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5.58K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

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1

一、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中培養情感方法》

二、課題的提出

法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指出:“語言是認知的手段,是思維的載體,是邏輯分析的工具。”可見,語言是何等的重要。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其能自備。”可見讀是學生理解課文、領會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鞏固認知字詞,提高表達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訓練,更重要的是它落實了素質教育,是學習語言藝術的主要途徑。

結合我校目前實際的教學狀況,我們確立了“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朗讀方法研究”為研究課題。在我們學校大力的支援之下,我們課題小組申報的課題獲得了濟源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被列為濟源市教育科學個人研究課題,這裡將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報告如下:

三、課題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朗讀在閱讀教學中佔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語言水平,能發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朗讀在一堂課中所佔的比重還相當輕,平均不足7分鐘。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更談不上美讀。最後,由於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教師範讀極少,好的文章讀不出美感,對於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為了充分發揮朗讀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方面的作用,我們提出了“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的探究”這一研究課題。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不然低年級的學生對於那種反覆多次重複性的訓練是排斥和不接納的。那麼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去盡情領略色彩美;進一步深讀課文,體味意境美,理解感情美,用優美動聽的聲音表達出來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文化素養的薰陶,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依據。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1、內容與方法

一是根據漢語言學習的規律,將語文教學回歸到以誦讀為主的傳統地位,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讀懂每一篇課文,課堂上書聲琅琅;二是形成了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走出了將語文知識當作能力,把語文教學侷限於語文課本的誤區。克服了課堂上教師講得過多、講得太細、統得過死的弊端;三是確定了以與興趣相結合、與教學相結合、與學科相聯絡的閱讀指導原則,採取了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形成了勤奮閱讀的好習慣。

2、課題研究目標

(1)培養朗讀的興趣。

範讀激趣,使學生愛聽愛讀。

講讀結合,使學生嚐到甜頭。

形式多樣,使學生興致加濃。

(2)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重視漢語拼音教學。

注意聲音清楚響亮。

培養能聽善“挑”的本領。

養成多讀多練的習慣

3、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採用自然狀態下的經驗篩選法和經驗總結法。

五、研究的原則

更新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以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為目的,以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為原則。

六、課題的研究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週期為一年,分三個階段完成,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一)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組:收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調查分析學生情況,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和謀劃。學習、研討如何指導朗讀教學,使之適應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實施階段:

1、課題實驗的起步、探索。

(1)學習《語文課堂教學論》,轉變本組成員意識,提高認識,努力形成"學習―認識—實踐"的格局。

(2)根據研究方案和計劃,在實驗班級開展研究工作。

(3)適時召開課題指導小組會議,交流彙總實驗情況,進行研討分析,提出下階段的實驗建議。

2、課題實驗的提高、完善。

(1)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題的主渠道。

(2)認真備課,組織好第一次研討課,組內進行集體討論,討論怎樣更有效的讓學生的閱讀中欣賞語言的美,感悟課文內容。

(3)積累經驗,寫出有關論文和報告,寫好自評,及時總結,提高研究成效。

3、課題實驗的後期深入。

(1)研究活動展示:課堂教學展示,進行集體教研。

(2)結合研究活動,討論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與收穫,約請專家針對研究情況進行指導,以答疑難、指問題為主。

(3)收集好研究資料,配合課題做好階段總結。

(三)研究總結階段。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最終以教學經驗總結、典型課例、論文發表。

七、明確課題人員的分工:

組長:聶利莎。

組員:孔紅梅。

八、課題研究的機制保證

1、領導高度重視,為本課題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2、資金保障,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我們學校能夠為資金擔保,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同時我們課題組珍惜經費,合理使用;

3、組織保障,我們課題組的規章制度健全,成員分工明確合理,務實勤奮,真抓實幹,富有創造性。

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2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建構主義理論;

2、行動學習理論;

3、人本主義理論。

關於課堂有效學習的內涵

(1)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於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

(2)學生的發展就其內涵,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發展就其層次,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教學促進發展,就是把最近發展區不斷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發展就其形式,有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為標誌的發展,新課程強調著重追求以知識的鑑賞、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誌的內在發展;發展就其機制,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新課程在注重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發展的預設性發展的同時,強調不可預知的生成性發展;發展就其時間,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新課程既注重即時的可測性和量化的當下發展,更關注面向未來、著眼於可持續和發展後勁與潛力的終身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將從調研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發掘、預設並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點,引領教師積極應用,構建以“有效學習”為主導的教學體系。

