料,選擇他們樂於表達的話題:山坡上的草木,田野裡的莊稼;溪水中的漁趣,泥土裡的詩情;父母的家常,鄰居的和諧。然後指導孩子們進行歸納、提煉,迸發處傾訴的慾望,進而將積累的素材付諸筆端,這樣作文就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

一、看農村新貌,素材迴歸農村

“大自然是學生的綠色課堂”,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它隨時隨地在我們身邊,田野風光美、自然景觀美、農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好題材。“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到熟悉的家鄉尋美,寫江南水鄉之美。在取材中積累素材,在寫作中表達真情。

1.田野風光美為我賞。農村田野風光是美麗可愛的,這是孩子們寫景極好的題材資源。水稻、油菜、小麥、桑田、菜地……各具風韻,它們的形狀、色彩、生長過程,又各具特點,隨著農時變化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鬧春圖、青苗圖、豐收圖……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去發掘事物的形式美與內在美,積累到自己的作文當中,這樣可以避免舍近就遠、浪費資源、避免獵奇心理,又可以鍛鍊孩子們捕捉素材的能力,激發小作者對家鄉熱愛之情。

2.家鄉景觀美為我頌。我們的家鄉是典型的丘陵地區,這裡山多水多,人民勤勞能幹,綦江以山為背景,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是值得欣賞、值得自豪的:古劍山、白雲觀、清溪河、藻渡河、東溪古鎮,既有有山巒疊嶂,也有水波不興,潺潺之聲,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岸邊的古樹,水上的漁舟,小橋流水,石堤埠頭,臨水之戶,古鎮人家……這些都是小作者筆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組合,不同的時節,又有它獨特的畫面。孩子們從感知美到表達美的過程,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過程,同時也是內心情感起伏發展的過程。

3.農家新居美為我贊。國家的新農村建設,給我們農村帶來了無限生機。農村家家戶戶蓋上了“小洋樓”、“小別墅”、“四合院”……農家新居正是現代新農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農村孩子要反映家鄉發展變化,要實實在在從身邊開始深入農村新居採集、瞭解情況,積累素材,不能走馬觀花,隨隨便便,要以小見大,觀察農家園,描繪農家美,激起愛家鄉之情,寫作中更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學農藝農技,生活迴歸農村

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父母開始拜師學藝,身體力行,領悟勞動的艱辛,豐富學生生活。在勞動中交流情感,提煉最有感受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避免虛構故事,泛泛而談,假情假義的作文現象。

1.嘗勞動辛苦。對於當今農民的後代來說,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舊思想影響,年輕的父母,往往本著讓孩子跳出“農門”的宿願,常常制止孩子到田裡地頭東跑西摸。因此,許多農村孩子寫勞動,隻言片語,寫不實在,寫不生動。我們通過讓他們跟隨父母參加家裡勞動,種菜、翻地、澆水、施肥、種田、割稻等等,認認真真幹一番,哪怕汗流浹背,讓他們親身體察勞動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從而獲取豐富的作文素材,並加以提煉,上升到學習農民勤勞純樸品質的層面上。

2.學農民智慧。作文要善於選材,提煉有特色的材料,寫有特色的作文。農民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農家文明,創造了特藝特產,創出了自己獨特的勞動方式、致富門路。像種桑養蠶、養魚養鴨、放牛割草、插秧種菜等等這些農活,都有著一套寶貴經驗,凝聚著農民的智慧,我們要學生邊學邊做,邊想邊記,從親身感受中提煉作文素材。

3.以勞動為榮。勞動最光榮,現在的農村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意志不強。作文中,學生寫的“勞動”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寫別人的。所以寫勞動就要讓他們去嘗一嘗勞動,不能任其自由“發揮”,造成作文心理上負面影響,同時要讓他們親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勞動果實,才會感到香甜、感到寶貴。像種黃瓜、蕃茄、餵雞、餵鴨等,學生會天天盼,天天看,期望親手種下的作物早日開花、結果,自己餵養的雞鴨塊塊長大,對這樣的素材的捕捉、提煉,孩子們是非常有興趣的。

三、問村史家史,情感迴歸農村

通過調查、訪問,瞭解村史、家史、個人成長史,瞭解家鄉以及家人的過去,收集這些值得記敘的故事,從而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1.問農家苦難史,更能珍惜今天。在農村,幾乎千家萬戶都曾經歷過辛酸的往日:地主惡霸敲詐勒索,自然災害,逃難要飯,衣不遮體的生活,……一幕幕苦難歷史,一個個悽慘故事,催人淚下。富裕了的農民以及他們的後代怎不為此感慨,記住過去,珍惜今天,筆端自然會流露出深厚的情思來。

2.問農家創業史,更加敬重祖輩。農家千百年的發展歷史,刻下了祖祖輩輩農家人的辛勞印記。他們開河、修路、平地、造橋,一塊塊梯田、一幢幢農舍,一條條水渠,都留下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3.問農家榮譽史,更加感到自豪。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孩子,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無法和城市的孩子們相比較,無法通過電腦網路、外出旅遊對外面的世界進行了解,所以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那麼我們就發掘現實資源,讓孩子們儘量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聽聽自家的光榮史,奮鬥史,寫寫自己祖輩的光榮歷史,家人的感人之事,從而激起自豪感,付諸習作當中。

真實,是作文的靈魂。廣闊的農村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作文題材庫,是一個展示真情實感的大舞臺。農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農村的孩子們踏遍自己家鄉這塊熱土,尋找身邊的人,捕捉身邊的故事,學作文,也學做人,讓孩子們能“我口抒我心,我手書我心”,讓農村孩子的作文迴歸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