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考試焦慮與考前緊張情緒

才智咖 人氣:1.98W

對於考試焦慮與考前緊張情緒,我們應該怎麼正確認識他們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給大家的正確認識考試焦慮與考前緊張情緒,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正確認識考試焦慮與考前緊張情緒
  

(一)考試焦慮的表現及其影響

對考試焦慮的一個較為清楚的判斷是:這種不良的情緒是否影響了考試的操作,是否妨礙了考試成績。

解釋:有兩種情況,一種沒有對考試形成影響,不屬於考試焦慮;一種是嚴重影響了考試的發揮,表現在:考前,複習不進去,擔憂考試的失敗。考中,緊張,發抖,平時複習的東西都想不起來了,但一出考場什麼也都想起來了。結構考的一塌糊塗。這才識真正的考試焦慮者。

一般而言,考試焦慮會在認知、情緒和生理、行為三個方面擊中一個人,影響或干擾一個人的考試行為。

1、在認知方面對人的影響

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是認知過度,即過分重視考試結果。那麼擔憂是他們的一個主要特點,

(1)他們過度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考試成績和考試表現,他們注意力的重心也不是放在學習任務上,而是放在擔心自己能否通過考試、是否失敗。他們自己可能總是想,如果這次考試不通過同學會不會笑話我啊、我的前程是不是就完了呢等。他們關注的是自我,而不是考試這件事情,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捲入”思維。

(2)總是想起過去考試的經驗。例如,有一個同學。形成惡性迴圈,就如同失眠一樣。

(3)想到與考試無關的事情,如有的同學在考試過程中遇到了一道難題,他可能會這樣想:“這道題可能就我不會,其他的同學都會”,他再看看周圍的同學都在埋頭答題,他可能就會更緊張。

二是認知缺陷,焦慮情緒使同學們在記憶、注意、思維等方面受到妨礙。

2、在情緒及生理方面對人的影響

嚴重的考試焦慮患者在考前或考試中會出現明顯的軀體反映和情緒反映。如有的考生在考試前或考場上,出現心跳、呼吸加快、噁心、嘔吐,還有的人出虛汗、臉色蒼白、手心發涼,有的個別人一進考場就想上廁所,剛上完廁所就又有了便意,這也是考試焦慮的一個症狀。

在心理學上,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就是:幾乎所有的考生在考場上都會出現應激的生理反映,如上面所說的呼吸、心跳加快等。但為什麼有的考生會受到嚴重影響,而有的考試沒什麼呢?關鍵一點就是:高焦慮的考生和低焦慮的考生在對自己軀體反映方面有不同的解釋:高焦慮的考生認為這些反映會影響他的考試發揮,使自己精力衰竭,而低焦慮的考生認為這種軀體反映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答卷更有效。看來關鍵的倒不是你是否出現軀體症狀,而在於你是如何解釋這一症狀的,如果你認為軀體症狀是不正常的,可能會妨礙你考試成績,你就會更加緊張,或者因為竭力擺脫這些症狀而感到注意力無法集中到答卷子上;但如果你認為這一症狀有助於考試發揮,你就會較為輕鬆的應對考試。

3、對行為的影響

考試焦慮學生第一個不良行為就是拖延,能拖就拖。他們也可能制定一個非常完美的複習計劃,如早晨6點起床背單詞,上午複習語文和數學,下午複習化學和物理等。但到了執行起來,他們就會藉故拖延:“我現在還困著呢,再睡一會兒,如果不睡,學習也沒有什麼效果!”“不行,現在我剛吃完飯,精力還不能集中,先看一會兒電視節目再複習吧!”“今天是星期日,應該以放鬆為主。”問題不在於偶爾的拖延,而在於他們經常這樣給自己找藉口。

另一個不良行為是逃避和躲避,這是考試焦慮者錯誤的自我保護機制。有的考生可能在考前就複習,成天的玩,有的可能乾脆說:“今年自己不在狀態,等明年在考吧。”研究表明,如果考前對考生必須參加考試的要求有所放鬆,或者考生覺得有可能逃避考試,他們就會出現更多的逃避行為。不給孩子一點逃避的希望,幫助孩子咬牙挺過考前的艱苦時期,是家長的一個基本立場。

(二)考前緊張不等於考試焦慮。

1、考前肯定會出現緊張情緒,這是人類神經機制在起作用,是無法抗拒的。而且適度的緊張對考試是有好處的,會調動我們身體的能量,使我們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學習任務。那麼什麼是適度的緊張呢?

2、適度的緊張是:

(1)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複習處於興奮狀態並且不易疲勞;

(2)睡眠也許不如平時塌實,但醒後立即覺得精力充沛;

(3)進考場之前心跳加速,拿到試卷後可能仍然心緒難平,但不久就專心致志地答題;

(4)有時複習的`時候想到考試可能覺得很緊張,但只要進入學習狀態這些想法就消失了。

3、一些同學只要感到緊張和壓力就懷疑自己患有考試焦慮症,他們內心有一個不成立的前提:正常人考前是不緊張的,只有一點都不緊張的人才是一個能在考場上發揮正常的人。

(三)影響考試焦慮的因素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同學容易出現考試焦慮,而且無論大考小考,總是容易緊張;而另一些同學對考試應對自如,很少焦慮。也就是說,不焦慮的人總是如此,焦慮者也總是如此,好象是相對固定的。那麼究竟哪些因素影響人的考試焦慮呢?

