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臺山特產是什麼圖片

才智咖 人氣:2.54W

雲臺山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絕於此,唐代是稱覆釜山,到了金代時,稱之為雲臺山,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現代,竹林七賢隱居山中,對中國園林從宮廷走向大自然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雲臺山特產圖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懷菊花

雲臺山特產是什麼圖片

懷菊花,花、葉、莖皆可入藥。古代醫學認為,懷菊花得天地之清氣,含金水之精英,飽經露霜、備受四氣、善清上焦邪熱、疏風解毒,清肝明目,安腸胃,調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益壽。近代臨床報道:用開水沖泡作茶飲,對高血壓、頭痛、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懷地黃

雲臺山特產是什麼圖片 第2張

地莧又名生地,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據《本草綱目》記載"這種植物"以水浸驗之,浮者名天黃,半浮半沉者為人黃,沉者名地黃"。故人們都以沉下者為貴,久而久之,遂名為地黃。

地黃,原系野生,最早生長於咸陽一帶,後傳至各地。中國數省均有生產,但其最佳者為"懷地黃"。李時珍《本草綱目》:"江浙壤地黃者,受南方陽氣,質雖光潤機時力微;懷慶府產者,稟北方純陰,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們都以"懷貨"為貴。

地黃可分為生地和熟地兩種,《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需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 "尤其是熟地,藥用"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鬚發、通血脈",確係祛病延年之佳品。

地黃產地很多,江、浙、京、津、湘、蜀、皖、魯等均有所出。然而最優者今人唯以懷地黃為上。 "懷地黃的顯著特點是:油性大,柔軟、皮細、內為黑褐色並有光澤,味微甜,尤其是斷面呈菊花心狀。懷地黃中又以溫縣產者尤佳。1914年,溫縣地黃曾在巴拿馬運河通船萬國博覽會上展出。據現代醫學化驗,溫縣地黃10克的藥力等於他地產的30克或100克以上。由於水土、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溫縣地黃種子被外地引進種植後,功藥性頓減,或種一、二年即退化。

溫縣種植地黃曆史久遠泡製技藝獨特,經驗豐富。許多優良品種,強金狀元、四齒毛、7681等都是溫縣人民親手培育的。其中 "金狀元"的培育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倍受歡迎的園身地黃,其加工技術源於溫縣南嶺,東、西林臺,南張羌等村。還有一種"把地",也叫蘇直地、杭直地,其加工方法是西南嶺村宋發興於1845年發明的。這種地黃的選擇、泡製規格很嚴,價格昂貴,專銷蘇、杭,解放後不再生產。熟地加工也是溫縣特有的技術,九蒸九晒,直至內外漆黑、發亮、味微酸甜方成。

懷牛膝

雲臺山特產是什麼圖片 第3張

牛膝(亦稱懷牛膝),莧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山莧菜、對節菜、積名牛莖。根呈園柱形,莖有稜角,節部膨大,狀似牛的膝蓋,故稱牛膝。

牛膝,在四州、湖北、陝西等省均有生產,但懷牛膝質量最佳,數量也居全國之首,1959年,曾佔全國總產量的46%。

懷牛膝的特點是:條子粗壯、明亮、色澤鮮豔、油性多。

懷牛膝藥效高,李時珍說它: "滋補之功,如牛之力。"牛膝氣味苦酸平,主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久服輕身耐老。博愛的牛膝,長於補益肝腎,強腰膝以及活血、引血小行的作用。博愛縣常年的種植面積為400-500畝,畝產乾貨500-600斤,最高的達800斤。年收購量25萬斤左右。牛膝適宜於沙土和兩合土。沙土的牛膝,顏色好、白亮,而爐土的則發黑。牛膝收穫時,將根茬取出,晒半乾後捆成小把,按個大小挑選,分頭肥、二肥、平條三種,頭肥4-6根一斤,平條8-14根一斤。挑選後,加工泡製,削把晒乾,裝箱外運,銷往全國各地。

懷山藥

懷山藥原為野生植物,現在沁陽市紫陵鎮村後的太行山上的老君頂北邊,仍有一條南北約2公里長的野生山藥溝,當地人稱“山藥溝”。後經人的培養,馴化逐漸轉移到平原地區栽種。其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禹貢》書上稱“懷”為“潭懷”,正是指的懷慶府一帶。自古以來,懷山藥可以食藥兼用。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山藥補腎、益氣、長肌肉、久服耳聰目明。”對久病虛弱者尤為顯著,婦女產後食用可早日恢復健康。據《沁陽縣誌》記載: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桓王二年和魏宣公時代,山藥一直是向天朝進貢的一種主要禮品,其它朝代納貢更為急迫。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83年)《河內縣誌》記載:“蔬之屬曰薯,蕷稱菜山藥,藥之薯蕷為藥山藥稱鐵棍山藥,供藥用,產於懷慶府者優”。鐵棍山藥質堅實,粉質足,色白,久煮不散,俗稱“雞骨山藥”產於沁陽山王莊鎮大郎寨村者,稱為“郎山藥”。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該山藥被指定為貢品。郎山藥為懷山藥中之上品,出口山藥均以“懷郎”標名,遠銷歐美及東南亞諸國,1914年曾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美國商品博覽會”上展出受到各國的讚揚,美國市場稱之為“華藥”。溫縣參展的山藥、地黃榮獲為金獎。1990年,溫縣註冊的“溫懷”牌山藥,在國際旅遊節中獲得“天馬優秀獎”。1950年,武陟縣西陶村農民楊可頤將自己親手種的50斤山藥獻給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引起極大轟動。

山藥有悠久的應用歷史,一直列為上品,《神農本草經》稱山藥為薯蕷,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本草衍義》始稱為山藥,並有專門解釋。《衛生簡易方》:下利噤口,山藥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末飲下。《日華子本草》:主洩精、健忘。《本草經讀》: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陽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

海蟾宮松花蛋

雲臺山特產是什麼圖片 第4張

海蟾宮松花蛋,是修武縣五里源鄉的傳統特產。傳說道士劉海蟾,於五裡源村北馬坊泉,令群鴨取松花蛋酬謝仙女(後人在泉畔築宮),海蟾宮松花蛋由此得名,其歷史悠久。特點是"長存不壞,開啟呈固體狀,紅清黑黃,蛋清透明,並有一朵朵狀若松針、晶瑩秀麗的松花圖案,柔軟適中,香氣襲人,食之餘香繞口。兼有滋腎陰、狀元氣。祛病去火之功能,為上乘補品。在河南乃至全國享有盛譽。元末以後,歷代皇家都視其為皇宮御宴之美味。

海蟾宮松花蛋問世於宋大定二十五(公元1185年)年,距今已有800年曆史。當地群眾根據石灰可以燒熟雞蛋的道理,反覆實踐,終於摸索出製作海蟾宮松花蛋的妙方。每100個鴨蛋,用柏枝、竹葉少許,茴香一錢半,花椒五錢,茶葉一錢半,放在六市斤水中煮沸,將水倒入放有鹼面、食鹽、生石灰的溶器內,加入四兩草木灰和成硬泥,均勻地包蛋上,然後裝缸密封,百日即成。

海蟾宮松花蛋之所以能在同類產品中獨具一格,享譽全國,除了其精細的加工方法外,馬坊泉畔的鴨子長期生活在未受汙染的水中,多食"活石頭"(燈似瑚珊似的水蟲遺骸,狀若小石子)和魚、蝦等活食,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