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模板

才智咖 人氣:2.99W

論文提綱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將畢業論文內容按照一定的構建搭建起來,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管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供大家閱讀檢視。

管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模板

  管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一

致謝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錄 8-10

1 引言 10-14

1.1 研究背景和問題 10

1.2 研究意義 10-11

1.2.1 理論意義 10-11

1.2.2 實踐意義 11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1-12

1.4 結構安排 12-14

2 文獻綜述和研究方法 14-20

2.1 文獻綜述 14-17

2.1.1 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的概念研究 14

2.1.2 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 14-16

2.1.3 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的趨勢和方向的研究 16-17

2.2 研究方法 17-20

2.2.1 企業戰略分析基本方法介紹 17-19

2.2.2 方法的適用性 19-20

3 X公司背景介紹 20-25

3.1 X公司發展現狀分析 20-21

3.2 X公司經營模式 21-23

3.3 X公司發展面臨問題分析 23-25

4 X公司發展的外部環境分析 25-32

4.1 X公司發展的巨集觀環境分析 25-29

4.1.1 政治要素 25-26

4.1.2 經濟因素 26

4.1.3 社會因素 26-28

4.1.4 技術因素 28-29

4.1.5 PEST模型分析總結 29

4.2 基於“五力”模型的競爭條件分析 29-32

4.2.1 潛在競爭對手進入的風險 29-30

4.2.2 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程度 30

4.2.3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30

4.2.4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30-31

4.2.5 替代品的威脅 31-32

5 X公司的SWOT分析 32-43

5.1 企業機遇分析 32-35

5.2 企業威脅分析 35-38

5.3 企業優勢分析 38-40

5.4 企業劣勢分析 40-42

5.5 X企業的SWOT分析總結 42-43

6 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X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43-53