對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進行調研,分析致因,針對無效學習現象,開展對應策略研究。

立足於科學性、可行性、靈活性和有創意性,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與教學效果的研究,國小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的科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國小數學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要點與基本策略。

三、本課題省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為了瞭解《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髮展趨勢,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路資料。從中我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1)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問題,其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裡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人們十分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學習。

(2)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討論的是個體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人。當代教育研究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人格中達成理性與情感意志、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素質的和諧統一。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3)該領域研究發展趨勢分析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於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開展“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對構建國小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所作的`理念與實踐的探索,將對課改的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課題研究人員應該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系統的學習“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學習外地老師的教研教改經驗。積極提供研究課,寫好研究課設計方案、教學後記、案例分析等材料。還要認真地聽研究課,參加說課、評課、資訊交流、心得體會交流等研討活動。

最後,祝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3

一、課題的提出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國小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

語文課標對低年級學生朗讀的基本要求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種種原因使得目前國小低年級學生普遍朗讀能力較低,唱讀現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讀不連貫,特別是長句;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調地唱讀;第三、容易讀錯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詩歌、兒歌容易讀成快板;第五、齊讀中跟著人家節奏讀,造成嚴重拖音;第六、有畏難情緒,不喜歡朗讀;第七、朗讀時缺乏感情。

所以,開展國小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刻不容緩。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從對文字的初讀,讀準、讀通、讀流利這些朗讀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讀,達到以情發聲,以聲傳情,才是真正的"情動於衷而發與言"。其研究成果,對國小生的語感培養以致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及推廣價值。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1、《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豐富的情感,並與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與體驗。""閱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

2、許多名家有關朗讀的論述。教育家葉聖陶就朗讀也曾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的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當時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當時的心靈溝通。"我國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就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可見朗讀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內容

1、以語文課堂為實踐基地,探索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更加科學、有效的課堂朗讀指導方法,使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從而學好語文。

2、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掌握較成熟的朗讀指導技巧和方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讀的評價體系。

四、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探索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和可操作方法。提高朗讀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研究的物件

低年級學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對國小朗讀教學的資料和研究的成果進行收集、整理、比較和歸納,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篩選有效經驗,運用於本課題研究。

2、問卷調查:在學生、家長中開展關於朗讀興趣、朗讀習慣、朗讀方法的調查問卷,分析朗讀教學的現狀以及學生的學情、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為針對性地開展朗讀教學策略研究打好基礎。

3、行動研究:課題研究期間,將在本校同年級各班之間開展行動研究,探討實施策略並制定具體步驟,最後進行科學的經驗總結,以便推廣研究成果。

4、個案研究:選擇一些典型學生,對個體進行跟蹤分析,建立個人檔案,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分析,跟蹤觀察學生個體變化。

七、研究的策略

1、研究當前國小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

通過對當今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現狀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弊端,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有效的進行朗讀教學。

2、研究國小低年級語文有效朗讀教學的具體方式方法。

(1)課內──訓練朗讀

A、保證示範性朗讀

梁實秋先生回憶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的講課:"徐先生於介紹作者之後,朗讀全文一遍,這一朗讀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領會到原位意義的一半了。"可見,傾聽高水平的朗讀,是理解作品的一種途徑,教師若能入情入境的範讀,學生定會如沐春風,陶醉其中。然後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讀,直到"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對照朗誦,這可提高自身朗讀水平。

B、利用插圖看圖朗讀

低年級課文,有著與課文密切聯絡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豔,易於觀察,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適時的運用插圖配合朗讀,會事半功倍。既對學生進行了圖文結合的訓練,為以後看圖寫話也打下了基礎,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C、配上音樂進行朗讀

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應配一些合適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學生在反覆的配樂朗讀、吟誦之中,達到了積累語言、訓練朗讀節奏、培養語感的目的。

D、生動傳神表演朗讀

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戴頭飾、做動作進行表演讀,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培養了表演能力,還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演,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了其中的每個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童話故事中……

(2)課外──拓展朗讀

課外是課堂朗讀指導的有效補充,更是朗讀指導的最終目標所在。正如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所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不能僅僅只囿於教材。何況,我們的教學物件──國小生往往喜歡接受新的東西。教師為練習朗讀,整天佈置學生讀課文n次,這樣的朗讀訓練長此以往,只會令朗讀變得機械化。因此,我們不妨引領學生拓展朗讀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的課外美文。