1、先天神經型別的差異

俗話說,天下沒有兩個相同的樹葉。同理,天下也沒有兩個同樣的人。由於先天的遺傳因素的影響,人的神經活動也不相同。

(1)有的人屬於反映強烈但穩定的型別,即不同的神經活動可以靈活的轉換,如從興奮可以較快的轉入抑制,這種人精力充沛,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雖然遇到重大事情時也可能慌亂,但能很快的控制。

(2)另一種型別的人不易興奮,即遇到重大事情,也不容易動感情,表現沉穩和冷靜,其反應能力可能不像前者那樣快速,但所有的情緒都是適中的,所以每逢考試都不亂。

(3)只有第三種人是考試緊張型,他們面對重要事情時反映強烈,但很不穩定,如果興奮起來則好長時間都處於這種狀態中,即便是誘發事件不存在了,仍然可能長時間處於興奮之中不能抑制。反之,如果一旦進入抑制狀態,他們也不能立即轉入興奮。

2、自我評價能力

每個人的心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對現實的看法,客觀事物本身不會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映,而你對事物的看法則會影響你的情緒。比如,丟了錢包的人自然會感到痛苦,但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人對丟錢包這一事件的看法,如果你認為丟了錢包會消除災難,即所謂的“破財免災”,你就不會為丟錢包而感到太苦惱,而是能平和的接受現實。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客觀而全面,不依靠別人的評價而生活,相信自己的眼光,他就不容易產生考試焦慮。首先他們不會認為自己必須得取得好成績,而是努力去爭取好成績;他們不會把成績看的很重,而是把努力看的很重,他就不會過多的去想與複習無關的事情。其次,他不會認為考試是為了超過其他人、證明自己優越的途徑,而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他不靠贏得考試來獲取別人的尊重,而是用腳踏實地的努力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目標上,因而忘了自己的存在。

3、過去的考試經驗

如果一個人過去考試總是失敗,不盡如人意,他就容易產生考試緊張,就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把握,下次遇到重大考試,他就會變的更為緊張。如果過去的考試總是能取得好成績,他就會以更為自信和從容的態度來對待考試。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一個經常失敗的人容易被失敗所嚇倒,根本沒心思思考失敗中的教訓了。所以更應該說“成功是成功之母”,也就是說必須給他們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有時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成功者。

4、應試技巧

有些同學平時學習一般,但越是重大考試就考得越好,他們掌握了複習技巧和應試技能,複習有方法,學習有策略,平時會聽課,知道每門功課的重點和可能的考試要點,學習效率就高,考場上沉著冷靜,能以正常的心態參加考試。

(四)形形色色的考試焦慮者

1、考試技能和複習技能缺陷型

這一類人主要表現為在考場上極為緊張,每次到了考場什麼都想不起來,做不好,但一出了考場,又什麼都想起來了。他們通常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情緒失控,其實他們是由於考試技能或複習技能有缺陷造成的。例子:物理沒考好的例子。

有些人平時就有學習技能缺陷,如粗心大意、不會組織學習時間、不會制定複習計劃等,如果不改變這些缺陷,當考試中出現難題時,就會感到情緒緊張。對於這一類的人來說,關鍵不在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緊張,而是要使他們注意力放在克服不完善的學習技能上。

2、考場“走神”型

這類學生在複習過程中沒有什麼大的失誤,在考試的開始階段可能做的也很好,但到了後半段,特別是遇到難題做不上來的時候,他們就會經常被與考題無關的事情所分心。例子,作文的例子。

3、喪失信心型

這種型別的人由於過去經歷了多次考試失敗,所以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在內心他們放棄了考試中拼搏的精神。表面上看,他們對考試冷漠、不感興趣,缺少複習的熱情和信心,對自己不報什麼希望,但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是焦慮不安的。由於什麼也不做,或者對考試無能為力,他們積累了對自己的怨恨和緊張,他們可能會將這些不良情緒發洩到其他事情上,如上課擾亂紀律,對同學和老師充滿敵意等。他們不是真正無所謂,而是以這種方式保護自己。那麼,對於這樣的同學,應當給他們一些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至少讓他們覺得與自己比有了很大進步。

4、避免失敗型

這種型別的人的唯一動機就是避免失敗,為了這一目標,他們在考前過於投入和認真,也容易滋生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其焦慮在考前達到頂點。通常他們在緊張情緒的驅使下,複習時鑽牛角尖,在細節中轉不出來,複習不能顧全大局。此外,由於他們不可能保證每次考試都不失敗,所以一旦失敗,他們就變得更為緊張焦慮,更害怕失敗。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考研究生在考前放棄,一個是當著同學的面不復習,自己回家去複習。

5、完美主義型

這種型別的人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以至於難以達到。他們通常都是很有才能的人,過去考試也取得過好成績,因此在重要考試時,他們便會給自己定下一個過高的要求,主觀目標脫離了客觀情況。臨考前一點點小的失誤都會引起他們的害怕和緊張,降低他們的信心;而在考場上,如果遇到了難題,他們馬上會想到自己的失敗,過度自我批評,引起驚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