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史學研究入門及論文寫作

才智咖 人氣:1.55W

【摘 要】文章探討的是歷史學研究如何入門,即要注重史料的研讀與運用,史學理論的學習,要用正確的歷史觀來指導。論文寫作要注意選擇有價值的題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即大膽提出創新性觀點,然後進行嚴密論證,前提要對史料進行嚴格的辨析與考證。

淺談史學研究入門及論文寫作

【關鍵詞】史學研究;論文寫作

對於歷史學專業的研究生來說,雖然經過了四年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但其實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史料,要真正進行真正意義的史學研究,還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史學理論,並進行論文寫作的實踐。以下就談一談這兩個問題。

一、史學研究入門

歷史學科是所有學科中產生最早、體系最完整的一級學科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史學著述最為發達的國度,積累了很多寶貴的著史經驗,近代以來,吸收了西方很多史學理論和方法,出現了很多新史學思想與流派,為歷史研究指明瞭方向。

(一)選擇入門讀物

具體到個人的學習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點,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呂思勉的《歷史研究法》等是史學研究入門讀物,對於初入門的研究生非常實用。但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一定要勤于思考,若一味機械照搬別人模式,也可能會事倍功半。所以,這就需要研究者在實踐中善於思考、總結。

(二)充分合理的利用史料

對任何研究者來說,熟讀史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那麼在史料選擇方面也是有講究的,原始資料為本,最原始、最早的資料往往最真實可靠,最接近歷史真相。同時需要對史料的真偽進行甑辯,找出其中最典型材料。而且在引用正面材料的同時也要引用反面材料。除了文獻史料,我們也要重視一些傳統不被重視的史料:如碑文、銘刻傳記、古墓室、考古發掘器物等。很多大家都是利用了這些材料與文獻史料相互參證,最後做出不菲成績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材料時要多用文獻互證方法、孤立不證、多例互證,儘量引用非同源材料互證。史料不等於史學,如果只是一味的為史料而史料,不能對史料進行整理加工,得出觀點結論,那麼這樣的研究不能算真正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無論熟悉史料還是理論學習,都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學習研究。對基本史料要首先細讀一遍,以便有很好的開端和基本的瞭解。然後就要帶著問題反覆讀,突出重點,或經濟、或政治、或文化,分門別類。做到目的明確、精力集中,材料的收集才能詳細全面。與此同時要勤作筆記、札記,把自己的靈感、發現及時記下,以後寫作時候就會事半功倍。

(三)掌握基本的史學理論

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學理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論對今天的史學研究仍有重要價值,西方的年鑑學派、後現代史學流派都應進行了解。另外,涉獵一些基本的社會學、經濟學理論對史學研究也有很大幫助。在對自己研究相關方面有了總體瞭解之後,研究課題的確立就迫在眉睫了。選題要適合自己的實際,選擇自己最有興趣、同時又有一定價值的,且能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的題目。題目確後,就要著手把相關專題的文章、史料、前人和近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提高自己研究起點。因此,就要求我們隨時注意學術研究動態,提高自己自覺性和敏銳的捕捉資訊能力。並把自己的研究領域置身於整個歷史範疇中:橫向的置身於世界範圍、縱向置身於整個歷史過程中,統籌兼顧博與專的關係。在可能情況下儘可能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以助於歷史的研究。

(四)重視史學的人文性

史學的主觀作用,即史學的價值性、人文性。史學是一種以過去時空中的人及其生活為研究物件的綜合性的人文學,歷史學家應當具有深切的人文關懷,將過去的人作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看待,避免將史學變成純粹的技術性研究。為了儘可能準確地理解過去的人及其生活,歷史學家必須注重歷史的“過去性”,不宜按照現在的要求或用現在的標準來苛求古人,而要以最大的智慧和心力來突破時空和文化的雙重阻隔,努力將前人的言行置於具體“情境”來理解。同時,歷史學家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歷史學家”的身份,既不能成為歷史中任何一方,也不必充當現在的代言人,而要保持客觀的.立場和獨立的判斷,慎重審查自己用以觀照史實的各種資源,以減少形形色色的偏私對史學求真旨趣的妨害。尤其是全球化的當下,歷史學研究者要對自己的民族情感保持警惕,抑制民族和文化的偏見對治史的不利影響,並注重從國際的或全球的視野來探討國別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