(3)開展活動──推動朗讀

開展各種朗誦比賽:如經典詩文誦讀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推動學生朗讀熱情,提高朗讀水平。

3、對促進朗讀的相關元素的研究

朗讀教學與文字、生活、正確把握文字基調等方面息息相關,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把這些相關的元素研究透,能更好地促進有效朗讀。

八、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本課題計劃時間為二年,總體上分為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10月)

申報課題,設計研究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並明確課題分工。

(二)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1、實施課題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班級。開展調查問卷,積累原始資料並進行分析整理。

2、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探索國小朗讀教學策略。

3、做好課題的結題報告的各項準備工作。

(三)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資料,完成課題報告和論文的撰寫,申請課題結題。

九、課題預期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課例、案例等資料,階段性總結。

3、整理論文,撰寫結題報告。

十、課題組成員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彭小英(全面負責課題實施)

國小教學課題開題報告4

經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領導小組審批,教師進修學校確立的《國小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專案,被確立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下面僅就開題的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本課題立項的背景

21世紀是一個快資訊、高科技的知識經濟社會,社會的發展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更高的主動性與獨立思考水平。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要求我們要通過更為主動、高效的學習來發展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挑戰。資訊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資訊獲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國小生正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目前在國小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閱讀能力?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而語文拓展閱讀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對學生自我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對學校教育及語文學科的拓寬、延伸和補充。

基於此,我們提出“國小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充套件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向吉林省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提出了“拓展性閱讀教學”立項的申請。經過課題規劃領導小組的論證研究,於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國小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學習流程。

拓展性閱讀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資訊加工的過程,而對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拓展性閱讀的預期效果,我們初步設計了這樣一個流程:

(1)明確拓展性閱讀的內容、方向,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學生通過網路、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3)在教師指導下將各自蒐集的資料加以歸類、整理。

(4)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加深對拓展性閱讀主題的理解。

2、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歸類。

(1)資料的收集

指導學生通過網路、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蒐集相關資料,以填寫“拓展閱讀卡”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是資訊的初步篩選、收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資料有全面的瞭解,以便指導學生進行歸類、交流。

(2)資料整理歸類

在學生收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整理歸類資訊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的進行指導。

3、檢查落實

給學生制訂讀書計劃,設計“拓展閱讀卡”,裡面要填寫的內容: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穫與感想等。並且在閱讀量、質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閱讀。篇幅:低年級300字左右,中年級800字左右,高年級在1000字左右。文體安排:低中年級以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逐步擴大範圍。

低中年級學生課外讀物可由老師指點或推薦,高年級可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通過定期檢查“閱讀卡”,瞭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並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鍊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

4、展示成果

讓學生定期彙報階段性的課外閱讀成果,使其相互借鑑,表揚先進,鞭策學困生。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固定園地,讓學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詩擂臺、美文點評,中外名人,知識集裝箱、身心保健、先看後說等。這樣,既激發學生開展拓展閱讀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其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三、課題研究的基礎條件

1、琿春市一小作為本課題的實驗學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學領導小組確定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範基地”。學校幾年來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承擔了吉林省教育科學“九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學校具有先進的教學裝置和較高的管理水平,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學校擁有一個藏書十幾萬冊的圖書館,並且全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查閱書面資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提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同時開設了微機課,為學生拓展性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學習,四、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網查閱資料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學生家裡也配有電腦,為學生的拓展性閱讀提供了便利。

3、本課題負責人承擔全市《國小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市實施以來,多次組織全市國小語文教師開展培訓及研討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課程改革的程序。

參研人員中,張桂豔老師是教師進修學校教務處副主任,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董麗紅、劉春霞兩位教師不但是學校的教學研究管理人員,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幹教師。張世花老師是州級名師,郝麗媛和寧玉參兩位老師是州級骨幹教師。她們都是我市國小語文教學骨幹,是善於潛心鑽研的科研型教師。

4、課題組一定會緊緊依靠顧問組,形成合力,協作研究,攻關結題。

四、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組織機構。

2、定期召開例會,研討,聽取實驗教師彙報。

3、按時培訓實驗教師。創造條件為實驗教師提供各種外出學習的機會,開闊視野,增強信心,提高素質。

4、實驗教師按時寫教學反思,積累資料,及時獲得資訊及反饋。

各位領導,老師們,基於上述各種情況,我們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正確領導下,在教師進修學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導下,在琿春市一小李校長的大力支援下,在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及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