6.1 戰略目標及制定思路 43-44

6.2 公司層戰略——橫向一體化戰略 44-47

6.2.1 優化供應鏈體系,成立物流公司 44-45

6.2.2 優化組織結構,拓展商品品種橫向拓展 45-47

6.3 業務層戰略——成本領導戰略 47-50

6.3.1 優化商品採購,降低採購成本 47-49

6.3.2 加大資訊化投入,重視資訊化建設 49

6.3.3 優化物流配置,降低成本 49-50

6.4 職能層戰略 50-52

6.4.1 生產與經營戰略 50-51

6.4.2 財務戰略 51

6.4.3 人力資源戰略 51-52

6.5 戰略實施的保障措施 52-53

6.5.1 組織保障 52

6.5.2 技術保障 52-53

7 總結與展望 53-54

參考文獻 54-56

  管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二

摘要 6-9

ABSTRACT 9-13

圖表索引 19-24

第1章 緒論 24-66

1.1 選題依據和研究背景 24-32

1.1.1 選題依據 24-27

1.1.2 研究背景 27-32

1.2 國內外研究狀況述評 32-57

1.2.1 總體報酬及相關研究 32-42

1.2.2 工作滿意度及相關研究 42-46

1.2.3 敬業度及相關研究 46-52

1.2.4 工作績效及相關研究 52-56

1.2.5 工作特徵及其模型 56-57

1.3 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 57-59

1.3.1 研究的理論意義 58-59

1.3.2 研究的實踐應用價值 59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 59-62

1.4.1 研究內容 59-60

1.4.2 研究方法 60-61

1.4.3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61-62

1.5 主要工作和創新 62-66

1.5.1 主要工作 62-63

1.5.2 創新之處 63-66

第2章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66-82

2.1 相關概念界定 66-73

2.1.1 非國有企業 66

2.1.2 總體報酬 66-68

2.1.3 總體報酬感知 68-69

2.1.4 工作滿意度 69

2.1.5 員工敬業度 69-71

2.1.6 工作績效 71-73

2.1.7 工作特徵 73

2.1.8 個人-工作特徵匹配 73

2.2 理論基礎 73-81

2.2.1 現代激勵理論 74-78

2.2.2 社會交換理論 78

2.2.3 美國薪酬協會第二代總體報酬模型 78-79

2.2.4 資源儲存理論 79-80

2.2.5 人-組織匹配理論 80-81

2.3 本章小結 81-82

第3章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82-97

3.1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滿意度、敬業度、工作績效的關係 82-88

3.1.1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 82-84

3.1.2 總體報酬感知與敬業度的關係 84-86

3.1.3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績效的`關係 86-88

3.2 工作滿意度與敬業度、工作績效的關係 88-89

3.2.1 工作滿意度與敬業度的關係 88

3.2.2 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的關係 88-89

3.3 敬業度的中介作用 89-92

3.4 “個人-工作特徵匹配”的調節作用 92-93

3.5 本章小結 93-97

第4章 研究變數的測量、資料獲取與分析技術 97-113

4.1 研究變數的測量工具 97-108

4.1.1 變數測量工具選擇與問卷設計的原則 97

4.1.2 總體報酬感知的測量 97-102

4.1.3 工作滿意度的測量 102-103

4.1.4 員工敬業度的測量 103-105

4.1.5 工作績效的測量 105-106

4.1.6 個人-工作特徵匹配的測量 106-107

4.1.7 控制變數的測量 107-108

4.2 研究資料收集與分析技術 108-111

4.2.1 研究資料收集過程 108-109

4.2.2 研究資料分析技術 109-111

4.3 本章小結 111-113

第5章 研究樣本與資料描述 113-150

5.1 研究樣本 113-119

5.1.1 研究樣本的特徵描述 113-116

5.1.2 研究樣本總體常態分佈檢驗 116-119

5.2 量表的建構效度與信度 119-128

5.2.1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績效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120-123

5.2.2 工作滿意度與個人-工作特徵匹配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123

5.2.3 量表的信度檢驗 123-126

5.2.4 工作績效量表和總體報酬感知量表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126-128

5.3 主要變數的描述性統計和現狀分析 128-135

5.3.1 非國有企業員工總體報酬感知現狀分析 128-131

5.3.2 非國有企業員工工作滿意度現狀分析 131

5.3.3 非國有企業員工個人-工作特徵匹配現狀分析 131-132

5.3.4 非國有企業員工敬業度現狀分析 132-133

5.3.5 非國有企業員工工作績效現狀分析 133-135

5.4 人口統計學變數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35-148

5.4.1 性別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35-136

5.4.2 戶籍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36-138

5.4.3 婚姻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38-139

5.4.4 年齡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39-142

5.4.5 學歷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42-145

5.4.6 工齡對主要變數的影響分析 145-148

5.5 本章小結 148-150

第6章 假設檢驗和研究結果 150-183

6.1 主要變數的相關分析和區分效度分析 150-153

6.1.1 主要變數的相關分析 150-152

6.1.2 主要變數的區分效度檢驗 152-153

6.2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滿意度、敬業度、工作績效關係的假設檢驗 153-159

6.2.1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滿意度關係的假設檢驗 153-155

6.2.2 總體報酬感知與敬業度關係的假設檢驗 155-156

6.2.3 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績效關係的假設檢驗 156-159

6.3 工作滿意度與敬業度、工作績效關係的假設檢驗 159-161

6.3.1 工作滿意度與敬業度關係的假設檢驗 159

6.3.2 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關係的假設檢驗 159-161

6.4 敬業度與工作績效關係的假設檢驗 161-163

6.5 敬業度的中介作用檢驗 163-167

6.5.1 敬業度在總體報酬感知與工作績效間的中介作用檢驗 163-165

6.5.2 敬業度在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間的中介作用檢驗 165

6.5.3 敬業度中介效應的結構方程檢驗 165-167

6.6 個人-工作特徵匹配的調節效應檢驗 167-175

6.7 研究結果 175-180

6.7.1 假設檢驗結果統計與模型修正 175-176

6.7.2 研究結果和討論 176-180

6.8 本章小結 180-183

第7章 提升非國有企業報酬激勵效率的對策建議 183-191

7.1 現階段非國有企業提升報酬激勵效率的總體思路 183

7.2 提升非國有企業報酬激勵效率的管理舉措 183-190

7.3 本章小結 190-191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191-199

8.1 研究結論與貢獻 191-196

8.2 研究侷限 196-197

8.3 未來展望 197-199

附錄 199-208

附錄 1 調查問卷 199-208

參考文獻 208-237

致謝 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